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文山三七> 生地榆三七,三七和生地能不能一起喝

生地榆三七,三七和生地能不能一起喝

三七和生地能不能一起喝三七能止血散淤,消肿定痛、养血通脉;生地能消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相配,能养血通脉、行血止痛、祛淤生新,对扭挫伤、经络瘀滞、积淤化热者有一定疗效。能,活血,滋阴。别喝太多这个容易伤胃

1,三七和生地能不能一起喝

三七能止血散淤,消肿定痛、养血通脉;生地能消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相配,能养血通脉、行血止痛、祛淤生新,对扭挫伤、经络瘀滞、积淤化热者有一定疗效。
能,活血,滋阴。
别喝太多 这个容易伤胃

生地榆三七

2,地榆和生地榆是一种中药吗

是同一种。地榆是生地榆的简称。 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经过炮制后有地榆炭。 【性味与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是的。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

生地榆三七

3,这是什植物有人说是三七不知道是不是

不是三七,是落葵薯 缠绕藤本,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长2-6厘米,宽1.5-5.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珠芽)。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长7-25厘米;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梗长2-3毫米,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下面1对小苞片宿存,宽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对小苞片淡绿色,比花被短,
大丽花,学名:dahlia pinnata cav.,别名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大丽菊、地瓜花、红苕花、红薯花。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巨大棒状块根。据统计,大丽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是世界上花卉品种最多的物种之一。大丽花花色花形誉名繁多,丰富多彩,是世界名花之一。另可活血散瘀,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生地榆三七

4,有哪些炮制地榆的方法

地榆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地榆:是将原药洗去灰泥,用水浸泡1~2天,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闷润2天、每天翻动,使全部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斜片,晒干即成。生地榆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敛疮,故多用于疮痈肿痛、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病症的治疗。这时,常与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败酱草等药配合使用。 地榆炭:是取地榆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即成。地输炭长于凉血止血,故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症的治疗。这时,常与侧柏叶、白茅根、仙鹤草、茜草等药配合使用。 醋地榆:是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故常用于脾不统血的崩漏下血等病症的治疗。这时,常与乌梅、白及、三七、灶心土等药配合使用。

5,生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地榆 苦酸;寒;无毒 归经 肝;肺;肾;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 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用药禁忌 虚寒者忌服。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我国古代的药物文献中就对于地榆进行过有关的记载,地榆的味道会有苦、酸、涩,的口感,地榆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功效。地榆主要作用于患者的肝、肺、肾、大肠经等人体部位。虽然它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但是因为是中药治疗手段,需要患者及早的去正规的医院,找到相关科室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的药物。 任何药物都会有服用禁忌,对于地榆也是一样,那么地榆的禁忌有哪些呢?因为它的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等功效,所以患者出现虚寒性出血症时候是禁止服用地榆,如果患者出现血虚有瘀者需要谨慎服用地榆。我们知道了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所以我们需要在服用地榆的时候,更加的仔细谨慎,不要自行服用地榆,以免加重疾病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出现。 中医的药材入药,很讲究剂量与用法,患者切记不能自行服用地榆,以免因为身体疾病与地榆的药效不对症,出现更多的疾病并发症。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利用空暇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饮食方面荤素搭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将疾病拒之门外。

6,地榆有什么功效

  ①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②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③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④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⑤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⑥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圣惠方》)   ⑦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湿疹:一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二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三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⑩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⑾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⑿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补缺肘后方》)   ⒀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补缺肘后方》)

