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三七产地,云南文山有些什么项目和特产
发布时间:2022-10-19 10:35
编辑:网络
点击:367
本文目录一览云南文山有些什么项目和特产2,称之为三七之乡的出产地是哪3,田七主要产地是什么地4,云南茶排名是怎样的5,三七之乡是哪里6,2010年巧家县新店乡高考7,在昭通巧家县做生意咋样8,三七是什么英语信用卡怎么写9,贵州省毕节市威……
本文目录一览
1,云南文山有些什么项目和特产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 。全州辖8县,州府在文山县。人称为“滇东南大门”。文山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国道横穿全境,海拔一般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文山三七
全世界的三七产于中国,主产于文山。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全国90%以上的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文山,全国质量最上乘的三七也产于文山,文山是个三七王国。三七是云南省重要的生物资源,是文山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最佳旅游季节
文山州境内多山,气候类型多样,属亚热带带高原季风气候,南部、东部部分地区为热带气候区。文山降水丰足,干湿季较为明显,冬暖而夏凉。
每年5月前后,文山普者黑景区荷花竞相开放,风光无限,然此时却正值文山的雨季(每年5-10月)来临,风景虽好,不过一定要带上雨具,还要带一两件外套在早晚的时候可以披披,以防天气变化。
此外,壮族陇端节青年男女借山歌,互诉衷肠,唱出绵绵的情意和对心上之人的无限眷恋;苗族花山节,情歌满山飘荡,倒爬杆、赛马等娱乐活动惊险刺激,使人大呼过瘾;瑶族盘王节祭祀盘王的仪式,更是流露出瑶民古朴的感恩情怀……节日的文山,欢乐喜庆,各种民族节庆活动也丰富多彩,此时出游文山,可尽览其特有的民族风情与魅力

2,称之为三七之乡的出产地是哪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下辖文山、马关等8县,是西南三省通往亚太地区的主要陆路通道,号称“滇桂走廊”。文山州盛产三七,其产量、质量全国第一,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希望采纳

3,田七主要产地是什么地
产地广西田阳,为“田三七”,简称“田七”。产地云南,为“滇三七”;产地云南文山,也称“文三七”。
4,云南茶排名是怎样的
云南比较出名的有普洱茶、滇红、滇绿、南糯白毫茶、云南沱茶、露珠茶、糯米香茶,还有花茶、七子饼茶、三七茶等特产茶叶也很受欢迎。1、普洱茶云南最出名的茶莫过于普洱茶了,云南的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三千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的种茶先民濮人就向周武王献茶了,只是当时还没有普洱茶的名称。澜沧县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彻底改变了茶叶原产地的传统学说,改了人类之前倾向于茶叶原产印度的人类种茶历史。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经过在普洱这个地方对茶叶加工集散运销各处,普洱作为重要的商业集镇,普洱茶因此而得名。2、滇红滇红又称云南红茶,是世界茶叶市场上著名的红茶品种。滇红的产销已有近五十年历史,出产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茶所含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决定了红茶的质量,二者含量越高,品质越佳。3、滇绿滇绿即云南绿茶,滇绿出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滇绿茶选用云南大叶种鲜叶做原料。它从鲜叶采摘时就精选细嫩的一芽二叶,经过杀毒、揉捻、烘干等工艺处理。由于高温杀毒,及时揉捻,快速烘干,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防止了芽叶发酵,保持了茶叶的绿色,形成滋味醇浓,香气持久,回味悠长,汤色黄绿的特点。4、南糯白毫南糯白毫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这里哀牢山余脉绵延,澜沧江碧水长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是茶树优良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内有效物质的蓄积。因此,南糯山所产茶叶质地上佳。南糯白毫茶条紧洁,壮实匀整,白毫密布而耀眼,茶汤清澈,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爽口润喉。5、沱茶云南沱茶属紧压茶,系选用优质毛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精制而成。云南紧压茶产销历史很长。早在明代《滇略》一书即有:“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的记载。据资料记载,形似倒置碗状的云南沱茶,定型生产已有六十多年,这的特异形状和优良品质早为人们熟知,蜚声中外。6、七子饼茶又称圆茶属紧压茶,外形美观,为圆饼形,酷似满月。每七饼茶为一个包装,故自称七子饼茶。七子饼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县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的茶树所产鲜叶,芽肥叶厚,叶色浅绿,叶质柔软,制成茶叶品质尤佳。七子饼茶因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爽口而著称。
5,三七之乡是哪里
文山州盛产三七,其产量、质量全国第一,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三七是一种奇异的红花,它非常脆弱,只能生长在中国西南边陲1800米的高山上,谁又能想到,正是因为这种红花,使这片红色的高原上孕育出一座新的城市。相关描述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下辖文山、马关等8县,是西南三省通往亚太地区的主要陆路通道,号称“滇桂走廊”。三七特征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6,2010年巧家县新店乡高考
