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百科> 三七是种子吗,三七花是田七的种子吗

三七是种子吗,三七花是田七的种子吗

三七花是田七的种子吗是三七花不是三七的种子,三七的种子是红子,三七花是三七的花蕾,具有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禾康无公害三七花还不错的。

1,三七花是田七的种子吗

三七花不是三七的种子,三七的种子是红子,三七花是三七的花蕾,具有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禾康无公害三七花还不错的。

三七是种子吗

2,三七是树上结的果还是根

三七作为药用,就是用其根,花和种子差远了。
中药材三七是以其根部作为药用部分。三七又名田七,为伞形目五加科植物。
长地里的根

三七是种子吗

3,三七种子分级标准如何

一级种子 千粒重大于105克,含水量小于60%,生活力大于85%,纯净度大于98%。 二级种子 千粒重在100~105克之间,含水量大于60%,生活力大于80%,纯净度大于97%。 三级种子 千粒重在95~100克之间,含水量大于60%,生活力大于75%,纯净度大于90%。 三七种子侧扁或三角状卵状,种子长5~7毫米,直径4~6毫米,黄白色,表面粗糙。种子平直的一面有种背,靠基部有一圆形吸水孔。

三七是种子吗

4,三七粉是用三七的根做的还是用三七的种子做的

三七是根部入药。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别名:田七粉,金不换。产自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有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一般外伤时医生会建议吃田七煲鸡,疗伤效果显著。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药,很少作为补品食用。三七最适宜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5,三七种子种下多久出苗

三七种子的发育三七种子从母株脱落时,胚尚未发育,所以播种后,大约还要经过45~60天,胚才发育成熟,形成叶、胚轴及胚根。胚的发育要经过幼胚期、器官形成期、胚的成熟期几个阶段。 三七种子发芽对土壤温度要求较高。三七种子萌芽的最低温度是5℃,最适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是30℃。温度低于5℃,三七种子萌发率为零,在5~20℃范围内,三七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后又呈降低的趋势。水分是三七种子进行一系列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三七种子对水分含量十分敏感。一般情况下,三七种子水分含量低于60%,三七种子即丧失生活力。三七种子的含水量要达到饱和时才适宜发芽。 三七是第三纪遗留下的古热带残遗植物,人工驯化栽培起源于文山平坝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其中以文山的质量最好,在文山各县中又以文山平坝古镇的最为优秀。

6,三七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

野生的三七少之又少,现在99%的三七都是种植的。三七是一种很常见,又十分难得的中药材,需要种植三年才能收获呢,所以市场上假货多。假三七如:藤三七、土三七和莪术这些吃 了是会中毒的,前些日子百度看了 韦文茶讲三七 这个文章,从此不敢随便吃三七了。太害怕。尤其是三七粉了。根本看不出其好坏。 三七的功效:活血化瘀降低三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植的,但是大家能在市面上见到的三七基本都已经是人工种植的了,野生三七基本上见不到了,其实野生三七和种植三七的功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七对自然条件要求高,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养生三七已经日渐减少甚至消逝; 2、野生三七的产量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市场是需求,所以人工培植的三七也就代替了野生三七的地位; 3、野生三七多生长于原始的丛林里,采摘很是困难,这也是它珍贵和稀少最直接的缘故。 纯野生三七生长于云南文山的原始森林中,三七头要比人工种植的三七小,品相自然也要差一些。由于数量极少,市面上基本没有了,可能很多朋友在网上看到有卖野三七的,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野三七并不等于野生三七,野三七只是一种类似于三七的藤状植物,其外形与三七及其相似,不过效用方面可差了十万八千里。 因为野生三七长期生长在深山密林,靠吸取来自土地中的养分成长,故野生三七吸收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物质更均衡,不像是人工种植的三七、常年固定在指定区域,营养不均衡。 不过野生三七也建议少用,因其药用成分不明确,功效不明确,含量不稳定。
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英)sanchi   别名 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主产云南、广西、四川。   采制 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 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 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现在种植的比较多,且疗效不如野生的田七,多用于成药.   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病虫害情况实施药剂防治,但很少发生此类情况.

