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常见问题> 三七在中国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三七种植多少年

三七在中国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三七种植多少年

三七种植多少年种三七的周期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土地中的三七偏好元素大部分已被三七吸收,并在该地留下对三七不利的害虫细菌和病毒。因为种植三七周期长,投入人工资金大,风险高,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种三七的农户都要有五年的轮作周期(也就是要隔……

1,三七种植多少年

种三七的周期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土地中的三七偏好元素大部分已被三七吸收,并在该地留下对三七 不利的害虫细菌和病毒。 因为种植三七周期长,投入人工资金大,风险高,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种三七的农户都要有五年的轮作周期(也就是要隔五年)。 有很多的三七农户宁愿新开荒地种植都不愿意去种隔五年的旧地。

三七在中国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

2,大豆种中黄37自留种可以种植多少年

若不注重选种的话,连种3-4年,中性退化,产量就会逐步下降。若每年都在即将成熟期,注重选种,选择符合原来优良性状的単株留种,那么,就能种植很多很多年。

三七在中国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

3,三七生长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样的三七质量才是上等的

若不注重选种的话,连种3-4年,中性退化,产量就会逐步下降。若每年都在即将成熟期,注重选种,选择符合原来优良性状的単株留种,那么,就能种植很多很多年。

三七在中国有多少年的种植历史

4,豆瓣三七是什么植物

应该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有时候人们喜欢把这类植物称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这是不太确切的。多肉植物确实有许多生长在沙漠地区,但却不是都生长在沙漠,沙漠里也还生长着许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 中文学名:多肉植物 别 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 豆瓣绿 :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茎肉质,基部匍匐,多分枝,下部数节常生不定根,节间有粗纵棱。叶密集,3-4片轮生,大小近相等;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近圆形,长9-12cm,宽5-9cm,两端钝或圆,无毛或幼叶被疏柔毛,叶脉3条,细弱,通常不明显;叶带肉质,有透明腺点,干时变淡黄色,并显皱纹。
玉树或者燕子掌

5,大豆种中黄37自留种可以种植多少年

无确切的年限。若不注重选种的话,连种3-4年,中性退化,产量就会逐步下降。若每年都在即将成熟期,注重选种,选择符合原来优良性状的単株留种,那么,就能种植很多很多年。

6,三七种植几年才能用

三七花:三七花的采收年限为二年以上,采收时间为7月至8月,开放时采收的花蕾质量最好。采收前15天停止喷施农药,在距花蕾3-5厘米处剪摘,胜于洁净的容器中。   果实:当三七果实颜色由绿色转变为红色时,并具光泽时即成熟,可分批采摘、分批储藏。   根部:三七根部的采收年限为三年以上,不留种三七根部采收时间为10月至11月,留种三七根部的采收时间为摘除果实后20天-30天。   三七茎叶:两年生三七茎叶的采收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三年生以上与根部的采收同时进行。
三年开花,七年长成。 三七种植对土壤的要求: 三七几乎能在粘性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红壤和黄壤中生长,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长,这完全是长期以来人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翻耕、施肥、浇灌、轮作等多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进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状况,这也是新、老产区间存在的三七长势和产量等方面有差别的原因。因此在发展三七生产中,对土壤的利用要养用兼重,根据本地区土质和肥力的特点,进行合理施肥。通过正确的耕作方法,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创造微生物的适宜生活条件,加速有机质矿化,促进养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恶化。特别在浇灌困难的山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养分状况,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着人为活动有利的方向发展。

7,三七种植多少年

种三七的周期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土地中的三七偏好元素大部分已被三七吸收,并在该地留下对三七 不利的害虫细菌和病毒。 因为种植三七周期长,投入人工资金大,风险高,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种三七的农户都要有五年的轮作周期(也就是要隔五年)。 有很多的三七农户宁愿新开荒地种植都不愿意去种隔五年的旧地。

8,20头三七是种植几年的

20头三七一般都是三年种植,原因如下: 一、概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中药材应用必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2、1984年3月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试行《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作为全国统一规格质量标准,三七也是收载的重点药材品种。 3、三七历来是中药材比较重要的品种,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都收载了三七。 二、国家药典对三七的等级划分如下: (一)、按品质划分级分为: 1、普通三七 2、无公害三七、3、绿色三七 4、有机三七。 (二)、按采收季节划分为: 三七一般种植三年成熟,即三年采挖。 1、春三七:三七采花不久,7-9月采挖的三七称为春三七。色足,质地饱满质量较好。 2、冬三七:留种后12月至次年3月前采挖的称为冬三七。质量不如春三七。 (三)、春三七规格标准: 国内执行部颁发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春三七的规格 标准不含须根,具体内容为: “头”是三七分等级中的专用量词。三七主根的大小,即一市斤(500克)所含的个数称为头。 例如:20头三七是指每500克三七含有20个三七称为20头三七。 一等:20头三七(干货) 二等:30头三七(干货) 三等:40头三七(干货) 四等:60头三七(干货) 五等:80头三七(干货) 六等:120头三七(干货) 七等:160头三七(干货) 八等:200头三七(干货) 九等:大二外(干货) 十等:小二外(干货) 十一等:无数头(干货) 十二等:筋条(干货) 十三等:剪口(干货) 综上国家药典标准所述:三七的等级划分是按“头”划分,并不是按种植的年限划分,其实一般三七都是种植三年采挖,四年的有,但很少。 所以,20头三七基本上都是三七种植的。

