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基地图片> 竹节三七产地哪里,请问什么是血三七

竹节三七产地哪里,请问什么是血三七

本文目录一览请问什么是血三七2,三七种植产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三七的产地4,三七共分为几种病情5,种植三七的主要产地是哪里6,竹节参的鉴别方法有哪些7,云南特产山七的功效及最近的市场行情8,三七仿品之温莪术9,梅州特色小吃10,我要……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什么是血三七

大叶三七(panax pseudo - ginseng var. japonicus)的根茎。其根茎肥厚而色白,上具多数茎节,节节相连呈竹鞭状,且其兼有人参、三七的某些功效,故有“白三七”、“竹节参”等美名。 大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竹鞭状,具节,节处膨大。茎单一,茎顶轮生3~5枚掌状复叶,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14、叶膜质,卵形,边缘有锯齿。花期从茎顶抽生伞形花序,花淡黄绿色。结浆果状核果,果熟时变红。5—6月开花,7—8月结果。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产区极窄,资源少。分 布 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该药具有滋补强壮、散形止痛、止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气虚证、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咳嗽痰多、劳伤吐血等
叫血三七的至少有好几种,很难确定你指的是哪一个。我知道的市面至少有三种:薯莨;血三七(商家习称);还有你说的拳蔘(草河车)建议查找一下国家或者是地方标准,如果是法定处方,一般用的都是标准的名称。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查看原帖>>

竹节三七产地哪里

2,三七种植产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三七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占全国三七产量的60%以上,而其交易量更是占全国90%以上。2017年度,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三七还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是我国民间最早使用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据史料记载,我国的三七种植和使用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000余年。三七是一种生态幅窄的亚热带高山药用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我国三七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占全国三七产量的6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90%以上。一个文山州,占据了中国三七种植和销售的大半壁江山!2018年初,云南省商务厅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从文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7年,经检验检疫出口的文山三七及其制品达38批次、出口总量为22.3吨、总价值为230.8万美元,出口量位居全国之首。三七最初生于山坡丛林下。从它生长的最原始的地方就可以看出三七比较喜欢生长在避光的环境中,比较的能耐低温。三七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三七的种植以及对如何提高三七的产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经研究发现:三七适合于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而在云南有着三七适宜生长的环境。在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夏长冬暖,在种植三七的时候,若是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建议要遮光处理下。否则你会发现三七的叶子上面有黄色的大的斑点。要想使得三七有较高的产量,不仅要求要必备的适合当地的种植技术,还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是有关于三七对环境的要求。现阶段全国部分地方已有移植的三七但由于种种原因品质都不理想,一部来源于三七生长所需独特的条件,另一方面在于相关研究的人员较少

竹节三七产地哪里

3,三七的产地

E本组题考查道地药材。贵药除选项中的五倍子外,还有天冬、天麻、杜仲等;浙药除选项中的乌梅外,还有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等;藏药除“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外,还有甘松、胡黄连以及选项中的余甘子;云药除诃子外,还有三七、木香、茯苓等;金银花的主产地是河南。单选题

竹节三七产地哪里

4,三七共分为几种病情

病情分析: 您好这个是一个中药分产地的现像,叫道地药材也叫地道药材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 指导意见: 就是那个地方的这个药最好那就以这个地方来命名,比如云南的三七。河南的山药这些。别的地方产的就会差一些品种都一样但效果因产地而不同。 大叶三七(Panax pseudo - ginseng var. japonicus)的根茎。其根茎肥厚而色白,上具多数茎节,节节相连呈竹鞭状,且其兼有人参、三七的某些功效,故有“白三七”、“竹节参”等美名。 大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竹鞭状,具节,节处膨大。茎单一,茎顶轮生3~5枚掌状复叶,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14、叶膜质,卵形,边缘有锯齿。花期从茎顶抽生伞形花序,花淡黄绿色。结浆果状核果,果熟时变红。5—6月开花,7—8月结果。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产区极窄,资源少。分 布 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该药具有滋补强壮、散形止痛、止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气虚证、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咳嗽痰多、劳伤吐血等。
叶子枯和笼头

