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冬虫夏草> 云南德宏州有虫草吗,民间鱼眼菜叫什么名字该草药生长于云南德宏

云南德宏州有虫草吗,民间鱼眼菜叫什么名字该草药生长于云南德宏

本文目录一览民间鱼眼菜叫什么名字该草药生长于云南德宏2,云南又哪些旅游景点3,在傣家竹楼中多起主楼傍水而居写出了竹楼的哪些特点4,五一黄金周去哪里旅游好呢5,最值得带回家的十种云南好东西是什么6,分析一下各地代表性民居特点优缺点7,少数……

本文目录一览

1,民间鱼眼菜叫什么名字该草药生长于云南德宏

大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我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你写什么小说啊~~我到起点顶顶啊~~

云南德宏州有虫草吗

2,云南又哪些旅游景点

云南著名景点介绍 昆明必游景点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园、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园、西山森林公园、九乡风景区、圆通山、大观楼、筇竹寺、世界园艺博览园等。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 昆明 大理 中甸 腾冲 德宏 西双版纳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滇池 西山森林公园 翠湖公园 黑龙潭 大观楼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民族村 金殿名胜区 安宁温泉 阿庐古洞 昆明曹溪寺 筇竹寺五百罗汉 九乡风景区 昙华寺 圆通山 聂耳墓 云 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金马碧鸡坊 多依河 鲁布革三峡 观音山 九龙瀑布群 东寺塔和西寺塔 小白龙森林公园 官渡金刚塔 海埂公园 郑和公园 轿子山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大理三塔 民族风情园 宾川鸡足山 蝴蝶泉 丽江 长江第一湾景区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泸沽湖 木府 玉峰寺 虎跳峡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橄榄坝 归化寺 白芒雪山 碧塔海 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白水台 老君山 腾冲火山群 腾冲热海 和顺乡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 槟榔江风光 大树杜鹃王 景洪 曼飞龙佛塔 古茶王 景真八角亭 建水古城 燕子洞 普者黑 怒江大峡谷 苍山洱海 云南特产:滇红茶、普洱茶、三七、天麻、虫草、傣锦、宣威火腿、杨林肥酒、松茸、云腿月饼、灯川乳扇。 风味美食: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气锅鸡、大理沙锅鱼、蒙自年糕、通海豆末糖、都督烧卖。

云南德宏州有虫草吗

3,在傣家竹楼中多起主楼傍水而居写出了竹楼的哪些特点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图24),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得用石头柱础等等。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云南傣族与古傣族“百越”人有渊源关系。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信仰小乘佛教。人口约1025128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日:   为傣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是我国最著名的民族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到附近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以表达真诚的祝福,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曾留传着一个远古的神话传说,您在旅游中会听到导游的介绍。在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斗鸡、跳孔雀舞、掷荷包、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娱乐活动。其主要地点是景洪市。   竹楼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观的楼顶,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
在傣家竹楼中,“多起主楼,傍水而居。”写出了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的特点。