7,三七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上与人参、西洋参等其它人参属植物极为相象。三七的主产地文山分布有人参属的其它物种,如姜状三七、屏边三七、珠子参等,因为与三七很相象,老百姓常把它们称为“野三七”。三七其实有其独特的形态机构,这是长期以来三七适应环境条件和人类选择培育的结果。了解三七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对选育品种、GAP栽培技术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根】 三七的分为块根、支根、须根和不定根,它支持着三七的各个器官,同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还有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三七块根是肉质根,纺锤状,为主要药用部位。由于三七生长的土壤结构、质地不同,三七块根通常有圆锥型(俗称团七、疙瘩七)和萝卜型(俗称萝卜七)两种,其大小随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根据三七生长年限的不同,三七块根又分为一年生根、二年生根和三年生根……等等。支根又称侧根、大根,是块根上发生的较粗分枝。须根和不定根又称毛根,主要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三七的根从外向内由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四个部分组成。 【根茎】 三七根茎是三七的地下茎,俗称羊肠头,加工后俗称剪口,位于三七主根和地上茎之间,起运输和储存养分,支撑茎叶的作用。三七根茎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供三七地上部分生长,也是三七有效成分的主要存储场所。根茎的三七总皂甙含量是三七地下部分最高的部位,生产中主要用于工业提取三七总皂甙的原料。 三七根茎较块根细而略粗于茎,根茎每年长出一节,节上有芽苞一个,个别有2个或多个,呈暗绿色,形状弯曲似鹦哥嘴状,故俗称“鹦哥嘴”,新生的茎就从“鹦哥嘴”背部弯凸处长出。茎叶脱落后,节上留有一凹窝,即“茎痕”。三七生长年限越长,茎痕或根茎节数越多,根茎也就越长,可据此判断三七的生长年限。 【 茎】 三七茎不仅能使三七保持一定的形态,而且还能把根从土壤只吸收的养分和水分运送到叶片中,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把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运输到根部,还能储藏养分。因此,三七的茎具有支撑、输导和储藏养分等生理功能。是三七的重要器官之一。 三七的茎直立,呈圆柱形,表面光滑,有纵行条纹或呈棱状,绿色或紫色,其高度和直径随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一般二年生茎高13-16厘米,三、四年生茎高20-50厘米;而一年生三七则是复叶柄代替了茎杆,故称之“假茎”,一般高10-13厘米。 三七茎由三种基本组织组成,即皮层、维管束、基本薄壁组织。 【叶】 三七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能把根系吸收来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三七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质。 三七的叶为掌状复叶。一年生三七一般仅具一片掌状复叶,具5片小叶;二年生以上三七则随着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多、增大。二年生三七一般有2-3枚掌状复叶,每枚有5片小叶;三年生三七一般有3—5枚复叶,少数更多,每枚有7片小叶。掌状复叶通常轮生于茎顶,少数有二级轮生。小叶纸质、深绿色,卵形或披针形,羽状脉,叶正面沿叶脉着生有许多白色刚毛,叶缘呈锯齿状。 三七叶由上表皮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层、中脉木质部、中脉韧皮部等组成。 【花】 花是三七的繁殖器官。三七花为伞形花序,单生在茎杆的顶端,花序上着生有许多小花,花朵的多少与三七的年龄有关,一般二年生的花序有小花50-220朵,三年生的花序有小花多达280朵。花序轴长10-30厘米,小花柄基部苞片狭披针形,花柄略光滑,呈绿色,通常在花序边缘的小花柄较长,越往中心的越短,一般长1~2.5厘米。三七花一般6-7月现蕾,8-10月开花结实。三年生的三七由始花至结束,约需22~32天。 三七花为两性花,花萼5片,浅裂,略呈三角形。花瓣5片,白色,椭圆型,呈复瓦状排列。雄蕊5个,花药内向纵裂,呈丁字着药,柱头2裂,子房下位,通常2室,少数3室。 三七花由花柄、花瓣及花萼组成。在花柄的横切面上,由大小不一的10个维管束排列成一环,在花柄上部开始膨大大部分,维管束向外分枝,后来又形成一些小枝,在周围形成10个大束及及一些小束,其中5个为花瓣束,5个为花萼束。三七的各花部,通常有分泌道管的分布;如花柱内的两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便各有1个显著而大的分泌道管。成熟的三七花瓣含有众多的花粉,花粉粒形状呈圆球形,外壁刺状突起,多具1个萌发孔,少数有3个萌发孔。花粉粒直径在28.64~39.54微米之间。 【果实和种子】 三七的果实为核状浆果,肾形或球形,少数为三桠形。肾形果实有种子1-2枚,三桠形果实有种子3枚。末成熟的果实为绿色,逐渐变为紫色、朱红色、最后变为鲜红色,极个别为黄色,有光泽。三七从二年生开始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的时间在10月份以后,通常二年生三七开花、结果、成熟较晚,三年生以上则开花、结果、成熟较早。 三七种子黄白色,卵形或卵圆形渐尖。种皮厚而硬,为软骨质,有皱纹,种子长5-7毫米左右。果实成熟时种子内的胚极不发育,故果实采收后,需脱去果皮,将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大约经70-100天左右的休眠期,胚才逐渐发育成熟。三七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份组成,外种皮有6层细胞,内种皮膜质。三七种子经过沙藏处理至发育成熟的三七种子萌发温度为5-20℃范围,最适温度为15℃。 三七果实是成熟的心皮,或心皮和其邻近的部分所共同发育而成的结构。成长的心皮通称果皮。果皮的构造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果皮、中果皮和外果皮。三七种子的外周有种皮包围着,炔烯烃类化合物种皮为珠被或珠被和珠心共同发育而成。

