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知识> 在拼多多上买三七粉可靠吗,我要在拼多多卖三七粉包装叫优尔算侵权吗

在拼多多上买三七粉可靠吗,我要在拼多多卖三七粉包装叫优尔算侵权吗

我要在拼多多卖三七粉包装叫优尔算侵权吗我。。知。。道加。。我。。私。。聊没有人注册过这个牌子就不算,反之算。2,在网上买三七粉谁能帮我介绍一下

1,我要在拼多多卖三七粉包装叫优尔算侵权吗

我。。知。。道 加。。我。。私。。聊
没有人注册过这个牌子就不算,反之算。

在拼多多上买三七粉可靠吗

2,在网上买三七粉谁能帮我介绍一下如何辨别三七粉的好坏

三七粉无法通过简单方法识别真假,因为假的做的真的很真!
无语中……

建议够买的要认定两个条件:一、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购买;二、不要图便宜,各方面认真对比,比如商家对三七的了解程度,相关方面的知识等等,对你的判断会有好处。

在拼多多上买三七粉可靠吗

3,各位拼多多的药物可信吗类似于普通的感冒药望买过的朋友告

一般买药还是不建议在拼多多上买,你可以去网上的官方旗舰店或者去药店买。
拼多多上面的药店的话,应该也是要经过审核的那些,嗯,非处方药的话应该还是可以购买的。天猫的话也有一个天猫医药超市在里面买的话价格也不顾
尽量不要在拼多多购物,如果实在要买,看准其官网认证的旗舰店。 一般比较正规的旗舰店,是可以购买的。
这些药物,都是私人买卖,是否可信,真的很难说。 建议就是到正规渠道那里,购买药物。

在拼多多上买三七粉可靠吗

4,拼多多10多人组团每人001元拼几百上千的东西是真的吗

随着时下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们也是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商品通过网络卖往全国各地,因此,合适的营销策略便成为商品销售的先导,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将为商品的销售带来巨大利润,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又是当下最为热门的社交工具,经营者们利用社交软件来做文章也便顺理成章,所谓的拼多多也就应运而生了,那么我们在朋友圈、或各类群组里看到的“我0.01元拼到了XX价值XX手机”,“仅剩5人,0元拼到了XX够一家人吃”,“快来啊,拼免费XX,够用半年”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是真的吗,甚至还有价值几百、几千的电子产品,我们去参与达到那个量,真的能拼到吗?

1分钱,1毛钱,甚至1块钱对于现在的消费水平来说都可以说是无所谓,拼不到也不会伤到元气,拼到了是一种幸运,那么我们能拼到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呢,可能大家说拼多多到底是啥我们都不知道,某度是这样解释的:拼多多是国内目前主流的手机购物APP。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拼多多也是这么做的,也确实让不少人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了更好的东西,但这部分人只是茫茫网购大军中的一颗幸运草,我也不好解释,来个图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东西就好比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成千上万,而最终能考中的只是岗位需要的那十个八个。在网上也有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网友们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从大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个东西的真假度还是很难辨别的,但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真的,最后也肯定会有少部分人花费很少的钱得到比较贵的东西。但是我更相信这是高于一元夺宝形式一种营销模式,商家是通过目前最为火爆的社交平台,去打流量,做广告,而这种广告又是可以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的成本就可以赢来更大的回报的一种营销模式,要想微信在2016年底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8.89亿,几乎是除了老年人其他人都在用,也就证明所有的网购大军就隐藏在这8.89亿人里,拼多多只是利用了一个营销手段把潜水在这里的客户群吸引到商家店铺里去,从而提高店铺的销售量达到盈利的效果。但是话说回来,幸运之神只会眷顾少数的人,很多人可能不在乎一次的1分、1毛或者是1块钱,但是如果你看到就想上,看到就想买,看到就想追,看到就以为这东西肯定能是你的,我相信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大家说呢?

