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知识> 食虫草捕食,哪一个动物捕食方法最有趣

食虫草捕食,哪一个动物捕食方法最有趣

哪一个动物捕食方法最有趣大虾蟆猫头鹰狼2,食虫草吃虫原理食虫草又叫猪笼草猪笼草的捕食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

1,哪一个动物捕食方法最有趣

大虾蟆 猫头鹰

食虫草捕食

2,食虫草吃虫原理

食虫草又叫猪笼草猪笼草的捕食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虫爬出。囊中经常有半囊水。水过多时,卷须无法承重还会会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水。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逃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侧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事实上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引诱昆虫,因为囊盖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食虫草捕食

3,食虫草怎么养

光照:家庭栽培时,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夏季应加百分之五十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或用40瓦灯管在距植物30厘米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每天。水分:尽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环境,具体做法: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3厘米深,并定期补水。湿度:大于百分之五十,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当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为1:1或纯水苔,基质应于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喂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喂节肢类动物。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

食虫草捕食

4,冬虫夏草能整条吃吗

光照:家庭栽培时,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夏季应加百分之五十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或用40瓦灯管在距植物30厘米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每天。水分:尽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环境,具体做法: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3厘米深,并定期补水。湿度:大于百分之五十,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当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为1:1或纯水苔,基质应于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喂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喂节肢类动物。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

5,老虎捕食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多少

野生的30%
20-30%
一只经验丰富的成年老虎捕食鹿的成功率也不过百分之二十总体而言捕食成功率不算高,5%-20%之间。
你好!一只经验丰富的成年老虎捕食鹿的成功率也不过百分之二十总体而言捕食成功率不算高,5%-20%之间。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平均成功率在20-30%
你好!一只经验丰富的成年老虎捕食鹿的成功率也不过百分之二十总体而言捕食成功率不算高,5%-20%之间。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食虫草是怎样吃虫的

用捕虫囊抓住,然后消化。食虫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又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扩展资料;食虫草种植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食虫草原产于热带,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5℃~30℃,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周围的高湿环境。食虫草对生长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多种多样。因为杂交种具有更强的适应力,所以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完所有的纯种和杂交种的生活习性。种植时可以应食虫草的需要来改善环境。将种植环境中不适宜食虫草生长的环境加以改善。食虫草的笼子是一种变态叶,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叶子一样也会衰老枯死。一般来说,适宜条件下每个笼子可以存活若干个月。当它已经枯萎时,可以将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来更漂亮,但这纯粹是为了好看,而与植株的健康无关。食虫草的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虫草

7,食虫植物是怎样捕食昆虫的

猪笼草,引诱昆虫飞入取食,掉入下面水洼里,淹死了,分泌消化液消化捕蝇草,引诱昆虫飞入取食,叶片合起,困住昆虫,分泌消化液消化茅膏草,它的叶片密布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光彩夺目,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对它的猎物而言,这些耀眼的光芒却是“致命”的,因为茅膏菜正是通过这些“露珠”来进行捕猎的。
1.茅膏菜茅膏菜属植物有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张开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这类植物本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极不发达,因此靠捕食昆虫就能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

8,生物 牛吃草属不属于捕食关系

属于,只要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关系就是捕食关系,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
当然属于。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牛吃草当然属于捕食关系了!
当然不是,因为捕食关系只存在于动物之间。植物之间基本没有,动物与桓物没有捕食关系。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题干中草属于草是生产者,野兔、牛、猫头鹰、蛇、鸟、虫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而蘑菇属于分解者,a中野兔和蘑菇之间是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不正确;b、牛吃草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正确;c、猫头鹰捕食蛇,只反映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不正确;d、鸟吃虫,只反映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不正确.故选b

