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天地虫草栽培视频,金叶环宇北虫草北京公司的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报道过的在什么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07 02:48
编辑:网络
点击:356
金叶环宇北虫草北京公司的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报道过的在什么位置位置在北京大兴区西红门九龙山庄耀艳大厦6电话:零壹零——伍玫柒玫零参染捌
1,金叶环宇北虫草北京公司的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报道过的在什么位置
位置在北京大兴区西红门九龙山庄耀艳大厦6
电话:零壹零——伍玫柒玫零参染捌
2,牛粪玉米芯种植平菇视频
给你建议,栽培平菇不需要牛粪哦,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倒是需要牛粪的,因为前者是木腐菌,后者是草腐菌。玉米芯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但是牛粪不是。
3,人工种植虫草的成活率是多少
冬虫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优良的纯菌种,一是要早熟、高产,主要目的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二是要感染力强,要求菌种有较强的生命力,成活率达95%,以上,能对昆虫迅速感染,尽快得病死亡。三是适应范围广,特别是对环境温度变化和其他杂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4,如何种植冬虫夏草图片
菌种:种植冬虫夏草要用优良的菌种,要选择纯度高、无杂菌老化的、感染力强,有较强生命力的品种,而且要适应范围广。
昆虫:一般是用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的寄主,也可以选择其他,这里不一一介绍,要求必须活体,健康强壮。
环境:环境最关键的是温度。菌丝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是5~32℃,最适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为宜。
季节:3月-5月,9月-11月。
5,办个木桶厂需要什么木工机器机械拉槽机大小头压刨机是关键 搜
办个木桶厂其实要是懂行,不需要投资多大,用到的设备很常见,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到一个视频是农广天地拍摄的科普片,叫:
木桶的制作技术
。视频中完整介绍了木桶制作的一般流程。
主要涉及的关键加工设备叫做拉槽机和内外弧面压刨机。
拉槽机:一般生产洗浴木桶或是洗脚木桶,木质花盆等时,需要加工弧形标准木块,这些标准木板具有(1
)一头大,一头小(2)木板侧面具有向内斜坡,有时候斜坡上还加工凹凸槽。如果把一块长方形的弧形木板分别加工成上述特点的标准版,效率太慢。木桶专用拉槽机(修边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同时加工出木桶圆弧标准版的大小头和侧面斜边,如果所用铣刀具有凹凸槽,还可以加工出合适的凹凸槽。
内外弧面压刨机:生产木桶的时候,大小头木板外侧需要产生外弧,内侧制作成内弧。加工过程是使用压刨机完成,传统方法,是用单面压刨配合弧形刀,来回两次成型。外圆弧是有凹弧刀单面压刨完成,内外圆弧是由凸弧刀单面压刨完成。
农广天地里关于木桶制作视频中的拉槽机和内外弧面
6,人工种植冬虫夏草图片
人工无法种植"冬虫夏草"。人工种植,主要是北冬虫草、虫草花。虫草花,是北冬虫草的统称。它与常见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很相似,只是菌种、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不同。
为了跟冬虫夏草区别开来,商家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把它叫做"虫草花",虫草花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了"虫体",而只有橙色或者黄色的"草"。虫草花培养基分为小麦、大米、蚕蛹等。目前市场上主要是以小麦培养基的虫草花。并非"冬虫夏草"。人工种植的冬虫夏草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冬虫夏草,它是1958年在吉林被人工培育出来的一种菌种,也叫蛹虫草,虫草花北冬虫夏草,起初人们是想培育冬虫夏草来着可是至今没有成功,这种人工培育的虫草花有一些和冬虫夏草相似的作用,但是营养成分还是次于野生冬虫夏草,于2009年被批准成为新资源食品,如果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感冒,想补身体建议还是在一些类似福临门这种大品牌选择正宗的虫草,效果会更好一些。身体健康吃一些虫草花也是能滋补身体的。
真正的冬虫夏草目前还不能人工种植。现在种植的叫做北冬虫夏草。其性质是不同的。药效也有很多差别,有关种植技术可以在网上搜索 江苏食用菌网。那里有这方面的种植技术资料。
7,如何收看卫星电视
1、买个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
2、电信网络电视
3、上网搜索卫星电视台或者上卫星电视官网看以前我们家装过的,不知道多少钱,但是很便宜的,我妈说比装有线电视要划算,能收到五六十个台吧,更多的台有的都是外国的,估计也看不懂我想让我们家电视收看国外的bbc 法广这些电视台。怎么弄, 你说的法广我不知道指的是哪个电视台。看bbc有些难度,在我国上空,都是加密的。但是前往百度APP查看
回答
