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野生菌> 野生黄金菌,杨树桩下长的这种蘑菇能吃吗

野生黄金菌,杨树桩下长的这种蘑菇能吃吗

杨树桩下长的这种蘑菇能吃吗杨树是属于阔叶树,是可以被很多的真菌所寄生的,当然也包括了有毒的野蘑菇。但是,一般情况下,金黄色的蘑菇多为金针菇,野生品种的金针菇就是黄色的,还有榆黄蘑也是黄色的子实体。所不同的是,金针菇是群生的,而榆黄蘑……

1,杨树桩下长的这种蘑菇能吃吗

杨树是属于阔叶树,是可以被很多的真菌所寄生的,当然也包括了有毒的野蘑菇。但是,一般情况下,金黄色的蘑菇多为金针菇,野生品种的金针菇就是黄色的,还有榆黄蘑也是黄色的子实体。所不同的是,金针菇是群生的,而榆黄蘑的簇生的。都是很鲜美的野生菌。

野生黄金菌

2,一种比黄金还要贵的菌野生 叫什么名字

是松露吧,不是用狗,而是用猪吧,你百度看看松露是一种多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的一年生天然真菌类植物。其栉松风、沐晨露而长,故日语名曰西洋松露(シヨウロ),又称“地菌”、“块菰”、“块菌”。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国人称“猪拱菌”、“拱菌”,亦称“无根藤果”。法国名“perigord truffe”,英国名“truffle”,属真菌门、子囊菌纲、块菌目、块菌属食用真菌。松露与肥鹅肝、鱼子酱合称为“世界三大美食珍品”,年消费量为草菰的两倍。松露子实体块状,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头。幼时内部白色,质地均匀,成熟后变成深黑色,具有色泽较浅的大脑状纹理。多生长在栎树下深达30厘米的钙质土壤中,腐生性。常共生在树根上形成菌根(mycorrhiza)。子囊具1~4枚孢子,形大。  法国植物学家图尔纳福尔于1701年首次观察到松露的子囊孢子。子囊果球形、椭圆形,棕色或褐色,有的小如豆,也有大如富士苹果,表面具有多角形疣状物,反射出红色的光泽,顶端有凹陷;其肉(产孢子组织)初为白色,后呈棕色或灰色,成熟时变黑色;切面呈褐色,具有大理石样纹,散发出森林般潮湿气味,并带有干果香气,借以引诱小动物前来觅物,将孢子带到他处进行繁殖。闻起来像天然气,味道像大蒜。