云南德宏州有虫草吗

4,五一黄金周去哪里旅游好呢

去云南
你好!我觉得在51节时可以到重庆武隆仙女山、芙蓉洞、天坑、地缝,还有大足石刻,酆都鬼城等地方; 在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方比较好,那里的天气及空气比较好,是旅游、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拉萨。。。 看看被烧过的东西。。
大理地处低纬高原,境内有中外闻名的点苍山和高原明珠洱海, 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地方性气候,冬暖如夏,空气清新,风花雪月,四季如春。这里年平均气温15.1℃,素有“东方瑞士”之称,国际最佳疗养温度18.7-20.6℃,   而大理就有126天的温度如此,大理霜期极短,全年无霜期长达229天,为各类花草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四季鲜花常开,芳香迷人。下关素有“风城”之称,年平均风速4.1米/秒,良好的通风条件,净化了环境,挣化了空气,因此人们把大理的风视为一宝。大理古城素有“花都”之称,温和的气候使各种花卉四季常开,在这里各地引种的奇花异草汇集成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可以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   古城大理吸引了来自国外的自助旅游者,在城内护国路内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洋人街”。陶醉于白族古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甚至会在大理长期居留。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旅游风景区   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云南大理洋人街旅游风景区 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 之后,为了适应开放旅游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红山茶宾馆定为涉外宾馆,红山茶宾馆在古城护国路西段,由此,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铺面林立两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 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名字在外国有些图纸上,早已真称为“洋人街”了。可见大理洋人街已驰名世界,成为外国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们旅居大理的温馨家园。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旅游风景区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入之一。 ——云南大理古城旅游风景区   古城大理(现大理城)简称榆城,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 如果说,州府大理市给人以繁盛喧闹的感觉,那么大理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户户养花植树,花果并茂。那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憩息佳所,改革开放后私人开设的法国等风味小吃餐馆也是外宾喜爱光临之处。传统的大理石工艺品,摆满街道两侧,任其观赏选购。 ——云南大理蝴蝶泉旅游风景区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苍山云弄峰下。由于长期的山水冲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树木稀少。但当你缓步上坡,行约半里,却见一片绿荫耀眼。走过古朴的石坊,迎面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侧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左例刻郭老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书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沿林荫小道曲折前行约三四十米,只见古树林立,浓荫蔽天,一方清泉嵌于其间,底铺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掷金属钱币于池中,观其缓缓旋落,阳光从树顶筛下,池底银光闪烁,倍感泉水清例。   泉池周围有大理石栏板,泉边一株高大古树横跨泉上,此树因花形似蝶,因此人们称为“蝴蝶树”。每当夏季来临,“蝴蝶树”开花,苍洱之间的蝴蝶成群来此聚汇,翻飞起舞,热闹非常。最奇的是万千彩蝶交尾相衔,倒挂横于泉止的蝴蝶树上,形成无数蝶串,垂至水面,五彩缤纷,蔚为壮观。最盛之期在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所以农历四月十五日被定为“蝴蝶会”。 ——云南大理喜洲白族民居旅游风景区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乡镇,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云南 杭州