情况一:计算机不启动,按如下步骤收看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1) 打开电视,调整到“视频1”模式(通过按电视机控制面板中“视频”或电视机遥控器上“视频”按钮)
(2) 打开卫星数字接收机,并按频道增减按钮或相应频道数字键即可打开收看相应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情况二:计算机已启动,按如下步骤收看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1) 先通过“网台切换”将当前网台切换为“中央网台”状态
(2) 打开电视,调整到“视频1”模式(通过按电视机控制面板中“视频”或电视机遥控器上“视频”按钮)
(3) 打开卫星数字接收机,并按频道增减按钮或相应频道数字键即可打开收看相应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更多5条去卫星电视的网站寻找接收参数,按照接收参数进行设置,还有就是锅盖的角度依据当地的经纬度进行设置。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计算机不启动,按如下步骤收看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1)打开电视,调整到“视频1”模式(通过按电视机控制面板中“视频”或电视机遥控器上“视频”按钮) (2)打开卫星数字接收机,并按频道增减按钮或相应频道数字键即可打开收看相应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情况二:计算机已启动,按如下步骤收看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1)先通过“网台切换”将当前网台切换为“中央网台”状态 (2)打开电视,调整到“视频1”模式(通过按电视机控制面板中“视频”或电视机遥控器上“视频”按钮) (3)打开卫星数字接收机,并按频道增减按钮或相应频道数字键即可打开收看相应卫星数字电视频道
8,冬虫夏草种植技术
工具/原料:
菌种:种植冬虫夏草要用优良的菌种,要选择纯度高、无杂菌老化的、感染力强,有较强生命力的品种,而且要适应范围广。
昆虫:一般是用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的寄主,也可以选择其他,这里不一一介绍,要求必须活体,健康强壮。
环境:环境最关键的是温度。菌丝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是5~32℃,最适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为宜。
季节:3月-5月,9月-11月。
方法/步骤:
如果是家庭种植,瓶栽是个不错的选择,将玻璃瓶洗净后,先在瓶中垫2.5-3cm的细沙土,土质含水量要达到60%,然后将感染了菌液的活体虫放在上面,每瓶中幼虫不要放多了,上面再盖3cm左右的细沙土,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管理,避免阳光直晒。
在家养殖冬虫夏草,也可以选择箱栽,木箱、木盆、塑料盆都可以进行种植。要记得在箱子底部和四周要放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在箱中垫5-7cm的细沙土,再放入菌虫,幼虫之间要有一定间隔不要挨在一起,上面再盖3-5cm的细沙土,表面再用塑料薄膜包好。
如果是大批生产的话,那就用床架种植吧,这种方式一般适宜室内养殖,床架宽1米,长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定,用竹或木制作,每层四边高12cm用于挡土,种植前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垫5-7cm的细沙土,放入幼虫,幼虫间的距离自己把握,盖3-5cm的细沙土,然后覆盖塑料薄膜。
如果是室外种植,推荐使用露地栽。最关键的是选好种植场地,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将一般平地铲出表土15cm左右,宽1米,长按自己的情况定,填上5cm左右的沙土,放入幼虫,盖5-7cm左右的细沙土,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如果是农村种植,畦式种植是个不错的选择,宽100cm,深50cm,长按自己的情况定,种植时先在畦部先铺5cm厚的细沙土,放入菌虫,然后盖5cm左右细沙土,畦旁用竹拱弓,最后覆盖塑料薄膜,注意两端要通风。
虫草菌丝生长的时候对空气要求不大,子座快要出土的时候要去掉塑料薄膜,流通空气,促进子座的生长,并保持空气75~95%左右的相对湿度,出土后10-20天就生长成熟。
冬虫夏草一般为9个月就可长好,品种性质和环境温度决定生长快慢,虫草成熟标的准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顶端以发育成子囊果“毛笔尖”即可采收。真正的冬虫夏草是不能人工栽培的。目前种植的叫做北冬虫夏草,也叫做蛹虫草。一般采用瓶栽,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只要有高压,常压灭菌设施就可以。需要注意培养料的灭菌要彻底,选用优质菌种。控制好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就可以。LZ,现在冬虫夏草尚无法人工种植。凡宣称人工种植的,肯定不是冬虫夏草。投资前一定要小心考察哦。