7,白头翁仙鹤草贯众地榆田七有什么功效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8,什么草药治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中草药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为寻找防治糖尿病的天然植物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对血糖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几种常见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列举如下: 人参: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高血糖且停药后其效尚能维持1~2周。临床研究表明,人参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一般症状如乏力、口渴、虚弱等,且能降低血糖及尿糖。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肾虚、气阴虚者疗效更好,阴虚燥热者不宜服用。 黄芪:药理研究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生地、熟地: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降糖成分为地黄素。 玄参:具有降压、降低血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玄参流浸膏可使正常家兔的血糖下降。 黄精:其成分为粘液质、淀粉及糖等。具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压作用,并能降脂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枸杞:具有降低血糖、降压及抗脂肪肝作用。 地骨皮:药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降低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 葛根: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压作用。葛根素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血糖明显下降,降糖作用持久。 黄连:据临床报道,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明显降低。黄连水煎剂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血糖。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及促进糖酵解而产生降糖作用。 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北京医院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降血糖作用明显,尤其是桑白皮降糖作用更为明显。 苦瓜:解放军197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协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苦瓜粗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番石榴:广西医学院糖尿病科研组对番石榴叶及生果进行了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有效成分为黄酮甙,有促进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的结合作用,能调整糖、脂代谢,有降糖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其他:知母、苍耳子提取物、长春花生物碱、零陵香、仙人掌、海南蒲桃、宁夏枸杞(根)、虎杖、篱天剑、紫杉(叶)、龙芽、 木忽 木 (皮)、玉竹、苍术、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白虎加人参汤、玉泉丸、玉液汤等经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都有较好的降低血糖作用。 (2)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草药。有时药理研究与临床实验并不完全统一,有些方药中医长期用治消渴病疗效很好,但药理试验并未发现其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这说明中药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依赖于它的降糖作用。事实上传统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解除患者临床症状,防治多种慢性并发症,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综观古今治疗糖尿病的大法总以滋阴清热、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益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甘草、白术、山药、扁豆、黄精等。 滋阴药:生地、元参、麦冬、熟地、玉竹、天门冬、五味子、山萸肉、枸杞子、石斛、女贞子、沙参、桑椹等。 清热药:生石膏、知母、寒水石、花粉、栀子、芦根、西瓜皮、地骨皮、黄连、黄芩、大黄、银花、连翘、青葙子、谷精草、丹皮、葛根。 补阳药:鹿茸、仙茅、肉苁蓉、仙灵脾、肉桂、附子、狗脊、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韭子等。 健脾化湿药: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藿香、佩兰、苡米、车前子、玉米须、 蓄、瞿麦、石韦、茵陈等。 理气活血药:柴胡、枳壳(实)、木香、乌药、川楝子、檀香、香橼皮、荔枝核、厚朴、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刘寄奴、鬼箭羽、虎杖、茜草、元胡、五灵脂、三棱、莪术等。 止血药:大小蓟、三七粉、侧柏叶、生地榆、槐花、藕节、蒲黄、仙鹤草等。 其他:瓜蒌、半夏、竹茹、桑白皮、葶苈子等。
治疗糖尿病中草药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为寻找防治糖尿病的天然植物药.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对血糖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几种常见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列举如下: 人参: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高血糖且停药后其效尚能维持1-2周.临床研究表明.人参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一般症状如乏力.口渴.虚弱等.且能降低血糖及尿糖.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肾虚.气阴虚者疗效更好.阴虚燥热者不宜服用. 黄芪:药理研究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生地.熟地: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降糖成分为地黄素. 玄参:具有降压.降低血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玄参流浸膏可使正常家兔的血糖下降. 黄精:其成分为粘液质.淀粉及糖等.具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压作用.并能降脂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枸杞:具有降低血糖.降压及抗脂肪肝作用. 地骨皮:药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降低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 葛根: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压作用.葛根素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血糖明显下降.降糖作用持久. 黄连:据临床报道.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明显降低.黄连水煎剂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血糖.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及促进糖酵解而产生降糖作用. 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北京医院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降血糖作用明显.尤其是桑白皮降糖作用更为明显. 苦瓜:解放军197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协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苦瓜粗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番石榴:广西医学院糖尿病科研组对番石榴叶及生果进行了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有效成分为黄酮甙.有促进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的结合作用.能调整糖.脂代谢.有降糖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其他:知母.苍耳子提取物.长春花生物碱.零陵香.仙人掌.海南蒲桃.宁夏枸杞(根).虎杖.篱天剑.紫杉(叶).龙芽. 木忽 木 (皮).玉竹.苍术.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白虎加人参汤.玉泉丸.玉液汤等经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都有较好的降低血糖作用. (2)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草药.有时药理研究与临床实验并不完全统一.有些方药中医长期用治消渴病疗效很好.但药理试验并未发现其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这说明中药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依赖于它的降糖作用.事实上传统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解除患者临床症状.防治多种慢性并发症.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综观古今治疗糖尿病的大法总以滋阴清热.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益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甘草.白术.山药.扁豆.黄精等. 滋阴药:生地.元参.麦冬.熟地.玉竹.天门冬.五味子.山萸肉.枸杞子.石斛.女贞子.沙参.桑椹等. 清热药:生石膏.知母.寒水石.花粉.栀子.芦根.西瓜皮.地骨皮.黄连.黄芩.大黄.银花.连翘.青葙子.谷精草.丹皮.葛根. 补阳药:鹿茸.仙茅.肉苁蓉.仙灵脾.肉桂.附子.狗脊.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韭子等. 健脾化湿药: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藿香.佩兰.苡米.车前子.玉米须. 蓄.瞿麦.石韦.茵陈等. 理气活血药:柴胡.枳壳(实).木香.乌药.川楝子.檀香.香橼皮.荔枝核.厚朴.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刘寄奴.鬼箭羽.虎杖.茜草.元胡.五灵脂.三棱.莪术等. 止血药:大小蓟.三七粉.侧柏叶.生地榆.槐花.藕节.蒲黄.仙鹤草等. 其他:瓜蒌.半夏.竹茹.桑白皮.葶苈子等.

