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百科> 三七打粉咋存放不坏,三七粉怎样保存

三七打粉咋存放不坏,三七粉怎样保存

三七粉怎样保存三七粉一般是需要密封的方法保存就可以的。同时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抵抗力。2,三

1,三七粉怎样保存

三七粉一般是需要密封的方法保存就可以的。同时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抵抗力。

三七打粉咋存放不坏

2,三七和西洋参打粉后可以放在冰箱保险存放吗

不要放冰箱,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了。我都是直接都昌弘三七粉和昌弘西洋参粉,包装很适合保存的

三七打粉咋存放不坏

3,云南文山超细三七粉怎样保存

不要放冰箱,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了。我都是直接都昌弘三七粉和昌弘西洋参粉,包装很适合保存的

三七打粉咋存放不坏

4,三七粉怎么保存呢

一般的三七粉都是烘干以后在 打磨的。 但是我建议你吧三七粉在烘一遍,装在容器里。放在干燥不受潮的地方就可以了。 有问题可以追问,你也可以上南国三七网查看,是个三七百科网站。

5,几年的陈三七可以打粉吃吗

几年的陈三七是可以打粉吃的,没事的,因为三七这个东西只要存放好了,是不受时间约束的,所以请放心使用。

6,三七粉储存最低温度是多少

家庭贮藏三七要注意防虫蛀。一是可与白茅根饮片同贮于瓷缸内,白茅根为三七的2~3倍;二是将三七包好,与细辛共放一处。   三七粉保存方法应放在通风干燥阴凉之处。避免发霉。只要保证不回潮、不霉变,保质期最低2年,注意不要放冰箱,必须密封,放阴凉干燥地方即可。
亲,目前三七粉的存放温度不超过日常25度即可,长期保存需要密封低温环境即可。

7,田七自已怎样打粉

第一种方法:到中药店里面加工,1千克也就是5元。 第二中方法:到市场里面加工,但是要注意很多细节,南国三七网里面有说,否则您拿去的是好的三七,打出来的就是次品三七粉了,具体的原因南国三七网里面有说,可以到哪里看看,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种方法:用水泡2个小时,放到蒸汽里面真软 ,切片 研磨 自己加工!

8,鱼丸不冷藏可以保存3天吗

冷藏的牛肉丸鱼丸可以放一星期左右不变质,里面的营养成分流失比较少,也不容易滋生细菌及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放心食用。冷藏的食品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也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危害身体健康。
不可以
No
估计差不多,但是夏天的话可能会坏的更快,要是有冰箱的话还是建议存放在冰箱里。   如果是已经煮熟了的鱼丸,那就放在冰箱里,储存期不宜超过3到4天。若未煮熟,最好煮熟后再放冰箱里,否则保质期不长。
可以吃·但你准备拉肚子

9,手机长时间放置不用会不会坏掉

不会 只要不受潮
把电板拿掉就可以了
把手机的电池充满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不用的话放在干澡的地方,可通风处,放个一年也没问题的,只要不让他受潮!
1. 手机长时间闲置不用,通常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2. 但是用户尽量在手机闲置一段时间,后尽量将手机看看机充充电。 3. 这样可以防止手机电池亏电,如果手机电池出现长时间闲置亏电,可以尝试长时间对手机充电,如果无法修复,可以将手机电池送客服,工程师是有办法将其恢复的。 4. 还有要注意保持手机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手机受潮。
不会的,只要别让手机受潮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如果手机准备长时间不用,那必须把手机电池给取出来。

10,三七粉的保质期是多长时间

它的保质期是三年,如果保存好,不开封、不受潮可以更久一些,但是也不应超过五 年。
三七粉保质方法:密封、避免防潮 中药三七粉来源于植物,所以其保质期类似于面粉,只要保存妥当,1-2年都可以的。 发霉的三七粉特征为:表层有细毛。建议不要使用。
我父亲常年在吃三七粉 ,降血压,看说明书及经过询问医生知道,它的保质期是三年,但如果保存好不开封不受潮可以更久一些,但是也不应超过7年,因为毕竟是碾成粉,不合适保存过长时间
有保质期。 三七粉过期会有以下现象: 1、受潮结块 三七粉含水量很低,质地干燥,因此三七粉极易出现受潮的情况,一旦受潮会出现结块的情况。 2、生虫 三七粉虽然没有什么脂肪、蛋白质等成分,但是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深受一些药虫的喜爱,因此容易出现生虫的情况。 3、发霉 三七粉还会出现发霉的情况,一般会出现表面有霉点,还有结块的情况,是因为有菌丝相互缠绕,将三七粉团成团,捏开来看见有白色菌丝,就证明是发霉了。 扩展资料 不宜喝三七粉的情况: 1、感冒不喝 风热感冒的人不宜服用三七粉,因三七粉性温,若是患风热感冒者吃三七粉,易导致热感加重。 2、月经期不喝 女性朋友月经期间不宜服用三七粉,三七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若在月经期间服用,易导致出血过多,但如果是血瘀型月经不调,则可以利用服用三七粉来调理月经。 3、孕妇不喝 妇女怀孕期间不能服用三七粉。因为三七有活血、降压功效,孕妇服用三七粉的话,容易动胎气,严重的话会导致流产,特别是有流产史的孕妇,更加不能服用。不过,孕妇产后却可服用三七粉,因其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对于清除产后恶露有效。孕妇在怀孕期间用药一定要注意,很多中药对孕妇都是有影响的,孕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三七,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七粉不是人人皆宜

