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常见问题> 佛法三七,基督教的人去世了有没有头七三七五七的说法

佛法三七,基督教的人去世了有没有头七三七五七的说法

基督教的人去世了有没有头七三七五七的说法没有没有,头七之类的说法是受佛教、道教等影响的封4建迷4信。基督教是没有的。基督教的人去世,也不烧纸,不烧香,不上供。

1,基督教的人去世了有没有头七三七五七的说法

没有
没有,头七之类的说法是受佛教、道教等影响的封4建迷4信。基督教是没有的。基督教的人去世,也不烧纸,不烧香,不上供。

佛法三七

2,佛家讲的一七或三七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的有两种一是人死后第七天就叫一七或头七,第三个星期就叫三七。二是组织一支队伍每天专门念佛,这一段时间根据周期分一七三七。
一七为七天 三七为三个七天也就是21天一般在念佛 阿弥陀佛
一七就是七天嘛,三七就是21天,一般在念佛或超度计日用
1x7,3x7
七天为一七,三个七天为三七,七七四十九天,为七七。阿弥陀佛

佛法三七

3,佛教七七哪七种经第一七是什么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

念《弥陀经》《地藏经》,,最好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回向故去的亲人!
烧纸无益,阎王、小鬼买不通。 七七49天内,一般亡者处于中阴身的状态,即已经死去但还未入胎再轮回。正是衡量此人生前所做善恶多少,决定其轮回到哪一道的关键时期,这时超拔亡者最有益处。如果这时亲朋中有人能为其做善事,则能增长亡人善业,帮助他生入善道中。所以家人应多以亡者的名义做善。大善最容易在佛门成就,因为佛门是开人智慧、永离恶道、成菩萨成佛的地方。佛门做善最彻底。所以应多多念佛、诵经、印经、供养三宝、放生等,做这些弘扬佛法、助人修行的事情,才能真正帮助亡者。 具体可参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法三七

4,关于华严经的三七念佛门如何解释

“三七念佛门”未见於华严经,但见於彭际清《华严念佛三昧论》第二部份“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者”。论曰:“智慧光明,不从人得,唯藉缘因得显发故。下文又开诸大菩萨三七念佛门,尽于十方三世及一一毛端量处,念念佛出世,念念佛说法,念念佛灭度。一以自心无边智行而为其体,本具三身。一念相应,名为念佛三昧。” 善财童子偏参善知识,德云比丘、解脱长者、鞞瑟胝罗居士三位,俱以念佛一门而得解脱。经查三位善知识宣说之念佛三昧,以德云比丘念佛法门二十一种,契合《华严念佛三昧论》所述。摘述如下,供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二,实叉难陀译本) “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 1. 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 2. 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 3. 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 4. 令安住法念佛门,见无量佛,听闻法故; 5. 照耀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 6. 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 7. 住於诸劫念佛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 8. 住一切时念佛门,於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 9. 住一切刹念佛门,一切国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 10. 住一切世念佛门,随於自心之所欲乐普见三世诸如来故; 11. 住一切境念佛门,普於一切诸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 12. 住寂灭念佛门,於一念中见一切刹一切诸佛示涅槃故; 13. 住远离念佛门,於一日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故; 14. 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诸法界故; 15. 住微细念佛门,於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 16. 住庄严念佛门,於一念中见一切刹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 17. 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故; 18. 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 19. 住自业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 20. 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敷故; 21. 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

5,佛教三法印是指什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教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佛教三法印包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鉴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因此称为「三法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与世界和平共处。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非因非果,不是无因无果,莫错会)。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劫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不得主。唯有佛陀为究竟涅盘,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乃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三法印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方式传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变化与多样性,相对的有部分宗教对于教义、教规、教条、传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较严格的坚守性,不允许任意或随时地需求而变异。