8,中草药里的三七是植物的

所以说是根
晒干的根,三七的根茎叶花都可入药
三七起源于第三纪,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度,最佳温度为20度,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云南省三七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夏长冬暖,热量比较丰富,年温差变化比较小,年平均气温为15.8-19.3℃(云南省气象局资料室,1982),一年内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日温低气温出现≥0.0℃的天气外,最低气温多年的平均值为0-2℃,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265-307天,年有效积温达4863.7-6436.8℃。夏季由于雨量集中,太阳辐射明显下降,形成6-8月的平均气温为21.5-22.5℃,适宜的温度及水分条件,为三七的生长发育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冬季月平均温度为11℃,地上部分的生长已经停止,但此时5cm地温仍保持14℃(地区平均值),这是三七茎叶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机的原因,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根部养份的积累,特别对已播种入土种子的种胚后熟的形态发育极为有利,种胚后熟期能够通过冬季阶段时自然完成,这对三七的育苗工作,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文山州发展三七生产的有利因素。 三七产区的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造成气温的垂直差异显著,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及夏末秋初(8-10月),受大气环流冷空气侵袭的影响,造成短时性及局部的霜冻和低温灾害,特别是低温冷害,虽未曾出现降雪和霜冻现象,气温也未降至凝霜0℃值,但气温骤然降低至作物生长的临界值以下(周以仁等,1980)造成的危害较大,这类情况几乎隔数年就可能出现。在富宁县海拔低于500m的产区,在夏季气温较高,加上焚风效应及局部环流影响,气温更有增高倾向,可能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蒸发加强,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一定要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纪大干等,1970)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辐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三七产区的气候与全省一样,干湿季十分明显。文山州的年降水量比较充沛,近10年各地降水量平均为1163mm。南部地区达1300mm以上。三七生长发育期要求比较湿润的环境,植株的正常生长要求保持25-40%的土壤水分,并要求三七园内的相对湿度达到70-80%。雨季时由于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于5-10月,这期间园内可以依赖于大气降水。有些地区土壤渗透大,只要无降水天数较长,就可能形成干旱,园内就需要进行人工浇灌,来维持一定的湿度。水分的人工调节主要在冬、春季,这时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而风速大,蒸发力强盛,土壤水分迅速减少,这时除了进行人工浇灌外,还必须注意适当的田间管理,利用铺盖厢面草及调整园内天棚的搭盖,来保持园内的湿度。同时还必须注意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三七苗,对水分的特殊要求,如播种至子苗展叶期,子条的出苗期以及绿果转红果期等。发生旱情时一定要抗旱浇水,防止出现生理性干旱,直接影响红籽收成。 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一,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同时在选择及建造三七园时,应当把水源条件作为重要问题来考虑。在年降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则应做到在大雨或暴雨后防洪排涝,及时排除园内积水,土壤含水量过多,通气不良,如果园内较长时间处于遭水状态,直接危害植物生存,可能引起三七遭根而死亡。园内相对湿度过大时,容易引起各种病害的爆发,这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是三七生存的基础,植株通过土壤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和热量,土壤的结构、肥力和通透性直接影响三七的生长发育。文山州栽培三七已遍及全州8个县,产区的海拔高度悬殊显著,从海拔340-1800m都有三七种植区,复杂的地貌形成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突出,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的水、热条件,加上成土母岩类型多样,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自然差异是比较大的。 三七几乎能在粘性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红壤和黄壤中生长,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长,这完全是长期以来人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翻耕、施肥、浇灌、轮作等多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进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状况,这也是新、老产区间存在的三七长势和产量等方面有差别的原因。因此在发展三七生产中,对土壤的利用要养用兼重,根据本地区土质和肥力的特点,进行合理施肥。通过正确的耕作方法,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创造微生物的适宜生活条件,加速有机质矿化,促进养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恶化。特别在浇灌困难的山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养分状况,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着人为活动有利的方向发展。
《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

