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成品> 三七草种植,松子如何播种才能提高发芽率

三七草种植,松子如何播种才能提高发芽率

松子如何播种才能提高发芽率泡水容易发芽但发芽率不是说提高就提高的品种差异简单的说,就是要有阳光、空气、水你也可以像发豆芽这么让松树发芽最好选在春夏秋季,①拿一个器皿(大小不限)铺纱布(没有可以用餐巾纸代替),记得厚一点,加水打湿,水……

1,松子如何播种才能提高发芽率

泡水容易发芽但发芽率不是说提高就提高的品种差异
简单的说,就是要有阳光、空气、水你也可以像发豆芽这么让松树发芽最好选在春夏秋季,①拿一个器皿(大小不限)铺纱布(没有可以用餐巾纸代替),记得厚一点,加水打湿,水不宜过多,打湿就好。②把种子放在纱布上,再在种子上铺两层纱布,(不要厚了)③然后等。。过不了几天种子就破壳了。。一下是官方说法、、 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别为:0~5℃, 25~31℃, 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别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昼夜变动的温度下比在恒温条件下更易于萌发。例如小糠草种子在21℃下萌发率为53%,在28℃下也只有72%,但在昼夜温度交替变动于28℃和21℃之间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95%。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还常因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分)不同而有差异,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 足够的氧气 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也叫含油种子,如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更多。空气含氧量在5%以下时大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土壤水分过多或土面板结使土壤空隙减少,通气不良,均会降低土壤空气的氧含量,影响种子萌发。

