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粉> 宽筋藤粉和三七粉,宽筋藤牛膝牛大力伸筋草田七可以一起煲汤

宽筋藤粉和三七粉,宽筋藤牛膝牛大力伸筋草田七可以一起煲汤

宽筋藤牛膝牛大力伸筋草田七可以一起煲汤可以,可能药味太重了,建议田七为主,搭其中一样再加红枣就可以了,要舒筋活络的效果。可以2,em藤三七和三七em的作用一样么藤三七别名洋落葵。果实部分、叶子、嫩……

1,宽筋藤牛膝牛大力伸筋草田七可以一起煲汤

可以,可能药味太重了,建议田七为主,搭其中一样再加红枣就可以了,要舒筋活络的效果。
可以

宽筋藤粉和三七粉

2,em藤三七和三七em的作用一样么

藤三七别名洋落葵。果实部分、叶子、嫩芽都可以吃。味微苦,性温,有活血补血之功能,可用于补肾强腰,散瘀消肿。主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跌打损伤,骨折。能够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促进骨骼生长。 三七的功效: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治-,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藤三七常为三七的伪品。两者虽均有散瘀止痛的作用,但其来源不同,功效主治有异,且市场价格差异大。.

宽筋藤粉和三七粉

3,人体肱骨易发生骨折是什么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0635zxhm 2009-05-06 09:30:47 221.2.200.*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宽筋藤粉和三七粉

4,三七粉神药骗局中提到三七葛根超细粉与三七根须粉到底有什么区别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0635zxhm 2009-05-06 09:30:47 221.2.200.*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5,三七石斛粉同吃后反映听朋友讲三七粉和石斛粉同吃对身体有好处可

其实呢,三七粉加铁皮石斛粉呢有很多不同的吃法,同样也有不同的功用。你可以参考下:冠心病:生三七粉1克、丹参粉2克、铁皮石斛2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高血压:生三七粉1克、天麻粉2克、铁皮石斛2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肺心病:生三七粉、川贝粉各1克、铁皮石斛2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气阴亏虚、瘀血阻络者:三七粉1克、西洋参2克、铁皮石斛2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6,em藤三七和三七em有什么不同怎么用

1、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藤七,马德拉藤,洋落葵,和三七相比藤三七表面较为光滑,用口去尝有恶苦为,表皮是淡黄色的。2、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米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由于价格低廉,时常用来冒充三七出售。3、我是上海的一老师,平时有三高,所以吃三七,据说藤三七、莪术等冒充的情况多,所以吃的是云南那边研究药材的一位农科员帮忙带,我是前年到云南旅游的时候结识他的,目前已是好友了。他的徵信是KFCS58,三七吃法等可以问他,此人懂药。

7,宽筋藤主治什么

宽筋藤又名勒哲、松根藤、大接筋藤,为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藤茎,全年均可采集,洗净切碎,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微苦,入肝、脾二经。含有季胺生物碱,主要为原小型的掌叶防己碱及少量药根碱,其次为阿朴芬型的木兰花碱及胺类的胆碱、宽筋藤碱、宽筋藤内酯、心叶宽筋醇、β-谷甾醇、葡聚糖等成分,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症。《宝库》中说:“勒哲味甘、苦、辛,功效治风热,除时疫热,效缓,能调和和合紊乱,治衰老病、风湿病。”治风湿关节炎:宽筋藤100克,蒂达(藏药)50克,诃子肉100克,余甘子(去核)80克,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每次服5克,水煎日服3次;治风寒感冒、热病初起、恶寒发热,头及关节疼痛: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各100克,悬钩子茎200克,宽筋藤125克,干姜35克,共研成粗粉,过筛混匀。每次服5克,水煎分2次服;治高血压引起的口干、音哑、头痛、眼花、背痛、头昏、全身麻木:降香150克,紫草120克,宽筋藤、紫草茸、茜草、藏黄连、藏木香、巴夏嘎(藏药)各100克,悬钩木200克,山柰60克。以上10味共研成粗粉,1次服2.5克,水煎服,1日2~3次。
宽筋藤性味苦辛、温,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等疾病。

8,三七粉适合什么人群喝

三七粉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各类血症患者、高血压、贫血、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喝;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有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一般外伤时医生会建议吃田七煲鸡,疗伤效果显著。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样,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症。生三七具有: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熟三七具有: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熟三七粉对手术后的患者和女性痛经等妇科病有很好的效果。适用人群: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高血压、贫血人群 ;3、各类血症患者(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4、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5、妇女非经期及产后;6、烧烫伤疤痕、手术疤痕,瘢痕疙瘩患者,含疤痕体质也可以使用,可以抑制疤痕增生。

9,吃三七粉的禁忌有哪些

吃三七粉的禁忌:孕期妇女禁止使用、感冒期间。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这和孕妇不能服用很多西药一样的道理。风寒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又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中药材。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三七粉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生三七适用于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熟三七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三七粉含多种皂甙,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及少量黄酮。使用三七粉时需要注意:孕期妇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这和孕妇不能服用很多西药一样的道理。感冒期间:风寒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花与粉对比三七花为生长二年以上的三七尚未开放的花蕾,民间作茶饮用,有清凉、平肝、降压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含三七皂苷最高的部位,含量高达13%以上,以Rb族皂苷为主,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它具备三七的大部份功效,但是与三七不能等同,两者是有区别的。三七花 :性凉,味甘、微苦。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免疫调节、活血通脉、养生抗衰、消炎镇痛作用的有效成份。具有显著的平肝、祛痰、平喘、镇痛安眠、扩冠、抗过敏、排毒养颜等功效。三七粉:性温,味苦回甜。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三七粉可以补身体。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