11,三七粉如何保存

三七粉只要没有发生霉变都可以食用。但是为了更好发挥其作用,一般建议越短时间内服用越好。三七粉需保存于密封、干燥、通风地方,如用牛皮纸包放在玻璃罐里,切记不宜放在冰箱。 三七粉功能主治: 1、生三七具有: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 2、熟三七具有: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扩展资料: 三七粉食用禁忌 1、孕期妇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这和孕妇不能服用很多西药一样的道理。 2、感冒期间:风寒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 3、三七粉建议坚持常服:长期服用三七粉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治疗肝纤维化等。 4、请勿过量:一般正常体质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 5、早上服用: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3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6、晚上服用: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3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三七,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三七粉
1、三七粉存放 需要放置于干燥处不要让其受潮、霉变即可,一般可以置放在书房柜子或者客厅柜子中。 2、三七粉存放的容器 一般可以选择存放在玻璃瓶中,请注意存放在透明玻璃瓶中,要洗净玻璃瓶,然后烘干水汽,贴上标签,以免误食误用。 3、注意事项 (1)、三七粉不能存放冰箱中,因为冰箱中湿度较大,存放三七粉反而会使三七粉受潮; (2)、三七粉不能置于光照好的地方,三七粉需要防潮,但是也不能置于高温环境下。
??

12,三七粉煲汤一个月可以吃几次

如果是炖鸡炖排骨每周都可以吃!如果是炖海马就一个月以上!
三七炖鸡:子母鸡 1 只(1500g), 宰后洗净去内脏, 在腹腔内填入三七末 10g, 小火炖 2 小时以上,佐膳,有益气养血的作用 三七红参鸡肉汤 功效:安神益智、活血通窍,对老年痴呆、健忘、失眠、多梦有疗效。 材料:三七15克,红参10克,当归20克,鸡肉150克,生姜2片,红枣4颗。 做法: (1)三七、红参、红枣分别洗净,三七打碎,红参切片,红枣去核。 (2)鸡肉洗净,切块。 (3)将适量清水和全部材料放入锅中,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约煮2小时,以盐调味,分两次食用。 三七粉炖螃蟹 功效:极有助于清热散血,舒筋活血,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者皆可服食。 方法:三七粉(20克左右)与适量螃蟹(清刷干净)用文火炖,待蟹肉炖熟时,药汤与蟹肉同食,极有助于清热散血,舒筋活血,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者皆可服食。 三七粉炖鸡蛋:  原料和制作方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功效: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暖气等。 三七粉蒸鸡: 功用:养心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特点:鸡肉酥软、鲜香滑润,并具有强身补血之功效; 原料:母鸡一只(约1000克)、三七粉20克、料酒10克、姜10克、葱10克、味精1克、食盐3克 制作过程: 1. 鸡宰后去毛、内脏和爪,洗净剁成小块装入盆中,将10克,三七磨粉备用,余下的三七上笼蒸软切成薄片; 2. 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待用; 3. 将三七片放入盆中,姜葱放在鸡上面,注入清水适量,加入料酒、盐,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拣去姜葱,调入味精,再把三七粉撒入盆中拌匀即成。 三七红枣炖乌鸡 功效:化瘀镇痛、止血生肌,对妇女产后伤口愈合有疗效。 材料:(三七15克,乌鸡1只(约600克),红枣10颗,生姜2片。 做法: (1)三七、红枣分别洗净,三七打碎,红枣去核。 (2)乌鸡剖洗干净,去除内脏,切成大块。 (3)将全部材料放入炖锅内,注入适量凉开水,加盖隔水约炖3小时,以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三七红参鸡肉汤 功效:安神益智、活血通窍,对老年痴呆、健忘、失眠、多梦有疗效。 材料:三七15克,红参10克,当归20克,鸡肉150克,生姜2片,红枣4颗。 做法: (1)三七、红参、红枣分别洗净,三七打碎,红参切片,红枣去核。 (2)鸡肉洗净,切块。 (3)将适量清水和全部材料放入锅中,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约煮2小时,以盐调味,分两次食用。 枸杞三七鸡 功效:滋补肝肾,化瘀止血。 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肥母鸡1只,猪瘦肉100克,小白菜心250克,面粉150克,味精,胡椒粉,葱白,生姜,食盐,黄酒各适量。 做法: (1)将母鸡宰杀洗净;枸杞用温水洗净;三七4克研成粉末,6克切成片;猪肉切丝;小白菜洗净放在沸水中烫一下;葱白、生姜洗净,葱分别切末、段,生姜切成大块,余下捣成姜汁。 (2)将全鸡在沸水中煮一下,捞出洗净,沥干水分,把枸杞、三七片、生姜片、葱段放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深碗内,加胡椒粉、黄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腹上,用湿棉纸封严碗口,在蒸锅内旺火蒸2小时。 (3)同时将肉泥加食盐、胡椒粉、黄酒、姜汁、葱花和少许清水,切碎的小白菜和匀成馅,面粉和好揪成20份,包成小饺子。待鸡蒸熟时加味精调味,饺子煮熟捞入装有鸡肉的碗即成。 适用人群:适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
每天都可以吃