5,在拼多多上买到山寨货如何维权这样操作商家无法推卸

最近,拼多多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过这次不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该平台的各种问题暴露了出来。假货、山寨货层出不穷,超低价格团购来的商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这个宣称同时“拥有3亿活跃用户”的电商平台,一时间了陷入巨大的舆论风波。在媒体沟通会上拼多多宣称,假货是社会问题,与平台无关。那么,拼多多的甩锅能够让人信服吗?第三方网络平台到底该承担哪些责任呢?

【拼多多上山寨产品随处可见 包装高度仿照正品】

打开拼多多的APP,记者发现手机分类下,有“vdvd”、“vivi”等与vivo品牌相似品牌的手机仍在售,标价398元,排在页面前端。还有有与三星商标相似的手机,与帮宝适包装相似的纸尿裤,与立白相似的洗衣液等等。而且很多产品也并非像拼多多创始人辩解的那样,需要搜索名字才能出现,而是直接在APP首页的分类目录下。

对此,有市民表示,作为平台要把好关,不能任意地就把产品往上放。

【假货是社会问题?平台应当承担监管责任】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假货是人性问题,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网友吐槽道,能把山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的也只有拼多多了。那么,山寨产品泛滥,作为平台的拼多多真的不承担任何责任吗?

首先,第三方的交易平台,作为平台提供者,对于入驻商家是负有审查义务的;如果前期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对于明显涉及到侵权的没有审查出来,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更多在现实情况中出现的是,一开始不知道侵权,后来被侵权人进行投诉或者举报之后,没有履行相应义务,包括让产品下架、断开链接等等。在这种情况,第三方平台要就损失扩大的部分承担连带的责任。

律师表示,如果平台明知道侵权行为存在,而采取放任和纵容的态度,它跟侵权方要同样承担侵权责任。律师同时提醒,消费者在看到异常低价的商品时,不要以为捡了很大的便宜,而是要仔细鉴别。

【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 展开调查检查】

专家表示,电商平台上“山寨”产品,如果用了知名品牌的商标,是侵犯了商标权;如果没有用商标、或用了自有商标,但是模仿了别人具有专利权的外观,也是侵权行为。对此,8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

6,拼多多买的药可靠吗

这个药没必要作假吧! 这个药在实体店里买,也就这个价啊,做这个药的成本又不高,很普通的家庭常备药! 下图这个我在实体店买的,多了两克而已,也就两块钱,你说什么保健品的话,有可能作假,毕竟药效是有差异的,而且利润和价格都比较高啊!这种两块钱的东西作假成本也太高了吧!
为什么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看完明白其中猫腻
相信很多的用户都使用过拼多多买过东西,拼多多的东西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抢到手,但是也会有人疑惑,拼多多的的信息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那么便宜呢? 拼多多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1.商品进货和销售渠道不同,不能说便宜就不是正品。 2.判断正品除了专卖以外,还有加盟和授权,网上购物主要看授权书。 3.拼多多我也用过几次,但是最好购买水果和生活用品,比如袜子、纸巾之类,价格高的品牌最好不要买。 拼多多的东西为什么那么便宜? 首先拼多多拼单其实就是团购模式,走的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对消费者而言,总成本是增加的,商家利润却是减少的。因为拼多多卖家是必须包邮的,举例,一个杯子成本5块,加上邮费是9.5块,卖10块。如果在淘宝上,商家可以设置不包邮,按5.5出售,邮费4.5元,当你买一个时和拼多多一样,当你买两个时,5.5x2+4.5=15.5,而拼多多商家是不允许设置不包邮的,所以商家每一单价都必须加上运费,除非做战略性亏损,否则在拼多多上,同样的东西,你买越多,成本越高! 而且拼多多是没有购物车一项的,意味着消费者在一家店铺的消费几乎都是单品购。对那些薄利百货商品来说,每一件商品都加邮费是很难卖得动的,以往在淘宝主做SKU的商家,常通过牺牲三五个爆款的利润引流,吸引消费者进店购买其它,通过提高客单价,给消费者节约成本,也为自己增利,而拼多多没购物车,消费者这种顺带买点其他东西的行为大打折扣,商家让利方式理论上只会更保守。 流量便宜:电商和实体店也类似,实体店需要好位置才能有人进来;而电商也需要线上人群,也就是流量。电商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流量成本,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现在有了新零售。但是,拼多多的流量成本很低。都是社交流量,基本都是免费的,平台有免费大量的流量,也导致商家成本也低 好多人说拼多多的东西假,是真的吗? 目前看来便宜是没好货的,人家是出来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所以可以买一些对质量没有太高要求的东西。不知道以后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坐等以后拼多多的走向。 拼多多这个平台是真实存在的,你可以在上面买到真实的东西,它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9月。宣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 但是如果提到上面的东西是否有假冒产品,这个就不好说了,任何平台都不能达到百分百的保证,而且和物品本身的价格也有关系,楼主坚信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就好了。本人只从上面买过无所谓的生活用品,无所谓真假,类似衣服或者食物类的没有尝试过,个人建议慎用,重要的东西最好还是去正规网点或者旗舰店购买。 拼多多里面的商品是正品吗?为什么那么便宜? 本人用了一年的拼多多,客观的告诉想用拼多多的群众,,,高于30元的物品不要买,低于10元的东西随便买,11到30之间的东西请三思而后行!!拼多多上几乎都是假货,客服不负责给你取证也不是站在消费者立场解决问题,所以你懂得