6,佛教打七是什么意思

"打",举行的意思。打七,指于七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基本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精进修行七天
你好。 【打七】:是一种修行方式,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要包括七七四十九天。 佛教净土宗的打七仪式,以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他们的修行仪式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诵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或【打佛七】。 禅宗的【打七】:则称为【打禅七】。主要是坐禅。坐禅是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故又叫【坐香】。平日坐香,早斋前后,午斋后,晚间各一次,共四次;打七期间,,必须延长时间,叫做【加香】。共为六次。每坐完一只香的时间,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即是僧众在坐香之间的跑步活动,,行香的方法是,僧众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小跑,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跑外圈,泡是决不能错圈、碰撞、踩草鞋,否则是要挨香板的。 在【打七】期间,为了保证参禅,克期取证,禅堂僧众不但不出坡干活,连早晚课诵也不参加,其他事情更不能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阿弥陀佛。
打佛七,“如来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打佛七,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至心一处,以求克期取证。念佛法门的“打佛七”来源于《阿弥陀经》上讲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东晋慧远大师提倡打佛七以来,经灵岩山印光大师发扬光大,一时蔚为风气,盛行迄今。   佛七系以一句‘阿弥陀佛’念佛七日,或多个七日。为何以‘七日’为期?盖‘七’为一圆满数字。除《华严经》以‘十’为圆满数,其他经典多以‘七’为圆满数,盖取七七无尽之意。以七日为一循环念佛,谓‘打佛七’。佛七期间,每日除早、晚课外,加诵《弥陀经》、赞佛偈,终日绕佛、念佛、静坐。通常皆设有超荐拔度及消灾牌位,家属可勉力参与,将功德回向亡者。   《观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以亲人亡故,家属当以念佛代替灵前哭泣。超度亡者,应以念佛为主,此乃最切实、最易行且功德最殊胜之方式。惟参加念佛者,应忌食酒肉五辛,果能至诚念佛,必可冥阳两利。   水陆法会   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凡在水、陆、空死者皆可超度。梁武帝萧衍夜梦神僧教设水陆斋,普济六道四生群灵,帝乃披览经论,自行撰集。后仪文散佚,斋会亦告中绝,至唐再兴修设之。今之水陆法会,内、外坛逾八十个,感应殊胜。   放焰口   焰口为饿鬼名,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遂感此报。曾于阿难定中现身,阿难求告于佛,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法,放焰口之法事即由此而来。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亦为迫荐死者佛事之一。做此法事,可使饿鬼仗佛力得以饱餐,再为彼等宣扬佛法,令其信受而脱此苦厄。即令亡者未堕鬼道,做此法事亦等同代亡者布施饿鬼道众生,仍有功德。   延请出家   净众主持佛事,勿请巫道师公   出家法师辞亲割爱,荷担如来家业,茹素持戒,精进修行,悲心度众。不若一般外道师公之流,或有家累,或赌博酗酒,本身即不清净,二者相较,功过立判。   应至正信道场,本乎至诚,礼请法师,始能获真实功德利益。   虔敬为要   倘经济拮据,无法做前述佛事,可备四字佛号录音带一卷,子孙齐聚念佛,亦可超度亡者。须知,超度力量之大小,关乎内心虔诚与否。做同一佛事,效果迥异,原因在此。   佛事重责   有家属误认超度、诵经乃法师之任务,既已花钱即可了事,更有甚者,于灵堂前五喝六,赌博玩牌。当知‘各人生死各人了’,由人代作佛事,远不及自身亲作。倘亡者生前未及学佛,由与其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代作,较能引发至诚,若无亲眷遗族,则依与亡者关系亲疏次第代作。   家属延请僧众主持佛事,所超荐者为亡故亲人,焉可置身事外?若欲得真实受用,家属应摒除荤腥淫欲,虔诚参与,且应专心致志,莫仅视为具文,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7,详解佛教三皈依的读法