13,蚕卵如何保存

  蚕卵平摊在纸上,温度调整为38度,湿度为3度,三天左右就可以孵化。   蚕卵产下后25℃保护一定时间后开始以5℃冷藏,冷藏中每日取出部分蚕卵,25℃催青,调查蚕卵发育情况,以催青40d内出现1%转青卵率的冷藏时间作为蚕卵滞育发育时间.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基本要求、养蚕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质量检验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   3术语和定义   3.1一代杂交种   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繁制,供丝茧育生产蚕茧用的蚕种。   3.2饲育批、制种批   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日收蚁的同一品种(或品系)同一批次的饲育区组成的群体,称为饲育批;种茧调查符合该品种性状的饲育批或饲育区组成的一个制种群体,称为制种批。   3.3越年种   第一年生产、以滞育卵形式保护到第二年使用的蚕种,称为越年种。   3.4即时浸酸种   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15h~30h,滞育卵发育到达胚胎形成期,用盐酸浸渍处理,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即时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即时浸酸种。   3.5冷藏浸酸种   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44h~60h 左右,在滞育卵胚胎发育的早期进行冷藏,经过一定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冷藏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冷藏浸酸种。   4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见表1 。   表1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项   目 基本要求 养蚕制种 蚕种保护 冷藏浸酸 质量检验   品种确定、 饲育形式 生产条件、催青收蚁、 原蚕饲养、种茧保护、制种袋蛾、养蚕卫生 保护要求、保护标准、   浴消整理 蚕种冷藏、   蚕种浸酸 检验标准   5基本要求   5.1蚕品种   正式投产的蚕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并取得合格证书。育成单位应向繁育单位提供品种性状、主要经济指标和饲育技术要点等有关资料。   5.2饲育形式   中日系品种采用原种分批分区蚁量育。专业场每批蚁量不得少于50g;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分批分区   饲养,每区蚁蚕以每张原种的收蚁量为原则。各区经预知检查无微粒子病后,方可同品种并区制种。   生产一代杂交种应严格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   6养蚕制种   6.1生产条件   6.1.1专业场基本条件   专业场应力求做到大气环境洁净、交通方便、水电充足;要求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房屋结构及环境宜于药物消毒。   6.1.2原蚕区基本条件   原蚕区要求桑园集中成片,原蚕生产具备一定规模, 应具备种茧育要求及防治微粒子病的基本生产设备和条件。原蚕户每户饲养规模应大于10g蚁量,同期内不能兼养一代杂交种。   6.1.3生产用房配备   生产用房配备见表2 。   表2 每100g蚁量生产用房配备 单位:m2   一代杂交种   房屋类别 蚕室 蔟室 贮桑室 附属室   100 70 50 70   蚕种场、原蚕区不论规模大小,均应配备相应的催青室、低温室和消毒灶等。   蚕种保护室按生产越年种的数量以150张/m2毛种配备。   6.1.4桑园   蚕种生产用桑园应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并建有抗旱排涝设施。   