野生黄金菌

3,野生菌要忌什么

  每年七、八月份,医院急诊科里都会收治到一些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病人,轻者幻视、幻听,胡言乱语,重者奄奄一息,甚至不治身亡。饶是如此,却不能止住人们对野生菌的热爱,你听说过有人因噎废食的吗?日本人还拼死吃河豚呢,云南人吃起野生菌来,也算是勇气可嘉。我听过最生猛的吃菌故事,是120的驾驶员讲的,某次到某村拉一食菌中毒的病人,发现同一院子里隔壁那家人正在吃午饭,好大一盘菌子,还客气地招呼说,医生,吃了没,没的话和我们一起吃点。他问,这才有人中毒,你们不害怕吗?那家人说,先吃先吃,闹不闹人再说。  生长在水乡的人,自然有湖鲜、河鲜的骄傲,确实,我至今没弄明白,我吃过的大闸蟹是不是真的来自阳澄湖;海边长大的孩子,提起海鲜来也甚有发言权,别的不说,内陆地区近百元一斤的基围虾,在海边只要十元左右一斤;许多湖鲜和海鲜,我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咱山里孩子也不自卑,为啥,提起咱云南漫山遍野的野生菌,那可是如数家珍。这就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鸡枞菌   每到夏季,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的时候,山谷里、小溪旁、某棵大树底下、某段朽木旁边,就会钻出一朵朵的小伞,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撑开,如一个个伸懒腰的孩子,等着人们去发现它。雨后的集市里,山里来的人们还来不及卸下背篓,早就被人团团围住,饕餮之徒的心里乐开了花,美味终于上市了。  是呀,现在吃菌都是去集市上买了,记得小时候,雨刚下过,顾不得山路泥泞,四姨五姨就提着篮子去拣菌,磨不过我的纠缠,有时候还得带上我这个拖油瓶。并不是所有的山上都会有菌子,必须要是种满松树的山,地上落满厚厚的松针,菌子就在雨后从松针里冒出来。小孩子眼睛亮,好奇心又重,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往往比大人更能首先发现菌子。为什么要叫拣菌而不叫捡菌呢,这也是有学问滴,因为要区分食用菌和毒菌,所以,不是见到菌子都捡,而需要挑拣。四姨五姨告诉我,颜色鲜艳长得好看的,一定有毒,不能吃。最好是拣常常食用的,比如青头菌、牛肝菌、菌手青,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鸡枞和干巴菌,那可就大大的打牙祭了。拣菌子除了要有一双探索发现的眼睛,还得有好运气,有时候漫山遍野走一整天而不得,有时候脚下一滑,一不留神就踩到一窝,一锅端了,就满篓满筐。那时年幼,出门拣菌子的时候兴高采烈,回家的路上就趴在四姨五姨的背上睡着了,等到醒过来,躺在家里的大床上,厨房里飘出炒菌子的香味,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呀。牛肝菌   拣菌是一门学问,菌子的烹饪又是另一门学问。拣菌的时候虽然挑的都是食用菌,可食用菌的加工方式还很讲究,这就如同吃河豚鱼要小心处理肝脏一样。首先,不能几种菌子混在一起炒,以免产生反应释放某种不可知的毒素;其次,一定要炒熟炒透;据说还要多放油,放点大蒜等,都很有讲究,加工得好,即可放心食用,加工得不好,就算是食用菌,偶尔也会有小小的闹一下人。所以说,吃菌子是一种小心谨慎胆大心细的享受。  好了,上几幅云南人最常食用的野生菌的PP,附带烹饪的方法及味觉感受,看一下,你都吃过了吗?  外省的朋友,如果还没有尝过,那一定要在六至八月份到云南来,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有句俗话,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一条腿,香菇人工菌这样的一条腿,在野生菌面前,简直就是黯然失色。青头菌   干巴菌:如饼状生长的野生干巴菌,极不易得,因为长得像牛干巴,味道有股特殊的香味,而得名。这可是野生菌中的黄金,市价是40至50元一两,加工起来极其费事,因为很难洗。干巴菌里往往会混合有松针土块和沙砾,要一点点撕开耐心洗,洗完后用盐揉搓,挤干水分,然后佐以火腿、青椒爆炒,味道极香。从前饭桌上还常见,目前已很稀有,今年我还没有吃到。说实话,小时候我不太爱吃干巴菌,觉得老是容易吃到里面的沙粒,味道也奇怪,可慢慢品尝,竟是越吃越香,尝出味道来,世面上也不常见了、鸡枞:鸡枞的身价仅次于干巴菌,比普通菌子又贵多了。鸡枞大帽子长杆杆,洗干净泥后用手撕开,可以撕出像鸡丝一样白色的菌丝,因此得名。鸡枞味道极鲜,鸡肉简直无法和它比,而且加工方法也很多。可以烧汤,可以煎鸡蛋,可以素炒,味道最绝的,是放点干椒炸鸡枞油,那可是人间极品。鸡枞油摆上半年多都不会坏,每次吃米线、拌凉菜的时候放点,米线和凉菜的品质马上得到品的提升与质的飞跃。有次生病住院,吃什么都没胃口,我妈煮了点粥,不顾医嘱要忌荤腥,悄悄放了几丝炸好的油鸡枞在粥上,我三口两口就扒干净了。今年鸡枞的市价好像是80一斤,我妈买了100元的,炸了一大瓶放我家冰箱,搞得我天天想吃油然面和凉米线,就因为惦记着鸡枞油。鸡枞还有个李鬼叫斗篷,外观很像,不过鸡枞的帽厚杆粗,斗篷帽薄杆细,味道和价钱更是天差地别。我爸前几天去山上遛画眉鸟,拣到一窝斗篷,拿回来和我妈煮米线吃,据说味道也还差强人意。  牛肝菌:牛肝菌,分黑牛肝和黄牛肝两种,顾名思义,状似牛肝,黑牛肝香,黄牛肝脆。加工要小心,不然偶尔也会中毒。牛肝菌要炒了吃,干椒加大蒜小炒,很多餐馆有买,市价三十到四十元一斤,很下饭很下饭,有这个饭要吃一大碗。这应该是云南人吃得最多的野生菌了。有牛肝菌在饭桌上,我就可以吃素了,肉算什么,有这个香么?  青头菌:青头菌的帽子是青色的,食用起来很安全,有两种做法。嫩嫩的全部是帽骨朵的青头菌,可以把腿掰下,把剁好的肉末填在帽子里,然后清炖,炖出来的那个汤之鲜,菌子和肉的味道结合的之美,唇齿留香呀。长开了如撑起的伞那种老一点的青头菌,用青椒大蒜炒吃,虽然没有牛肝菌想,却别有一番甜脆的味道。  上面四种,只是餐桌上知名度最高的,其他品种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我们也吃,不过没这些常吃。累我辛苦写了半天,你是否想有云南野生菌之行呢?

