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文山三七> 熟三七别名,中药金不换是什么

熟三七别名,中药金不换是什么

中药金不换是什么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经科学研究并通过临……

1,中药金不换是什么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经科学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三七与人参一 样,含有四环三萜等补养成份,而且比人含参含量还高,三七所含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用三七治疗由冠惊讶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及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效果甚好。日本医学界还认为三七有抑制癌症的作用。

熟三七别名

2,田七是补什么的

田七补血第一。《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就是指田七。1 名称: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别称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2 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等,另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云南文山州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3 性味:甘、微苦,温。4 归经:归肝、胃经。5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6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7 相关配伍:1、吐血衄血:三七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8 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9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10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2、《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3、《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4、《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11 西医研究:西医研究田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 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有抗炎症作用与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而且可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作用.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可保护肝脏。

熟三七别名

3,熟三七粉的功效 与生三七有什么区别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与人参同科同属,有参中之王的美誉,又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金不换等;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生打熟补”的神奇功效,服用生三七能止血活血、散瘀消肿、强心定痛;服用熟三七则能补血理血、补益健身、提高人体免疫力;通常大家所讲的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区别,其实不是说生熟三七的区别,而是在于服用方法上的不同罢了,但它的功能却大有不同。生用法:口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敷患处。熟用法:可用鸡肉炖或肉汤,牛奶、温开水送服。每次3-5克。

熟三七别名

4,脸上长斑服生三七粉好还是熟三七粉好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与人参同科同属,有参中之王的美誉,又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金不换等;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生打熟补”的神奇功效,服用生三七能止血活血、散瘀消肿、强心定痛;服用熟三七则能补血理血、补益健身、提高人体免疫力;通常大家所讲的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区别,其实不是说生熟三七的区别,而是在于服用方法上的不同罢了,但它的功能却大有不同。生用法:口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敷患处。熟用法:可用鸡肉炖或肉汤,牛奶、温开水送服。每次3-5克。

5,该野果的名称及作用

栝楼(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别名苦瓜(乐清)、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皮)、种子(中药名栝楼仁),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这是瓜蒌,学名栝楼,别名苦瓜(乐清)、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皮)、种子(中药名栝楼仁),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在自然分布区广为栽培。

6,三七又叫什么名字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功效作用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1、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2、西医诊为颅内出血、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属出血而兼有瘀血阻滞,冠心病、高血压病、偏头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脑梗死属瘀血阻滞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不良反应若摄入过量三七,可致恶心、频繁呕吐、岀血倾向如痰中带血、鼻衄、齿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三七片可引起过敏性药疹。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药理作用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三七总皂苷可以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三七制剂或三七总皂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3、对肾功能的影响:三七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肾脏微循环,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的独特疗效。4、消除氧自由基及抗衰老作用:三七总皂苷有一定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三七总皂苷能延长果蝇生存时间,增强其飞翔能力。5、影响物质代谢:三七粉能阻止家兔肠道吸收脂肪,降低总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含量。三七根总皂苷轻度升高血糖作用,亦能促进血清蛋白质合成,对核酸代谢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此外,三七皂苷还有免疫调节、抗休克、抗实验性肝损伤、预防肿瘤等作用。毒理作用1、急性毒性:三七乙醇提取物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836±17mg/kg。生三七总皂甙小鼠静注的LD50为11.67+14.0mg/kg,熟三七总皂甙小鼠静注的LD50为105.33±58.6mg/kg。但有实验证明熟三七总皂甙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3451±650mg/kg,小鼠静注LD50为33.32mgkg,与上有差异,还有人认为三七总皂甙小鼠静注LD50为47mg/kg83。三七根总皂甙小鼠颈背皮下注射LD50为1667mg/kg。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式Rb1LD50为1208mg/kg。豚鼠静注Rb1LD50为498mg/kg。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1,LD50为1250mg/kg,口服LD50>5000mg/kg,静注LD50为396mg/kg。三七急性毒性剂量范围随着实验条件不问,差异较大。2、长期毒性:三七粉1g/kg、三七皂苷0.48/8分别给兔灌胃,每日1次,7d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1d连续4疗程,除三七粉组血糖有一定降低外,对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凝血时间、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脂及脂蛋白均无明显影响。兔每日喂饲三七绒根700-800mg/kg连续2月,外观正常,血象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组织检查以及心电图均尤异常。可见,三七毒性较低,长期用药基本无副反应。相关论述1、《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2、《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2、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7,三七粉适合什么人群喝