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条件、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的优良桑品种和树型养成形式;早、中、晚生桑品种合理搭配,兼顾春、秋期生产的用叶要求,并建有占桑园总面积5%~15%稚蚕专用桑园。   桑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测土配方施用N、P、K化肥。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6.2催青收蚁   6.2.1催青   6.2.1.1出库日期   春期蚕种出库日期安排以本场桑品种的桑芽生长情况为主,参考当季气象预报和本场历年出库日期等情况来确定。以中晚熟桑品种开放4叶~5叶为适期。确定出库日期时应分批,适当照顾前后批开差。   早秋期原种出库日期根据农村丝茧育晚秋期的用种时间来确定,以7月上旬为宜。   中秋期原种出库日期以8月上中旬为适期,不能迟于8月下旬;也可依据桑园、空调设备等情况酌情提早。   6.2.1.2催青标准   催青标准见表3 。   表3 二化性品种催青标准(二段催青法)   催青时间 第1日~4日 第5日~10日 第11日   胚胎阶段 丙2~戊2 戊3~己5 孵化   目的温度(℃) 春季22.5、秋季24 25.5~26 26   相对湿度(%) 75~80 80 85   光照 自然光照 戊3~己4每日感光18h,己5黑暗保护。 感光   6.2.1.3催青要点   a) 感温均匀,控制好目的温湿度,定时进行换气。   b)调节好催青起点丙2胚胎。   c)掌握戊 3 胚子,及时进入高温保护。   d) 根据见点时间及时调整后期温度。   e) 转青卵(己5)置于黑暗保护。   6.2.1.4转青卵抑制   遇特殊情况需延迟收蚁时,可进行转青卵的冷藏抑制。抑制温度为5℃,抑制时间以2d~3d为限。进入抑制温度前和抑制结束都要有3h~5h的中间温度过渡。   6.2.2收蚁   6.2.2.1收蚁准备   准备好收蚁用具;采好收蚁用叶;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标准为温度24℃,相对湿度80%~85%。   6.2.2.2收蚁时间   收蚁当日早晨5时左右感光,中系品种在盛孵化(50%左右孵化)后2h~3h为收蚁适期,日系品种可适当提前。批收蚁全过程尽量掌握在2h内,上午11时前定座完毕。   6.2.2.3收蚁方法   原蚕采用蛾区蚁量育,一般采用网收法,定量分区,每小区4g~5g蚁量。收蚁后保留卵壳、残蚁、残卵作微粒子病补正检查。   6.3原蚕饲养   6.3.1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见表4 。   6.3.2 蚕体蚕座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   蚕体蚕座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6.3.3用叶标准   用叶标准见表5 。   6.3.4迟眠蚕检查   各龄每区均须抽取迟眠蚕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有微粒子病的饲育区。   6.4种茧保护   6.4.1上蔟   表4 原蚕饲养标准   龄别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目的温度(℃) 27~28 27~28 26~26.5 24.5~25 24~24.5   相对湿度(%) 90 85~90 80~85 75~80 70~80   给桑(次/d) 3 3 3 3 3   切桑标准(cm2) 0.25~1.69 1.69~4 4~16 片叶 片叶或芽叶   除沙次数 眠除1次 起、眠除各1次 起、中、眠除各1次 起、眠除、每日中除1次 起除、每日中除1次   蚕体消毒次数 收蚁、将眠各1次 起蚕、将眠各1次 起蚕、将眠各1次 起蚕、盛食、将眠各1次 起蚕、见熟各1次,龄中每日1次   4g蚁量匾数 2 4 6 10 15~16   注1:多丝量品种1龄~3龄温度宜适当偏高。   注2:各眠眠中温度降低1℃。   表5 各龄蚕用桑叶标准   期别 龄期 收蚁当日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春期 叶色 黄绿色 嫩绿色 绿色 较深绿色 深绿色 深绿色   叶位 生长芽   最大叶   上1叶 生长芽   最大叶 生长芽   最大叶   下1-3叶 止芯芽叶或生长芽成熟片叶 止芯芽叶或   成熟片叶 全部采摘   含水率% 78~80 77~78 75~76 75 74~75 71~73   秋期 叶色 黄绿色 嫩绿色 浅绿色 绿色 较深绿色 深绿色   叶位 最大叶   上1叶 最大叶 最大叶   下一叶 第6-7叶 第8-12叶 除基部硬化叶外,均可。   