5,种植三七的主要产地是哪里

中医一直主张:“如果一定要因地制宜选药,那么药有其劲,药有其基”。因此,中医把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良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产道地药材的产区被誉为地产区,具有特殊的地质、气候和生态条件。而云南文山是全国公认的三七道地产区,品质又高又好。由于三七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三七的分布范围极窄,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州,即北纬22° 40′—24° 28′—东经103° 35′—106° 11′之间,三七种植区土壤属于黄红壤和红壤类型,土层深厚疏松,富含稀土元素和铁、钙、钴、钼等微量元素。文山独特的土壤地质背景是地道三七形成的重要原因。适宜气候条件: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因为北回归线贯穿全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温差不大。它具有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的双重特点,有利于三七干物质的积累和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这是文山三七产量和品质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三七是一种喜阴植物。我喜欢冬暖夏凉的环境,但我害怕极寒极热。偏爱水分但怕积水,土壤含水量应为22% ~ 40%。夏季气温不超过35℃,冬季气温不低于-5℃,气温18 ~ 25℃。一年生三七只有一片掌状复叶。二年生植物有2-3片掌状复叶,每片复叶由5-7片小叶组成,开始抽薹开花。三四年通常有3 ~ 5片掌状复叶,大部分由7片小叶组成,少部分多达9片小叶。五年以上,三七复叶数可达6片。每年掌状复叶数量受生长发育条件影响,营养充足,发育条件适宜,掌状复叶数量多。三七,每年生,产地2 ~ 3月出苗,10 ~ 15天。三七离开后进入摊叶阶段。叶片展开初期,茎叶生长迅速,一般在15 ~ 20天达到正常株高的2/3。之后茎叶生长缓慢,随着发芽出苗一次性长出来。一旦形成的孢子长出的茎叶受损,地上就没有幼苗了。三七对光敏感,偏爱斜向、散射和漫射光照,避免强光照射。一般透光率为30%。光线太弱,植株杂草丛生,叶片柔软,主根生长缓慢,容易生病。光线太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燃烧。三七种子具有后熟性,只有在潮湿条件下贮藏,才能完成生理后熟并萌发。

6,竹节参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竹节参,又名竹节三七。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见于《本草纲目拾遗》。具有滋补壮阳、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效。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m c.A.Mey.的干燥根茎。属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根茎横卧,节结膨大,节凹短,每节有一个浅圆形茎基痕,呈竹鞭状,侧面常生数个圆锥状肉质根。茎圆柱形,具纵条纹。掌状复叶3~5片,轮生于茎顶,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或少数分枝。5~6月开淡绿色小花。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红色,顶端常为黑色。 产地与分布 主产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广西、湖北等省区。,此外,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竹节参(三七)与明三七的鉴别要点是:竹节参是根茎,呈竹鞭状,每节有一浅圆形凹陷茎痕;而明三七是竹参的子根,故无竹节参的浅圆茎痕特征,可资区别。 名典鉴别 清?《本草纲目拾遗》载:“昭参。即人参三七,产昭通府。肉厚而明润,颇胜粤产,形如人参中油熟一种。王子元官于滇,曾以此遗外舅稼村先生,予亲见之,状较红参润,大小不等,味微苦甜,皮上间有带竹节纹者。” 快速鉴别 1.竹节参:根茎呈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cm,直径1~2.5cm,节密集,每节上有一圆形深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较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圈。气味香,味苦微甜。 2.明三七: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尾端细小,常有分叉。长5~10cm,直弪1~3c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及不明显断续环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品质以身干、条根肥壮者佳。