7,拼多多还是坑多多拼到的真是便宜货吗

假冒伪劣和便宜其实是两会事,只是很多人愿意侥幸地相信而已。

----

最近朋友聚会,说起某拼团网站,褒贬不一。

褒的观点如下:

虽说假货横行,但销量喜人,对于很多制造商来说,这显然扩充了产能;对于中间商来说,比摆地摊要先进、“文明”和迅猛得多。

贬的观点如下:

“16.9元一双仿阿迪的运动鞋卖了1000万双。但是用回收了无数次的橡胶做的,穿一天脚就很臭。”

“低价是没有品牌概念的,这就决定了产品根本不需要为质量负责。”

“……说真的,内心很纠结。是在流量红利中赚得一锤子买卖,还是回到拼供应链、拼成本控制、拼运营技巧的竞争轨道?”

其实这才是拼多多的竞争对手

酒哥显然是不看好坑多多的商业模式,虽说受众基数庞大,有钱有人脉,还搞上了市。但作为商家,你肯定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在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商业环境下,很多制造业的商家只能搞出两套标准。

在坑多多出现之前,一些下沉到三四线地面渠道的劣质产品,比如乡村集市、地摊等,这些库存逐渐流向主打低价走量的平台。

事实上,工厂收库存是个水深、套路多的行业。什么是好货,什么是次货,只有专业的收货专家才有话语权。

“工人们手一模,就知道是为哪个平台生产。”为拼多多供货的袜子可以跟品牌袜子做到几乎一样的手感,但实际上,原材料的质量可谓天差地别,采购价格也能相差两三倍之多。

而葡萄酒呢?酒哥出于好奇打开一看,不出所料。

令人捧腹的BF398

还有这样的橡木桶陈酿……

打“拉菲”“玛歌”等名庄擦边球的成堆

其余的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瓶,还送一堆东西的OEM“酒”数不清。关键是,OEM就OEM吧,还混淆原酒进口的概念。

如下图文案写着出产地:波尔多

中文背标又模糊印着生产商:山东烟台某企业

自己都把脸打得啪啪的,还有那么多人闭着眼在拼。

早十年间,那些山寨酒、假酒横行的市场,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转换阵地跑到了类似坑多多的电商平台上,和三四线城市的商超里。

虽说,社交电商将成为下一个风口,但社交电商最大的问题,还是传统电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即存在大量的假货、劣质货。

大家都说某宝假货多,现在这个,将假冒伪劣产品光明正大合法化的平台,将坑蒙拐骗、鱼目混珠的恶放大到令所有创业者都想争相效仿的地步,也真是特殊社会形态中才能产生的奇葩现象。