梵语的读音是:南无布达雅,(皈依佛)、南无达吗雅,(皈依法)、南无桑嘎雅(皈依僧) 藏语的读音是:喇嘛拉迦森切喔桑结拉迦森切喔,丘拉迦森切喔,根灯拉迦森切喔。
喇嘛拉迦森切喔,(皈依金刚上师) 桑结拉迦森切喔,(皈依佛) 丘拉迦森切喔,(皈依法) 根灯拉迦森切喔。 (皈依僧)
有很多种读法: 1·汉语。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藏语 SANG JIE LA JIA SEN QIE `GEN DUI LA JIA SEN QIE ` QU LA JIA SEN QIE 意思都一样
【皈依佛】 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 【皈依佛】 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 【皈依僧】 是我依靠僧伽的指导而正信佛教。 【皈依】  (杂语)释氏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
皈依(guī yī)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要皈依呢?因为我们要成就佛道,彻底解脱,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世间人结婚很重要,它是个仪式,透过这个仪式他们生活在一起,是世间人最重视的。但是我们佛弟子,这个皈依三宝是成佛的开始。今天我们有来进入皈依三宝,我们要成就佛道就指日可待。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三宝,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解脱   皈依因心态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士道。下士道的皈依心态,是为自己能从三恶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与死亡的恐惧中得到保护与解脱。中士道的皈依是指声闻众与阿罗汉们的皈依心态而言,他们的心态是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得到安乐而求皈依。上士道的皈依在心态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脱,而且是为了利益所有一切众生而皈依。 [编辑本段]皈依的内容  1)皈依佛   不论小乘、显宗、密宗,所有的佛教徒外面的皈依都是一样的。外面的皈依是什么呢?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佛法僧。你们以前皈依过小乘师父的,已经皈依了佛法僧;皈依过显宗师父的,也是皈依了佛法僧;你们现在皈依金刚上师了,还是皈依了佛法僧。这是共同的皈依,是没有分别的。比如,显宗皈依的佛是释迦牟尼佛,密宗也是皈依释迦牟尼佛,小乘也要皈依释迦牟尼佛。   所以佛教所有的佛菩萨,都可以拜,也一定要拜。为什么呢?我们很需要福报和智慧的,拜佛的功德可以增加你的智慧和福报。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去到任何一间寺院,不论小乘、显宗、密宗,一定要起恭敬心,用身口意来恭敬佛菩萨,顶礼,燃香,供灯。这都是增加自己福报的。你们皈依佛后,就要这样做。   2)皈依法   皈依法,就是佛陀所说的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都皈依了。   我去过很多地方,象国外、西藏和汕头等等。接触过很多的人,学佛的和不是学佛的,修得好的和修得不好的。我的寺院有几百几千个出家人,法师、活佛、喇嘛,也都接触了很多。有些人,特别是学佛的,常认为:“你是显宗的,我是禅宗的;你是修密乘的,我是修小乘的……”有这样那样的分别心,这是非常不好的。   众生的福报逐渐减少,所以佛法就渐趋势微,已经到了末法时代了。学佛的人就要团结在一起,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只要佛法在娑婆世界上,也可说在地球上的话,一切众生都可以得到快乐。所以我们要团结,好好地修行佛法,使佛法越来越兴盛,众生就越来越快乐。所以大家不要起分别心,都皈依法了,就是所有的法门都已经皈依过了,不管修哪个法门都是佛陀的法。一定要修到自己的心,真正的佛陀的心。   3)皈依僧   就是从初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和所有的阿罗汉、很好的出家人,你都皈依了。这个叫皈依僧。不论小乘、显宗、禅宗、密宗,这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阿罗汉都要礼拜。大家皈依三宝都是一样的。   因此,外面的皈依就是皈依三宝,是共同的皈依。皈依三宝时,八万四千个法门都皈依了,可修行依靠一个法门就够了。每个法门都能消灭自己的贪嗔痴,都是解脱的方法。全部法门都要修,是用尽自己一生的时间也是修不完的。因此不需要都去修学。大圆满法门是很殊胜的一个法门,解脱很接近,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八万四千法门中选一个最殊胜的法门,你依靠这个法门,依靠一个金刚上师修行,那你的解脱不是很快吗?当你得到解脱了,成就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菩萨和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真正的本心。真正的本心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的,知道吗?你解脱成就时,所有的法门你都悟到了,所有佛菩萨知道的你也知道了。比如你修莲师相应法,修成了就去邬金净土,那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和其他的佛土就不能去了?不是的,你成就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佛菩萨的净土都可以去。所以,一个法要好好地修下去,一定要成就,一定要解脱。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8,佛教的打七过程是什么