野生黄金菌

4,山里挖的野生蘑菇能不能直接吃

  每年七、八月份,医院急诊科里都会收治到一些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病人,轻者幻视、幻听,胡言乱语,重者奄奄一息,甚至不治身亡。饶是如此,却不能止住人们对野生菌的热爱,你听说过有人因噎废食的吗?日本人还拼死吃河豚呢,云南人吃起野生菌来,也算是勇气可嘉。我听过最生猛的吃菌故事,是120的驾驶员讲的,某次到某村拉一食菌中毒的病人,发现同一院子里隔壁那家人正在吃午饭,好大一盘菌子,还客气地招呼说,医生,吃了没,没的话和我们一起吃点。他问,这才有人中毒,你们不害怕吗?那家人说,先吃先吃,闹不闹人再说。  生长在水乡的人,自然有湖鲜、河鲜的骄傲,确实,我至今没弄明白,我吃过的大闸蟹是不是真的来自阳澄湖;海边长大的孩子,提起海鲜来也甚有发言权,别的不说,内陆地区近百元一斤的基围虾,在海边只要十元左右一斤;许多湖鲜和海鲜,我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咱山里孩子也不自卑,为啥,提起咱云南漫山遍野的野生菌,那可是如数家珍。这就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鸡枞菌   每到夏季,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的时候,山谷里、小溪旁、某棵大树底下、某段朽木旁边,就会钻出一朵朵的小伞,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撑开,如一个个伸懒腰的孩子,等着人们去发现它。雨后的集市里,山里来的人们还来不及卸下背篓,早就被人团团围住,饕餮之徒的心里乐开了花,美味终于上市了。  是呀,现在吃菌都是去集市上买了,记得小时候,雨刚下过,顾不得山路泥泞,四姨五姨就提着篮子去拣菌,磨不过我的纠缠,有时候还得带上我这个拖油瓶。并不是所有的山上都会有菌子,必须要是种满松树的山,地上落满厚厚的松针,菌子就在雨后从松针里冒出来。小孩子眼睛亮,好奇心又重,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往往比大人更能首先发现菌子。为什么要叫拣菌而不叫捡菌呢,这也是有学问滴,因为要区分食用菌和毒菌,所以,不是见到菌子都捡,而需要挑拣。四姨五姨告诉我,颜色鲜艳长得好看的,一定有毒,不能吃。最好是拣常常食用的,比如青头菌、牛肝菌、菌手青,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鸡枞和干巴菌,那可就大大的打牙祭了。拣菌子除了要有一双探索发现的眼睛,还得有好运气,有时候漫山遍野走一整天而不得,有时候脚下一滑,一不留神就踩到一窝,一锅端了,就满篓满筐。那时年幼,出门拣菌子的时候兴高采烈,回家的路上就趴在四姨五姨的背上睡着了,等到醒过来,躺在家里的大床上,厨房里飘出炒菌子的香味,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呀。牛肝菌   拣菌是一门学问,菌子的烹饪又是另一门学问。