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成品> 三七先煎,有些中药说要先煎是说先煎完了在把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在煎还是要

三七先煎,有些中药说要先煎是说先煎完了在把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在煎还是要

有些中药说要先煎是说先煎完了在把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在煎还是要先煎的意思其实是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把有效物质溶解到汤汁中。煎好后可以继续加其他的药,注意保持药液的量。把需要先煎的药品置容器中加水先煎至要求的时间,再将其它的药物放入……

1,有些中药说要先煎是说先煎完了在把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在煎还是要

先煎的意思其实是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把有效物质溶解到汤汁中。煎好后可以继续加其他的药,注意保持药液的量。
1,把需要先煎的药品置容器中加水先煎至要求的时间,再将其它的药物放入容器中继续煎至药好为止。

三七先煎

2,三七先煎是什么意思

三七分为生三七、熟三七,生三七用油煎过了之后就是熟三七了

三七先煎

3,鲫鱼汤用水煮还是先煎

先煎炖汤前鲫鱼先煎制一下,是给鲫鱼定型,不至于在长时间炖汤中变得支离破碎,而且煎过后鱼中带有脂肪,容易发生乳化反应,使汤汁变得乳白,可以直接水煮。鲫鱼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滋补汤,它的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深受人们喜欢,很多人都会喜欢吃鲫鱼汤。鲫鱼是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水草丰富的自然水域,本身比其他许多种类的鱼更腥。因此,在处理鲫鱼时,先煎一下可以大大减少鲫鱼的腥味。炖汤前鲫鱼先煎制一下,是给鲫鱼定型,不至于在长时间炖汤中变得支离破碎,也有利于鱼肉中的营养缓慢释放到汤汁中。而且煎过后鱼中带有脂肪,容易发生乳化反应,使汤汁变得乳白,可以直接水煮。

三七先煎

4,中药的先煎后下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讲解一下

中药为什么有先煎后下?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由于药物质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挥发程度也不同。为了充分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对不同品质的药物采取不同时间的煎煮,使各种药物都能发挥其应有的药效。质地坚硬的药物需煎煮时间长些,煎煮时间过短很难将有效成分煎出来,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缓行;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药内有效成分被破坏或挥发掉,也就是味薄者后下,使味不竭而先至。毒重者要先煎,去其毒而不伤人。先煎是中药煎药法之一,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他药物同下,为求得汤药同时煎成,使诸药有效成分释出。将需久煎的药材先下锅煎煮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以下三类:矿石类 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灵磁石、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等,可打碎下锅以猛火先煎煮15分钟。有毒的药物 如乌头、附子、商陆等,要先煎一两个小时,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某些植物药 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需要先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后下也是一种煎药法。有些药物久煎宜失去功效,故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损耗。后下的药物如下:含挥发油多的药物 这类药气味芳香,有效成分很容易挥发,要后下,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檀香、沉香、青蒿、细辛等,一般在汤剂煎好前五到十分钟入药。质地疏松的植物药 这类药不宜久煎,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中药除了先煎后下之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包煎、烊化等,都是为了保证药物发挥最好的药效。像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类药物就需包煎,如果不包好,煎煮时呈糊状不易滤出。还有些药物绒毛落在药液中,服用时刺激咽喉,所以也要包煎。还有一些中药是用动物的角、皮等熬制而成的胶状物,如阿胶、鹿角胶、鹿胎膏等,须单独放入容器中加凉水蒸20分钟,也就是烊化,服用时按量取出,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麝香、三七、蛇胆、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5,中药单煎冲服是什么意思一共有3包药一是先煎一小时二是

建议超微粉碎后冲服,省去煎药麻烦,可有效利用药效成分。
先煎的可能有毒的药,必须要先煎一小时后口尝无麻口感就能和其他药一起煎了,后下是要其药物的药性须后下才能取其药性达到效果。单煎冲服是不需要与其他药一起煎的,单独服用。
先煎要看什么药,有的药毒性大就要煎的时间长些,有是需要一个小时呢,其他的药不需要用冷水泡的。一般的先煎只需要煎15到30分钟就可以。
冲服 是指把药(药粉)含在嘴里 在用药汁送下去(一般都是比较贵的药 才冲服)先煎 是指这个药必须先在锅里煮一个小时 在把群药下锅里煮 (多指毒药或矿石类药材)后下 是指在药彻底煮好出锅前5到10分钟在下锅的药(多数是芳香类中药.以免挥发过多 药性降低)