酒哥很清楚,在葡萄酒的链条上,各方利益集团是怎样用各种方法,炮制出价格低到吓人而不是感人,外表高大上,口感淡出鸟的酒精饮料;或者用名庄的包装、品牌,调换成廉价的酒液;或者是干脆里里外外都是假,中国那么大,假出翔都有人买单。

没有不想着赚钱的商家,你前期以为捞到了“便宜”,不过是被变相收割的韭菜。

这并不属于先进的商业模式。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是让资源转化到经济价值的效率更高。

简单来说,要么是让用户付出不变,得到更多;要么是让用户得到的不变,但付出更少;要么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颠覆,让用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用户体验。

离开上述情况,扯什么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耍流氓。

而坑多多,看似是用户付出更少,可得到了什么呢?

除了一堆破铜烂铁、假冒伪劣、无人监制的产品之外;还有在这种是非不分的逻辑下,明知故犯,妨害亲友,让一堆明知是虚假伪劣的产品有了起死回生、死灰复燃的机会,将一切原本泾渭分明的大是大非都变得模糊化、合理化和常态化;使得中国的创业环境更加恶劣和不择手段。

这些便宜到无所谓真伪的商品,利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网络普及之间的信息差,劣币驱逐良币,毫不手软的收割着普罗大众的智商税。

或许,阶层从未消失过,往后,也只会被经济地位,和商业意识形态巩固得更加牢固,一如你随行就市、从未抗争过的人生。

最后,就用东哥对坑多多的评价结尾。

— END —

8,我花100块买了4件拼多多销量过万的护肤品发现

大家周一好啊,我是普罗卡斯特。

昨天是 11.11,相信大家或者参加了马云 2000 多亿的大项目、或者参加了刘强东 1500 多亿的大项目、或者同时参加了二人接近 4000 亿的大项目,大家都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说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

今天我们也是说一个巨大体量的电商平台的护肤品,但这个平台不是淘宝、京东,也不是亚马逊、唯品会,而是有 3亿活跃用户的拼多多。

我们的运营同学也想看看拼多多护肤品到底长什么样,所以就有了这次的拼多多护肤品测评。

之前我们也说过,我们国家对护肤品的法规还是很严格的,但面对一个不知道什么来源的护肤品,我们还是得先保证「明面上的合规」,再谈其他的。

也就是大概这么个顺序:

包装/宣传

备案/合规

成分

使用感受

如果前两项都做不到的话,后面的也没什么意义了啊。于是我们运营同学们选了4个产品给我,因为他们说我选的话肯定会找重灾区,显得不公平...

四个产品分别是:

[1] 花月情玻尿酸精华

[2] 九叶草毛孔收细精华液

[3] 金丝玉帛 多效修复精华眼霜

[4] 欧丽源祛斑霜

那么,我们一项一项来看吧。

包装

可以说,几个产品的包装乍一看上去没什么问题。

说是「时尚时尚最时尚」?

肯定不算,最低 ¥15 的护肤品还包邮,还想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包装,你这个有点要求太高了吧~

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有槽点的。

比如说,花月情的玻尿酸精华,英文写成了 Uric Acid。Uric Acid 不是玻尿酸啊(Hyaluronic Acid),是 Uric Acid 是尿酸啊。

但是,我们的法规也没有规定中文和英文必须意义相符,所以,可能会显得比较不专业啦,但是严格来说也不是不合规。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是个「以小见大」的话,那我确实也没什么办法。

另一个薇诺娜的话,哦,不对,这不是薇诺娜啊...

不好意思看错了,薇诺娜的粉丝们请不要介意...

宣传

应该说,拼多多的护肤品类别,最让我觉得不放心的,就是它的宣传,是那种「我都不用买,光看就觉得不放心」的那种不放心。

比如我们这次的四支产品,有两支的页面上分别是这样的图片:

截图来源:拼多多 app 产品页面

对,确实挺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产品对比图是不是已经涉及虚假宣传或者违反相关的法规,我不是法务所以我不能确定。