9,三七是怎么培育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特征三七属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选地:三七多系家种,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东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叶片常出现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宜选阴凉通风,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阴的山坡为好。   搭棚:搭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即用木条、竹条构成,棚高5.5—6尺。另一种是木柱铁线结构的天棚,即用铁丝代替横梁,柱距8尺左右,每亩需木柱120—130根,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较弱,可以稀盖,一般透光度可为65%—75%,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盖稀些,南坡光强可盖密些。   作畦:作畦一般需顺坡向作畦,以利排水和田间操作。畦宽为1.8—2尺,畦高5—6寸,畦长可随地形而定,沟宽1尺,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于畦面每亩施基肥30—50担,基肥的比例为牛粪70%、草木灰30%。若有磷肥(过磷酸钙、骨粉)再加30斤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均匀撒布在畦面,与土壤充分混合。   选种播种:选三四年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在冬季10—11月间,随采随播,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盖一层,上面再盖草皮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式,行株距为3×2寸或3×3寸,每亩需种28—32万粒,覆土4—8分厚,稍压后再覆盖一层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剂消毒),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阴棚漏雨打烂畦面,影响幼苗生长。覆盖厚度为0.3—0.5寸,覆盖畦面约80%。   易地移植:三七在苗床生长一年后(俗称“籽条”)必须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间进行。将苗床的“籽条”掘起,剪去茎叶,俗称“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盖本土寸许,按7×6寸或8×6寸行距开沟,沟深1—1.5寸,栽苗时,使苗与沟底呈20—30度角,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再盖约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   调整天棚:天棚透光度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透光度过小,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也少;透光度过大,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稍小为45%—50%,秋分后气温转凉,透光度可逐渐扩大为50%—60%。   除草追肥:不论一年或两年以上园地,必须做到见草必除。施肥每年至少4—5次,多则7—8次,约每隔1—2个月追肥一次,第一次约施草木灰150斤、草皮灰500斤,在出苗达70%时进行。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展叶时,每亩施混合肥200斤(牛骨粉30斤、过磷酸钙50斤,发酵后施用。)第三次在5月份,施混合肥200斤。第四次在7月份,施绿肥(将绿肥切碎沤制发酵),将发酵好的绿肥均匀撒布畦面。   冬季护理:主要是清除残叶,稀疏围篱(调整透光度为70%—80%),全面消毒一次(天棚、地面、围篱全面用0.2—0.3度石硫合剂消毒),目的是为了调整棚内温度、湿度和减少越冬病虫。然后于畦面再撒混合肥1000—2000斤。(计光辅)
阴凉地方!
  三七起源于第三纪,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度,最佳温度为20度,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   云南省三七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夏长冬暖,热量比较丰富,年温差变化比较小,年平均气温为15.8-19.3℃(云南省气象局资料室,1982),一年内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日温低气温出现≥0.0℃的天气外,最低气温多年的平均值为0-2℃,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265-307天,年有效积温达4863.7-6436.8℃。