9,三七是什么植物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三七为伞形目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中药材三七是以其根部作为药用部分,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三七高达30-8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竹鞭状,横生,有2至几条肉质根;肉质根圆柱形,长约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干时有纵皱纹。地上茎单生,高约4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 ,4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5厘米,有纵纹,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5-6毫米;小叶片3-4,薄膜质,透明,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中央的长9-10厘米,宽3.5-4厘米,侧生的较小,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有重锯齿,齿有刺尖,上面脉上密生刚生,刚毛长1.5-2毫米,下面无毛,侧脉8-10对,两面明显,网脉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与叶柄顶端连接处簇生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3.5厘米,有花20-50朵;总花梗长约12厘米,有纵纹,无毛;花梗纤细,无毛,长约1厘米;苞片不明显;花黄绿色;萼杯状(雄花的萼为陀螺形),边缘有5个三角形的齿;花瓣5;雄蕊5;子房2室;花柱2(雄花中的退化雌蕊上为1条),离生,反曲。果实未见。[1]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本品属于含糖类,受潮易发霉、虫蛀,但干燥货品耐储存,最长可达十年之久。三七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有极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七不能连种,栽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
田七。

10,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时期的名画作者是谁有多少年历史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 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轿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车、大小船只,房屋,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7厘米。[1]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 《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
一、《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风俗画,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至今有将进一千年的历史了。 二、《清明上河图》简介 1、内容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2、艺术价值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宋徽宗时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宋徽宗在作品完成后还亲自提名,据说其实清明上河图只是下卷描写人间百态的,另外还有本上卷是描写天宫群仙来贺的,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好像是宋徽宗自己画的,失传了??
《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1101年。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中国近几年发生的灾难有哪些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2)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3)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 (4)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 (5)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 (6)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33864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 (7)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 (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 08年1月,南方特大暴雪 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2)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3)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 (4)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 (5)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 (6)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 (7)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 (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 08年1月,南方特大暴雪 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东南亚大海啸 美国大飓风 缅甸强热带风暴 2008年1月9日16时26分47秒,X藏改则(北纬32.5度,东经85.2度)6.9级地震。 2008年1月16日19时54分46秒,X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2.5度,东经85.2度)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1月18日14时25分,X疆尼勒克县东140多公里处发生4.1级地震。15时18分39.8秒,尼勒克县东140多公里处再次发生发生3.7级地震。 2008年1月18日17时07分,河南省濮阳发生的3.1级地震。 2008年1月23日02时43分35秒,X藏改则(北纬32.4,东经85.2) 发生5.5级地震。 2008年2月08日17时38分18.4秒 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西经41.9) 发生7.3级地震。 2008年2月18日4时33分02秒,T湾花莲沿岸(北纬23.3,东经121.5) 发生5.5级地震。 2008年2月22日8时22分,T湾南投名间发生4.4级地震,最大震度只有2级。 2008年2月27日01时49分,四川三道桥发生4.7级地震。 2008年3月04日00时27分,T湾T南东山发生4级地震。。 2008年3月04日6时25分,T东成功地区也发生4.2级地震。 2008年3月05日01时31分47秒,T湾T南、高雄县间(北纬23.2,东经120.7) 发生5.1级地

12,我国历史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些

三国、东晋、西晋、男朝、北朝、隋、唐、五代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先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先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三分魏蜀吴:指的是三国鼎立时期,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国互相征伐互相牵制,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国时期,中华人口锐减,十室九空。二晋前后延:指的是西晋和东晋。前后延的意思是,西晋灭亡后东晋延续了司马氏的统治地位,因此说二晋前后延.关键是皇脉未改。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历史上把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南方政权称为南朝,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北方五朝称之为北朝。南北政权对立的时期,历史上叫做南北朝。隋唐五代传: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隋代是唐代崛起的前夜,五代十国则是这一时期的衰落期。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政权常忽略。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单后来的残酷刑罚“凌迟”(即千刀万剐)就是在五代乱世出现的。 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此期间,为后来的北宋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