但是从主观感受来说,这个程度的对比图说是有「夸大」已经算轻的了,真的让我感觉「这是 PS 的吧」。

所以,相信大家看到这样的图片也会感觉非常不放心、不靠谱了。

但其实另外两个产品,看起来,其实也还行吧。

虽然看着还是不太自然,但是这个程度的 PS,哦不是,效果对比图,如果图片处理的再精细一点,排版再用心一点,出现在其他平台的品牌旗舰店里反正我是也不会奇怪的。

PS. 遗传性雀斑用美白淡斑护肤品有没有效果嘛... 我觉得挺难的

产品备案

一开始,我们在进化论的微博上也发了预告,有好几个同学留言说这个东西不敢上脸用。

最基本的法规的保障,就是在法规范畴内都是合规的。宣传上踩踩线这种事儿,说实话各个平台上都多少有点儿。

但是合规上总不能有什么硬伤吧。

但是,这次的四个产品,也不都那么让人省心。

泉兮欧丽源祛斑霜是我们国家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在拼多多的产品页面上也挂出了批文的截图。

但仔细查一下发现,这个 2014 年的批文,已经过期了。

当然,按着备案时间的话,这个特殊批号大概是在今年 8-9 月刚刚过期的,不能排除是在批号过期之前生产的产品但一直售卖到现在。

但是即便如此,这个操作至少是非常不正规的 (如果不是不合规的话),常见操作都是保证至少 18 个月的有效期,这个明知马上到期还在生产销售,肯定也是不对的。

而另一个产品,金丝玉帛多效修复精华眼霜则有两个产品备案信息,我才知道,同一个产品可以有两个同时生效的备案信息么?(PS. 他们的备案名字中间有一个空格的差别)

一般来说,当产品配方升级的时候,会注册新的备案信息,同时把旧的备案信息注销,但这两个产品无论是名字、还是备案中的包装,看起来都是一个产品,只有成分表不一样。

但是今年7月新的备案已经成分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两个产品到底是什么关系。

成分&使用感受

都这样了你还想看使用感受?醒醒吧行吗?

大家如果买了各种小牌子的护肤品,也请先看看包装和备案信息啊,如果是类似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建议大家就不要用了。

包括国外的小众品牌,不要觉得国外的品牌安全性就一定没问题,纯靠炒作就炒成热门的护肤品大家见的还少么?

不要看到便宜的或者国产的就觉得不能用,但也别什么都用啊。

像这次这4个产品,我这种厚脸皮都不敢用了,你们也省省吧。

公平地说

公平地说,我们今天介绍的是4个在拼多多平台上销量很高的护肤品,而4个产品,无论销量多高,严格来说是不能代表一个平台的商品水平,甚至不能代表一个类目的商品质量的。

同时,因为受到各种报道的密集关注,拼多多自己也在采取很多措施。比如

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上也在努力,也有很大进展;

开通了品牌馆,从小米到网易严选,知名品牌也在陆续进入拼多多,包括阿玛尼和 BOSE 这样的中高端品牌也有入驻

很认真地说,这些都是成绩。

但是,恐怕还不太够,因为大家的要求不一样了。

类似这样的产品在其他平台没有么?我相信有。但不能因为在其他平台有就觉得自己有道理啊。在其他平台我真的得专门去搜才能找到,可是在拼多多可是挂在频道最前面的啊。

希望拼多多的美妆区能尽快正常起来吧,我自己是相对支持平价护肤品有更多选择的。但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总觉得就是一些第三方卖家在坑害低收入人群来挣钱了。

这个「坑害」也许不是假冒伪劣药品那样的健康风险,但我至少没有想到它有可能产生什么正面的作用。

大家买护肤品的时候也谨慎小心,效果太好的,可以几乎肯定,都是不正常的。

我在我自己的公众号「普普的实验室」里发了我挑选的一些「平价护肤品的更多选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去历史消息里看看。

普普打算研究一个姨妈期的护肤指南,

是不是很贴心?