7,云南特产山七的功效及最近的市场行情

大叶三七(Panax pseudo - ginseng var. japonicus)的根茎。其根茎肥厚而色白,上具多数茎节,节节相连呈竹鞭状,且其兼有人参、三七的某些功效,故有“白三七”、“竹节参”等美名。 大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竹鞭状,具节,节处膨大。茎单一,茎顶轮生3~5枚掌状复叶,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14、叶膜质,卵形,边缘有锯齿。花期从茎顶抽生伞形花序,花淡黄绿色。结浆果状核果,果熟时变红。5—6月开花,7—8月结果。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产区极窄,资源少。分 布 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该药具有滋补强壮、散形止痛、止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气虚证、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咳嗽痰多、劳伤吐血等。 三七 三七的作用 三七的功效 田七 田七的功效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 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 神草”之美誉。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 参三七、田三 七、山漆、三七参等。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 七”和“冬七”。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 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中写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味同而功奕等,故称人参三七。”谢观《中国医学大辞 典》(1926年)记载:“三七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中 药之最珍贵者”。美国朱其岩博士则称三七为“人参之王 ”。三七功效独特神奇,且仅产于中国西南部,故有“南 国明珠”之美誉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金不换,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三七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自古以来都认为有活血化瘀, 消肿定痛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三七能治 一切血病;《本草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 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 三七的主要功效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 (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 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是叫三七,产自云南文山多一点,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一般为药用,或是煲汤用。。

8,三七仿品之温莪术

三七与伪品温莪术雕刻品的鉴别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这说的就是三七。 三七用途广泛,价值较贵,是一味珍贵的中药。由于其外形颇似温莪术,常被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取巧,用温莪术加工雕刻而冒充之。然而,两药功效大不相同,如果误用会直接影响到广大病员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用药安全,达到治病的目的,现就两药在来源、性状、功效、显微、理化鉴别等几方面的区别介绍一下,以供同行参考。 1 来源与产地 正品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要产于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温莪术来源于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a.wenyujn y.h. 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台湾等地。 2 性状鉴别 正品三七外形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长 l~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而温莪术经加工雕刻后,外形虽与三七相似,呈圆锥形或长卵圆形,但顶端多钝尖,无茎痕,周围无瘤状样突起,全体有雕刻而成的皱纹,表面有明显环形的节,节上有须根痕,断面黄褐色至黄棕褐色,具蜡样光泽,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维管束点痕多而明显,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3 显微与理化鉴别 三七显微镜检可见少量草酸钙簇晶,导管以网纹多见;而温莪术无草酸钙簇晶,导管多为螺纹、梯纹。因三七含有多种皂甙成分,故其粉末水浸出液,经用力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泡沫;温莪术主要含有挥发油,不含皂甙成分,故其粉末用同样方法不能产生持久性泡沫。 4主治与功效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病症;温莪术具有引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温莪术制剂还可用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
[来源]莪术的姜科植物姜黄根茎温郁金YHChen等C.Ling(温度,姜黄,黑郁金)。 [草药]莪术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8厘米,2.5?4.5公分直径。顶长尖,基部急尖或钝。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引发上的链接,基础沉降纤维瘢痕,芽痕和侧根痕迹明显切片?的痕迹。又硬又重,休息表面黄棕色或黄灰色,角质状,点状或条纹的维管束。 [分布]栽培或野生。出生于阳光和潮湿的牧区或沟的边缘。主要产于浙江省瑞安市。 [采制]冬末春初挖根,除去细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约2小时,成熟程度的粉质稍微放干燥竹。 [成分]根茎含有挥发油,其中含有倍半萜醇,倍半萜类化合物,如莪术醇(莪),莪术双的酮(curclione),β-榄香烯(β-榄香烯)抗癌活性成分。 [药理]在体外的抗癌效应细胞增殖半数抑制剂浓度(IC50),β-榄香烯对Hela细胞(Hela细胞·宫颈癌Hela-S2)37.3μg/ml,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IC50分别为27.5和81.0μg/ml;肺腺癌细胞株A549(ANIP-937,A549,S,PC-A,LAX)和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8,SPC),半数抑制IC50值是20至45μg/ml。防癌效果在体内的药物15?60mg/kg时,7?8天,腹腔注射的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网状细胞肉瘤(ARS),小鼠肉瘤(S180,S37),小鼠淋巴白血病( L1210)及大鼠吉田肉瘤腹水(YAS)显着抑制或动物的生命延长率超过75%的抑制率。 [临床表现]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胸腔积液。