13,中国历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好从1978年开始

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90年代全球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7%,略低于80年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粮食和农产品需求仅增加1.6%,大大低于80年代2%的实际年均增长率,预计90年代全球粮食和农产品总的供应量足以满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说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世界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粮食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但是,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 具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粮食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 粮食生产周期限制粮食的亩产。粮食生产周期为4~5年,大体上为两年一平一丰收,1995年来连续几次的粮食丰收使供给过剩,从1999年起,我国粮食进入歉收期。 2. 由自然因素产生的粮食问题。①从1949年到1998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为3.24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到1998年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8.01亿亩,虽然生产了占全国67%的粮食、60%的经济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却耗费了大量的灌溉用水。②我国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面临水土流失的剧烈侵蚀,全国年均有100万亩耕地因此丧失利用价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统计显示,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减少粮食2000多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③土壤侵蚀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目前,我国仍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④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有关人士预计,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在工业与农业争水时,农业显然居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大陆需要1000吨水来生产一吨小麦,价值大约200美元。 3. 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限制粮食供给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应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我国南方每年有近2000万吨稻谷喂猪,而东北粮仓却产生卖玉米难。广东省早稻积压,但同时进口大米。吉林两次卖难积压的玉米都是产量高、粉质多、口感不好的粉质玉米,而南方产粮大省积压的粮食主要是早籼稻。以湖南省为例,市场畅销的粳稻、糯稻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籼稻占94%,每年粮食收购总量的90%是早籼稻,而早籼米垩白度高,口感不好。 4. 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家统计局、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单位预测,我国粮食到本世纪末的需求量约在5-6亿吨之间。按照人均400公斤消费量、13亿人口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5.2亿吨。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计算,则需要6.5亿吨。而按照农业发展规划,我国的粮食生产即使经过努力到本世纪末达第二个台阶,即5亿吨的水平,那么,届时在第一种需求格局即我国粮食消费构成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将出现2000万吨的缺口,而在粮食间接消费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格局下,将出现1.5亿吨的缺口。
粮食产量 人口数 人均粮食产量 1950年 13213万吨 55196万 239公斤 1951年 14369万吨 56300万 255公斤 1952年 16392万吨 57482万 285公斤 1953年 16683万吨 58796万 284公斤 1954年 16952万吨 60266万 281公斤 1955年 18394万吨 61465万 299公斤 1956年 19275万吨 62828万 306公斤 1957年 19505万吨 64653万 302公斤 1958年 20000万吨 65994万 303公斤 1959年 17000万吨 67207万 253公斤 1960年 14350万吨 66207万 216公斤 1961年 14750万吨 65859万 224公斤 1962年 16000万吨 67295万 238公斤 1963年 17000万吨 69172万 246公斤 1964年 18750万吨 70499万 265公斤 1965年 19453万吨 72538万 268公斤 1966年 21400万吨 74542万 287公斤 1967年 21782万吨 76368万 285公斤 1968年 20906万吨 78534万 266公斤 1969年 21097万吨 80671万 262公斤 1970年 23996万吨 82992万 289公斤 1971年 25014万吨 85229万 293公斤 1972年 24048万吨 87177万 275公斤 1973年 26494万吨 89211万 297公斤 1974年 27527万吨 90859万 303公斤 1975年 28452万吨 92420万 308公斤 1976年 28631万吨 93717万 305公斤 1977年 28273万吨 94974万 298公斤 1978年 30477万吨 96259万 317公斤 1979年 33212万吨 97542万 340公斤 1980年 32056万吨 98705万 324公斤 1981年 32502万吨 100072万 325公斤 1982年 35450万吨 101654万 349公斤 1983年 38728万吨 103008万 376公斤 1984年 40731万吨 104357万 390公斤 1985年 37911万吨 105851万 358公斤 1986年 39151万吨 107507万 364公斤 1987年 40298万吨 109300万 369公斤 1988年 39408万吨 111026万 354公斤 1989年 40755万吨 112704万 362公斤 1990年 44624万吨 114333万 390公斤 1991年 43529万吨 115823万 376公斤 1992年 44266万吨 117171万 377公斤 1993年 45649万吨 118517万 385公斤 1994年 44510万吨 119850万 371公斤 1995年 46662万吨 121121万 385公斤 1996年 50453万吨 122389万 412公斤 1997年 49417万吨 123626万 400公斤 1998年 51230万吨 124761万 411公斤 1999年 50839万吨 125786万 404公斤 2000年 46217万吨 126743万 364公斤 2001年 45264万吨 127627万 355公斤 2002年 45706万吨 128453万 356公斤 2003年 43070万吨 129227万 333公斤 2004年 46947万吨 129988万 361公斤 2005年 48402万吨 130756万 370公斤 2006年 49746万吨 131448万 378公斤 2007年 50150万吨 132129万 380公斤 2008您 52850万吨 132802万 398公斤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