摘自网页: 打七是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 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性的本源,使禅众克期取证,因此于每年冬安居时均举行“打禅七”的修行。“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如此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这样“打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共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之仪式。 在“打七”前,寺院必须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首”责任亦较平日更为重大。 起七之日,禅堂对面的韦陀龛前挂出方丈手谕的“起七”、“护七”、“监香”牌示。僧众齐集禅堂,维那先代方丈宣告各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的名字,并勉励他们要发菩萨心,对堂内外的放逸者要认真催促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时给监香师授予执法的香板。然后,众监香、众班首横执香板平胸,分排八字而立,敲钟板,击引磬,迎请方丈“起七”。方丈着便服,穿草鞋,执香板进堂,维那呼:“大众师顶礼和尚!”方丈说了“不为礼”之后,即开始为大众说法。说法毕,将香板掷于地上,叫一声“起!”“打七”从这时开始了。 坐禅,是以燃香来计算时,故又称“坐香”。平日坐香,在早斋前后、午斋后、晚间各一次,共四次;“打七”期间,必须延长时间,叫做“加香”,共为六次。每坐完一支香,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即是僧众在两次坐香之间的跑步活动。行香的方法是,僧众围绕着禅堂中心的佛龛作小跑,“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跑外圈,跑时决不能错圈、碰撞、踩草鞋,否则是要挨香板的。 “打七”的第七日,韦驮龛前挂方丈手谕的“解七”牌示。方丈进入禅堂,从东到西走一圈后说:“恭喜师父们加香打七圆满。古云:‘七日用心若不悟,割去僧头当尿壶!’如今师父们悟得如何?道出见地。我问:今汝念佛是谁?”众僧默然,方丈便说:“还少一把火,下七再用心吧!”随着方丈香板落地,喊一声“起!”“二七”便开始了。 在“打七”期间,为了保证专事参禅,克期取悟,禅堂僧众不但不出坡干活,连早晚课亦不举行,其他事情更不许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亦举行“打七”的修行仪式。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打七”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佛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又叫“打佛七”,平日也可以举行。在冬安居中,“净七”通常亦是打“七七”共四十九天。 “打净七”在念佛堂举行,参加人员有一位主七师、四位悦众师,四位护七师,若干僧人,若干在家居士。念佛堂中,灯烛庄严,蒲团齐备。佛像两边前面的蒲团为僧众们坐,其中下边四个为悦众师坐,以便照应引磬、木鱼等。念佛堂中门关闭,横放五个蒲团,中间一个为主七师坐,旁边四个为僧众中的上座师坐。其余蒲团由在家居士随意就坐。四位护七师照应堂内香火、茶水及堂外一切杂务。 晨钟响过,所有参加“净七”人员起床盥洗后,便搭衣进堂,礼佛三拜,各人依次坐定。主七师鸣磬一下,共举《香赞》、《祝圣仪》,念《弥陀经》一卷,诵《往生咒》三遍,唱《赞佛偈》,念南无阿弥陀佛五百声,默念五百声,礼佛四十八拜,再念《佛说观无量寿经》,接《往生咒》三遍。然后,主七师领僧俗大众经行半支香时间,鸣磬一下,大众合掌归位打坐。木鱼三通止静,又是半支香时间,鸣磬一声开静。大众起身稍事休息,用早粥。如此循环,直到晚上。 晚上念佛到四支香结束。第五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一齐长跪合掌,念观音、大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各满百声,并分别礼拜诸佛菩萨、净土宗历代祖师等。拜毕吃放参饭。第六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归位长跪合掌,悦众师打木鱼,主七师领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愿求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鸣磬一声,大众起立。合掌经行,念佛千声,直至子夜。 念佛到第七日,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长跪,念观音菩萨百遍,起立,合掌经行,念满千遍。如此法,念大势至菩萨千遍,清净大海众菩萨千遍……一切佛事毕。晚上,居士们在念佛堂左右设供牌位,敷陈祭祀,感应人天,增福延寿。
打七是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 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性的本源,使禅众克期取证,因此于每年冬安居时均举行“打禅七”的修行。 “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如此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 这样“打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共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之仪式。 在“打七”前,寺院必须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 “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首”责任亦较平日更为重大。 对堂内外的放逸者要认真催促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时给监香师授予执法的香板。 扩展资料: 水陆法会 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凡在水、陆、空死者皆可超度。梁武帝萧衍夜梦神僧教设水陆斋,普济六道四生群灵,帝乃披览经论,自行撰集。 后仪文散佚,斋会亦告中绝,至唐再兴修设之。今之水陆法会,内、外坛逾八十个,感应殊胜。 放焰口 焰口为饿鬼名,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遂感此报。曾于阿难定中现身,阿难求告于佛,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法,放焰口之法事即由此而来。 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亦为迫荐死者佛事之一。 做此法事,可使饿鬼仗佛力得以饱餐,再为彼等宣扬佛法,令其信受而脱此苦厄。 即令亡者未堕鬼道,做此法事亦等同代亡者布施饿鬼道众生,仍有功德。 延请出家 净众主持佛事,勿请巫道师公 出家法师辞亲割爱,荷担如来家业,茹素持戒,精进修行,悲心度众。 不若一般外道师公之流,或有家累,或赌博酗酒,本身即不清净,二者相较,功过立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打佛七