含水率% 78~80 77~78 75~76 75 74~75 71~73   6.4.1.1蔟中环境   上蔟初期温度为25℃~25.5℃,相对湿度75%以下为宜,茧壳形成后保持温度24℃,相对湿度75%以下。   6.4.1.2蔟具   蔟具以塑料折蔟为宜,蔟下垫吸水性强的材料。上蔟结束形成茧壳后,抽去下垫材料。   6.4.1.3上蔟时期及密度   以饲育批为单位分批(时、段)上蔟。蚕儿随熟随上,上蔟密度以400头/m2为宜。   6.4.1.4促进化蛾检查   每批取部分早熟和迟熟蚕单独上蔟,用30℃、80%~85%相对湿度保护,促进提前化蛾,检查微粒子孢子并酌情决定是否并批制种。   6.4.2采茧   种茧采用早采茧平铺方法。以上蔟后60h左右为采茧适期,采茧前应剖茧观察,于化蛹前采茧平铺;若已开始化蛹应改为迟采茧,待全部化蛹后采茧。   6.4.3种茧保护   保护温度以23℃~25℃,相对湿度75%~80%为宜;见苗蛾后,相对湿度增至80%~85%;羽化前2d~3d光线应保持自然明暗,羽化前夜应保持黑暗。   6.4.4选茧   剔除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茧和淘汰各种不良下茧及裸蛹。并抽取部分选除的薄皮茧、烂茧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酌情决定制种与否。   6.4.5种茧调查   按DB34/T056规定进行。   6.4.6削茧、鉴蛹   削茧、鉴蛹应在蛹体复眼着色后进行,在发蛾前结束。削茧要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并妥善处理病死蛹。鉴蛹前先选出病死蛹、出血蛹、半脱皮蛹等不良蛹。初鉴后必须进行复鉴,及时分开摊放雌雄蛹。   6.5制种袋蛾   6.5.1发蛾调节   种茧期观察蛹体发育程度,及时做好温湿度调节,并根据品种发蛾习性,做好“提头、留尾、对大批”,确保对交品种雌雄蛾数量基本平衡。从上蔟至发蛾期间,在22℃~26℃范围内,每升降1℃,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上蔟前期调节最佳);从蛹体复眼着色至发蛾期间,每升降2℃,亦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   6.5.2发蛾、捉蛾、选蛾   6.5.2.1发蛾   发蛾当日,春期可在早晨3时左右感光;中晚秋期在4时~5时感光。   6.5.2.2 捉蛾   掌握在蚕蛾鳞毛充分干燥,蛾翅展开,蛾体收缩后进行。上午5时~7时开始,先中系品种,后日系品种;先雌后雄,自上而下逐匾进行。捉出的蚕蛾均匀置于蚕匾中。雌蛾放置200只/m2~250只/m2。   6.5.2.3 选蛾   在捉蛾、投蛾、交配过程中。及时选除纯对蛾,病态蛾、黑节蛾、鳞毛脱落蛾等不良蛾。   6.5.3 交配、理对、拆对   6.5.3.1 交配   发蛾后3h~4h进行。将雄蛾均匀撒在雌蛾匾内,数量多于雌蛾5%~10%。新鲜雄蛾与再交雄蛾要分别使用。雄蛾交配次数中系以2次为限,日系以3次为限,交配时间3d~5d。交配室内应无风、弱光、安静。交配室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5%~80%。   6.5.3.2 理对   交配15min~30 min后进行。捉出单只雌、雄蛾,另行交配。交配对间隔以蛾翅不相碰为宜。   6.5.3.3 拆对   按交配时间先后进行,注意动作轻巧。拆对后轻轻震动雌蛾匾使之充分排尿,同时选除不良蛾及雄蛾。   6.5.4 投蛾、巡蛾、产卵   6.5.4.1 投蛾   雌蛾充分排尿后迅速送产卵室,产卵室温度为25℃~25.5℃、相对湿度75%,室内保持黑暗,注意换气,切忌闷热。   6.5.4.2 巡蛾、产卵   投蛾后应有专人巡蛾。捉出雄蛾,放正雌蛾,吸尽蛾尿。对产卵性差、残存卵多的品种,除适当迟交、长交外,产卵室温度可适当偏高。产附以卵产满一层为度。   6.5.5 雄蛾保护   新鲜雄蛾和再交雄蛾应分别冷藏保护。冷藏室温度为5℃~10℃,并保持黑暗。冷藏时间以3d为限。   6.5.6 袋蛾、送种   6.5.6.1 袋蛾   投蛾产卵至袋蛾的时间,即时浸酸种在10h以内,冷藏浸酸种在12h以内,越年种在16h以内。不受精卵多的品种应适当缩短时间。   袋蛾抽样方法按DB34/T056规定进行。   6.5.6.2 送种   即时浸酸种在盛产卵后14h内送达指定浸酸场所;冷藏浸酸种于产卵后36h内送达指定冷库。高温时应尽量缩短送达时间。同一块产卵连纸(布)上不得有分次产的卵,不得有2d期别卵。不同批(段)次,不同产卵时间的蚕种必须分别放置,分别填写送种清单。送种途中防止日晒雨淋和接触有害物质,途中温度以21℃~27℃为安全。   