5,最值得带回家的十种云南好东西是什么

云南土特产种类繁多,到底该选择哪些呢?别急,今天不但会为大家推荐最值得购买的特产榜单,还会为大家送上一份云南16州市特产地图!鲜花饼鲜花饼是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饼,是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经典点心代表。鲜花饼还是中国四大月饼流派滇式月饼的经典代表之一。很多商家结合云南特色,为小巧的鲜花饼披上有民族韵味的外衣,将它们5个一袋,或10枚一盒,包装成为伴手礼.家里有患花粉过敏症且不喜甜食者不推荐购买。辨别方法:从馅料色泽上看,拥有天然食用玫瑰的枚红色;有机香水玫瑰花,香气浓郁自然;味道上,上好的鲜花饼,甜而不腻,大朵食用玫瑰肉感饱满,馅料浓稠,口感层次丰富。而一般的鲜花饼,采用的是鲜花酱入馅,保质期长,新鲜度低。长期氧化后,颜色暗沉,没有明显香气。有砂糖颗粒感,鲜花酱中的花是干花,口感单一,没有嚼劲。普洱茶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此茶耐泡,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由于普洱茶名声在外,电商及城区各大商店均有销售,但品质参差不齐,购买时需选择较大的品牌直营店,避免购买散装茶,以防买到劣质品。而品阶较好的普洱茶往往在价格上也较高。辨别方法: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宣威火腿宣威火腿具有鲜、酥、脆、嫩、香甜等特点,以营养丰富,肉质滋嫩,油而不腻,香味浓郁,咸香回甜著称,被消费者视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宣威火腿成名已久,这导致市场非常复杂,优劣难辨。除了火腿较重,携带时可能不便以外,一般人很难辨别其年份,一不小心就买了当年的新火腿。加上一些不法商贩采用化学药剂提香,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辨别方法:切开断面时,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为佳。牦牛干巴牦牛肉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味道鲜美,醇香可口,自家购买或者馈赠亲朋好友都是最佳选择。油淋干巴在云南可是一道著名的家常菜,不过各地市民也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由于干巴较咸,肉质较粗,可能部分偏好淡口味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难以消受。辨别方法:棕红色,有腥味,肉质较为粗糙。昭通天麻天麻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与三七一样,天麻也是一种名贵药材,自行购买时很难分辨其优劣。如果非常需要的话,最好找个懂行的朋友陪同购买。辨别方法:挑选天麻时,短小,较圆形状,略扁,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多不规则纵皱纹,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较重,有鹦哥嘴,无空心者为佳。蒙自年糕蒙自年糕是深受小孩老人喜爱的食物,年糕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外酥内糯,口感细腻,柔韧适中。如果非要给年糕加一个“罪名”,那就是太大太沉。如果是娇小的妹纸,若没有强悍的汉子陪同回家,还是谨慎购买吧。辨别方法:年糕分为糯米和饭米制作,根据口感不同可咨询售卖工作人员。