拣菌的时候虽然挑的都是食用菌,可食用菌的加工方式还很讲究,这就如同吃河豚鱼要小心处理肝脏一样。首先,不能几种菌子混在一起炒,以免产生反应释放某种不可知的毒素;其次,一定要炒熟炒透;据说还要多放油,放点大蒜等,都很有讲究,加工得好,即可放心食用,加工得不好,就算是食用菌,偶尔也会有小小的闹一下人。所以说,吃菌子是一种小心谨慎胆大心细的享受。  好了,上几幅云南人最常食用的野生菌的PP,附带烹饪的方法及味觉感受,看一下,你都吃过了吗?  外省的朋友,如果还没有尝过,那一定要在六至八月份到云南来,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有句俗话,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一条腿,香菇人工菌这样的一条腿,在野生菌面前,简直就是黯然失色。青头菌   干巴菌:如饼状生长的野生干巴菌,极不易得,因为长得像牛干巴,味道有股特殊的香味,而得名。这可是野生菌中的黄金,市价是40至50元一两,加工起来极其费事,因为很难洗。干巴菌里往往会混合有松针土块和沙砾,要一点点撕开耐心洗,洗完后用盐揉搓,挤干水分,然后佐以火腿、青椒爆炒,味道极香。从前饭桌上还常见,目前已很稀有,今年我还没有吃到。说实话,小时候我不太爱吃干巴菌,觉得老是容易吃到里面的沙粒,味道也奇怪,可慢慢品尝,竟是越吃越香,尝出味道来,世面上也不常见了、鸡枞:鸡枞的身价仅次于干巴菌,比普通菌子又贵多了。鸡枞大帽子长杆杆,洗干净泥后用手撕开,可以撕出像鸡丝一样白色的菌丝,因此得名。鸡枞味道极鲜,鸡肉简直无法和它比,而且加工方法也很多。可以烧汤,可以煎鸡蛋,可以素炒,味道最绝的,是放点干椒炸鸡枞油,那可是人间极品。鸡枞油摆上半年多都不会坏,每次吃米线、拌凉菜的时候放点,米线和凉菜的品质马上得到品的提升与质的飞跃。有次生病住院,吃什么都没胃口,我妈煮了点粥,不顾医嘱要忌荤腥,悄悄放了几丝炸好的油鸡枞在粥上,我三口两口就扒干净了。今年鸡枞的市价好像是80一斤,我妈买了100元的,炸了一大瓶放我家冰箱,搞得我天天想吃油然面和凉米线,就因为惦记着鸡枞油。鸡枞还有个李鬼叫斗篷,外观很像,不过鸡枞的帽厚杆粗,斗篷帽薄杆细,味道和价钱更是天差地别。我爸前几天去山上遛画眉鸟,拣到一窝斗篷,拿回来和我妈煮米线吃,据说味道也还差强人意。  牛肝菌:牛肝菌,分黑牛肝和黄牛肝两种,顾名思义,状似牛肝,黑牛肝香,黄牛肝脆。加工要小心,不然偶尔也会中毒。牛肝菌要炒了吃,干椒加大蒜小炒,很多餐馆有买,市价三十到四十元一斤,很下饭很下饭,有这个饭要吃一大碗。这应该是云南人吃得最多的野生菌了。有牛肝菌在饭桌上,我就可以吃素了,肉算什么,有这个香么?  青头菌:青头菌的帽子是青色的,食用起来很安全,有两种做法。嫩嫩的全部是帽骨朵的青头菌,可以把腿掰下,把剁好的肉末填在帽子里,然后清炖,炖出来的那个汤之鲜,菌子和肉的味道结合的之美,唇齿留香呀。长开了如撑起的伞那种老一点的青头菌,用青椒大蒜炒吃,虽然没有牛肝菌想,却别有一番甜脆的味道。  上面四种,只是餐桌上知名度最高的,其他品种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我们也吃,不过没这些常吃。累我辛苦写了半天,你是否想有云南野生菌之行呢?