巧家县是发展中的县,那里较穷,但那里的人能吃苦,人还是纯朴的,我处过几个,你对他客气他就比你还客气,你对他不客气他就会跟你横来。做手机生意建议你先到那里考察考察再定。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02°52′~103°26′、北纬26°32′~27°25′,南北长98公里,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及云南省东川、会泽、鲁甸、昭阳等8个县(区)界邻。辖19个乡镇、182个村委会(社区),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建置,为堂琅县地。作为堂琅青铜文化的重要表征,两汉堂琅铜洗早已蜚声海内外学术界。这是一片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金沙江襟带于前,牛栏江萦绕于后,大药山崛起于两江怀抱之间,境内海拔相对高差3524米。层峦叠嶂,有雄关绝塞之奇险;复水纵横,得柳暗花明之韵致。在这片土地上,一日之行,若四季之旅,可身历春之温煦,夏之火热,秋风之苍凉,冬雪之圣洁。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立体分布的小区气候,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自然和历史对这片土地的慷慨赐与,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性劳动的华彩乐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0年,巧家县辖1个镇、18个乡。总人口461034人,各乡镇人口:新华镇61314;茂租乡17188;东坪乡24765;红山乡18539;大寨乡31208;小河乡25274;六合乡12613;新店乡22413;巧家营乡25481;荞麦地乡39669;苞谷垴乡19840;铅厂乡20000;老店乡25581;中寨乡11112;崇溪乡29984;金塘乡14412;马树乡27808;炉房乡17987;蒙姑乡1584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巧家资源丰富。境内热量充足,城区年平均气温21.1℃,≥10℃的多年平均气温为7299.4℃,日照平均2199.7小时。县域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热区和东部的牛栏江河谷热区几乎包围了整个巧家县域,全县18个乡镇中的14个都处于两江流域中,巧家县80%以是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特别是全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两江河谷热区是全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两江河谷热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香料烟、蔬菜、魔芋、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柑桔、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大的突破或进展,显示了十分良好的进一步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另外,河谷热区较为独特的生物资源开发也极具魅办,目前最有潜力可挖的是沿江河谷及荒山大片分布的龙须草,它分布广泛,抗旱耐瘠,既是干热河谷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保护屏障,同时,由于其便于种植、纤维长,经试验研究证明,可用于造纸,是造纸工业因森林大面积禁伐后的最佳造纸原料替代品。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502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15.060亿立方米(含地下水5.36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71.5毫米。有各型水库6座,总库容565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属山区型河流,坡陡流急,落差大。主要河流有以礼河、马树河、荞麦地河、文家河等,县境内大于25平方公里的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1.97万千瓦,综合分析,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9.6万千瓦,占水能总量的30.03%,可开发潜力巨大。过境河流金沙江梯级电站工程白鹤滩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牛栏江四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36.57万千瓦。巧家有较多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全县森林面积8.10万公顷,森林综合覆盖率38.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00余万立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山山体面积5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198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范围102平方公里。2004年9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山本因出产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秦高、黄连、重楼、短柄乌头、升麻、岩参、芍药、三七、蚕豆七、玉竹、黄精、丹皮、麻黄、细辛、玉带草、伸筋草、见肿消、弩箭药等,在中草药市场素享盛名;野生动物如虎、豹、豺、牛羚、野猪、金猫等,出没林莽丛杂间;而大
7,在昭通巧家县做生意咋样