想看就点个赞吧

9,打脸伪新零售拼多多真的在五环外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苗撕营销”(ID:yiheyingxiao),作者 苗庆显,36氪经授权转载。

01

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居然极大“影响了”老苗的生活。

网 传拼多多只给五环外的人用,用拼多多的都是生活在四五六线城市的人,而生活在大魔都,坐标徐家汇的老苗,就因为用了几次拼多多,就硬生生的“被五环外了”。

很惭愧,给国际一线大城市丢脸了,给五环以内人民丢脸了。

不巧的是,我第一次知道拼多多是一位老兄告诉我的,这位老兄是少有的根正苗红上海人,不光自己能挣钱,家里房产N套,每年收房租就几十万。但这位老兄过日子却“特算计”,记得有一年去日本,居然想办法买到某航空99块的机票。

你说,我一个从山东农村跑来大上海试图屌丝逆袭的,用个拼多多也就算了,你个浓密大眼的上海“地主”居然也用拼多多,真是“丢尽了上海人的脸”。

人会撒谎,数据不会。从上图看,拼多多用户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远低于京东,但跟淘宝却是差不多的,居然还稍高过以“正品特卖”为定位的唯品会。

3亿用户的12%,就是3600万,比北上广深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你真的确定他们都在五环之外?

说一下在拼多多的购物体验吧?我们家是领导掌握财权的,老苗也没啥购物权,这其实是我们家领导的购物体验。

1、频次最高的是纸,一次卷纸,品牌叫“富豪”,价格8.2元,10小卷,重1.5斤,质量不错,也还划算;一次抽纸,品牌叫蓝漂,26.9,18包,300张/包,这个质量挺好,性价比高,好评。

2、肉粽,品牌叫“呆呆兔”,17.9,规格是150g*6,领导觉得不好吃,并且并不比天猫上知名品牌做活动时候便宜。

3、菜板,品牌叫twinbell,卖点是小麦材质的抗菌菜板,价格是19.8,但发现现在已经变9.9了。很好用,给个好评吧。

4、参加活动免费送过一只耳机,真的是一只耳机,因为只有一只耳朵的。反正是送的就不做要求了。

领导总结:还能用,有的产品真的很划算,自己周围人(某私立学校学龄儿童的全职宝妈)也有用的,但不多(也可能是用了也不知道,自己用别人也不一定知道)。以后偶尔还会用,但从没发过朋友圈或者群。几次体验下来没有被坑的感觉,因为自己第一不会买价格看上去特别便宜的,第二不买那种名字听上去很“山寨”的,第三自己十多年网上购物,被现在已经非常牛的大平台坑了无数次,哪个没卖过假货?现在快火眼金睛了。

02

拼多多为什么能火,大环境上,相信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一个字——穷。有的是真穷,有的是心穷。

国家统计局的良心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中位数22408,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均月收入不到2000。

并且国家统计局按照五等分把人口分成:低收入组5958元,中等偏下为13843元,中等收入组22495元,中等偏上34547元,高收入组64934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人均收入每月超过3000块,你就超过70%的家庭,如果人均超过5200块,你就超过90%的家庭。有约3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块。

这是最真实的中国,看官们是不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拖祖国的后腿。

以上基础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工薪阶层呢?

“提高个税起征点”已经喊了很多年,“从3500提高到5000”,大家都认为是合理的,甚至有人认为还应该更高。但直到今年才进入法律程序,估计落实要到明年。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2015年我们缴纳个税的人口只有2800万人,占总人口的2%,占就业人口的约4%,占工薪阶层的14%。

现在虽然收入提高了,但个税起征提高到5000元,估计缴纳个税比例只低不高,如果你的工资能达到5000元,那恭喜你,你至少打败了86%以上的工薪阶层。

心穷就更多了,房价涨到六个钱包只能凑足一个首付了,现在居民不但负债率高,而且负债时间长,几十年才能还清。

不包括公积金贷款,近年来的家庭负债率已经高达46.8%,居民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06年的18.5%暴涨到17年8月的77.1%。

对于一些所谓“中产”来说,教育则是比房子更沉重的大山,而医疗则是那个最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大山。

前段时间看到有“砖家”提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教育、医疗、养老”。呸!把带有公共属性的事项强行纳入到拉动内需的范畴,这是要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吗?