三七草种植

2,怎样种植三七

一、栽培方法 三七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以下环节: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移栽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方法。 (一)育苗技术 三七的育苗技术中,以采种和种子处理最为关键,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采种与种子处理。1、 采种与种子处理每年10月至11月,是采种的适宜时节。采种时选取3至4年生、饱满、无病虫害、成熟变红的果实采摘,将采下的果实放入竹筛内,搓去果皮,取出里面白色的种子。然后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放到阴凉处,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在三七种子上包裹一层草灰,这样可以防止害虫的咬食,并促进发芽。2、选地整地栽培三七的场地适宜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上进行。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向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叶片常出现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宜选阴凉通风,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阴的山坡为好。选好土地后,我们来进行整地。把畦做成宽1.2至1.5米,长10米,高30至40厘米的畦床,将畦面土壤,翻耕20厘米左右,整平耙细,放置一段时间,使土壤经风化后进行播种。3、播种选三四年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在冬季10—12月间,随采随播,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盖一层,上面再盖草皮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式,行株距为3×2寸或3×3寸,每亩需种28—32万粒,覆土4—8分厚,稍压后再覆盖一层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剂消毒),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阴棚漏雨打烂畦面,影响幼苗生长。覆盖厚度为0.3—0.5寸,覆盖畦面约80%。为提高工作效率,播种时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模板,在模板上按照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的位置钉上长约5厘米的木钉。将有木钉的一面向下用力压在畦面上,抬起模板后,畦上就形成了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深为5厘米的种植穴。然后,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在播种穴内,每穴1至2粒种子。在畦面均匀铺撒有机肥,每畦(50亩)用量为200公斤。再铺上一层松叶,厚度是1至2厘米,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播种之后,每隔2天,就要进行一次淋水,以湿润表层土壤为宜。播种后40至45天,三七苗就出土了,当三七苗高达到6至7厘米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苗期管理。(二)苗期管理1、浇水与排水 苗期的三七,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一般每隔3天就要进行一次淋水,每次浇水以表层土壤湿润为宜。并且,在多雨时要注意排水。2、除草 苗期的三七,要经常除草。这个阶段,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是因为,播种时在畦面铺撒的松叶,不利于使用工具。而且,除草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人工拔除就可以了。 3、施肥 在三七的苗期阶段,一般以施复合肥为主。通常施肥三次,分别在3月份、5月份和7月份,每次每畦用肥量以3千克为宜。施肥方法为:将复合肥均匀撒在畦面上,施肥之后,必须浇水,促使复合肥溶解渗透,不然会烧苗。4、病虫害防治 苗期的三七。主要有立枯病和疫病。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为: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连喷3次,时间间隔为2天,效果较好。疫病则用70%代森锰锌500至600倍液喷雾,每隔3天进行一次,连续3次。当三七苗生长到第二年的10-12月份,高度可达2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三)移栽定值 三七的移栽定植一般在11-12月份进行,主要有选苗起苗、种苗处理、移栽地建设和移栽方法。先来说说选苗起苗。1、选苗起苗三七对种苗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要求,要选择长势良好、无病害的苗,起苗时,用竹片等工具一下挖到根的最深处,然后用手掐住三七苗的根部,轻轻抖动,将三七苗起出,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对根部的损伤,有利于成活。2、种苗处理起出的种苗首先用清水将粘在其根部的泥土洗净,然后,距离根部4厘米左右,剪去茎叶,这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挥发。3、移栽地建设移栽地的建设方法,与育苗时的方法相同,作畦一般需顺坡向作畦,以利排水和田间操作。畦宽为1.8—2尺,畦高5—6寸,畦长可随地形而定,沟宽1尺,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于畦面每亩施基肥30—50担,基肥的比例为牛粪70%、草木灰30%。若有磷肥(过磷酸钙、骨粉)再加30斤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均匀撒布在畦面,与土壤充分混合。移栽地建设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了。4、 移栽方法三七在苗床生长一年后(俗称“籽条”)必须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间进行。(1)条栽:将苗床的“籽条”掘起,剪去茎叶,俗称“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盖本土寸许,条栽按7×6寸或8×6寸行距开沟,沟深1—1.5寸,栽苗时,使苗与沟底呈20—30度角,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再盖约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2)穴栽:按照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挖圆锥形栽植穴,栽植穴的标准为深7厘米,直径10厘米。在穴内施加有机肥,每穴用量30克左右,然后,将种苗放置在栽植穴中。进行这个环节时,也要在畦上铺一层松叶,厚度为一厘米,最后淋水就可以了。移栽后的三七不需要特殊管理,每4天进行一次浇水,即可满足它的生长。移栽之后,三七的茎叶很快就会长出,当高度低于20厘米时,按照苗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移栽后40-45天,三七的高度超过20厘米后,就进入了田间管理阶段。拓展资料一、田间管理:1、除草田间管理阶段的三七也要经常除草,这时,通常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并且,也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拔出即可。根系裸露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覆盖。 2、淋水排水三七喜湿怕旱,需要经常浇水,每七天浇水一次就可以保证三七的正常生长。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块根腐烂。3、施肥田间管理时期,施肥每年至少4—5次,多则7—8次,约每隔1—2个月追肥一次,第一次约施草木灰150斤、草皮灰500斤,在出苗达70%时进行。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展叶时,每亩施混合肥200斤(牛骨粉30斤、过磷酸钙50斤,发酵后施用。)第三次在5月份,施混合肥200斤。第四次在7月份,施绿肥(将绿肥切碎沤制发酵),将发酵好的绿肥均匀撒布畦面。三七苗期也可以施用尿素提苗,小量多次;开花结果期应增施磷钾肥。施肥每年至少4至5次,约每隔1至2个月追肥一次,每次每亩用量30千克左右,方法为人工施撒,施肥时,有些肥料落在三七的叶片上,会烧坏叶片,所以,在施肥时,要用木棍轻打叶片,使肥料落到地上,即避免了烧伤叶片,也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施肥采用撒施,然后拨动覆盖在畦面上的稻草,使肥料落在畦面。土壤保持湿润,含水量25~30%为宜,如出现干旱,应在傍晚浇水。4、掐花花与地下块根争夺养分,影响块根的生长。如果需要留种的话,可以不掐花。三七6月抽薹。不留种的植株,应及时摘薹,摘薹可增产50%以上。留种的植株,花序旁生的小叶叫做“花叶”,应摘除干净,减少养分消耗。结果株应在植株旁插小竹竿,用小绳将果序拴好,避免因结果多而使花梗倒伏。5、 遮阳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阳,遮阳棚高1.5至1.8米比较适宜,三七的遮阳棚一般有两种材质,一种用遮阳网搭建而成,一种用松树的枝叶搭建而成,都是防止三七由于强光照射,枯萎死亡。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即用木条、竹条构成,棚高5.5—6尺。木柱铁线结构的天棚,即用铁丝代替横梁,柱距8尺左右,每亩需木柱120—130根,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较弱,可以稀盖,一般透光度可为65%—75%,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盖稀些,南坡光强可盖密些。天棚透光度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透光度过小,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也少;透光度过大,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稍小为45%—50%,秋分后气温转凉,透光度可逐渐扩大50%—60%。 荫棚四周围篱的西面和向风面,透光度应较小,阴凉的地方应稍大。6、病虫害防治1)黄锈病:植株茎叶长满锈斑。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喷0.1一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00~300波尔多液等。2)炭疽病:受害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导致落叶和茎枯扭折。调节荫棚透光度均匀;用65%代森锌300倍液或1:1;200—300波尔多液喷洒。3)黑斑病:危害茎叶和果实,导致叶枯或果实霉烂。采用65%代森锌300倍液或退菌特500倍液喷雾防治。4)白粉病:受害茎叶或果实出现粉白色病斑,喷0.1一0.2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5)红蜘蛛: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变黄,果实萎缩。采用0.1一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 000灭扫利喷杀。或用20%的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雾,每隔2天喷雾一次,连续2次。6)蚜虫防治办法: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叶面喷施,连续3次,时间间隔为2天,效果较好二、采收方法 三七种植3年可收获。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太用力,以免损伤根部。三七以根入药。8月份在开花前采挖,这时养分丰富,质量好,称“春七”;另一时期是11~12月份采收,此期因结果而养分消耗在果实上,造成块根皱缩,质量下降,称“冬七”。摘花薹的植株,可推迟至11月份收获,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将采挖的块根,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将支根、须根和根茎剪除,块根按大小日晒或文火烤(温度40~50℃),烤至六成干时,要边烤边搓,反复3—4次,使其光滑圆整,烤至坚实到牙齿咬不动即可。三、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三七,别名田七、金不换、滇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左右。茎直立,光滑无毛。叶片有长柄,3至4片轮生于茎顶,呈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伞形花序,黄绿色, 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至30厘米,花期在6月到8月份。果实近肾形,熟时红色,结果期在8月至10月份。种子扁球形。主根肉质,短圆柱形,外皮棕黄色。2、生长环境 三七属喜阴植物。一般人工栽培三七,都要搭建遮阳棚。三七生长适宜温度为18至25℃。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一般土壤含水量为22%至40%,酸碱度为4.5至8,均可以种植三七。三七生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三七草种植