巧家县是发展中的县,那里较穷,但那里的人能吃苦,人还是纯朴的,我处过几个,你对他客气他就比你还客气,你对他不客气他就会跟你横来。做手机生意建议你先到那里考察考察再定。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02°52′~103°26′、北纬26°32′~27°25′,南北长98公里,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及云南省东川、会泽、鲁甸、昭阳等8个县(区)界邻。辖19个乡镇、182个村委会(社区),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建置,为堂琅县地。作为堂琅青铜文化的重要表征,两汉堂琅铜洗早已蜚声海内外学术界。这是一片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金沙江襟带于前,牛栏江萦绕于后,大药山崛起于两江怀抱之间,境内海拔相对高差3524米。层峦叠嶂,有雄关绝塞之奇险;复水纵横,得柳暗花明之韵致。在这片土地上,一日之行,若四季之旅,可身历春之温煦,夏之火热,秋风之苍凉,冬雪之圣洁。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立体分布的小区气候,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自然和历史对这片土地的慷慨赐与,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性劳动的华彩乐章。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0年,巧家县辖1个镇、18个乡。总人口461034人,各乡镇人口:新华镇61314;茂租乡17188;东坪乡24765;红山乡18539;大寨乡31208;小河乡25274;六合乡12613;新店乡22413;巧家营乡25481;荞麦地乡39669;苞谷垴乡19840;铅厂乡20000;老店乡25581;中寨乡11112;崇溪乡29984;金塘乡14412;马树乡27808;炉房乡17987;蒙姑乡1584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巧家资源丰富。境内热量充足,城区年平均气温21.1℃,≥10℃的多年平均气温为7299.4℃,日照平均2199.7小时。县域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热区和东部的牛栏江河谷热区几乎包围了整个巧家县域,全县18个乡镇中的14个都处于两江流域中,巧家县80%以是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特别是全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两江河谷热区是全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两江河谷热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香料烟、蔬菜、魔芋、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柑桔、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大的突破或进展,显示了十分良好的进一步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另外,河谷热区较为独特的生物资源开发也极具魅办,目前最有潜力可挖的是沿江河谷及荒山大片分布的龙须草,它分布广泛,抗旱耐瘠,既是干热河谷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保护屏障,同时,由于其便于种植、纤维长,经试验研究证明,可用于造纸,是造纸工业因森林大面积禁伐后的最佳造纸原料替代品。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502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15.060亿立方米(含地下水5.36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71.5毫米。有各型水库6座,总库容565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属山区型河流,坡陡流急,落差大。主要河流有以礼河、马树河、荞麦地河、文家河等,县境内大于25平方公里的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1.97万千瓦,综合分析,可开发利用的水能为9.6万千瓦,占水能总量的30.03%,可开发潜力巨大。过境河流金沙江梯级电站工程白鹤滩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牛栏江四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36.57万千瓦。巧家有较多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全县森林面积8.10万公顷,森林综合覆盖率38.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00余万立方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山山体面积5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198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范围102平方公里。2004年9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山本因出产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秦高、黄连、重楼、短柄乌头、升麻、岩参、芍药、三七、蚕豆七、玉竹、黄精、丹皮、麻黄、细辛、玉带草、伸筋草、见肿消、弩箭药等,在中草药市场素享盛名;野生动物如虎、豹、豺、牛羚、野猪、金猫等,出没林莽丛杂间;而大面积的珙桐群落,更是国内外罕见的奇观。巧家县境内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现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锌、稀土以及同铅锌矿共生的镉、锗、镓、铟待稀有金属。其中铅、锌储量较丰。县境内还有以板栗、核桃、樱桃、石榴、芒果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主产烤烟、甘蔗、畜禽、蚕桑、核桃、樱桃、香蕉、返季蔬菜等。金沙江自东川的象鼻岭进入巧家境内,流长138公里。我就巧家呢.巧家县总面积3245平方千米,登记总人口54万人.做生意么还是可以呢.但那边的人有点野蛮.要有当地朋友就好做了.没什么关系么就不好说了.呵呵
8,三七是什么英语信用卡怎么写