9,梅州特色小吃

广东梅州市地方特产 梅州市 兴宁市 兴宁龙田龙眼、宁塘毛笔、“珍珠红”糯米酒、坭陂猪、纸扇。 水口镇:大坑陶瓷。 刁坊镇贵丰村:红汹。 叶塘镇胜青村:石子岗石雕、花灯罗花灯。 叶南镇:西山缸、瓦陶器烧制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梅县 丙村沙田柚、清凉山茶。 松源镇:麦芽糖。 隆文镇:土纸、竹席。 畲江镇:萌姜、菊花糕。 西阳镇合溪村:清凉山茶、仙人草。 蕉岭县 新铺花生、黄坑绿茶、三圳烤烟。 蕉岭大理石:该石晶莹温润,似汉白玉,有半透明感;部分石料有天然云状花纹,呈山水云雾之状,绚丽多彩。 徐溪镇:黄坑茶。 长潭镇、百美村:百美茶、宁化橘。 大埔县 西岩茶、“银江杉”、“高陂竹”、三河石门岭杨桃、百侯芒果、大东和双溪板栗、蜜柚。 大埔凉粉糕: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有清热滤湿、凉血降暑等功效,主治急性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中暑,风热感冒等。日饮该糕一小碗,对降血压有较好疗效。 大埔高陂瓷:产地高陂镇。有青瓷、薄胎瓷、釉下青花、釉下五彩等。著名产品为豆青竹节茶具、豆青竹节笔筒及豆青竹节杯,釉色别为深浅,颇为素雅。薄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被称为白玉瓷,精巧玲珑,秀丽典雅。釉下青花瓷瓶及釉下五彩瓷瓶,色彩斑斓,精巧细腻,绿如翡翠,白胜羊脂。该瓷创始于宋,已历经700余年。 茶阳镇:竹器编织。 百侯镇:“帽山茶”。 枫朗镇:“西岩茶”。 光德镇富岭村:釉下青花瓷、红花厚胎瓷。 三河镇:三河豆腐干、石门岭杨桃。 三河镇旧寨村:黄贡萝卜。 丰顺县 铜盘李、汤南菜脯、黄金橙糖、枇杷、云片糕。 汤坑镇:铜盘李、汤坑肉丸、太平楼葫蒜、下潭萝卜。 汤坑镇铜盘村:铜盘李。 黄金镇:黄金竹。 丰良镇:米粉、甘薯粉丝。 潘田镇:潘田米酒。 汤南镇、汤坑围村:菜脯(萝卜干)。 汤西镇:红糖、仙人草、鱼藤、李。 龙岗镇马图村:马图绿茶。 潭山镇:景泰蓝工艺品。 上八乡镇苏坪村:笔架山茶。 五华县 五华细核荔枝、棉洋桃驳李、五华三黄鸡、聚通豉油、转水和棉洋红汹、五华长乐烧酒、铁器、石雕、木刻、竹器编织。 河东镇:木刻、木家具、石雕工艺。 棉洋镇:天柱山茶。 安流镇:苦瓜、芹菜。 硝芳镇:铁锅。 岐岭镇:长乐烧酒、豆腐。 转水镇:红汹、酒饼。 