9,地榆的功效

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全国均产,以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地最多。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中药规格〗:商品有原条和切片两种,以粗状、质坚硬、断面色粉红者为佳。以产东北三省的地榆质较优,行销全国。   〖药材性状〗:   根呈圆形或不规则的纺锤形,稍弯曲,长5~13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暗紫色或棕黑色、粗糙、具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或淡黄色,较平坦,或在皮部有絮状纤维,中心木部有不甚明显的放射状纹理。无臭,味微苦涩。   〖主要成分〗:本品含地榆糖苷Ⅰ、Ⅱ,地榆皂苷A、B、E,鞣质。   〖药理作用〗:   地榆可缩短凝血时间,并能收缩血管,故有止血作用;对实验性烫伤有治疗作用;体外抑制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地榆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地榆(《本经》) 【类 别】根类 【异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涩地榆(《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连鞍薯(《广西中兽医药植》),山红枣根(《河北药材》),赤地愉、紫地榆(《中药志》),枣儿红(《贵阳民间药草》),岩地芨、红地榆(《湖南药物志》),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地榆,又名:玉札、玉豉(《神仙服良经》),酸赭(《别录》),豚榆系(《石药尔雅》),野升麻、红绣球、土儿红、山枣仁,一枝箭、紫朵苗子、小紫草、马猴枣、鞭枣胡子、黄瓜香、血箭草。 多年生草本,高1~2米。 根茎粗壮,生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成长圆柱形的根。 茎直立,有棱。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根生叶较茎生叶大,具长柄,茎生叶近于无柄,有半圆形环抱状托叶,托叶边缘具三角状齿;小叶5~19片,椭圆形至长卵圆形,长2~7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基部截形、阔楔形或略似心形,边缘具尖圆锯齿,小叶柄短或几无柄。 花小,密集成倒卵形,短圆柱形或近球形的穗状花序,疏生于茎顶;花序梗细长、光滑或稍被细毛;花暗紫色,苞片2,膜质,披针形,被细柔毛;花被4裂,裂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雄蕊4,着生刁:花被筒的喉部,花药黑紫色;子房上位,卵形有毛,花柱细长,柱头乳头状。 瘦果椭圆形或卵形,褐色,有4纵棱,呈狭翅状。 种子1枚。 花、果期6~9月。 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岸边。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梢弯曲,长约8~13厘米,径约0.5~2厘米。 外皮暗紫红色或棕黑色,有纵皱及横向裂纹,顶端有时具环纹。 少数有圆柱状根茎,多数仅留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残淡黄色,有排成环状的小白点。 气无,味微苦涩。 以条粗、质坚。 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等地。 此外,甘肃、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小白花地榆(东北、内蒙古)、细叶地榆(东北)、大花地榆(内蒙古)、长叶地榆(东北、内蒙古)等,亦同等入药。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约17%,三萜皂甙2.5~4.0%。 分离出的皂甙有:地榆糖甙I,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地榆糖甙Ⅱ,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地柿皂甙B,初步鉴定是葡萄糖醛酸的三萜皂甙。 茎叶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甙,熊果酸等三萜类物质。 叶含维生素C。 花含矢车菊甙、矢车菊双甙压作用。 【炮制】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衣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 取出,晒干。 【性味】苦酸,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甘酸,无毒。 ③《滇南本草》:苦涩,温。 【归经】入肝、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肝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手、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地榆的功效】凉血上血,清热解毒。 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①《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②《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③《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④《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⑤《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⑥《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⑦李杲;治胆气不足。 ⑧《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⑨《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 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⑩《本草正》:清火明日。 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 亦敛盗汗,疗热痞。 ⑾《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⑿《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研末掺。 【宜忌】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发良。 恶麦门冬。 ②《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③《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闲。 热痢初起亦不可用。 