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文山三七> 中国有哪些地方种三七,在我国田七主要在哪里种植

中国有哪些地方种三七,在我国田七主要在哪里种植

在我国田七主要在哪里种植云南,贵州2,全国哪里需要三七最多现在世界各国应该都需要。

1,在我国田七主要在哪里种植

云南,贵州

中国有哪些地方种三七

2,全国哪里需要三七最多

现在世界各国应该都需要。
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要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全国的话主要江浙沪 和北上需要的多点。

中国有哪些地方种三七

3,中国那个地方最爱吃三七

5区8县偶不错的
三七是药材``哪个地方都有用`但是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产地 因该云南吃的多点`云南有道菜很出名三七气锅鸡 所以应该是云南那边的人爱吃

中国有哪些地方种三七

4,三七哪里种植的多就是哪里有大量种植的

三七,也叫 田七、人参三七。主产于中国云南文山州、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人工种植,需仿野生环境方可;否则无法成活。由于其种籽,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胚需要休眠完成后熟,才能萌发。一般在自然情况下,需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出土成苗,且出苗率较低。3年后,苗形成明显根茎时方可进行移栽。生长周期长,移栽后需生长7~10年方可收获。目前市场以出售苗木、或种籽为主;由于气候条件所限,故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

5,中国哪里的三七最好

云南文山的最好,历史悠久,而且质量还好。
云南的田七是最好的
三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比如我们熟知的“田七牙膏”主要成分就是三七,三七又叫田七,在牙膏上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它有止血化淤消炎的作用。还有著名的“云南白药”,其主要成分就是三七,三七的茎叶花都可以入药。现在,三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专业急速降血脂的“三七注射液”,还有由三七、丹参、海藻三味中药制成的降脂保健食品——黄金三宝,都将三七的药效应用的比较好的产品。 近几年来,三七的应用价值不断的被发掘出来,经专家临床验证,对扩充血管,降血脂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降脂药将三七作为主要成分来应用,市场的热销,一度将三七的价格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达到了350-500元/公斤的价格,三七在古代就有“金不换”的美名,而现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利用,三七的药用价值将出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云南文山是三七比较有名的种植地,那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都比较适合种植三七,而文山当地也将三七的种植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当地政府成立了多个三七种植研究所,并形成了专门的三七买卖市场,而当地农民也以种植三七为生。形成了以自然优越生态为基础,以府扶植为动力,以科研技术为手段的新的三七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三七经济发展势头,全国各地的经销采购商也大都选择文山三七为各种心脑血管和止血化瘀药物的原材料,文山三七,三七文山,已经逐渐成为了云南文山的新名片。

6,中国最大的三七产地是哪里

云南文山
中国最大的三七产地在云南文山,中国90%的三七产自文山。
名称:三七 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英)Sanchi 拉丁异名:Panax pseudo-ginseng var. notoginseng (burkill)Hoo & Tseng,Radix Notoginseng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云南三七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7,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太阳从春分到下个春分,每走15度一个节气,一年360度24个。节气公历都属阳历,阳历一年即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回归年,故节气公历日期相对固定。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24个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 1、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2、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3、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肝胆系统,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而传统节日大多有一些典故来由,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元旦、春节、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国庆七个。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 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经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故,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北斗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8,三七的出产地是哪里

三七县小孩都知
云南的三七很有名气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编辑本段]产地: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云南三七特征三七属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三七起源于第三纪,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度,最佳温度为20度,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编辑本段]主要功效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编辑本段]三七花茶的功效: 三七花茶具有食用方便、润口、止渴等特点,主要功效跟三七相似,主要功效特点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三七花可以像喝茶一样每天喝几杯,而且它还像普洱茶一样耐泡! [编辑本段]医学功能: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编辑本段]历代药典对三七功效的记载 《本草纲目新编》记载: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红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三七(常用药用部分) 《玉揪药解》记载: 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汇言》记载: “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求真》记载: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医学衷中西录》记载: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9)保护肝脏。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又名田七、山漆、血参。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为中国特有物种,起源于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古热带中国西南山区,其分布主要局限于北纬23°30′附近的中高海拔地区,分布范围极其狭小,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云南文山州境内和周边少数地区最适宜三七生长,据文献记载,云南文山种植三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9,十二时辰点穴秘诀中穴位都在什么地方

《穴位跌打损伤密旨》
打人揍架 108 处 穴位 别乱来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