9,苜蓿怎样种植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豆科( Leguminosae)苜蓿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紫苜蓿、苜蓿。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起源与分布 紫花苜蓿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记载。公元前500 年左右从米甸国(即今伊朗西北部的古王国)传入希腊,公元前2~前1世纪传入意大利,8世纪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入美洲,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于18世纪也开始种植。中国在公元前 126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古罽宾国(即今克什米尔一带)引入,先在皇帝离宫附近种植,仅供御马饲用。以后从西安普及到黄河流域。现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栽培总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其中美国约占32.7%。80年代以来中国栽培面积达到1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形态与特性 紫花苜蓿主根发达,侧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较干旱的地区可达10米左右。茎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倾,圆形或棱形,幼茎有疏毛,根状茎发达,根颈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为15~60个,最多可达100个以上。叶为三小叶,倒卵形,先端较宽,有齿。花为总状花序,腋生8~25朵紫色蝶形花。荚果螺旋形,2~4圈,暗棕色,每荚有种子4~8粒。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1.5~1.9克(见图)。
紫花苜蓿适应性广,但较喜温暖、多晴少雨的干燥气候。年降水量以500~900毫米最宜,超过1000毫米时不利于生长;低于300毫米又无灌溉条件则难以正常生长。耐寒性强,种子在4~6℃即可发芽。出苗后能耐短时间的-5~-6℃低温,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温。在积雪覆盖下,-40℃低温亦不致受冻害。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高温会抑制生长。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约消耗水446~500克,每形成1克种子约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最忌渍水,生长期淹水24~28小时即大量死亡。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种植为宜。
中国已筛选出一批良种,如早发、生长快的关中苜蓿,高产、株型大的陇东苜蓿,再生能力强的新疆大叶苜蓿,中熟的晋南苜蓿,耐寒力强的东北苜蓿等,都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栽培 播种前要进行整地保墒。中国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将种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顶凌播种,以利抗旱保苗。中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华北一带应在9月以前。晚播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越冬。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每公顷播量15千克左右,与其他作物混播时可适当减少播量。条播行距一般15~3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管理,防止杂草为害。刈草后要及时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常见害虫有蚜虫、蓟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潜叶蝇;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农药后需间隔一定时间再喂牲畜,以防中毒。留种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每公顷播种量为 7.5~11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钾肥。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
利用 紫花苜蓿富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有“牧草之王”之称。初花到盛花期鲜草含水分76%左右,粗蛋白4.5~5.9%,粗脂肪0.8%,粗纤维6.8~7.8%,无氮浸出物9.3~9.6%,灰分2.2~2.3%,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但青茎、叶中含皂素,要防止牲畜采食过多发生膨胀病。也可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从现蕾到初花期,10%左右茎枝开第一朵花时刈割的第 1茬鲜草,质较嫩,营养价值较高。过早刈割时产量低,迟割则茎木质化增加,且易掉叶。最后一茬宜在当地重霜前约1个月刈割。每次要留茬3~5厘米,以免刈伤根颈,每年最后一次割草时,要留茬8~10厘米。北方干旱地区冬前割后培土,有利翌年再生。