5,野生枞菌吃了有什么好处一般怎么做好吃张家界市哪有卖

湖南湘西溆浦:采野生稀有山珍枞菌的季节到了枞菌(北方叫肉蘑)--纯天然野生稀有山珍,近年来由于环境优化,森林植被繁茂,湖南湘西的溆浦各山区枞菌大量生长,进山采菌者无一不满载而归。枞菌是纯天然、纯绿色食品,也叫松菌,是枞树底下长出的菌子。黄红色的叫黄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它不仅含有人体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钙、铁、磷等矿物质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抗癌、抗核辐射、抗衰老的药物成分,此菌属纯天然野生稀有山珍,黄金品质长期以来不能进行人工种植,具有营养保健、养颜益寿的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国宴及高级宴会上的名贵菜肴。立秋以来,用火锅烫食野生菌,让营养释放充分,更能品味出它们独特的口感和风味。闻之菌香浓郁,食之味道鲜美,具有益味清神、清目利肺、功益肠胃等功效。溆浦枞菌的特点:A 无污染:生长于深山并且要有枞树生长的地方(生长必备条件)、是真正的自然生长,每年只有两个生长时节(5—6月和9—11月)。B 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并含有多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C 烹饪方法多样:焖、炒、炸、烤、煲、蒸、炖、拌、煸、爆等十八般“武艺”皆可使用。D 减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值,是天然的减肥食品。E 保健美容:健胃补脾、清肝明目、理气化痰、降血压、滋补防癌、嫩肤养颜等。长期食用,具有滋补防癌等功用,且开胃助消化,有降糖降脂、排毒养颜、调理身体的功效。F 用热水泡10-20分钟,洗净后炖、煮、蒸、炒、或下火锅,味美香醇。溆浦最特色招待贵宾菜是用枞菌炒溆浦腊肉和用枞菌炖当地笨鸡,你吃了才算有口福;用枞菌煮豆腐味道格外鲜美;枞菌拌野葫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枞菌还可加工成一种上等的佐料--菌油。煮面条、米粉或炒汤菜时,加上一点菌油,格外醇香味美。加工菌油要选择肉质厚实、新鲜嫩小的枞菌,尤其以乌枞菌最佳。枞菌拌和鲜茶油,再添少许黄豆、花椒等配料,文火煎熬后,再装入容器密封,可较长时期食用。

6,这是什么蘑菇

这是毒蘑菇,不可以吃,一般采野蘑菇的话颜色太鲜艳的。黑的,都不能采,挑自己认识的采,找哪种一片一片长的那种采,草蘑,鸡腿蘑,大油蘑,回去也要好好用开水焯。希望对你有用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基本信息中文学名:长裙竹荪中文别名:竹荪、竹笙、竹参二名法:Dictyophora indusiata界:真菌界门:真菌门(Eumycota),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亚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纲:腹菌纲(Gasteromycetes)目:鬼笔目Phallales科:鬼笔科(Phallaceae)属:竹荪属(Dictyophora)种:长裙竹荪分布: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多生于竹林下,偶见于松林中,现许多地区有人工栽培。拉丁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简介正在加载长裙竹荪长裙竹荪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喜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并给以高度评价 。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竹参、肉纱菇、植物鸡。注解:竹荪是鬼笔科真菌竹荪的子实体,因其营养丰富,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它具有延长汤羹等食品存放时间、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现在则是国宴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山珍。

