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文山三七> 三七青枯,青枯病的危害与诊断

三七青枯,青枯病的危害与诊断

青枯病的危害与诊断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

1,青枯病的危害与诊断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

三七青枯

2,如何防治三七根腐病

根腐病在茄果类蔬菜中主要为害辣椒(甜椒)和茄子。该病一般在成株期发生,发病部位仅局限于根胫及根部。初发病时,枝叶萎蔫,渐呈青枯,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枯死,但叶片不脱落。根胫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褐腐,维管束虽变褐,但不向茎上部延伸。根很容易拔起,仅剩少数粗根。病菌以厚垣孢子、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等传播,从根胫部、根部伤口侵入。再侵染由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雨水传播蔓延。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尤其连续降雨数日后病害症状明显增多。连作地、排水不良地块发病严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与十字花科或葱蒜类等蔬菜轮作3年以上;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清沟排水、清除病残体。(2)种子及苗床消毒。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或晾干后播种。苗床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用药10克,拌细土撒施。育苗用的营养土在堆制时用100倍的福尔马林喷淋,并密封堆放,营养土使用前可用97%的恶霉灵3000~4000倍喷淋。(3)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即应用药,至少应在有中心病株后用药。防治根腐病应采用浇根法,每7~10天浇1次,连续3~4次,每次每株用药液0.3~0.4千克。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0%抗枯宁(抗枯灵)800~1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97%恶霉灵4000~5000倍液。

三七青枯

3,青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青枯病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 1896)Smith1914  危害与诊断: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病原病毒的性质: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而是在上述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际进行繁殖。 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或者是由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 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 20℃时十分严重。  发生条件与对策:  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井烧毁。  实行轮作。有计划地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改良土壤。青枯病病菌喜偏酸性土壤,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熟石灰粉100公斤,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能有效抑制该病的发生。  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  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  喷施微肥。喷施微肥可促进植株维管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从花期开始,每次每亩用多元素混合型高效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或者用0.1%—0.2%的硼酸、硫酸锰混合液50—60公斤喷雾,隔10—20天一次,共喷2—3次。为避免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可在喷施硼、锰微肥的间隔期间喷施1—2次0.5%碳酸氢钠溶液。  药剂防治。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  在茄科蔬菜种植前或采收后,每亩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1000—2000克拌湿润细土撒施,混在表土层内,可有效杀来土壤中的病原菌。发病初期,每亩用农链霉素液50—60公斤对植株喷雾,隔7—10天一次,共喷2—3次。也可以在发生青枯病时,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10天一次,共施药2—3次。

三七青枯

4,种过三七的地可以种魔芋吗

青枯病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 1896)Smith1914  危害与诊断: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病原病毒的性质: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而是在上述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际进行繁殖。 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或者是由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 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 20℃时十分严重。  发生条件与对策:  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井烧毁。  实行轮作。有计划地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改良土壤。青枯病病菌喜偏酸性土壤,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熟石灰粉100公斤,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能有效抑制该病的发生。  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  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  喷施微肥。喷施微肥可促进植株维管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从花期开始,每次每亩用多元素混合型高效硼肥1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或者用0.1%—0.2%的硼酸、硫酸锰混合液50—60公斤喷雾,隔10—20天一次,共喷2—3次。为避免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可在喷施硼、锰微肥的间隔期间喷施1—2次0.5%碳酸氢钠溶液。  药剂防治。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  在茄科蔬菜种植前或采收后,每亩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1000—2000克拌湿润细土撒施,混在表土层内,可有效杀来土壤中的病原菌。发病初期,每亩用农链霉素液50—60公斤对植株喷雾,隔7—10天一次,共喷2—3次。也可以在发生青枯病时,用20%土菌狂杀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灌根或喷雾,隔7—10天一次,共施药2—3次。

5,荧光假单胞杆菌简称假单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病害

荧光假单胞杆菌是研究最多的一类细菌杀菌剂。它们大量存在于植物根际,繁殖迅速,能产生嗜铁素和抗生素,竞争植物位点和空间微环境,从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起到抑制作用。目前在我国通过农药登记的以荧光假单胞菌为单独有效成分和混合成分的微生物农药有5个制剂:10亿/毫升荧光假单胞杆菌水剂、假单·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6亿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4亿活芽孢/克)、5亿个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5亿/克荧光假单胞杆菌水分散粒剂。主要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三七根腐病和小麦全蚀病。