3,多年生成一年生什么意思就是 草坪栽培与养护管理科目中的草坪的

一年生就是一年一死来年发芽,多年生就是当年不死来,可以越冬来年继续长。
不知道你是北方还是南方,估计是北方。 4月,北方草坪逐渐返青,随之而来的病虫害、杂草也开始为害草坪,要抓好以下环节: 一、严禁踩踏:返青季节应注意防止行人践踏草坪,影响草坪分蘖和生长。应设立明显标志或专人看管,严禁游人践踏草坪。 二、清除杂草:草坪生长初期也是杂草繁殖生长的季节,清除过高、过密的杂草,保证草坪整齐一致。化学除草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2,4-d丁酯、二甲四氯、扑草净、绿麦隆等防除阔叶杂草。使用时应进行小面积试验,待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防治,20至 30天防治一次。 三、病虫害防治:虫害以地下害虫为主。随着气温回升,白粉病、锈病、立枯病等随之发生。匍匐翦股颖春季病害最为严重。用粉锈宁控制白粉病、锈病的发生,用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极佳。浓度一般在800至1000倍,中下旬应防治两次,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蔓延。 四、斑秃地块补草:补种时间应安排在无霜期以后,补种可以采取铺草卷或草块、栽草根、播种等方式。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 月上旬进行播种或补栽,如遇低温应采取覆盖薄膜或喷施地面增温剂防霜,促进草种早日发芽。 五、浇水:灌水是促进返青的重要环节,水量足可促进草坪快速转绿。由于土壤结构的自然变化,这一季节灌水易渗漏,因此应控制浇水量,水量少而次数多。春季气候干燥,风大、干旱,气温较高,应增加灌水次数。 六、施肥:灌水可与施肥结合起来,灌溉前施肥。施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草坪分蘖与生长,15天之后再施氮肥。复合肥以磷酸二胺为主,每亩施20公斤左右。氮肥以尿素为主,每亩施10至15公斤左右。还可叶面喷施营养液,促进吸收,浓度在0.1%至0.2%。 七、剪草:下旬应剪草一次,配合梳草、打孔,将黄、枯、病草清理干净。剪草高度在6厘米左右,打孔深度在7至10厘米左右,应随打孔、剪草随清理。