春制或秋制越年种在收种后清点数量,送蚕种保护室保护。   6.5.7 蛾盒处理   蛾盒须存放在通风干燥、无虫鼠害场所,不得堆积,袋蛾后5d可日晒或用70℃以下温度烘干,母蛾干燥程度应以头胸干燥,腹部稍软为宜。干燥后要妥善保管,防止发霉、虫蛀、鼠害和遗失,直至送检。   6.5.8 蚕种估产   以制种批(段)为单位进行称重,扣除散卵布或蚕连纸重量,即得毛卵重。再扣除后期损耗,除以该品种的盒种卵量,即为估产数。   6.6 养蚕卫生   6.6.1 清洁消毒   6.6.1.1 养蚕前清洁   消毒前彻底打扫、清洗生产用房及一切养蚕用具。   6.6.1.2 蚕期中清洁   定期除沙,保持蚕座清洁;进出蚕室、贮桑室要换鞋;生产用具要经常清洁、消毒。蚁蚕、各龄起蚕、熟蚕必须进行蚕体消毒;各龄眠除、中除时进行蚕座消毒;3龄开始使用石灰焦糠;养蚕环境、蚕室、贮藏室每龄消毒一次;杜绝病从口入,保持桑叶和生产用水清洁,防止污染;严格淘汰迟眠蚕、病小蚕;执行卫生制度持之以恒。   6.6.1.3 养蚕后清洁   及时处理各种生产废物;清扫环境,集中处理污物;用药剂对生产用房、用具先进行“毛消”,再按养蚕前的清洁步骤进行清洗。   6.6.1.4 消毒要求   消毒要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确保蚕期前、中、后全程和蚕体、蚕座、蚕室、环境等全方位的彻底消毒。同时,要根据历年发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消毒。   6.6.1.5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有日晒、煮沸、熏蒸和药物等。不同的消毒对象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也可多种方法配合进行。各种方法都要确保剂量、温湿度及作用时间等的准确,特别是药物消毒要严格按照药剂规定的要求进行。   6.6.1.6 养蚕环境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   养蚕环境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6.6.2 桑叶消毒   在养蚕环境已受到微粒子病污染的地区,为防止食下传染,蚕种场可采取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以提高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桑叶叶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药剂。1龄~2龄期,使用有效氯含量为0.3%的消毒液,浸消8 min~10min,用清水漂洗除去残留在桑叶表面的消毒液,再经脱水摊晾,即可饲养;3龄~5龄期,使用有效氯含量为0.3%~0.5%的消毒液,浸消10min,经清水漂洗、脱水,摊晾后备用。   6.6.3 综合防病   6.6.3.1 控制病原传播   蚕沙、病毙蚕、蛹壳、垫料、已交配过的雄蛾以及其他养蚕污染物应及时焚毁、埋掉或作堆肥发酵,杜绝残留病原。养蚕过程中及时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蚕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种茧期削茧、鉴蛹等工作动作要轻,防止蛹期创伤感染。   6.6.3.2 饲养管理   采用适熟良桑,确保桑叶新鲜、清洁、无虫害污染。饲养过程确保合适的蚕座环境,及时扩座、匀座,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蚕,防止蚕座感染。   7蚕种保护   7.1 保护要求   7.1.1 基本要求   按标准做好温湿度调节,防霉、虫害工作。   7.1.2 保护设施   有隔温性能良好的保护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冷暖空调、吸湿机、电扇等温湿度、空气调节设备。   7.1.3 蚕种安置   蚕种需用排笔逐张(块)掸去鳞毛灰尘后,分别按品种、批次与窗面垂直悬挂在蚕种保护室内,并离地、墙1m以上;卵面间距:散卵布为6cm、蚕连纸为1cm。制种结束若将滞育卵洗落成散卵进行保护更佳。   7.2.滞育卵洗落保护   7.2.1 洗落适期   以产卵后15d~20d为洗落适期。   7.2.2 洗落水温   滞育卵洗落最适温度为25℃,避免21℃以下和28℃以上的温度。   7.2.3 洗落技术要点   该技术适用于化性稳定,不易发生不越年卵的品种。