6,三七半夏这些中药材的种植出现根腐病该如何治疗呢

谢邀。三七半夏等中药材发生了根腐病可导致中药材严重减产、减收。三七根腐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2)地下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甚至整个块根腐烂。应及时拔除。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整地不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和种苗损伤、有病史都可能导致根腐病的发生,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防治措施:1、选择适宜地块。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少施用氮素化肥。4、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5、化学防治。是防治三七药材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药剂叶枯净、叶枯宁和杀真菌药剂敌克松、多菌灵等复配使用。据试验:每亩用10%叶枯净(叶枯宁)+70%敌克松各1公斤制成药土撒施,防效达70%以上。(根腐灵哈茨木霉菌)。三七根腐病为土传病害,主要发生于出苗期(3-4月)及开花期(8-10月),其症状为叶片垂萎发黄,块根或根茎腐烂。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用10%叶枯净+70%敌克松+25%粉锈宁各lkg/亩,拌细土150kg制成药土撒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半夏根腐病发病因素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针对半夏的发病条件制定防御措施:注意排水,减少发病的概率,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青枯立克300倍加大蒜油15毫升兑3桶水浇灌病株病穴,或在病穴处撒施石灰粉,防止此病蔓延。

7,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马铃薯青枯病的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薯、土壤、其他寄主植物和肥料等。它的传播方式很多,种薯切块用的切刀、中耕、收获、运输和入窖贮藏过程中使用的农机具、包装等,都可能沾染病菌起到传染作用。青枯病发生一般需要27~37℃,最高生长温度可达40℃,低于10~15℃即不能生长。它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和西南山区重要的马铃薯病害。防治要点:由于青枯病传染传播途径广泛,影响发生为害的环境比较复杂,化学防治难以实施,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①采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繁殖生产体系;②实行轮作,土壤是青枯病的重要传染来源,因此应实行马铃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效果好;③合理间套作,西南山区是青枯病为害最重的地区之一,该区有马铃薯、玉米套作的习惯,科学的套作方式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和传播;④小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染;⑤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
马铃薯青枯病的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薯、土壤、其他寄主植物和肥料等。它的传播方式很多,种薯切块用的切刀、中耕、收获、运输和入窖贮藏过程中使用的农机具、包装等,都可能沾染病菌起到传染作用。青枯病发生一般需要27~37℃,最高生长温度可达40℃,低于10~15℃即不能生长。它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和西南山区重要的马铃薯病害。防治要点:由于青枯病传染传播途径广泛,影响发生为害的环境比较复杂,化学防治难以实施,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①采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繁殖生产体系;②实行轮作,土壤是青枯病的重要传染来源,因此应实行马铃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效果好;③合理间套作,西南山区是青枯病为害最重的地区之一,该区有马铃薯、玉米套作的习惯,科学的套作方式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和传播;④小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染;⑤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

8,辣椒青枯病药有哪些

可用三株拮抗细菌药治疗。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土传疾病,其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病菌存活较长时间,主要通过植株茎部的伤口侵入,在移植、松土等农事操作时,以及昆虫等伤害造成的根部伤口都可引起土壤中细菌侵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辣椒青枯病初期症状,仅表现为最幼嫩的一至几片叶萎蔫,最初萎蔫尚可恢复,以后趋于稳定。防治方法:1、提早播种。青枯病一般6月中旬发生,为了避免发病高峰期与结果盛期相遇,可提早播种期。2、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土壤深翻后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给土壤消毒,保温保墒,有利于种子萌芽生长。3、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青枯病可危害多种茄科作物,凡前作是番茄、茄子、辣椒的,均不宜种辣椒。4、注意排水。青枯病菌可随水流传播,应用高垄窄畦栽培,注意及时排水,畦内不能积水。5、整枝、松土、追肥等工作,应在发病期前完成,发病以后,特别注意不能松土,如有杂草,只能用手拔除,以免伤根。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穴内及邻近土壤喷洒护树将军杀菌消毒,防止蔓延。
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对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响极大。在湿度大的冲积土中,可以生存长达2~3年,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几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并非以休眠状态生存,而是在上述发病植株或某种杂草的根际进行繁殖。 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或者是由根瘤线虫、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植株,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有时也会由无伤口细根侵入植株内发病。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 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 20℃时十分严重?