9,穿山甲怎样捕食蚁类

当穿山甲发现一个蚁穴时,便伸出弯钩般的利爪,左扒右掘,大肆破坏,把蚁群从蚁穴中赶出来。然后,它再伸出长带子般的舌头,朝蚁群横扫过去,每扫一次,就有成百上千只蚂蚁被粘在舌头上,成为它的腹中之食。有时穿山甲不愿意花大力气掘挖蚁穴,还会设下圈套,引诱蚂蚁上钩。穿山甲又叫鲮鲤,全身上下裹满了坚硬的鳞片,好像身披铠甲的古代武士,但它的性格却很温顺,从不与其他大动物打架。穿山甲的嘴巴里没有一颗牙齿,只长着一条细长的舌头。没牙齿怎样咀嚼食物呢?别担心,因为它吃的是蚂蚁和白蚁,用不着咀嚼,这种结构的嘴巴对它捕食很适合。当穿山甲发现一个蚁穴时,便伸出弯钩般的利爪,左扒右掘,大肆破坏,把蚁群从蚁穴中赶出来。然后,它再伸出长带子般的舌头,朝蚁群横扫过去,每扫一次,就有成百上千只蚂蚁被粘在舌头上,成为它的腹中之食。有时候,穿山甲不愿意花大力气掘挖蚁穴,还会设下圈套,引诱蚂蚁上钩。穿山甲的圈套很有意思,它先在蚁穴边装死躺下,将全身鳞片统统张开,从里面散发出浓烈的腥膻味,一阵阵飘向蚁穴之中。闻到气味的蚂蚁们纷纷出洞,见到装死的穿山甲,还以为发现了一座肉山。于是,无数蚂蚁爬到穿山甲身上。穿山甲见时机差不多了,就把全身肌肉一紧,鳞片全部合拢,将大部分蚂蚁关在鳞片内。然后,穿山甲带着满身的蚂蚁,跳进池塘中,再松开鳞片,抖动几下身子,蚂蚁便纷纷落水,浮在水面上。这时候,穿山甲再伸出长舌,把水面上的蚂蚁舔得一干二净。穿山甲不仅吃蚂蚁,也很爱吃白蚁。我们知道,白蚁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而穿山甲恰恰是白蚁的死对头。仅仅一只穿山甲,一天就能吃1千克白蚁,等于保护了230亩山林免遭白蚁破坏,因为它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劳,所以又被人称为“森林的忠实卫士”。

10,捕蝇草是怎样捕食的

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很短,叶轮生。叶子的构造很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有羽状叶脉,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但到了叶端就长成肉质的,并以中肋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其形状呈月牙形,可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这就是它的“诱捕器”。每半个叶片的边缘都生有10—25根刚毛,其内侧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觉刚毛(或叫激发刚毛)。在叶缘还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用以引诱昆虫。 平时诱捕器张开,叶片向外弯曲,当上钩的昆虫爬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其中一根激发刚毛被触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或者在数秒钟内至少有两根激发刚毛被触动,那么诱捕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叶片便向里弯曲,叶缘上的刚毛交叉锁在一起,将猎物囚禁在里面。当昆虫在里面挣扎时,便再次触动激发刚毛,每触动激发刚毛一次,诱捕器就闭合得更紧。同时,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叶片上许多紫红色小腺体就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消化液,将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吸收。大约5天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后,叶子又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
动物吃植物,动物吃动物,这些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大自然也真怪,地球上竟然还有会捕捉动物的植物,这就令人费解了。它就是食虫植物。捕蝇草就是一种独特的食虫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雨水较多和缺少矿物质的地带。由于这些地区土壤呈酸性,因而使得食虫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不大,甚至逐渐退化,为了获得氮素营养,满足生存的需要,便发展起了这种食虫的本领。捕蝇草的叶子很鲜艳,能引诱昆虫落在上面。当昆虫碰到叶子深处的感觉毛时,捕蝇草的叶子能在半秒钟内迅速合上。昆虫还没来得及逃走,已经被叶子包围了。然后,捕蝇草分泌出一种消化液,把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液体,并从中吸取养分。当汁液被完全吸收后,捕蝇草再慢慢张开,猎物的残骸便被风刮走了,只留下一点儿痕迹。若食虫植物捕不到昆虫,短时间内是不会饿死的。因为它们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养分。但长期下去,食虫植物还是会死亡的。