三七粉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各类血症患者、高血压、贫血、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喝;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有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一般外伤时医生会建议吃田七煲鸡,疗伤效果显著。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样,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症。生三七具有: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熟三七具有: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熟三七粉对手术后的患者和女性痛经等妇科病有很好的效果。适用人群: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高血压、贫血人群 ;3、各类血症患者(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4、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5、妇女非经期及产后;6、烧烫伤疤痕、手术疤痕,瘢痕疙瘩患者,含疤痕体质也可以使用,可以抑制疤痕增生。

8,这个植物的学名是什么

日本晚樱是先花后叶的,同意榆叶梅。
榆叶梅。
比较像碧桃 不可能是日本晚樱,樱花是有缺刻的,而且花梗很长! 榆叶梅也不对,榆叶梅花会更小、生长更密些!
我种过日本晚樱,绝对不是。 是梅花
在网上找个资料给你 榆叶梅   科目:灌木   季节:4月   地区:中国   拉丁学名:Prunus triloba Lindl   科属:蔷薇科 梅属   榆叶梅,又名榆梅、小桃红、榆叶鸾枝。因其叶似榆,花如梅,故名“榆叶梅”又因其变种枝短花密,满枝缀花,故又名“鸾枝”。   榆叶梅因叶似榆叶而得名,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落叶灌木,高3-5m,小枝细,无毛或幼时稍有柔毛。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呈半球形的植株全部布满色彩艳丽的花朵,十分美丽且壮观。榆叶梅品种极为丰富,据调查,北京具有40多个品种,且有花瓣达到100枚以上者,还有长梗等类型。花期4月;果熟期8月。   榆叶梅株高2米左右,枝细小光滑,于红褐色,主干树皮剥裂。叶呈椭圆形,长3-6厘米,单叶互生,其基部呈广楔形,端部三裂,边缘有粗锯齿。花单生或按生,花梗短,紧贴生在枝条上,花径2-3.5厘米,初开多为深红,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变为粉白色。花有单瓣、重瓣和半重辩之分;花期为3-4月。7月结果,红色,球形,也很美观。单瓣花品种的格叶梅结果,重辨或半重瓣的一般不结果,因这两个品种花的雄蕊与雌蕊退化,不好传粉所致。
日本晚樱是先花后叶的,同意榆叶梅。
榆叶梅,学名:Prunus triloba 蔷薇科李属,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先叶开放,1~2朵生于叶腋,花径2~3厘米,单瓣至重瓣,粉红色或白色。花期4月份,果熟8月份。