三七草种植

4,三七怎么种植要注意什么

一、栽培方法 三七的栽培方法主要有以下环节: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移栽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方法。 (一)育苗技术 三七的育苗技术中,以采种和种子处理最为关键,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采种与种子处理。1、 采种与种子处理每年10月至11月,是采种的适宜时节。采种时选取3至4年生、饱满、无病虫害、成熟变红的果实采摘,将采下的果实放入竹筛内,搓去果皮,取出里面白色的种子。然后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放到阴凉处,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在三七种子上包裹一层草灰,这样可以防止害虫的咬食,并促进发芽。2、选地整地栽培三七的场地适宜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上进行。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向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叶片常出现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宜选阴凉通风,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阴的山坡为好。选好土地后,我们来进行整地。把畦做成宽1.2至1.5米,长10米,高30至40厘米的畦床,将畦面土壤,翻耕20厘米左右,整平耙细,放置一段时间,使土壤经风化后进行播种。3、播种选三四年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在冬季10—12月间,随采随播,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盖一层,上面再盖草皮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式,行株距为3×2寸或3×3寸,每亩需种28—32万粒,覆土4—8分厚,稍压后再覆盖一层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剂消毒),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阴棚漏雨打烂畦面,影响幼苗生长。覆盖厚度为0.3—0.5寸,覆盖畦面约80%。为提高工作效率,播种时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模板,在模板上按照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的位置钉上长约5厘米的木钉。将有木钉的一面向下用力压在畦面上,抬起模板后,畦上就形成了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深为5厘米的种植穴。然后,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在播种穴内,每穴1至2粒种子。在畦面均匀铺撒有机肥,每畦(50亩)用量为200公斤。再铺上一层松叶,厚度是1至2厘米,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播种之后,每隔2天,就要进行一次淋水,以湿润表层土壤为宜。播种后40至45天,三七苗就出土了,当三七苗高达到6至7厘米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苗期管理。(二)苗期管理1、浇水与排水 苗期的三七,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一般每隔3天就要进行一次淋水,每次浇水以表层土壤湿润为宜。并且,在多雨时要注意排水。2、除草 苗期的三七,要经常除草。这个阶段,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是因为,播种时在畦面铺撒的松叶,不利于使用工具。而且,除草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人工拔除就可以了。 3、施肥 在三七的苗期阶段,一般以施复合肥为主。通常施肥三次,分别在3月份、5月份和7月份,每次每畦用肥量以3千克为宜。施肥方法为:将复合肥均匀撒在畦面上,施肥之后,必须浇水,促使复合肥溶解渗透,不然会烧苗。4、病虫害防治 苗期的三七。主要有立枯病和疫病。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为: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连喷3次,时间间隔为2天,效果较好。疫病则用70%代森锰锌500至600倍液喷雾,每隔3天进行一次,连续3次。当三七苗生长到第二年的10-12月份,高度可达2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三)移栽定值 三七的移栽定植一般在11-12月份进行,主要有选苗起苗、种苗处理、移栽地建设和移栽方法。先来说说选苗起苗。1、选苗起苗三七对种苗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要求,要选择长势良好、无病害的苗,起苗时,用竹片等工具一下挖到根的最深处,然后用手掐住三七苗的根部,轻轻抖动,将三七苗起出,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对根部的损伤,有利于成活。2、种苗处理起出的种苗首先用清水将粘在其根部的泥土洗净,然后,距离根部4厘米左右,剪去茎叶,这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挥发。3、移栽地建设移栽地的建设方法,与育苗时的方法相同,作畦一般需顺坡向作畦,以利排水和田间操作。畦宽为1.8—2尺,畦高5—6寸,畦长可随地形而定,沟宽1尺,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于畦面每亩施基肥30—50担,基肥的比例为牛粪70%、草木灰30%。若有磷肥(过磷酸钙、骨粉)再加30斤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均匀撒布在畦面,与土壤充分混合。移栽地建设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了。4、 移栽方法三七在苗床生长一年后(俗称“籽条”)必须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间进行。(1)条栽:将苗床的“籽条”掘起,剪去茎叶,俗称“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盖本土寸许,条栽按7×6寸或8×6寸行距开沟,沟深1—1.5寸,栽苗时,使苗与沟底呈20—30度角,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再盖约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2)穴栽:按照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挖圆锥形栽植穴,栽植穴的标准为深7厘米,直径10厘米。在穴内施加有机肥,每穴用量30克左右,然后,将种苗放置在栽植穴中。进行这个环节时,也要在畦上铺一层松叶,厚度为一厘米,最后淋水就可以了。移栽后的三七不需要特殊管理,每4天进行一次浇水,即可满足它的生长。移栽之后,三七的茎叶很快就会长出,当高度低于20厘米时,按照苗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移栽后40-45天,三七的高度超过20厘米后,就进入了田间管理阶段。拓展资料一、田间管理:1、除草田间管理阶段的三七也要经常除草,这时,通常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并且,也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看到地里有草,拔出即可。根系裸露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覆盖。 2、淋水排水三七喜湿怕旱,需要经常浇水,每七天浇水一次就可以保证三七的正常生长。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块根腐烂。3、施肥田间管理时期,施肥每年至少4—5次,多则7—8次,约每隔1—2个月追肥一次,第一次约施草木灰150斤、草皮灰500斤,在出苗达70%时进行。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展叶时,每亩施混合肥200斤(牛骨粉30斤、过磷酸钙50斤,发酵后施用。)第三次在5月份,施混合肥200斤。第四次在7月份,施绿肥(将绿肥切碎沤制发酵),将发酵好的绿肥均匀撒布畦面。三七苗期也可以施用尿素提苗,小量多次;开花结果期应增施磷钾肥。施肥每年至少4至5次,约每隔1至2个月追肥一次,每次每亩用量30千克左右,方法为人工施撒,施肥时,有些肥料落在三七的叶片上,会烧坏叶片,所以,在施肥时,要用木棍轻打叶片,使肥料落到地上,即避免了烧伤叶片,也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施肥采用撒施,然后拨动覆盖在畦面上的稻草,使肥料落在畦面。土壤保持湿润,含水量25~30%为宜,如出现干旱,应在傍晚浇水。4、掐花花与地下块根争夺养分,影响块根的生长。如果需要留种的话,可以不掐花。三七6月抽薹。不留种的植株,应及时摘薹,摘薹可增产50%以上。留种的植株,花序旁生的小叶叫做“花叶”,应摘除干净,减少养分消耗。结果株应在植株旁插小竹竿,用小绳将果序拴好,避免因结果多而使花梗倒伏。5、 遮阳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阳,遮阳棚高1.5至1.8米比较适宜,三七的遮阳棚一般有两种材质,一种用遮阳网搭建而成,一种用松树的枝叶搭建而成,都是防止三七由于强光照射,枯萎死亡。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即用木条、竹条构成,棚高5.5—6尺。木柱铁线结构的天棚,即用铁丝代替横梁,柱距8尺左右,每亩需木柱120—130根,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较弱,可以稀盖,一般透光度可为65%—75%,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盖稀些,南坡光强可盖密些。天棚透光度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透光度过小,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也少;透光度过大,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稍小为45%—50%,秋分后气温转凉,透光度可逐渐扩大50%—60%。 荫棚四周围篱的西面和向风面,透光度应较小,阴凉的地方应稍大。6、病虫害防治1)黄锈病:植株茎叶长满锈斑。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喷0.1一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00~300波尔多液等。2)炭疽病:受害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导致落叶和茎枯扭折。调节荫棚透光度均匀;用65%代森锌300倍液或1:1;200—300波尔多液喷洒。3)黑斑病:危害茎叶和果实,导致叶枯或果实霉烂。采用65%代森锌300倍液或退菌特500倍液喷雾防治。4)白粉病:受害茎叶或果实出现粉白色病斑,喷0.1一0.2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5)红蜘蛛: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变黄,果实萎缩。采用0.1一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 000灭扫利喷杀。或用20%的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雾,每隔2天喷雾一次,连续2次。6)蚜虫防治办法: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叶面喷施,连续3次,时间间隔为2天,效果较好二、采收方法 三七种植3年可收获。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太用力,以免损伤根部。三七以根入药。8月份在开花前采挖,这时养分丰富,质量好,称“春七”;另一时期是11~12月份采收,此期因结果而养分消耗在果实上,造成块根皱缩,质量下降,称“冬七”。摘花薹的植株,可推迟至11月份收获,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将采挖的块根,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将支根、须根和根茎剪除,块根按大小日晒或文火烤(温度40~50℃),烤至六成干时,要边烤边搓,反复3—4次,使其光滑圆整,烤至坚实到牙齿咬不动即可。三、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三七,别名田七、金不换、滇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左右。茎直立,光滑无毛。叶片有长柄,3至4片轮生于茎顶,呈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伞形花序,黄绿色, 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至30厘米,花期在6月到8月份。果实近肾形,熟时红色,结果期在8月至10月份。种子扁球形。主根肉质,短圆柱形,外皮棕黄色。2、生长环境 三七属喜阴植物。一般人工栽培三七,都要搭建遮阳棚。三七生长适宜温度为18至25℃。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一般土壤含水量为22%至40%,酸碱度为4.5至8,均可以种植三七。三七生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5,请问这是什么植物长青蔓