紫花苜蓿根量多,入土深,固氮能力强,2~4年生的植株每公顷每年可固氮150~450千克。根系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中国北方低产地区实行粮食作物与紫花苜蓿轮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鲜草含氮0.54~0.57%,磷0.10~0.14%,氧化钾0.31~0.46%。翻压作绿肥,肥效显著。紫花苜盖枝叶繁茂,覆盖地面能减少蒸发、保蓄水分,减轻地表冲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物。如中国西北地区种紫花苜蓿的地块,雨水流失仅为种其他作物时的1/16,土壤冲刷量仅为1/9。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区,每公顷紫花苜蓿地每年冲走的土壤为93千克,而其他田块或休闲地的冲刷量可高达3600~6750千克。
豆科苜蓿属的 1种。多年生草本,分枝多。复叶有3片卵形或倒披针形的小叶。花密集排列于腋生的总状花序上;花萼有毛,萼齿狭披针形;花冠紫色,蝶形,比花萼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被毛。荚果螺旋状盘卷,内有数颗肾形的种子。可作饲料或绿肥用的其他苜蓿类还有:南苜蓿、天蓝苜蓿、野苜蓿、小苜蓿、褐斑苜蓿等。
苜蓿属约60余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有许多人工栽培种。中国产12种。紫苜蓿原产中亚细亚,是一种优良牧草,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质量好、耐刈割、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故有“牧草之王”之称,中国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汉武帝时。至今仍以西北各省栽植较多。1、耕作技术
轮作倒荐:由于紫花苜蓿不宜重荐,又因其对后作有明显增产效应,所以紫花苜蓿多采用与其它作物4-6年的轮作,轮作周期北方偏长南方短。
选地:紫花苜蓿适应性广泛,但是适宜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壤土中生长,而不适宜种植在酸性、低洼及易积水的田块里。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可种植在轻盐碱地上,但盐分超过0.3%时,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由于其种子小,幼苗期生长缓慢,抗杂草能力较弱,故应选择杂草少的地块。
整地: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由于苜蓿种子小,幼苗较弱,苗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必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良好墒情。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整地后实行==,以利于保墒。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便于蓄水保墒,消灭杂草,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低洼盐碱地要挖好排水沟,以利于灌溉洗盐及排水。南方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整地时,宜撒入适量石灰粉,当土壤PH5-6时每亩施石灰20-40公斤,以调节PH值,利于出苗。
苜蓿品种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潜在产量(增产基因潜力,在适宜条件下可获得的最高产量)
持久性(经过严冬或病害考验后有多大比例的植株得以保留)
越冬能力
抗病能力
牧草品质
国外品种通常在不同地区的大学和农业试验站经过几年至几十年的试验,参考某一品种在不同气候带和不同年份的产量数据,有利于了解其潜在产量的大小,同时也能获得品种持久性数据。通常对北方寒冷地区,苜蓿品种的越冬能力对持久性的影响更大,而品种抗病能力对南方更重要。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数是越冬能力选择的主要依据。结合对品种以上特性的选择,再对牧草品质进行选择。
2、播种技术
播种期:紫花苜蓿的播种时期各地不尽相同。往往因为当地温度、雨量、轮作和栽培制度而异。通常适宜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0-25℃。同时,土壤中要有足够水分,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并且要疏松且通气性良好。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和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式。
夏播 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至夏播的,应抓紧时间趁雨抢种。
秋播 适宜于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最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最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北方寒冷地区应保证苜蓿出苗后有60天以上的生产期以安全越冬。盐碱地播种最好在夏末秋初进行。此时正值雨季之后,土壤经大量雨水淋洗,盐分较低。而且土壤中蓄有较多水分,温度也较适宜,播种后能很快出苗,保苗率也高。
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及穴播几种。种子田多用宽行条播或穴播方式,人工放牧或割草地多采用条播。
条播 其行距一般30厘米左右,生长期内能满足苜蓿对通风透光的要求,也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灌溉,因而有利于提高产草量。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条播种植。大面积栽培时,一般采用播种机条播。