9,熟地黄是一种什么药治什么的

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价格很便宜
名字 中文学名 :熟地黄 拉丁语学名: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英语名字 :Chinese Foxglove 中文别名 :熟地 科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玄参科/苦苣苔科Scrophulariaceae/Gesneriaceae 属; 地黄属 Rehmannia 【来源】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 (1) 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附录Ⅱ D)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 取净生地黄,照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 药 论 】 1.论阴亏血少诸证宜用熟地 倪朱谟:‘ (熟地) 入少阴肾经,为阴分之药,宜熟而不宜生。是以阴虚不足,血气有亏,情欲斫丧,精 髓耗竭,肾水干涸,或血虚劳热,或产后血分亏损,或大病之后足膝乏力,诸证当以补血滋阴、益肾填精之剂,熟地黄足以补 之。’ (《本草汇言》) 2.论熟地与桂、附配用为阴中补阳之义 ①许豫和:‘地黄纯阴之品,火与日阳也,蒸晒九次,阳之极也,从阳引阴,成交泰之象。其 色纯黑,其液尽透,大有阳生阴长之义。仲景八味丸用作阴中补阳之药,盖阴之体阳之用也。桂附之功,依熟地之力以为功,故无灭裂 之患,是用药相制之法也。’ (《怡堂散记·药性解》) ②苏廷琬:‘凡真阴内损,渐至衰羸者,非此莫济,盖兹味禀天一之真阴,阴中原 含有阳,蒸晒极熟,所以发阴中之阳令其上通天气,真阴乃得随阳以上而尽其普益之功。东垣谓熟地黄能补肾中元气,旨哉其言之 也。’ (《药义明辨》) 3.论熟地不惟不生痰且能消痰 陈士铎:‘或谓熟地至阴之药,但其性甚滞,多用之而腻隔生痰,万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 不知熟地之功力也。夫熟地岂特不生痰,且能消痰;岂特不滞气,且善行气。顾人用之何如耳。夫痰有五脏之异,痰出睥肺者,用熟地 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於心肝肾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 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非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乎!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皆白沫,日轻而夜重,甚之卧不能倒,用六味 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即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验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 哉。’ (《本草新编》) 4.论熟地看粘腻伤脾碍胃之弊 ①张山雷:‘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 (熟地) 频投,其功甚伟。 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 无济,则中气太弱,运动无权之弊也。近世遂有再用砂仁末,拌炒成炭,专为此种虚证设法者,则真是无可奈何之作为。虽曰费尽心 机,亦属矫揉造作,其亦思其功力之果何如耶?’ (《本草正义》) ②黄宫绣:‘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 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 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者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 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於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本草求真》) 5.论熟地配人参养血益气,相辅相成 张景岳:‘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 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 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於此,诚有不可假借而 更代者矣。’ (《本草正》) 6.论熟地治阴虚诸证之特点 张景岳:‘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痛,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睥肾寒逆为呕 吐,或虚火载血於口鼻,或水泛於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 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而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 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妙者, 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於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於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 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 (《本草正》)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化学成分】 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已分离得到: 益母草甙 (leonuride) 、桃叶珊瑚甙 (aucubin) 、梓醇 (catalpol) 、地黄甙 (rehmannioside) A、B、C、D, 美利妥双甙 (melittoside) ,地黄素 (rehma-glutin) A、D,地黄氯化臭蚁醛甙 (glutinoside) 等。 又含单萜成分: 焦地黄素 (jioglutin) A、B、C,焦地黄内酯 (jioglutolide) 、焦地黄呋喃 (jiofuran) ,地黄苦甙元 (rehmapicrogenin) 等。 又含氨基酸,其组成与干地黄比较,不含赖氨酸 (lysine) 且含量均相应减少。 也含糖类,其中单糖的含量比鲜地黄中多2倍以上。 另含三 羟基-β-紫罗兰酮 (trihydroxy-β-lonone) 、二羟基-β-紫罗兰酮 (dihydroxy-p-lonone) 、野菰酸 (aegineticacid) 、5-羟基野菰酸 (sec-hydroxyaeginetic acid) ,琥珀酸 (succinic acid) 、 5-氧脯氨酸 (5-oxoproline) 、5-羟甲基糠酸 (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 、 尿嘧啶 (uracil) 、尿核甙 (uridine) 等。 又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亚油酸 (linoleic acid)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硬脂酸 (stearic acid) 、花生酸 (arachidic acid) 、山萮酸 (be-henic acid) 、十五酸 (pentadecanoic acid) 、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 、肉豆蔻 酸 (myristic acid) 、十九碳酸 (nonadecanOic acid) 、二十-碳酸 (heneicosanoic acid) 、十七碳酸 (margaric acid) 。 