有些人的心穷取决于个人经历,像老苗这种在短缺时代长大的人,参加工作之前最大的感受就是“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敞开了吃肉。

九几年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夏天,我去看望一个叫“老五”的兄弟,在中山西路等69路公交车。那时候刚开始有空调车,上车两块,普通车一块,这个差距当时感觉是很大的。我们自然一定要做普通车,但那天很奇怪,来了一辆是空调车,又一辆还是空调车,迟迟没有普通车。我俩饿的有点头晕眼花了,但还互相打气:“两个人可以省两块钱,能买一斤鸡蛋。”

等赶到老五的住处,都已经两腿发软了,两个不会做饭的山东老爷们决定做顿好的犒劳一下:蛋炒饭,把刚刚省出来的“一斤鸡蛋”都吃了。那次老五主勺的蛋炒饭放进去八个鸡蛋,用了一电饭煲的米饭,吃的过瘾。老五,一个饿的皮包骨头的山东黑大汉,狼吞虎咽扒拉着蛋炒饭的印象记忆犹新,老苗的吃相估计更狼狈。这辈子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蛋炒饭了。

这种“心穷”已经植入到老苗的本能中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心穷”的不在少数,年纪大的人占比更多,年纪小的人也有困难家庭的,直到今天,收入最低的那20%的家庭(涵盖两三亿人口),人均月收入还不到500元。

03

穷只是拼多多成功的土壤,拼多多主观上是如何成功的,网上有各种解读,推荐看官们读梁宁的那篇课件整理《除了假货,拼多多还有什么》。

如果让老苗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的话,这个关键词是“新零售”,打脸各种“伪新零售”的“真新零售”。

新零售从16年提出,去年大火过一年,今年随着一些无人零售的扑街,已经不太热了。

我们需要不需要新零售?当然需要!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的低效是有目共睹的,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又有新技术出现,提高效率乃当务之急,也存在实现可能。

老苗之前讲过,老零售最大的沉珂是零售主体的缺位,从大卖场到大电商,都喜欢做平台商,卖不卖货管我鸟事,我只坐地收过路费。

店大欺客,平台流量越来越贵,平台门槛越来越高,规矩越来越多。大平台把零售复杂化:做KA的,要有专业的KA部门对接,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要精通KA订的那些游戏规则,跟实际的零售职能关系不大;现在进驻大电商平台,很多公司都操作不了,只能委托熟悉里面规则的代运营公司运作。都是在降低零售效率。

而新零售提出以来,众巨头们想的都是做更大的平台,线上的买线下的平台,继续跑马圈地,或者利用新技术再建立新的收费平台。在“零售主体缺位”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的各个环节都还在不停加价仍然难有赢利,一个普通商品从生产成本到零售价加价四五倍都是正常现象。前几天在上海婴童展的看到某品牌产品,终端零售价168,出厂价只需要18块,即便这样,也少有经销商光顾。

消费者继续在买“质劣价高”的产品,我们照样看到国外的产品两眼放光。

在这种各大电商平台也屡遭“假货投诉”围攻的环境下,有些平台提出零售的本质是“无时无刻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值的内容”,看起来像个笑话。最起码咱要能做到“货真价实”吧。

而拼多多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零售主体缺位”的问题。

首先,你想成为拼多多卖家非常容易,不会有各种平台规则让你搞得“货都不会卖了”。最关键的是拼多多真的可以帮你卖货:拼团本来就是一个能够带来流量的方式,而背靠腾讯这样的流量王,这种社交电商的流量比传统电商确实便宜很多。

而拼多多设计的购物体验,也充满着游戏感,能吸引参与、有即时激励。用梁宁的话来说:“能够实现货找人”,使得“小闲用户转化为笨笨用户”。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是致命伤,但从这个角度,老苗觉得拼多多跟网易严选、宜家、COSTCO、小米之家一样,属于真正的新零售。