小粒咖啡云南小粒咖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小粒咖啡单纯的入口味道倒是不错,不会苦,但是酸味不够,香度不够,油脂也不多。如果是对咖啡口味比较有要求的人,须谨慎选购。辨别方法:闻气味,有烤糊了的味道,以颜色较深,颗粒状的为好。大理泡梨大理泡梨是洱源乡间的特产,入口汁多甘甜,甘草的味道隐约可闻,味道清香、酸甜味适宜。因为用甘草泡制而成,食用后可达到清热降火,化痰止的咳效果。每个售卖泡梨的摊位前均有提供免费试吃,建议外地游客可先试吃后根据口感是否喜欢,再进行购买。辨别方法:个大皮薄,黄澄澄的,一眼看上去就有想咬下一口的欲望。若要带往路途较远地区,可选购瓶装泡梨,更长保存时间。漾濞核桃俗话说“吃啥补啥”,先甭管这话说得正确与否,但吃核桃可以补脑的功效可是被商家广为宣传。大理漾濞的核桃果大、壳薄、仁厚、味香、出油率高,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而且,晒干的核桃容易保存,闲时拿两个敲开,当零食食用也可以哦。辨别方法:漾濞核桃是扁元球形状的,壳面是比较大的,而且有一些浅刻点,它的果仁也是比较容易取出来的,可以整体的取出。该种核桃果实比较大、壳薄、仁白、味道很香。滇红茶云南红茶,简称滇红。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质软而嫩,尤以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辨别方式:滇红茶的外形看起来肥硕紧实,金色的毫毛显露出来看起来十分的明显,品饮起来的味道十分的香浓。对于滇红茶来说,不同时期的茶其毫毛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毫毛的颜色有淡黄、菊黄、金黄等几类。春茶的毫毛大多数是淡黄色,夏茶呈菊黄色,秋茶看起来是金黄色的。除了上面这10种,云南各地的特产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为大家送上云南16州市特产地图,如果你刚好在当地,不妨从中挑选几样作为年货带回家。昆明市云南山茶花、云南围棋子、牙雕制品、民族服装服饰、羽毛画、杨林肥酒、玫瑰卤酒、卷烟、斑铜制品、蜡染制品、鲜花饼、呈贡宝珠梨、滇池麻鸭、石林乳腐、石林乳饼、宜良板鸭。玉溪市澄江藕粉、华宁柑桔、柿子、新平百抖茶(烤茶)、冬瓜蜜饯、芝麻片、油卤腐、豆沫糖、油鸡枞、甜白酒、芦荟、槟榔。昭通市土特名产有小草坝天麻、昭通苹果、金江魔芋片、碗碗红糖、版纳地毯、昭通酱。曲靖市宣威火腿、黄豆腐、生态绿壳蛋鸡、辣子鸡、纯葛根“白酒”、 天然野生菌、富源魔芋、土豆。曲靖市宣威火腿、黄豆腐、生态绿壳蛋鸡、辣子鸡、纯葛根“白酒”、 天然野生菌、富源魔芋、土豆。丽江市丽江雪桃、丽江铜器、东巴蜡染、东巴皮画、东巴木雕、东巴挂毯、腊排骨、木制工艺品、三川火腿、虫草、天麻、丽江雪茶、鸡棕、松茸。普洱市普洱茶、墨江紫米、景东冰糖、景东芒果、西盟金丝竹笋、 小粒咖啡保山市甘蔗、饵块、饵丝、保山绿豆、石斛、象达纸伞、云子。临沧市蜂蛹、凤庆腊肉、红茶迪庆州药用植物丰富,有虫草、天麻、贝母、知母、胡黄连、藏苍蒲、雪莲、雪茶、厚朴、杜仲、木香、秦归、茯苓等。产麝香、熊胆、鹿茸等名贵药材,陶器,撮里毛毯,特产藏式木碗和糌粑盒。楚雄州核桃、野生菌、板栗、蜂蜜、妥甸酱油、大白云豆。大理州白族三道茶、乳扇、梅子类食品。红河州大头菜、建水狮子糕、建水燕窝酥、开远甜藠头、蒙自年糕、过桥米线、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石屏荔枝酥、蛤蚧酒、草果、锡制工艺品、建水草芽、葡萄酒、弥勒风吹豆豉、云雾茶。文山州三七、丘北辣椒、广南八宝米、底圩竹简茶、那榔酒。德宏州遮放米、盈江鹿产品、糯米香酒、户撒刀、户撒烟、民族筒帕和提花统裙、潞西菠萝。怒江州班铜、拉马画毡、独龙毯。版纳州傣族火烧干巴、热带水果、版纳地毯、民族饰品、傣锦、沱茶、傣族竹编。http://www.tesegu.com/