11,捕蝇草为什么要吃昆虫

捕蝇草这类食肉植物大多是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为了补充不足的养份,尤其是氮与磷酸,所以借由特殊演化而来的构造,捕食昆虫消化其养份。捕蝇草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捕蝇草具有捕食昆虫的习性,一般这类植物称之为“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或是“食虫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如上述,捕蝇草的捕食器官就是其叶子的部份。这类食肉植物大多是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为了补充不足的养份,尤其是氮与磷酸,所以借由特殊演化而来的构造,捕食昆虫消化其养份。这些食虫植物并不全靠昆虫维生。但“吃”了昆虫会长得更壮。捕食方式分泌蜜腺食虫植物的习性大致上分为以下四步骤:①引诱昆虫→②捕捉昆虫→③利用消化液来分解与吸收→④利用吸收到的养份来维持生长。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是经过如此完整的过程,例如有些同类型的植物并不分泌出消化液,而是借由各种微生物来分解后吸取养份的。而捕蝇草在这个部份属于比较高等,具备相当完整过程的食肉植物。捕蝇草的叶缘部份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份时,碰触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两次,两瓣的叶就会很迅速的合起来。生长于叶缘上的刺毛是属于多细胞突出物,没有弯曲的功能。当叶子很快速的闭合将昆虫夹住时,刺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虫脱逃。传递信号捕蝇草捕虫的讯号并非直接由感觉毛所提供。在感觉毛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部分,里面含有一群感觉细胞。感觉毛的作用有如杠杆,昆虫推动了感觉毛,使得感觉毛压迫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去通告捕虫器上所有的细胞。由于电流会四散向整个捕虫夹,所以引发闭合并不需要触碰同一根感觉毛,只要在同一捕虫夹中任两根感觉毛发出电流,便能引发闭合运动。当然,感觉毛所发出的电流仅影响其所在的捕虫夹,不会干扰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虫夹的运作。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虫夹呈60度角张开着,当受到昆虫刺激时,捕虫夹以其叶脉为轴而闭合。捕虫夹的闭合与捕虫夹上的细胞收缩有关。当捕虫夹上的细胞得到感觉细胞所发出的电流,其内侧的细胞液泡便快速失水收缩,使得捕虫器向内弯,因而闭合。捕虫夹的闭合捕虫夹的闭合是一个精确的控制过程。此过程最初是在昆虫碰到位于夹子上的感觉毛时开始的。引起闭合的条件为一个捕虫器中,任意一根感觉毛被触碰到两次,或是分别触碰到两根感觉毛。触碰感觉毛的时间间隔对于闭合有决定性的影响:假如两次的触碰间隔在20~30秒内则能闭合,超过这段时间则需要有第三次成功的刺激才会闭合。捕虫器需要两次的刺激,为的是确认昆虫已经走到适当的位置。当捕虫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只是稍微走入捕虫器;若捕虫器就闭起来,只不过夹住昆虫的一部分,那么昆虫能够逃脱的机会便很大。当捕虫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差不多也走到捕虫器的里面,这时闭起的捕虫器便能将昆虫确实地抓住,关在捕虫器之中。捕蝇草闭合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夹子快速关闭,以便捕到昆虫,此时捕虫夹只是夹住昆虫而已;第二阶段:捕虫夹向内收缩,以便使捕虫夹的内侧能够尽量贴近昆虫,这时,捕虫器已经完全紧闭,不留一点缝隙。消化吸收夹子关闭数天到十数天,此时昆虫被分布于捕虫器上的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昆虫被消化完后,捕虫器会再度打开,等待下一个猎物。剩下无法被消化掉的昆虫外壳,便被风雨所带走。第二阶段需要昆虫的挣扎才能进行,因为这样才代表捕虫器所捉到的确实是昆虫,是活的猎物。捕蝇草捕蝇草有时会误捉到枯枝、落叶,如果少了这项确认机制,必然会将养分浪费在消化无法消化掉的杂物上。若捕虫器误捉到杂物,只要没有持续的刺激,在数小时之后便会重新打开捕虫器,等待下一个猎物。当捕获到昆虫被两瓣叶片给夹住后而无法挣脱,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叶片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密闭的状态,这时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内腺体会分泌出消化液,利用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以氮、氧、碳、氢为主,还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并进行吸收。一般大约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份,之后再继续吸收剩余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毕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大约需花5~10天的程度,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骸。不过捕蝇草并无法分辨出所捕获之物的大小,有时也可能捕获到与叶片大小差不多的获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长脚蜂之类。这时往往会造成来不及分解吸收,而获物自体就先腐败,所以叶片就会出现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12~18次,消化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失去捕虫能力,为最后的光合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然后渐渐枯萎。捕虫速度当昆虫采蜜时第一次接触到感觉毛后叶片并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如果连续刺激两次,那叶片就会在平均大约0.5秒以内马上合起来(但是一些人工园艺品种达不到这个速度)。而如果第二次碰触的时间与第一次碰触时间相差超过约20秒时,叶片会变成半合闭或是没反应的现象。如果在这时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叶片也会迅速的合起来。经过实验调查,捕蝇草的感觉毛就像是一个感应装置,经过连续两次碰触的刺激时,叶的基部会产生大约100毫伏(mV)的活动电位(Action potential)到叶子表面上,造成叶片内侧的水分迅速流失,导致内外压力不等所以叶片就因此闭合。这样的捕虫机制是一组相当精密的结构搭配,而且刺激感觉毛就像是设定了定时装置一样,等到第二次确认才会闭合,最主要是为了提升捕虫的准确性,否则的话如雨滴、动物经过时均会降低并影响其捕虫的效率。经由植物研究者确认了捕蝇草会发出活动电位这样有机制的机关,就类似动物的神经组织会产生传输信息一般。不过因为这必须连续碰触两次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应该还有个可以记忆的组织。植物研究者依然还不清楚这样的记忆是如何在捕蝇草中运作的,这是一个未解之谜。食虫植物设下迷局,然后展开杀戮。捕蝇草的细小绒毛被碰触两次,便“啪”地一声突然关闭。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