落葵薯,又名马德拉藤,藤三七,心叶落葵薯,洋落葵、藤子三七、川七。为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喜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通常生长在沟谷边、河岸上、荒地或灌丛中。花期6~10月。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卵形至近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珠芽)。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苞片狭,宿存;上面1对小苞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无龙骨状突起。原产于南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在温暖地区归化。中国南方至华北地区有栽培,在京、津地区以根状茎越冬。在重庆、贵州、湖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等地逸为野生。
三七、在成都随便长,但是攀爬不好看。成都地区喜欢攀爬植物种蔷薇、紫藤、三角梅好看,还好活
菊科植物
藤三七 藤三七别名洋落葵,土川七(台湾),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马德拉藤,金钱珠、中枝莲等。以叶片嫩梢、株芽和地下块茎作菜用。别名:藤田七、血三七、金不换。 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又称洋落葵,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Va和Vc。具有滋补壮腰膝、活血及消肿化淤的作用;味微苦,性温,有活血补血之功能,可用于补肾强腰,散瘀消肿。主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跌打损伤,骨折。能够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促进骨骼生长。 藤三七较性喜湿润,耐旱,耐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根系分布较浅,多分布在10厘米以内的土层。根系好气性较强,在茎蔓分枝处易发生气生根,因此,以选择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藤三七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7~25℃,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生长,其耐寒能力较强,能忍耐0℃以上的低温,但霜冻会受害,在-2℃以下的气温地上部分会冻死,但翌年地下部块茎或珠芽可萌发出新株。在35℃以上的高温下,病害严重,生长不良。在炎热的夏季,藤三七生长缓慢,叶片小,产量低,品质差。生产实践表明,在水源充足、有遮光的条件下,植株能顺利越夏。藤三七对光照要求较弱,耐阴,在遮光率为45%左右的遮阴棚中生长良好。