6,分析一下各地代表性民居特点优缺点

我见过那院落宽敞,雄伟壮观的四合院,也见过那状如蘑菇,漂亮美观的哈尼族蘑菇房,还见过那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藏族碉房。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陕北窑洞和羌族碉楼。 陕北窑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风把黄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到了陕北,造就了这片金黄而辽阔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淳朴的人们,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陕北窑洞。 这种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被靠山。门朝开阔的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个院的窑洞一般只修3个至5个。最中间的为正窑,两边常放杂物或是小的房间,也可以贮存粮食。 走进窑洞的内部,内侧有灶台、锅等。洞头垒着土炕。土炕正中间的下有一个洞,用来生火,这样到了冬天也不会感觉到冷。这种窑洞夏天也很凉快,真是冬暖夏凉! 羌族碉楼 羌族是四川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独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楼。 在羌语中,碉楼被称为“邓笼”,意为美丽、高贵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高者十余丈”的习俗。碉楼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间。用于御敌、贮存粮食和柴草。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平顶房,呈正方形。多数为三层,每层高约三至四米。有着强烈传统民俗文化。 总之,每个民族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古朴而纯洁的美!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途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蜍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 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荟萃<3>2007-02-08 03:33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7,少数民族的服饰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僳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 普米族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着长裤,外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子。 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
壮族服饰: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在比较偏僻的壮族山区,服饰仍保存本民族的特色。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有的还以布帕缠头。女子服饰则别具一格,因地区不同而式样各异。壮族妇女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的上衣,下身穿绣花滚边宽脚的裤子或青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有的头上还缠着各式方巾,喜欢戴银首饰。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喜穿无领斜襟的黑色上衣和黑色宽脚的裤子,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壮族妇女擅长织布和刺绣,所织壮布和壮锦,花样新颖,服饰增添不少色彩。
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京族: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有些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黎族妇女擅长纺织。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僳僳族:僳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德宏僳僳族男子佩戴长刀,颈戴贝壳颈圈,身背手工缝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的花包,穿白色护腿。女子多穿长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长裤,系围裙,用青布包头,身背手工缝制的挂包,头戴白色砗磲片和红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乐”,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极有特色.(注:砗磲音为车渠,一种蛤) 佤族:佤族服饰有地区差异,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无领短款上衣,下着黑色或青色的大裆宽筒裤,剪发,用黑、青、白、红色的布包头,喜欢戴银镯,佩竹饰,出门肩挎长刀、挂包。女子多穿贯头、V形领紧身无袖短衣,下穿红、黑色横条纹的筒裙,披发,佩戴银、竹、藤制的饰物,喜欢用竹或藤做成圈状饰物装饰在颈、腰、臂、腿等处。男女老少都喜欢佩用极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挂包,男女青年还用作爱情的信物。服饰原料多为自制棉、麻土布,染成红、黄、蓝、黑、褐等色,配上各种色线,织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畲族:畲族男子过去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畲族对自然之色兰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除此,红、黄、黑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妇女刺绣享有盛名。 水族:水族男子过去多穿对襟上衣,戴马尾帽或遮阳帽。现多穿大襟长衫,长裤,青布包头,穿草鞋或布鞋。妇女过去多穿圆领宽袖的对襟上衣,饰以银扣、下配百褶裙,打绑腿,穿翘尖绣花鞋。现在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宽大半长衫、长裤,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头缠青布或白布帕,穿绣花鞋,盛装时戴各种银饰。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闻名遐迩的“水家布”,质地细腻,纺织均匀,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东乡族: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长袍,束腰带,挂腰刀、烟荷包等。妇女多穿绣花衣服,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穿用时,用飘带扎住裤脚。喜庆节日则身穿绣花裙,足蹬绣花鞋。男子戴平顶无檐白、黑软帽。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时戴丝绸盖头。盖头的颜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别,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结婚一年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戴盖头时只露面孔,全部头发都须遮住。妇女的首饰以银耳环、银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纳西族:纳西族过去是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现在妇女服饰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永宁的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色且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色衫里的双层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 景颇族:景颇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饰、包头都习惯用黑色的。