【治病验方】 1.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 (去芦,酒浸,炒) 、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 (酒洒, 蒸) 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局方》四物汤) 2.治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 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 (去 皮) 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3.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致心火旺,阳火盛,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花 熟地黄一两,五味子、枳壳 (炒) 、甘草 (炙) 各三钱。上 为细末,炼蜜和丸。每服一百丸,食远清茶送下,日进三服。忌食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损胃气,药不能上行也。 (《银海精 微》) 4.治骨蒸体热劳倦 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 (麸炒) 、柴胡、秦艽、知母、鳖甲 (醋炙) 等分。末,钱半,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 分,和梅热服。 (《幼幼新书》地黄散) 5.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 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景岳全书》玉女煎) 6.治小便数而多 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楼根一两,黄连一两 (去须)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於食前,以粥饮调 下二钱。 (《圣惠方》) 7.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 (《柳州医话》一贯 煎) 8.治虚劳吐血,衄血,下白,汗出 甘草、白芍、黄芪各一两,熟地黄三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酒各一盏,以上煎七分,去滓, 取六分,清汁温服,食前。 (《妇人良方》柔脾汤) 9.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 (去心) 、山萸肉、石斛、肉苁蓉 (酒浸,焙) 、附子 (炮) 、五味子、官 桂、白茯苓、麦门冬 (去心) 、菖蒲、远志 (去心) 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10.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 大怀熟地 (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 八两,沉香一钱 (或白檀香三钱亦可) ,枸杞 (用极肥者, 亦烘晒,以去润气) 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 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景岳全书》地黄醴) 11.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 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景岳全书》贞元饮) 12.平补,益颜色,填骨体,去劳倦膈热、咯血等疾 熟干地黄十两 (温汤洗过,焙干,秤) ,枸杞子五两 (拣择净洗,焙干,秤) ,肉桂半 两 (不见火,去粗皮) 。上件先将熟干地黄、枸杞子二味捣为细末,别捣桂为细末,一处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 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温熟水下,日二服。常服。 (《普济方》引自《卫生家宝》熟干地黄丸) 13.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 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 14.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 (去皮,研粉) ,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 钱。煎服。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贝五钱。 (《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15.治电光性眼炎 将熟地洗净切片,每片约 2mm厚薄,4片。患者平卧,头后仰,将熟地片贴在眼上,约2分钟换1次,轮流重复使 用。〔《新中医》, 1979,(5) :41〕 【食疗法】 1.熟地酒 熟地黄6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将熟地黄、枸杞子洗净,干燥,切碎,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置於瓷坛内, 加入白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20天后饮用。服完后,药渣可再加白酒500克,浸泡15天后饮用。每次15毫 升,1日2次。功用补血养阴,滋肾益精。适用於精血不足、健忘、脱发、不孕、腰膝酸软等。 2.熟地补血汤 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药10克,鸡血藤15克。将以上四味补药洗净,加入清水,浸渍2小时,煎煮40分钟,取汁 温服。药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再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用补益精血,滋养肝肾。适用於血虚心悸、头晕、目眩、闭 经、面色无华等。 3.二地膏 熟地黄500克,干地黄500克,蜂蜜1000克。将熟地黄、干地黄洗净,切碎,一并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浸渍12小时。分别加 水煎煮3次,第1次3小时,第2、3次各2小时,分次滤取药液,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至膏状。再加入蜂蜜调匀,用文火浓缩成膏。每次 15克,1日2次,白开水化服。功用滋阴凉血,补血生血。适用於精血亏虚、形体消瘦、腰脊酸楚、脚软乏力等。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简称熟地。切厚片用。 味甘,性微温。能补血滋阴,补益精髓。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月经不调,崩漏失血;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肾阴虚,消渴口干;肝肾两虚、精血不足,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单用,或与当归配伍炖鸡,用于血虚证或月经不调;配黄芪、山药、天冬,煎汤饮,用于消渴(糖尿病);配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浸酒,用以补虚抗衰。一日可用15~30g。用法与注意与生地黄相似。
下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