洗落时按常规脱粒、过筛、漂洗后用含有效氯0.2%的漂白粉药液浸渍5min,脱药干燥后摊卵保护,保护标准与常规方法相同,冬季再按常规标准浴种。   7.3 保护标准   7.3.1 春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   春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见表6 。   表6 春制越年蚕种保护标准   保护时期 温度℃ 湿度(%) 注 意 事 项   产卵后1周内 24 75~80 易产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产卵后用20℃温度保护5d~7d。   6月下旬至9月上旬 25 75~80 避免接触28℃以上高温,注意通风换气。   9月中旬   至11月上旬 24~18 75~80 温度应顺序逐步下降,如室温低于18℃,要加温调节至18℃。含多化性血统品种不低于20℃,直至浴种。   11月中旬 18~13 75~80 11月中、下旬前阶段保护温度宜偏高   11月下旬   至12月上旬 13~10 75~80 12月份温度力求偏低,避免接触13℃以上温度。   浴种后至入库 7~5 75~80 避免接触7℃以上、0℃以下温度。   7.3.2 秋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   秋制越年蚕种的保护标准见表7 。   表7 秋制越年蚕种保护标准   制种期 保护   时期 保护时间 温度   (℃) 湿度   (%) 注意事项   中   晚   秋 初期 产卵后至蚕卵固有色。 24 75~80   中期 15d 25 75~80 含多化性血统蚕品种须保护30d。   后期 每2d降低1℃或每d降低0.5℃,降至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 75~80   浴种至   入库前 15d 5~7 75~80 避免接触7℃以上温度。   早 秋 初期 产卵后5d内 24 75~80 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在产卵后用20℃温度保温5d~7d。   中期 30d 25 75~80 防止干燥、及时补湿。   后期 每2d降低1℃,或每d降低0.5℃,降至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 75~80   浴种至入库前 15d 5~7 75~80 避免接触7℃以上温度。   7.4 浴消整理   7.4.1 浴消前的准备   蚕种浴消前,应将所有浴消用房及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晾种室和蚕种保护室都要有降温、防冻设施,准备好仪器、药品等。   安排浴种顺序,将解除滞育较慢的蚕品种先浴种处理。原则上先春制种、后秋制种,先日系品种、后中系品种,含多化性血统蚕品种最后进行。   7.4.2 浴种适期   以12月初为中心,平均气温稳定在5℃~10℃,气温略低于水温时为适期。   7.4.3 蚕种浴消   7.4.3.1 取种   根据计划,在浴种前1d,核对品种、批(段)次、数量,注明标记。   7.4.3.2 浸种、脱粒、漂浆   蚕种在清水中浸渍40min~60min至蚕卵易脱落,刮下蚕卵,用清水脱浆、漂洁、脱水(滞育卵洗落保护种免此程序)。   7.4.3.3 消毒、脱药   蚕卵漂洁后,以有效氯浓度0.33%为中心,0.30%~0.35%为范围;液温以13℃为中心,10℃~15℃为范围的漂白粉液浸渍消毒,消毒时间为10min(9 min浸渍、1 min滤液)。消毒后用清洁流水逐级漂洗脱药,脱药时间40min~60min,至药味脱净。消毒液不可重复使用。   7.4.3.4 比重、脱盐   脱药后的蚕卵在比重为1.075~1.090的食盐溶液中进行比选,先轻比,后重比。淘汰轻比浮游卵和重比下沉卵后,用清水脱盐至盐味脱净。   7.4.3.5 脱水、干燥   蚕卵脱盐后,脱水,防积压,快速干燥,保护在晾种室。保护温度为5℃,避免3℃以下和7℃以上温度。   7.4.3.6 整理、装盒(箱)   蚕卵干燥后,按品种逐批调查卵质。合格后,按标准称量装盒、装箱,及早送冷库。   8冷藏浸酸   8.1 蚕种冷藏   8.1.1 越年蚕种冷藏   蚕种经浴消整理后,即送冷库,经5℃、30d~40d保护,当绝大多数蚕卵发育至甲胚胎时,温度调至2.5℃~0℃冷藏。冷藏标准见表8 。   