男子穿黑色的对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头。裤子的款式为短而宽的裤筒。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头。男子外出挂长刀或扛火枪,体现了景颇族尚武的习俗。妇女的上衣一般为对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缀满银泡和芝麻铃。下穿筒裙,裹毛织的护腿,筒裙的花色非常鲜艳,喜欢佩银制物。过去景颇族男女都跣足。 藏族: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坎肩多以黑、紫或镶边的蓝色衣料缝制,腰系花纹彩带。下穿绯红色镶白边的百褶裙,套镶白布裤筒,未婚妇女着红色,已婚妇女穿蓝色或黑色。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姑娘梳根发辫,已婚妇女梳双辫,末梢缀珊瑚、松石,外面戴织锦毡帽。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最讲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银耳环串在一起,长长地垂在胸前。妇女的传统手工艺为刺绣、盘线。 满族: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过去男子留长发、结辫。而妇女的发型则富于变化,不仅留发、结辫,还绾或髻等。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倍加宠爱。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 羌族: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羊皮坎肩两面穿用,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妇女包帕有一定的讲究,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羌族妇女挑花刺绣久负盛名。 布朗族:布朗族过去男子穿花上衣,系青绿小条绳腰带,膝下系黑藤,裹红布包头。妇女上穿花衣,下着筒裙,崇尚黑、蓝色,发式为挽髻于脑后,戴青绿珠,饰海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环。现代布朗族服饰与早期服饰有了很大差异。男子上着圆领对襟长袖的青布衣,下穿宽脚长裤。男子头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布朗族很早就会用蓝靛染布,用“梅树”皮、“黄花”根作原料,经过一定加工程序,分别染成经久不褪的红、黄色,极具大自然的风韵。服饰的用料多为自织的土布,辅以必不可少的刺绣。 撒拉族: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穿各种颜色和质料的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撒拉族妇女喜欢戴金、银戒指,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姑娘从小就开始戴头巾,少妇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毛南族:毛南族男子以前有着唐装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妇女则穿右襟上衣,宽脚滚边裤。上衣的襟边及袖口有三道镶边,一宽两窄,十分别致。毛南族衣料多为青、蓝色,以银质的手镯、项圈、麒麟等装扮,蓝白分明,格外清秀。小姑娘系一块绣着精美花纹的长方形围腰,更显得婀娜多姿。“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毛南族妇女视为精美、珍贵的装饰品,帽顶编几十个蜂窝眼,内衬以油纸及花布,使蜂窝眼与周围花纹相映衬,极其美观。防雨防晒,美化容颜,兼具实用与装饰两种功效。 仡佬族:仡佬族,现有4 3 7 9 9 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在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居全国平均数之首,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锡伯族:锡伯族男子服饰是大襟长袍或对襟短衫。长袍的样式是大襟右衽,左右两边开衩,喜欢青、蓝、棕色,腰系青布带。妇女的长袍式样与男子相同,但领、袖、大襟等处镶有花边,还喜欢穿红、绿、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摆处多褶的连衣裙,外套短坎肩。新娘的婚礼服饰特别讲究,面料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制作精致考究。并佩戴额箍、簪子、鬓钗、绢花等首饰。男子戴圆顶帽,妇女则喜欢戴各色头巾,老年妇女一般用青色或白色的头巾包头,冬季戴青色棉帽。男穿厚底鞋,女穿绣花鞋。刺绣是锡伯族妇女必备的技能,擅长将花鸟鱼虫等图案绣在服饰及生活用品上。 阿昌族: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出门喜欢背“筒帕”和“户撒刀”。男子包头和妇女衣饰都有着婚否的区别。未婚妇女一般穿短衣、长裤,将辫发盘于头顶。已婚妇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并用黑布或蓝布缠成高达尺许的包头,戴各种银饰。也有穿对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青年妇女的银质装饰非常多,有的在胸襟上钉四颗银纽扣,挂银链,拴银盒,还在银盒内装着石灰、槟榔等物。阿昌族男女均喜欢把鲜花插在头上。 基诺族:基诺族的服饰具有古朴素雅的风格。男子一般穿白色圆领无扣的对襟上衣,及膝的宽筒裤,裹绑腿,用长布包头,戴着花纹的竹木或银制的耳环。妇女穿圆领无扣短上衣,镶七色纹饰,内衬紧身衣或戴菱形刺绣胸兜。下着前面开合式的短裙,裹绑腿,头戴披风形的尖顶帽。基诺族的服饰原料多为棉麻混纺的土布,颜色以原色为主,其间点缀黑红色条。织布技术原始简易,织出来的布不润滑、无光泽,但却结实耐用,深受基诺族的喜爱。 怒族: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典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则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衣裙上都绣有花边。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贡山一带妇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体现其独特审美观。 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为无檐小圆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以成为民族标志,平日也随处可见。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过去主要为兽皮,服装样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服,衣边、衣领等处都有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制作讲究,外面绣着各种花纹,既美观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德昂族: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宽而短的裤子,戴黑布或白布头巾,两端挂有彩球。妇女服饰有地域和支系的区别。通常分为衣裤式或衣裙式两种。称为“别列”支系的妇女上穿对襟上衣,下着及踝长的红色条纹筒裙,佩戴耳坠,耳筒和银项圈。称为“梁”的支系的筒裙则是蓝、红等条纹。德昂族服饰最醒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艳丽的小绒球。 保安族:保安族男子平时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蓝、灰色长裤,头戴布制黑、白色圆顶小帽;喜庆节日喜欢穿翻领、大襟、镶边的黑色条绒长袍,腰束15尺长的彩色长带,头戴礼帽,足蹬牛皮长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领皮袄。妇女穿大襟袄、坎肩,多以灯芯绒为原料,喜紫红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并镶有花边;一般要戴盖头,姑娘戴绿的,少妇戴黑的,老妇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长辫,戴彩色纱巾,节日戴红、绿色礼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为自豪的手工艺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饰,同时还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信物和馈赠亲友的礼品。