6,请问古怪草系列有哪些

像雪糕盒一样的那个古怪草? 那个究竟有没有谱?恩~~~·· 谁试过说说看吧我梦想中的猪笼草~~~@61$
5个品种  跳舞草 跳舞草是一种快要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叫情人草,多情草,风流草。该草属多年生蝶形花科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叶灌木,野生于深山之中,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株高60厘米,苗高25厘米以上,叶柄上长出三片叶时,就可开始观赏。跳舞草也称情草、无风自动草、舞草,也有人称其为风流草,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野生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的深山老林之中。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地植高约100厘米,盆栽高约50厘米左右;茎呈圆柱状,光滑;各叶柄多为3权叶片,顶生叶长6~12厘米,侧生一对小叶长3厘米左右。  含羞草 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学名Mimosa pudica,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成簇生长,茎基部木质化,高可达1米,耐寒性较差,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含羞草花期7月至10月,花色粉红,头状花序呈圆球形,形如绒球。花后结荚果,果实扁圆形。其株高40厘米至60厘米,枝上有刺毛。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上有羽片2个至4个,呈掌状排列,小叶有14片至4 8片之多。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成为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  扑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很短,叶轮生。叶子的构造很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有羽状叶脉,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但到了叶端就长成肉质的,并以中肋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其形状呈月牙形,可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这就是它的“诱捕器”。每半个叶片的边缘都生有10—25根刚毛,其内侧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觉刚毛(或叫激发刚毛)。在叶缘还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用以引诱昆虫。  食虫草 食虫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食虫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又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碰碰香 碰碰香为灌木状草本植物。蔓生,茎枝呈棕色,嫩茎绿色或泛红晕。叶卵形或倒卵形,光滑,厚革质,边缘有些疏齿。伞形花瓣,花有深红,粉红及白色、蓝色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枝,全株被有细密的白色绒毛。肉质叶,交互对生,绿色,卵圆形,边缘有钝锯齿。