搞事情,庆市,
打佛七,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至心一处,以求克期取证。 “打佛七”来源于《阿弥陀经》上讲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扩展资料: 《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东晋慧远大师提倡打佛七以来,经灵岩山印光大师发扬光大,一时蔚为风气,盛行迄今。 佛七系以一句‘阿弥陀佛’念佛七日,或多个七日。为何以‘七日’为期?盖‘七’为一圆满数字。除《华严经》以‘十’为圆满数,其他经典多以‘七’为圆满数,盖取七七无尽之意。 以七日为一循环念佛,谓‘打佛七’。佛七期间,每日除早、晚课外,加诵《弥陀经》、赞佛偈,终日绕佛、念佛、静坐。通常皆设有超荐拔度及消灾牌位,家属可勉力参与,将功德回向亡者。 《观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以亲人亡故,家属当以念佛代替灵前哭泣。超度亡者,应以念佛为主,此乃最切实、最易行且功德最殊胜之方式。惟参加念佛者,应忌食酒肉五辛,果能至诚念佛,必可冥阳两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打佛七
佛教打七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 打七过程 1、在“打七”前,寺院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首”责任亦较平日更为重大。 2、起七之日,禅堂对面的韦陀龛前挂出方丈手谕的“起七”、“护七”、“监香”牌示。僧众齐集禅堂,维那先代方丈宣告各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的名字,并勉励他们要发菩萨心,对堂内外的放逸者要认真催促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时给监香师授予执法的香板。 3、“打七”的第七日,韦驮龛前挂方丈手谕的“解七”牌示。方丈进入禅堂,从东到西走一圈后说:“恭喜师父们加香打七圆满。古云:‘七日用心若不悟,割去僧头当尿壶!’如今师父们悟得如何?道出见地。 4、在“打七”期间,为了保证专事参禅,克期取悟,禅堂僧众不但不出坡干活,连早晚课亦不举行,其他事情更不许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扩展资料: 佛教中打净七 1、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亦举行“打七”的修行仪式。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打七”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佛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又叫“打佛七”,“净七”通常亦是打“七七”共四十九天。 2、“打净七”在念佛堂举行,参加人员有一位主七师、四位悦众师,四位护七师,若干僧人,若干在家居士。念佛堂中,灯烛庄严,蒲团齐备。佛像两边前面的蒲团为僧众们坐,其中下边四个为悦众师坐,以便照应引磬、木鱼等。 3、晨钟响过,所有参加“净七”人员起床盥洗后,便搭衣进堂,礼佛三拜,各人依次坐定。晚上念佛到四支香结束。第五支香时,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一齐长跪合掌,念观音、大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各满百声,并分别礼拜诸佛菩萨、净土宗历代祖师等。拜毕吃放参饭。 4、念佛到第七日,主七师鸣大磬一下,大众长跪,念观音菩萨百遍,起立,合掌经行,念满千遍。如此法,念大势至菩萨千遍,清净大海众菩萨千遍……一切佛事毕。晚上,居士们在念佛堂左右设供牌位,敷陈祭祀,感应人天,增福延寿。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打七

9,请问佛教里的三称是什么意思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於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麤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於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
楼主涅槃二字打错了。 【涅槃】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证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喃。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涅槃】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译作灭、寂灭、灭度、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原来指的是吹灭,或表示火渐渐熄灭的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的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的实践目的,故表佛教的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部派佛教,以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仍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   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