华城镇:小教塘细核荔枝、全和杨桃。 华城镇塔岗村:社岭下蔬菜。 桥江镇:天柱山茶。 锡坑镇:咸面加工。 文葵镇:竹器编织。 大田镇:大田果合柿饼。 平远县 香菇、黑木耳、茅坪锅笃茶、仁居烤烟、泗水金橘。 仁居镇:仁居烤烟。 东石镇:“锅笃茶”。 石正镇:柿饼、南台茶。 差干镇上坊村:陶器。 上举镇:水柿花、茶叶、“化州橘”。 泗水镇:宁化橘。 茅坪镇:锅笃茶、天门岌茶。 长田镇长庆村:沙田柚。
图片1:白斩鸡这个倒是蛮多地方都有的,不过在我家那鸡肉要点血丝才最好图片2:酿豆腐,五华那边的酿豆腐是最好的,据说是做豆腐的水不一样,只有那边才有的,做出来的豆腐超水嫩,很有口感图片3:红烧狗肉冬天吃最爽了图片4:盐焗鸡,对于梅州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是一道很出名的客家菜,那味道是外地人不能克隆图片5:酿酒鸡,客家娘酒和鸡肉的完美结合,最好还是公鸡,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创新,也和梅州所处地理环境分不开。以前是坐月子的妇女才吃的,现在就变得普及了。 我喜欢甜点的,越老月子酒是最好的,姜多点的(毋庸置疑,客家特有,香甜还点微醉很滋补,刚吃下脸色特好,红扑扑的)图片6:开锅肉丸图片7:客家炒猪肠这个是咸菜的还有炒花生炒黄豆滴图片8:梅菜扣肉,一半肥一半瘦的肉入口即碎,在加上梅菜,想到都流口水了,肥而不腻图片9:酿苦瓜,要弄的好吃,苦瓜和肉馅都很大关系图片10:苦笋煲这个汤好,有点苦图片11:老鼠粄(客家发音)图片12:萝卜丸,客家人家常菜!这个广州貌似都没见过有(还有种是红色的,一般煎炸吃)图片13:传说中的腌面,只有梅州才有的东西,梅州的特色早餐,现在外出的人每次回家一定要吃的东西之一。天天的早餐几乎都是腌粉加一碗枸杞叶三及第or咸菜三及汤(上学时基本每天都吃)图片14:牛耳公(客家发音)图片15:清明粄也叫艾粄图片16:红烧肉,好想好想吃啊图片17:图片18:笋板图片19:味酵粄,上面在浇点特制的红酱,很好吃图片20:炸南瓜圆(客家发音)放了点姜葱蛮好吃的一种小吃图片21:炸散子(客家发音)图片22:炸芋圆(客家发音)就是芋头
煎荞粄,咸煎饼、炸味酵粄、笋粄、萝卜粄、炸芋圆、菊花糕、猪肠糕、切糕、牛耳公、兰花根。有些可以在油罗街买到,可以带回去当特产,像荞粄,咸煎饼、炸味酵粄、笋粄、萝卜粄就现吃是最好吃的,咸煎饼的话推荐梅江区政府附近的李屋咸煎饼,炸味酵粄推荐淼记小吃,荞粄、笋粄都可以在去吃客家菜的时候顺便尝,推荐金苑酒家。