7,怎么区分黑木耳是培养基种植和段木种植的吗

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 1.栽培的时间 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 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 ~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 加温调节。黑木耳菌丝生长以22~30℃,子实体生长以20~25℃最 适宜。 2.培养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选用 第一: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 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质疏松、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壳80%、麦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与水比 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每100kg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壳2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 料与水比例为1∶(1.2~1.3)。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掌握在60%以内,以手握成团,放开松散 为宜;稻草、甘蔗渣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缝有水纹,不下滴为度。
各地的种植时间不同,一般气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利用段木栽培技术,培育黑木耳。主要过程有:场地的选择、耳树的选择和处理、人工接种、上堆发菌、散堆排场、起架管理、防治病虫害、采收及加工。(一)场地的选择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为好。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二)耳树的选择和处理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三)人工接种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点。接种时间,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 打孔,穴探15~2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 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四)上堆发菌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 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五))散堆排场散难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井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六)起架管理起架应选择雨后初晴的天气,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凡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月木留4~7厘米间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结合。喷水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于湿和幼耳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高时每日早、晚喷。采用干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七)防治病虫害黑木耳在生育过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在栽培中必须加强管理和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危害黑木耳的杂菌,较常见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菌蛆、蓟马、蛞蝓、伪步行虫、四斑丽胛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般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在砍树、剃枝、截段、翻堆等过程中,尽量不要损伤树 皮,截口和伤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杂菌侵入。2.选用优良菌种,适当提早接种季节,把好接种质量关,使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首先占优势,以抑制杂菌为害。3.认真清理耳场,并撒施石灰粉进行地面消毒和喷200倍的敌敌畏药液消灭越冬害虫,以切断病源和虫源。4.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 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再用来苏尔喷雾杀灭。5.害虫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对蜗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钠喷洒地面驱除,或于清晨傍晚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钙加麦皮加水制成毒饵诱杀。蓟马可用15000~3000倍的乐果喷杀。伪步行虫,可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0.1%~0.2%的敌百虫喷雾杀灭。四斑丽呷可用鱼藤精喷杀,也可用300~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地面驱赶成虫。(八)采收及加工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立即采收。采收的时间,最好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软的进行。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采下的黑木耳,摊薄在晒席上趁热晒干。未干前不得翻动,防止耳片内卷失去美观。阴雨天可把湿耳在室内摊开晾干,等晴天再晒或用炭火烘干。干制的黑木耳,随即装入塑料袋,藏放干燥通风处,以防吸潮变质。