04

明明跟淘宝、唯品会之类的人口所在区域结构相似,拼多多是怎么被推到五环外的?而且事发很突然。

就在拼多多IPO之前,媒体主流是一片褒奖的,三年IPO,市值300亿美元,商业奇迹,各种成功模式分析,自媒体上也在传授各种拼多多裂变之道,年轻的80后创始人黄铮是被当做创业英雄歌颂的。老苗撕营销的后台,也有看官留言让我分析下拼多多模式,一直在观察,还没顾得上来写呢。

但就在成功IPO后,突然风向一转,网上对拼多多骂声一片了。黄铮及他的公关团队有点措手不及。

当然,拼多多本身有很大槽点,主要是假货、山寨货。你现在是热点,有粉有黑很正常,很多在拼多多购物有不爽体验的情绪再次被点燃,刷屏一波也合情合理。

但“五环之外”的说法,却很恶毒,会对拼多多造成致命打击。

做互联网产品有句很糙但很牛的话叫做“起于约炮,兴于装逼”,老苗把它解释为,用生理本能来启动市场,用社会本能(尤其是社会比较机制)来发展市场。

早期的QQ是可以暗示泡妞撩汉的,最早的淘宝卖什么大家都清楚,微信的摇一摇暗示什么你懂的,陌陌则直接就说是“约炮神器”,前段时间滴滴出事的时候,就有媒体谴责最初滴滴专车广告有“诱导司机撩异性乘客”之嫌。

贪便宜、用最低成本满足生活所需,这是人的生理本能,在这点上拼多多做成功了。但如果下一步被定位到了“五环之外”,“四五六线小城市专用电商”。相当于被一脚踩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

不要认为穷人顾不得拥有话语权人的嘲笑。穷人也希望过得体面,也不希望被贴上穷人的标签,当分享拼多多链接会让用户觉得不体面的时候,拼多多将会彻底失去发展的动力。

这是拼多多目前面临的最大公关危机。需要黄铮和他的团队拿出刮骨疗毒的魄力和行动,同时塑造拼多多可以与用户共鸣的价值观,这点小米和雷军真的很值得学习。

前几天看过一篇《3亿人在用的拼多多,承包了10亿人的笑点》,主要是吐槽拼多多各种脑洞山寨,说实话,这个我笑不出。

作为一个营销人,赶过乡镇的集,走访过村庄里的小超市,看过各种各样的批发市场,当然也看过一线城市的恒隆广场、万象城。而拼多多里的山寨正是一个典型社会现象,充斥在可能一些人看不到的地方,光“六个核桃”的山寨品,我就看过“八个核桃”、“大个核桃”、“六颗核桃”、“六仁核桃”等等。

有人说,你可以老老实实把小品牌逐渐做大啊,山寨别人太low了。那我讲个事例:

很多年前黄金酒流行,它的广告语是“送长辈黄金酒”。而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款跟黄金酒很像的保健酒,仔细一看不是,原来这款山寨产品注册的商标是“送长辈黄金”,而且是图形注册的,很容易跟黄金酒混淆。据说是一个做酒的小经销商贴牌做的,做了两年,每年能做上千万,轻轻松松,利润非常丰厚。同行们不是鄙夷,而是艳羡不已。如果他当时不是搭了黄金酒的便车,别说做起来,大概率是还没启动就挂掉。

利润导向甚至是企业的生死导向,让很多小企业走向了山寨之路,可恨但可以理解。骂厂家无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立法增加其山寨成本、扶持小企业创新可能是更实际的。

拼多多这次选择在美国IPO是个好事,我们知道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法规健全,如果它真的触犯了相关法律,严重的话就罚他个生活不能自理,直至破产,给别的企业以警示;如果没那么严重,也要付出相应代价,作为一个深刻教训,逼他们彻底整改。

但那样的笑话,我儿子看了会笑,那位上海老兄的女儿看了也会笑。虽然我们“心穷”,但对待孩子上,只要有可能,也要让他们用上更好的产品(疫苗的事咱也掌控不了),他们基本接触不到小品牌,更别说山寨产品,所以在孩子们看来,“可日可乐”、“大白免奶糖”、“老于妈辣酱”们实在是太好笑了。

我们这代人努力吧,希望下一代面对“可日可乐”永远都能笑的出来。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