其工艺精巧,外形美观,锋利耐用。 哈尼族: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长用蓝靛染布,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青布或白布包头。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红河等地妇女上穿右襟圆领上衣,下着长裤;墨江等地妇女上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版纳和澜沧一带妇女穿短裙,打护脚,也有着长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银饰,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皆用银制。衣襟、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图案。 汉族:汉族有1042482187人,占中国人口的92%。分布在全国各地.汉族是秦汉之际在夏、商、周人融汇为华夏族体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以农业为主,部分从事现代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创造了高度繁荣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汉族有北方、吴、湘、赣、闽、粤、客家七大方言,语音差别大。方块汉字是统一的书面语言。汉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发达,在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名人济济,造诣博大精深。汉族以大米、面粉为主食,喜吃蔬菜和肉类,烹调技术考究。住房依地区而不同,木梁立架承重,座北朝南,门楼影壁,斗拱飞檐是其民居的基本特征。 独龙族: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方毯批于背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结,下身穿短裤,惟遮掩臀股前后。女子用两方长布,从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围向前方。男女皆散发,前齐眉、后齐肩,左右皆盖耳尖。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男女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戴料珠。独龙族纺织手艺较发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协调,特色鲜明。 朝鲜族: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青年男子戴鸭舌帽,中老年人戴毡帽。儿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斓的“七色缎”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飘逸。女服则为短衣长裙,朝鲜族叫“则”和“契玛”。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色衣料。朝鲜族的鞋从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鞋头尖面跷起的船形胶鞋,无布别具一格。 赫哲族: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用胖头、鲑、鲩、鲤鱼等皮制成衣裤、靰鞡、腰带、绷腿、围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欢穿大襟长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裤子多用怀头或哲罗、狗鱼皮制成,腰上端为斜口。妇女的裤子多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各种花边。男女都穿鱼皮靰鞡,以适应狩猎或捕鱼。制做鱼皮服饰,先将鱼皮剥下晒干,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复捶打、揉搓,直至柔软,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线。鱼皮服饰具有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美观等特性(注:靰鞡音同兀拉,亦做乌拉) 门巴族:门巴族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氆氇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氆氇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妇女还在袍外加系白色圆筒围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脱地区男女都喜欢穿棉麻制成的衣服,有长、短两种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长发,佩带耳环和腰刀。妇女穿花色裙子,发辫盘于头顶,并以红、黄、绿等彩色的线装饰。门巴族妇女擅长纺毛线、织氆氇和腰带,门巴族妇女喜欢佩带嵌有珊瑚、绿松石等宝石的银手镯、耳环、戒指、项链,胸前还挂着护身盒"呷乌"。 珞巴族:珞巴族服饰独具特色。男子一般穿藏式氆氇长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长及腹部,为套头式。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头戴熊皮圆盔和藤条圆盔,帽檐套着带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张,帽后一块长方形的狗熊皮垂于后背,以防箭射、刀砍。平日外出,身上总是佩挂着弓箭、腰刀、铜银手镯、竹管耳环、各色串珠。妇女一般穿无领窄袖对襟上衣,以麻布为原料。下身围紧身筒裙,裙长略过膝部,用带子扎紧裹腿。佩带铜和银的手镯、戒指、蓝白两种颜色的项珠,腰部周围还缀有很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男女都赤脚、蓄发,头发后面披散,额前齐眉。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要便于骑乘。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裤、衬衣、长裤、坎肩、袷袢等。皮裤肥大,主要是冬季穿用。衬衣、长裤多选用白布为原料制作而成,衬衣采用套头式,青年男子还喜欢在衣领处绣有花纹图案,五颜六色,十分漂亮。妇女多穿以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喜欢选用红、绿、淡蓝色。姑娘和少妇的连衣裙,袖子绣花、下摆缝花边,十分艳丽。妇女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哈萨克传统的手工艺术是颇具盛名的刺绣,手法有挑、贴、补、钩、刺等,各种美丽图案处处可见,颜色五彩斑斓。 塔塔尔族:塔塔尔族的传统服饰,男子一般多穿套头、宽袖、绣花边的白衬衣,外加齐腰的黑色坎肩或黑色对襟、无扣的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长裤。农、牧民喜欢扎腰带,行动起来比较方便。冬季穿皮棉大衣。妇女多穿宽大荷叶边的连衣裙,颜色以黄、白、紫红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子喜欢戴绣花小帽和圆形平顶丝绒花帽冬季戴黑色羔皮帽,帽檐上卷。妇女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还加披头巾。特别喜欢佩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首饰。男女皆穿皮鞋或长筒皮靴。牧区妇女喜欢把银质或镍质的货币钉在衣服上。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男子夏季喜欢穿绸制的套头短袖衬衣,衬衣的领口、袖口和前襟开口用红、绿、蓝相间的丝绒绣成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花边。春秋两季,穿长过膝盖的长袷袢,腰束绸缎或棉布制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冬天穿毛衣、毛裤、羊皮袄等。妇女夏天穿丝绸衬衣、连衣裙等,老年妇女穿的连衣裙一般褶多且宽大,颜色单调。青年妇子穿的连衣裙色彩艳丽,胸前绣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妇女穿的冬装除毛衣、毛裤、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欢穿狐皮、裘皮大衣,更显得气质高雅,雍荣华贵。乌孜别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注:袷袢音为掐盼)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