恐涩早也。 ④《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⑤《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⑥《本经逢原》: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 性能伤胃,悮服多致口噤不食。 【选方】①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圣济总录》地榆汤) ②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查一钱。 水煎服。 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 (《滇南本草》) ③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全展选编·传染病》) ④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 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⑤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 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活法机要》) ⑥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 亦治呕血。 (《圣惠方》) ⑦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 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湿疹:㈠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㈡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两。 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㈢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 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全展选编·皮肤科》) ⑩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⑾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⑿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 (《补缺肘后方》) ⒀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补缺肘后方》) 【临床应用】①治小儿肠伤寒 4~14岁小儿用地榆1两,白花蛇舌草5钱,水3碗煎至60毫升内服,4岁以下减半。 每日2~3次,待体温下降后改为每天服1次,至大便培养阴性为止。 经治57例14岁以下的患儿,结果49例治愈,8例无效。 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7.3天,最短2天,最长19天。 实验证明,1:5或1:10的地榆汤均有抑菌作用。 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②治疗烧伤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 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1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 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 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 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净晒干,研粗末用70~75%酒精渗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现薄膜,冷却备用)涂布烧伤创面,每日2~3次,不包扎。 涂布次数以创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现龟裂为度。 对已污染的创面应先行清创处理。 通过一、二度烧伤患者40例的观察,证明此法对浅度烧伤,特别对中小面积、污染较轻的烧伤效果较好,一般经12~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1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减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 ③治疗皮肤病将地榆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部。 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经治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足癣等疾患共109例,结果治愈47例,显效及有效50例。 平均治愈日数为8.3天。 以湿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治愈率最高,脂溢性湿疹及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共26例全部有效。 实践证明,30%地榆膏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 另有用生地榆1两,加水约600毫升,熬成300毫升药液,冷却后湿敷患处流水部位(热湿敷可起反作用)。 半小时后再浸再敷。 每天3~4次,连用3~4天,直至不流水为止。 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脂溢性湿疹,婴幼儿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 渗出较多时,待渗出减少后,可用地输20两、煅石膏20两、枯矾1两研成细末混匀,调制成40~50%软膏外敷,每日1~2次。 如遇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浸润或轻度肥厚时,可用地榆粉1.5两、密陀僧末3两研匀加凡士林调成50~60%软膏外敷,每日1~2次。 ④治疗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用地榆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2克,每日1次,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或用地榆5%浓煎口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 亦可肌注与口服交替进行。 一般以1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治疗4例结核性脓疡,2例慢性骨髓炎,结合外科常规治疗,均收到一定效果。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