夏季由于雨量集中,太阳辐射明显下降,形成6-8月的平均气温为21.5-22.5℃,适宜的温度及水分条件,为三七的生长发育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冬季月平均温度为11℃,地上部分的生长已经停止,但此时5cm地温仍保持14℃(地区平均值),这是三七茎叶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机的原因,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根部养份的积累,特别对已播种入土种子的种胚后熟的形态发育极为有利,种胚后熟期能够通过冬季阶段时自然完成,这对三七的育苗工作,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文山州发展三七生产的有利因素。   三七产区的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造成气温的垂直差异显著,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及夏末秋初(8-10月),受大气环流冷空气侵袭的影响,造成短时性及局部的霜冻和低温灾害,特别是低温冷害,虽未曾出现降雪和霜冻现象,气温也未降至凝霜0℃值,但气温骤然降低至作物生长的临界值以下(周以仁等,1980)造成的危害较大,这类情况几乎隔数年就可能出现。在富宁县海拔低于500m的产区,在夏季气温较高,加上焚风效应及局部环流影响,气温更有增高倾向,可能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蒸发加强,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一定要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纪大干等,1970)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辐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三七产区的气候与全省一样,干湿季十分明显。文山州的年降水量比较充沛,近10年各地降水量平均为1163mm。南部地区达1300mm以上。三七生长发育期要求比较湿润的环境,植株的正常生长要求保持25-40%的土壤水分,并要求三七园内的相对湿度达到70-80%。雨季时由于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于5-10月,这期间园内可以依赖于大气降水。有些地区土壤渗透大,只要无降水天数较长,就可能形成干旱,园内就需要进行人工浇灌,来维持一定的湿度。水分的人工调节主要在冬、春季,这时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而风速大,蒸发力强盛,土壤水分迅速减少,这时除了进行人工浇灌外,还必须注意适当的田间管理,利用铺盖厢面草及调整园内天棚的搭盖,来保持园内的湿度。同时还必须注意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三七苗,对水分的特殊要求,如播种至子苗展叶期,子条的出苗期以及绿果转红果期等。发生旱情时一定要抗旱浇水,防止出现生理性干旱,直接影响红籽收成。   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一,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同时在选择及建造三七园时,应当把水源条件作为重要问题来考虑。在年降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则应做到在大雨或暴雨后防洪排涝,及时排除园内积水,土壤含水量过多,通气不良,如果园内较长时间处于遭水状态,直接危害植物生存,可能引起三七遭根而死亡。园内相对湿度过大时,容易引起各种病害的爆发,这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是三七生存的基础,植株通过土壤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和热量,土壤的结构、肥力和通透性直接影响三七的生长发育。文山州栽培三七已遍及全州8个县,产区的海拔高度悬殊显著,从海拔340-1800m都有三七种植区,复杂的地貌形成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突出,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的水、热条件,加上成土母岩类型多样,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自然差异是比较大的。   三七几乎能在粘性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红壤和黄壤中生长,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长,这完全是长期以来人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翻耕、施肥、浇灌、轮作等多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进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状况,这也是新、老产区间存在的三七长势和产量等方面有差别的原因。因此在发展三七生产中,对土壤的利用要养用兼重,根据本地区土质和肥力的特点,进行合理施肥。通过正确的耕作方法,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创造微生物的适宜生活条件,加速有机质矿化,促进养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恶化。特别在浇灌困难的山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养分状况,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着人为活动有利的方向发展。 [编辑本段]主要功效   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