7,金木耳怎么使用

木耳的食用价值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线人,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使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主要散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4川、贵州、云南等地。生擅长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黑木耳中口感最好的光木耳主产区位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上1带。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珍宝”天然野生木耳根据生长采收季节可分为春木耳、伏木耳和秋木耳。春季和秋季的气温比木耳生长的适合温度略低,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木耳的生长速度慢,肉质较厚,质量好;夏季,特别是进入伏天,气温比较高,空气湿度大,木耳的生长速度快,肉质比较薄,质量稍差。
栽培技术菌丝体生长适温23~25℃,子实体为15~20℃。段木栽培的适宜含水量50%左右为宜,代料栽培的基质含水量以55%~6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以大气相对湿度85%~95%最适。子实体的抗旱能力较强,给予干干湿湿的湿差,可使子实体生长健壮,出干率高。金耳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大生产方式。段木栽培需注意的有:① 段木含水量要求高于香菇和黑木耳,因此砍伐后要注意切勿干燥过度,有的树种含水量较低,砍伐剃枝后可立即接种。② 接种期以自然温度15~20℃最适,接种期较黑木耳要晚些。③ 采收后干制以自然晾干为好,切忌碳火烘熏。代料栽培中需特别处理:① 必须选择有子实体的母种或原种,每袋的接种物必须带有一定大小的子实体块。② 培养菌丝阶段要采用控温控湿措施,调节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之间的关系,以使金耳菌丝旺盛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以利出耳。具体温湿度的调控为:接种后置于20~23℃下培养至菌丝长至料深3/4,然后降温至15~20℃,抑制粗毛硬革菌的生长,刺激金耳子实体原基形成。③ 原基形成后,要干干湿湿管理,光照充足,以利子实体健壮、色泽鲜艳,成为优质产品。栽培季节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通常从10月开始至翌年4月份止,每年安排2-3个生产周期,每个生产周期50-70天。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第一季安排在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第二季安排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第一季在安排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第二季安排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

8,柳树长的蘑菇金色的能吃吗

柳树上通常生长三种蘑菇,一种为柳树菇,可食用,味道鲜滑。一种是鼻涕菇,也可食用。不过味道不怎么好。还有一种是腐菌分解树木腐烂后留下的多余养分的,像蘑菇皮壳硬里面是黑色的。不能食用剧毒。
虽然没有图片,但从你的描述中,就可以断定,这类野生杂菌是不能食用的。
可能是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黄金菇;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直径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榆黄蘑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不但被中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生产和经营效益均较一般农产品高得多。 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榆黄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栽培要求榆黄蘑生长力强、出菇快、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丝生活力强,可在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等阔叶树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也可在红松、沙松、鱼鳞松、杉、柏等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不过产量很低。还可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花生壳、豆壳、麦秸、稻草、茶渣以及栽过草菇和蘑菇的废培养料上生长发育。其中,以棉籽壳、废棉和玉米芯栽培榆黄蘑的产量较高。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45℃以上经2小时菌丝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0~28℃,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pH5~7都能生长,以pH5~6.5最适宜。营养成分榆黄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营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可入药,治虚弱萎症(肌萎)和痢疾等症。具有滋补强壮功效。营养成分 每100g干品含天门冬氨酸1.89g、苏氨酸1.01g、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长白山野生金顶侧耳(榆黄蘑) 丝氨酸1.04g、谷氨酸3.83g、甘氨酸1.06g、丙氨酸1.32g、缬氨酸1.67g、蛋氨酸1.02g、异亮氨酸0.84g、亮氨酸1.31g、酪氨酸0.64g、苯丙氨酸0.83g、赖氨酸1.01g、组氨酸0.49g、精氨酸1.06g、脯氨酸0.96g,总氨基酸20.13g。有机榆黄蘑是久负盛名的东北地方土特产,它色泽艳丽,体态优美、气味醇香,质地脆嫩、口感细腻,是一种难得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营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有滋补强壮的功能,用于治疗肾虚阳痿和痢疾,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食用方法可炒、可爆、可烧、可扒、可炖汤,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可与精肉、腌菜、笋、火腿肉、肚片合炒,也可放入肉类中煲汤。1.鲜菇择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过凉后供炒、作馅或凉拌食用,亦可水焯过凉后,拌盐,晒成干菜,供冬季食用。2.腌制成咸菜。其他用途 榆黄蘑尚有滋补强壮的功能。可治疗肾虚、阳痿和痢疾等。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