10,我要做蘑菇架床的竹竿30000米

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项目哦。  搭建这么多的蘑菇架,建议还是使用钢制品的为好,因为竹架子比较容易发霉,会成为霉菌污染栽培菌的主要污染源,况且,毛竹即使不要钱,所花费的搭建功夫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而且毛竹搭建的功效低,不如钢构件的安装简单,省工省时,还比较牢固。也杜绝了污染源。
刚才我们看了瓦房店泡崖乡吴屯村的冷棚桃生产,在那儿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儿的冷棚不管是新棚还是老棚,几乎全都是竹木结构的,听当地村民介绍,原先用竹竿建大棚是因为没有钱,建不起钢筋结构的,可现在条件好了,村民还是喜欢用竹竿建大棚,他们说了,这竹竿建的大棚,维护起来省劲儿,而且通过几个小小的改进,牢固程度和抗风能力一点不比钢筋结构的差,就说2007年的风暴潮吧,他们村的这些竹竿大棚啊一点没咋地。真有这么好吗,咱们还是一起去看一看吧。要想知道竹竿建大棚到底好不好,一定要有对比。在吴屯村转了一圈,唯一一个有钢筋骨架的就是唐仁忠的这个大棚。唐仁忠:“我建这个棚南北78米,东西15米,原材料花了三万来块钱。”其实在建这个大棚之前,唐仁忠已经有了两个大棚,全都是竹竿结构的。那么这第三个大棚为什么要用铁筋结构的呢?原来这些年唐仁忠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有了些积蓄,建大棚的时候就琢磨着钢筋铁骨的总是要比竹子的结实,就是过些年大棚报废了,这些废钢废铁也能卖俩钱,要是竹子结构的,可全当草烧了。正是出于这个想法,唐仁忠建起了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钢管大棚。可是大棚才使用了两年,麻烦事就来了。唐仁忠:“年年得除锈,除锈还得打防锈漆,年年七、八月份都得干,收拾一回得个三四百块钱。”林淑敏:“因为大棚里湿度特别大,所以用了一年以后铁管就生锈了,就有损牢固程度,所以一两年以后就要除锈、刷漆,增加负担,劳动强度也大。”年年除锈刷漆,如果以10年为一个周期计算,建大棚的成本就达到了近四万块钱,足足比竹子结构的贵了一万六。贵就贵吧,反正大棚已经建起来了,也不能拆掉,不过让唐仁忠重新掂量的是,竹子架构的大棚经过大伙儿的改进,牢固程度已经大大增强,在2007年的风暴潮中,竹子架构的大棚一点没咋地,现在要是再有人问他竹子的好还是钢管的好,他肯定说竹子的好。唐仁忠:“要讲经济效益还是大竹竿子,一根大竹竿子四十二块,我这一根铁管一百来块钱,在咱农村来讲就是投入了,当年就要收回来,一般来问的,我都说用大竹竿子好。”用竹竿建大棚,不仅经济,还要实用。吴屯村村民经过反复的总结实践,在建造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大大增强了大棚的坚固性。唐仁忠带我们参观了一个新盖好的大棚,在棚两头的地上,我们发现了很多露出来的铁线。林淑敏:“大家看这个铁线是打在地基里的,以往农民都是拴在大石块或大铁柱子上埋在地下,随着风吹啊,钢筋也有一定的张度,这块就松了,铁线也松了,膜也压的不紧,现在老百姓都改进了这种操作方法,就是在这一排全都打上混凝土,把这个钢筋插上,地上留个扣,这个扣就是捆铁线的,这样就是特别牢固。”棚两头的混凝土带以50公分宽为宜,在混凝土上并排插两排铁线扣,里侧铁线扣用来栓托膜线固定棚体,外侧铁线扣用来栓压膜线固定棚膜,那么这些铁线扣之间间隔多远的距离才算合适呢?林淑敏:“越多越牢固,但是越多造价也越高,铁线也挺贵的,像这个是8号线是埋在地下的,这个是12号钢线,钢线应该价格更高一点,埋得越多,拉的越多,投资就越大,所以老百姓自己就研究,基本三四十公分的间距就可以了,就能保证膜和棚的安全。”看完了大棚外面,我们再来看看里面还有哪些改进。瞧这些立柱,它们是用来支撑脊檩的,每隔三米一对立柱,人字形的立柱也增强了大棚的稳定性。林淑敏:“原先建的大棚立柱都是直上直下的,这种是很不牢固的,大家都学过几何学,三角形是最牢固的,所以建议大家都采用三角式的立柱,这样稳固性能好一点。”立柱的两侧是支顶,也是起支撑重量的作用。支顶的数量根据大棚的跨度而有所不同。唐仁忠:“一般15米跨度一侧2个支顶,18米跨度3个支顶就行,2007年风暴潮就基本没怎么的。”立柱与支顶共同支撑起大竹竿,竹竿粗的一端在上,与脊檩相接,细的一端在下,用铁丝牢牢拴在支顶上。竹竿具有较强的韧性,不怕风吹雨淋,使用十年左右不成问题。在竹竿较细的一端我们发现,有些竹竿里被塞进了一截木头。唐仁忠:“这个地方塞个木头是干嘛用的?竹子里面不都有个支撑点嘛,你这割掉了,用个木头塞进去,这样压它也不瘪,就是这排如果赶不上竹节的位置,都要塞个木头,要是能赶上就不用塞了,那么上面是不是也需要塞个木头啊,上面就是在割的时候就赶在竹节的位置,就不用了。”大竹竿在农村地区是很容易买到的,价格根据粗细而有所不同,那么多粗的竹竿既能保证大棚的坚固性,又比较经济实惠呢?唐仁忠:“竹子买的时候就看价钱,要是高一点,竹子就能粗一点,价格低一点竹竿就能细一点,但是你必须要保证这一头较细端。在七八个公分粗。”据唐仁忠介绍,一般建大棚,就是铁管结构的,也不建议建的太大,这主要是出于稳固性的考虑。但是在吴屯村,由于大伙在大棚的建造方面做了一些改进,所以他们的大棚最小的跨度15米、长80米,最大的跨度18米、长180米,而且在2007年风暴潮中,吴屯村的大棚全都安然无恙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