9,青枯怎么防治

1、合理轮作,及时给土壤进行消毒,用碳酸氢铵撒在表面,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护肥效,随即用薄膜覆盖;选用抗青枯病的品种,同时可采用嫁接方式育苗,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在育苗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田间管理,灌溉要勤浇小水,防止大水漫灌。施足基肥,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平衡追施氮、磷、钾混合肥,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并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菜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提高坐果率,使番茄连连稳产优质。 3、药剂防治,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出菜田外深埋或烧毁,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全园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止病害扩散。同时根据植保要求病穴用20%石灰水消毒,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巩固防治效果。
1、轮作:与水雨稻或瓜类轮作,实行三年轮作。 2、调节土壤PH值。 (1)整地时撒上适量的石灰,然后深耕。 (2)增施草木灰或其它钾肥。 (3)施肥上改铵态氮肥为 硝酸钙。 3、改进栽培管理: (1)控制土壤含水量: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育苗和定植。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高畦种植,同时注意排水。 (2)适期播种,培育无病苗木: 幼苗要求节间短而粗;适当提早定植,避开夏季高温;定植时多带土,减少伤根。 (3)注意中耕和施肥技术: ①生长早期,中耕可以深些,以后浅些,到西红柿生长旺盛期,停止中耕同时避免践踏畦面,以防伤根。 ②施肥上,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施,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或根外追肥,喷洒10PPM硼酸。 ③防治成虫,成虫能造成植物伤口,在成虫危害严重的地块,要施用杀成虫剂。 (4)清除病原和药剂防治: ①清洁田园: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在拔除部位撒施石灰粉或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大雨后,喷洒100-500PPM的农用链霉素或0.3-0.5%等易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或用抗菌剂“401”500倍液灌根,连续喷3-5次。
bbb_zwisbest已经回答的很好了,赞同!

10,老师给看看这是不是青枯病

考虑青枯病,中午萎蔫,早晚恢复,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细菌性病害,用四霉素,噻唑锌,中生菌素、乙蒜素,菌胺乙酸盐、氯溴异氰脲酸、噻菌铜防治
症状及诊断  受害株苗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以后,病株开始表现出危害症状。叶片色泽变淡,呈萎蔫状。叶片萎蔫先从上部叶片开始,随后是下部叶片,最后是中部叶片。发病初始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早上恢复正常,反复多次,萎蔫加剧,最后枯死,但植株仍为青色。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黑褐色,但病株根部正常。横切病茎后在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挤压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病菌菌脓)。发病特点  此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anas solanacearum smith 侵染引起。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生姜等多种作物。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   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37℃,最适ph值为6.6。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   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番茄青枯病防治方法1、预防:  a、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2、治疗:  a、稀释倍数:奥力克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严格进行土壤或其他栽培基质消毒;发病初期,可喷施200毫克/升的硫酸链霉素,或喷施3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4000倍液的硫酸链霉素灌根(每株用药液300克,10天灌根一次,连灌2-3次)。 希望能帮到你。

11,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有什么不同

青枯病:细菌病害。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细菌。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立枯病:真菌病害。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枯萎病:亦称疫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相同点:都是水稻苗期病害,水稻青枯病发生重的秧田,立枯病发病也重。  不同点: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  2、产生原因不同:立枯病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异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床土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时间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3、病害症状不同: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4、防治方法不同: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水剂1—1.5ml/m2,兑水5L喷雾,做到边喷药边喷水,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的不同之处:病状不同,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治理方法不同。1、病状不同青枯病导致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青枯病: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立枯病: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枯萎病:2、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当气温在12~18℃,土温在14~16℃,土壤湿度30%~35%,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多。东北地区5月末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7月上旬基本停止。枯萎病发病最适温度为30~32℃,适宜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的环境,这些都会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3、治理方法不同青枯病治理采用无土、新土育苗。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使用77%含量的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立枯病治理选用疏松的土壤或砂质壤土,实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参。作床后,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并拌人5厘米深土层中进行土壤消毒。枯萎病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等措施来进行防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青枯病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立枯病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枯萎病
青枯病和枯萎病均是茄果类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从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均为土壤传染的病害,连作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均表现为地上部萎蔫;开始发病萎蔫的叶片早晚可恢复;低洼地、雨过天晴天气发生严重;病株维管束均变褐色等。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另外,从发病表现看,两种病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发病初期,枯萎病病株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逐渐变褐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而青枯病则无这种水浸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先萎蔫,其次是下部,中间最后萎蔫。枯萎病病株常常出现植株一侧萎蔫,而另一侧正常,或至少田间一部分植株出现这种现象,但青枯病基本无此症状。青枯病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上,其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但枯萎病无此症状。青枯病病株的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具臭味);枯萎病病株的病茎虽然也出现维管束变褐色的现象,但病茎横切面保湿培养也不会出现白色菌液。有时,特别是潮湿天气,枯萎病病部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或产生白色、蓝绿色霉状物,但无臭味。也可以将病茎折断后插于盛有清水的瓶中,几分钟后如果原来的清水变得浑浊,说明该病害是青枯病。
不同点: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枯萎病亦称疫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2、产生原因不同:立枯病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异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床土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时间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青枯病,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井烧毁。枯萎病,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3、病害症状不同: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青枯病,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枯萎病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4、防治方法不同: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水剂1—1.5ml/m2,兑水5L喷雾,做到边喷药边喷水,严防烧苗现象发生。青枯病,采用无土、新土育苗。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一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枯萎病,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对细菌性疫病(如火疫病)於潮湿季节枝、叶正伸展时每周施用不易挥发的铜素剂或链黴素有效。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