撒播 也是常用的一种简便播种方法。多用于小面积苜蓿地或坡地上播种。在作物行间套种苜蓿时也用撒播。一般将种子撒在地面后,用耙耧一遍,浅覆土。雨水适宜的条件下出苗良好。但由于其覆土深浅不一致,出苗不整齐,且无行距,难以中耕除草管理。所以一般只用于粗放经营或不宜条播的情况下使用。
混播 紫花苜蓿除单播外,也常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草地适宜放牧使用,耐践踏而且还可避免纯苜蓿地放牧牛羊时因采食苜蓿过多发生鼓胀病。且混播时土地有显著的改良作用。苜蓿可与无芒雀麦、牛尾草或批碱草等混播。
行距及播种深度:进行条播时,适当的行距有利于苜蓿生长和田间管理。行距的宽窄因利用目的不同而有差异。收青草时,适宜的行距为15-30厘米。收种子时,适宜的行距为45-60厘米。行距50厘米以上时,不利于苜蓿越冬,且产草量降低。水量高的地区往往可以缩小行距,干旱地区则可扩大间隔。苜蓿播种深度一般在12厘米左右。在干旱地区应深开沟,浅覆土,保持同一覆土深度。春、秋两季播种后需==,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发芽。但在水分过多时则不宜==。
3、田间管理
紫花苜蓿草地建植后,施肥、杂草防治、防治病虫害和灌溉排水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各地因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田间管理的重要也各异。一年两熟地区,主要以消灭杂草和多收一次青草为主。盐碱地上种植的苜蓿,重点要注意灌溉排水,以降低土壤盐分,并注意覆盖,防止盐分上升,保证幼苗顺利成长。一年一熟的气候寒冷地区,重点要防冻保苗。
苗期管理:紫花苜蓿播种后一周左右出苗,但出苗后40天左右,以根系生长为主,地上部分只有2-3厘米,生长缓慢,与杂草的竞争力弱。所以苗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清除杂草。在寒冷地区,秋播还应注意培土防冻,以保幼苗安全越冬。
杂草防治:播前最好对土壤中的杂草及其种子进行清除,苗期可用选择性除草剂控制,建植后的苜蓿由于本身的荫蔽作用及刈割后清除一次杂草,可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中耕除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基本措施。目的是在苜蓿生育期间,消灭田间杂草松土保墒,使之正常生长发育。杂草对苜蓿的危害有两个较严重的时期:一是幼苗期,特别是春播和夏播苜蓿;另一个是在夏季收割后,这个时期水热同期,杂草生长迅猛,影响苜蓿生长。清除杂草可利用中耕机也可人工锄草。通常用丁齿耙,顺垄耙一次,或纵横浅耙。达到消灭杂草和松土保墒的目的。每次刈割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
灌溉和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4米甚至10米,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但其发育过程中,需水量较大,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需耗水800公斤,所以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草量(50-100%),并可使苜蓿保持长期高产。冬前灌冻水,有利植株越冬。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对提高苜蓿的产量也非常显著。苜蓿不适合于在低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遇涝则会造成其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雨季积水时应及时进行排水。要避免连续浸泡24小时的情况发生。在低洼盐碱地种植苜蓿,应建排灌渠。盐分过多时,灌水洗出盐分。夏季雨水较多,排水同样可降低土壤含盐量。
施肥管理:苜蓿可利用共生的根瘤菌固氮,一般情况下可不施氮肥,但适量氮肥对苜蓿增产也有效,特别是在苗期等根瘤活性差时需施少量氮肥,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施有机肥(最好是腐熟肥料1000-1500公斤/亩)和磷肥作底肥,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返青前或刈割后则必须追肥,追肥最好结合灌水,以磷钾肥为主(20-30公斤/亩),氮磷比1∶3为好。硫、硼和钼等微肥对增加苜蓿干草和种子产量,提高苜蓿抗性和牧草品质很有效。
二、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Selerotinica trifoium)为苜蓿最大的一种病害。早春雨后潮湿最易发生,天然减退。主要侵染根茎部及根系,使之变为褐色水渍状而腐烂死亡。播种时可用比重1.03-1.10的盐水清选种子以消除种子内混杂的菌核,也可施用石灰或喷施多菌灵,提早刈割,使之透风通光,可减少病害蔓延。
此外,常见的虫害有霜霉病、叶斑(褐斑)病及白粉病等,使茎叶荚果受害,生长受阻,产量减低,影响种子生产,均可使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
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蓟马、蚜虫、浮尘子、盲椿象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花和苗凋萎枯干,结实率减低。潜叶蝇在叶表皮下潜行蛀食,使叶枯黄,影响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上述虫害可用乐果、敌百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