8,怎样种植甘庶要详细的说明谢谢了

栽培技术  蔗苗和宿根  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近来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  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 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 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  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苖长大之前收获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  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后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植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称为糊仔甘蔗。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使后作甘蔗提早种植,还可节省整地筑畦等作业费用。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绿肥  预备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后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太阳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再好好祷告,祈盼不会传染开来,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毒来袭。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一、整地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 0.9~1 米、水田 1.1~1.2 米,沟深 5~7 寸,沟宽 6~8 寸,沟 底要平,留 1 寸左右的松细土。 二、种苗处理 1、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2、浸种:用 2%的石灰水浸 12 小时或清水浸种 24~36 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消毒:用 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 5~10 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三、种植 1、施足基肥:种植时亩施复合肥 80~100 斤,有腐熟的农家肥混施更好。 2、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 3%呋南丹 6~8 斤或特丁磷 6~8 斤,防地下虫危 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3、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亩用种苗约 1400 斤,每米下种 芽数要保证达 10~12 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4、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 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5、除草:甘蔗种植后 1~2 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 40%阿特拉津 150~200 克,兑水 50~60 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四、苗期管理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甘蔗齐苗 3~5 叶后要及时 进行除草施肥,亩施尿素 10~15 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蔗苗开始分蘖时,每亩 用高效杀虫剂全面喷杀一次,防止苗期螟虫危害。 附甘蔗品种简介: 新台糖 22 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牙良好、生长快、中至中大茎、易脱叶、茎基部粗大、宿根性好、 抗病力强、抗虫为为中等,耐旱力强,适宜缺水地区及较高坡地种植,植株高大、用肥 少,一般亩产可达 6~11 吨。 新台糖 24 号: 该品种萌芽迅速整齐,中期生长快,全期生长优、易封垄,适合粗放栽培、茎中等、不 易倒伏、宿根性好,根系发达耐旱性强,抗病抗虫力台,具野生血缘。对一般坡岭土垠 适应性较强,亩产可达 7~10 吨。 新台糖 25 号: 属中早熟品种、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强、初期生长快,生势优、中茎易封垄、宿根 力强、抗病虫为中等,适宜在中低坡或水田种植,一般亩产可达 6~10 吨。 新台糖 27 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初期生长慢,中后期迅速,全期生长优、 中大茎、茎粗且重、宿根性佳,抗病虫力为中等,适宜地力中等以上的砂垠土或粘土种 植,一般可种在低坡及水田,亩产 6~10 吨。 粤糖 89/168: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芽快萌芽率高、分蘖力特强、有效茎多、蔗茎均匀、植株生长直 立,不易倒伏、宿根性强、耐旱粗生、适应性广、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旱坡地或旱水田 种植一般可达 6~10 吨。 婺城区乾西乡一张姓农户问:甘蔗要想获得高产,有哪些栽培技术要点? 市农技 110 答: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品种。目前,在我市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有青皮改良种或“义红 1 号”等。 2.栽后覆膜,及时控制基本苗。下种后喷好除草剂,立即用地膜覆盖,有利于保湿 保温,促发苗。一般要求每亩发足基本苗 3500 株左右。 3.合理用肥。 (1)基肥:每亩施优质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做底肥,撒施后耕地整畦, 畦宽 140~150 厘米。 (2)苗期追肥:甘蔗出土后至 3~5 叶期一般需追施断奶肥 1~2 次, 每次用尿素 5~7.5 公斤/亩抢雨前条施。 为促进根系生长, 可用 500 倍根宝加 1000 倍甘 蔗生力液喷 1~2 次。(3)及时施好拔节肥:小培土时,甘蔗主茎已开始拔节,可结合 小培土亩施优质三元复合肥 30~40 公斤。(4)重施蔗茎伸长肥:甘蔗开始伸长时,蔗 茎也开始膨大,这一阶段需肥量大,一般结合大培土,亩施优质复合肥 50 公斤,并加 优质菜饼肥 50~60 公斤。 (5)巧施蔗茎增粗肥:大培土后视甘蔗生长情况每隔 15 天用 肥一次,于 9 月底结束。一般每次每亩用优质复合肥 25~35 公斤。由于大培土后,我市 处于夏季高温期,施肥前后田间需及时灌水湿土,并提倡傍晚施肥。 4.巧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剂主要有促生长的赤霉素和促增粗的甘蔗稀施美。使用方 法:当蔗苗长到 60~70 厘米高后开始使用,共喷施 5 次赤霉素,每次间隔 10~15 天,使用 浓度为第一次 1 克赤霉素兑 5 背包水,第二次兑 4 背包水,第三次兑 3 背包水,第四次 兑 2 背包水,第五次兑 1 背包水。当第 3~5 次喷施赤霉素时,需加用甘蔗稀施美,一 般每背包水加甘蔗专用稀施美 5~10 克。 5.及时防治病虫害。我市甘蔗主要病虫害是三虫两病,即二点螟、大螟(即蛀心虫)、 蓟马、凤梨病和甘蔗枯鞘病。甘蔗蛀心虫一般分别于 5 月上中旬、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 旬、8 月上中旬和 9 月上中旬分四次进行防治,药剂可用 5%锐劲特与 30%杀螟松混合 防治,或采用泰极 1000 倍与 50%丰农螟克 1000 倍混用。甘蔗凤梨病主要是在出苗后 一个月内发生。防治方法:蔗种在放入地窖前需用 500~800 倍甲基托布津消毒处理, 下种时需用 200~300 倍甲基托布津浸种蔗段 1~2 分钟后再下种。出苗后可用甲托或多 菌灵 600 倍液喷种苗基部。 甘蔗枯鞘病于 6 月中旬后发生多, 有效防治时期是在大培土 后立即用药,以后每隔 10 天一次,连作蔗田需防治 3~5 次。药剂可用 33.5%必绿 2 号 1000 倍液加 50%甲托 800 倍液喷雾,也可用 53.5%可杀得 700~800 倍液喷雾。
种植甘蔗分为山坡和水田。现在说山坡种植;山坡种植有全部深翻种植,和深沟种植。南方沿海多雨的地方可以深翻种植,南方山区相对少雨的地方可以深沟种植。现在说说 深沟种植,因为这是要一定的技术的。用挖掘机在山坡的等高线水平挖60宽深80的长沟,长度由场地而定,沟距3米至3.5米,挖沟时上半层的熟土放上坡,下半层生土放下坡。回土时上坡熟土和表土回沟内,填到差30到沟面,(即不要填满),最后播种定植。这样种植虽然一时投资稍大,但是抗风耐旱,产量高,宿根蔗可达四年。
一、适时施肥:出苗后结合第一次除草进行施肥,第二次大田生长期结合每次培土施稀释肥,第三次适时施用叶面肥和平衡肥,每次时加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肥的有限成分率。二、培土定苗一般每年应培土3—4次,每次间隔30天左右,同时结合培土,适时定苗,适时喷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三、合理浇灌:水果甘蔗需水量大,应注意及时灌水,但应避免大水灌溉,提倡轻水灌溉,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以湿润为主,适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四、剥苞叶蔗株伸长后开始剥叶,每次剥叶3—4片,剥叶过多影响植株生长,剥叶不及时影响上粉。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