表8 蚕种复式冷藏标准   项 目 春用种 夏用种 早秋用种   第1次   冷 藏 入库时期 1月中旬 1月中旬 1月中旬   胚胎发育程度 甲 甲 甲   冷藏温度(℃) 5~2.5 0 0   中 间   感 温 时 期 2月中下旬 4月上旬 5月上中旬   温度(℃) 10 10 10   经过日数(d) 12~18 7~12 7~10   第2次   冷 藏 入库时期 3月上旬 4月中旬 5月下旬   胚胎发育程度 丙1 丙1 丙1   冷藏温度(℃) 2.5 2.5 2.5   注:春、夏用蚕种因需延迟使用时,需经孵化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2 浸酸种的冷藏和抑制   8.1.2.1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前冷藏   根据预定冷藏日数、蚕卵积温并参考卵色,决定入库适期。对产卵慢、卵龄开差大的蚕品种,入库时间要适当推迟。具体入库适期见表9 。   表9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前入库适期   预定冷藏日数   (d) 入库时卵色 24℃保护下产卵后   经过时间(h) 积 温(℃)   35~44   45~70   70以上 浅赤豆色   赤豆色   近固有色 40~49   50~54   55~60 560~689   700~756   770~840   蚕种入库时应先在外库10℃~13℃中间温度保护6h~12h,然后入内库冷藏。40d以内冷藏温度为5℃,40d后冷藏温度应降至2.5℃。冷藏期限应大于40d,小于80d。   8.1.2.2 浸酸后冷藏抑制   蚕种浸酸后,保护在25℃中,经18h~22h,当蚕卵达到丙1胚胎时,入外库经中间温度10℃~13℃保护6h~8h后,入内库用2.5℃冷藏,冷藏期限因品种而宜,一般不超过30d。浸酸后,保护在25℃,经36h~48h,蚕卵达到丁2胚胎时,入外库经中间温度10℃~13℃保护6h~8h后,入内库用5℃冷藏,冷藏期限为7d。蚕种出库时也须经中间温度保护6h~8h。   8.2 蚕种浸酸   8.2.1 浸酸前的准备   浸酸前应将浸酸设施全部进行拆洗、检修。对浸酸场所、附属室、用具、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配足浸酸所需的工具及消耗材料,并做好盐酸的生物试验。   8.2.2 浸酸适期   8.2.2.1 即时浸酸种的浸酸适期   产卵后,蚕种保护在24℃~25℃中,经过20h左右,中系品种积温在300℃左右、日系品种积温在310℃左右,大部分卵色呈淡黄色,少数呈黄色,为浸酸适期。   8.2.2.2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适期   按预定时期出库蚕种,先在外库10℃~13℃中保护2h,然后移出外库,在自然温度下保护2h~3h,充分散冷后为浸酸适期。   8.2.3 浸酸标准   8.2.3.1 即时浸酸种的浸酸标准   即时浸酸种的浸酸标准见表10 。   表10 即时浸酸种的浸酸标准   品 种 盐酸比重 液 温(℃) 浸渍时间(min)   中系品种 1.072 46 5.0   日系品种 1.072 46 5.5   8.2.3.2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标准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标准见表11 。   表11 冷藏浸酸种的浸酸标准   品 种 盐酸比重 液 温(℃) 浸渍时间(min)   中系品种 1.094 48 6.0   日系品种 1.094 48 6.5   8.2.4 浸酸程序和方法   8.2.4.1 插种   按场名、品种、批(段)次、一定数量,插种装笼。   8.2.4.2 浸酸   调节液温至基本稳定。浸酸前液温应比标准温度高0.5℃~1℃。浸酸时应使酸液迅速、均匀与卵面接触。每隔2min测液温1次,根据液温,适当调节浸酸时间。液温每升高或降低0.5℃,浸酸时间则相应缩短或延长10s。温度偏差不得高于或低于目的温度1℃。每浸3笼后,需测1次盐酸比重,及时补充酸液。   8.2.4.3 脱酸   浸酸时间到后,应迅速提出浸酸笼,散卵滤液40s,然后即用清水逐级脱酸,散卵蚕种需脱酸20min至酸味脱尽。   8.2.4.4 脱粒、漂浆   在清水中浸渍后,抹下蚕卵,用清水脱浆、漂洁。   8.2.4.5 比重、脱盐、脱水、干燥   方法与7.4.3.4和7.4.3.5相同。   即时浸酸种可不进行比重,脱酸后直接进行干燥。   冷藏浸酸种不良卵较多时,应先干燥12h~24h后再比重、脱盐、脱水、干燥。   蚕种干燥后,以24℃~25℃保护为宜。   8.2.4.6 整理、装盒(箱)   散卵经卵质调查合格后,按标准称量装盒。   9 质量检验   按DB34/T056中的规定执行。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