6,感冒开的中药不知道怎么熬先煎后下

先煎就是把要先煎的药先放在砂锅里煎十分钟,再把其余的药倒入再煎,在最后把说明要后下的放入砂锅再煎5分钟即可。这样就熬好了一副药。
先煎的药跟其他药分开泡 泡好后开始煎 沸腾后放进其他药里一起煮 。后下是等其他的药武火煮沸腾了 改文火前下进去。
感冒药一般在20~30分钟,像这个后下的药大多数是薄荷,它是起到发散外感的作用,但由于他的特性是挥发性强(主要物质薄荷油)所以一般是在药快煎好的3~6分钟放下一起煎制。这样就可以发挥它的功效。还有感冒药一般是热饮慢喝.因为热饮可以祛寒解表,慢饮是可以让药效更持久更好吸收,也是防止药物太苦产生呕吐(因为一般感冒药都很苦,气味难闻)
属矿物质类如灵磁石、黛赭石、芒硝、生石膏等。有的是动物的背壳、骨骼、化石等。这两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不容易煎出来,因此,医生在开处方时常注明先煎。以便煎的时间长,能把药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还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这些药物煎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减少其毒性。一些属于植物的花、叶等类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挥发掉,如木笔花、芥穗、薄荷、藏红花等宜后下,否则煎煮时间过长,药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被破坏掉。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植物根茎类药用一般的煎煮时间即可。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朱砂、麝香、三七、蛇胆、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一些微小粒种子类中药如车前子、葶历子、海金砂等宜将这些药用布包起来煎,否则易形成粥状而不易将药汁滤出。还有一些中药是用动物的角、皮器官等熬制而成的胶状物,如阿胶、鹿角胶、鹿胎膏等,这些药物宜烊化服用。
先煎,一般是有毒的中药,乌头,附子,先煎需要一小时以上 。
中药都先用水泡半小时,发火煮开15分钟转小火

7,中草药怎么煎最好

药材在水煎前要浸泡30分钟左右,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煎出。 2、“先煎的药加水量是否没过水面还是更多?”应该是想问是否没过药面吧?一般先煎的药都要先放进去煎15-20分钟左右,都是要没过药面的。火的大小要具体看药的作用,感冒药之类的一般水开了再熬15分钟即可,而且都是用大火熬的;而其他的药则要多熬久一点了,一般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用大火熬到水开后转为小火熬,水开了再熬30-60分钟。 3、“煎完20分后再把其他先前浸泡的一般药一起放入,然后水开后再煎25分是吗?”需要先煎的药物一般都质重或者不容易煎出的,所以你的这句话基本上没错,不过水开后不是煎25分钟,而是一样煎30到60分钟。第二遍最好是用凉水。 4、每煎一次滤出的药一般原则为:第一遍两碗煎八分,第二遍一碗半煎六分。即是两碗水煎到剩八分满的一碗水,后者亦然。其中的几碗和几分按照其比例就行,不必拘泥,因为药材如果太多了两碗水是盖不了的,而且碗还有大小之分。当然,一般以普通的饭碗即可。
一般先把药在冷水里泡半小时左右,需要先煎后下的不用泡,大火烧开后,10-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需要久煎的药,请遵医嘱。不管饭前还是饭后,都要和吃饭间隔半小时。最好规律的吃,一天三次,或者遵医嘱。吃药期间最好不要吃萝卜之类改药性的东西,如果需要忌口,最好问清楚医生。
中药煎煮方法  1.1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1.2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铝制品亦可,但忌用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1.3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一般头煎药物在煮沸后应继续文火煎煮20-30分钟。但具体时间又随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治疗外感疾病的药物多气味芳香,煎煮时间宜短,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补益滋腻的药物大多可以较久煎煮,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象贝壳及化石等多数矿物药则宜更长时间的煎煮。  ④二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1.4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先煎某些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等)通过久煎可以起到解毒作用,矿物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某些根茎类药物通过较长煎煮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故需要先煎。先煎药物一般要求提前煎煮1-2小时,再放入其他药物共同煎煮,余方法同上。  后下芳香类的药物(如薄荷、砂仁、木香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多在药物煎成前5-10分钟加入。  包煎有些粉末状药物(如蒲黄)及细小的植物种子(如车前子),要用纱布包裹煎煮,使不致浮散或引起粘锅,以便煎煮或饮服。  烊化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则当趁药液温热时放入溶化,然后混匀服用;或放锅中隔水蒸煮溶化,兑入药液中温服。  冲服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通常多制成散剂,也宜与煎得的其他药物同服;处方中的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亦不入煎,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即得。  1.5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2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他难溶有效成分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分可能含量以很低,难溶有效成分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分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最好将第一煎汁和二汁的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  对于服用中药的时机,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8,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忌用热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二、警惕假煮沸现象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三、合理服法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现在比较普遍的服法是将头煎、二煎分服。这样做笔者认为不合理,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直接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更多中药煎煮方法知识http://www.guoyi163.com/tcm/yao/zhu/参考这里了解学习。
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疗效的好坏,在煎煮中药时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铁食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儿童食品)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煎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煎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还有,要记得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板、 鳖甲等,宜先煎半小时左右。而另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钩藤等却要后下。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煮。   凡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和三七不需煎煮,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而对人参(人参食品)、鹿茸(鹿茸食品)等,为了减少损失,加热煎煮。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和饴糖)溶解后粘度较大、泡沫多,煎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如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作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9,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zt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向您介绍一下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