三七药膳应用历史悠久药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在防病治病、滋补强身、抗老延年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三七药膳是药膳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功效和价值一直为熟知药膳的人们所喜爱,它是根据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或辅助治疗的需要,依据传统的方剂、“食疗”、“食治”、“食补”和中医理论,将三七与天然、自然食物和适当的中药材相配伍,应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制成具有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俱佳的食品。这种三七药膳有别于普通食品的药膳,除了具备普通食品的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健身祛病功效,深受民众的亲睐。 三七药膳的起源与历史记载 中药及其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从采集食用到有意识的试验观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三七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三七分布的地区狭小(云南省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古代这里是森林茂盛、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三七药膳在民间虽早有应用,但文字记载较少。最早的记载可从《本草纲目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339》以前的《跌损妙方》中略见一斑。书中全身门、头面门、身中门、背脊门、跟足门、金创门等都用参三七。六门中共用方133条,含有参三七的方40条,多以参三七为主。配伍活血祛淤、止血、理气、止痛之品,如血竭、桃仁、木香、乳香等,有的用量多达一两。如太阴穴伤, “猴骨、朱砂、参三七……羊血各一钱,共为末,好酒送服”,又如净瓶穴伤,“参三七、血竭……藕节引,酒炖服”等三七与食物同服的记载。 1.1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进行大量医疗、采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参阅了近800余种经史、方书、药书,并向农民、猎户、渔民、军勇、樵夫、药农和铃医请教,历时30年,前后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巨著。全书约190万字,分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包括大量食物仅谷、菜、果三部就有300余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明朝以前本草的一次大总结,三七这次在总结中脱颖而出。《本草纲目》中有“吐血衄血山漆(即三七,下同)一线,自嚼米汤送下。……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线”等有关三七与食物混服的记载,可谓三七药膳的雏形。李时珍将三七和功效概括为“止血、散血、定痛”,后世皆从其说。 1.2 1860年,清代黄元御的《玉楸药解》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淤,行淤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至于甘味能“补”,三七的补益作用,《本草纲目》未提及。但是,在云南、广西民间广泛流传三七“生打熟补”,一直将熟三七炖鸡、三七蒸血鸽、三七蒸鸡蛋等到作为补药作用。其炮制方法是:将三七置入鸡油中煎炸,以微黄为度,取出晾凉,即为熟三七,熟三七研磨为粉末称熟三七粉。 1.3 最早记载三七补益作用的是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成书):“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亦功等,故人并称日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药膳记载比较详细:如“治吐血《种福堂方》用鸡蛋一个,打开,和人参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沌熟食之。不过二三枚,自愈”。“取大母鸡,用苏三七(即三七)煎汤,将鸡煮少时,又将三七渣捣烂入鸡腹,用线缝好,隔汤蒸至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等。 1.4 1848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也曾提及“余闻田州(田七)至多,采以煨肉”。1947年,在昆明市福照街出现了三七汽锅鸡药膳店,店名为“培养正气”。从此,“三七汽锅鸡”便成为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1.5 《中国药膳学》、《常用老年保健中药》、《药膳食谱集锦》等文献均刊载了含三七成分的药膳方剂。1988年,范昌编著的《实用三七栽培技术》一书中,首次提出“三七药膳”,并收录传统三七药膳方剂15个,对推动人民利用三七生物资源进行自我保健发挥了积极作用。 1.6 2004年,范昌编著的《三七药膳精粹》一书中,以一种药材编撰成药膳的书籍在国内是很少的。并收录传统三七药膳方剂193个,每个方剂均在来源栏里注明该方的出处,有部分方剂名称相同,但来源、原料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主治等不尽相同。其中三七粥类28个;三七蒸制类28个;三七炖煮类32个;三七羹类9个;三七汤类22个;三七火锅类8个;三七炒、爆、熘类5个;三七茶饮类27个;三七药酒类17个;其它三七药膳类17个,另外还有用三七花和三七茎叶制成的各种药膳方剂28个。 1.7 在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三七食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有300多年历史的“三七醋”,即享誉滇西南地区的“七醋”。产于文山州富宁县剥隘古镇,这种醋不仅可以用来做作料,而且可以当保健品直接饮用。 三七药膳的情景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三七药膳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时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亲睐。进入21世纪,由于化学药物的副反应及现代病、富裕病、医源性疾病及药源性疾病的大量出现,人们要求“回归大自然”、“反朴归真”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上疾病的医学,医疗对象是半健康、健康人,目的是增进健康,执行者是医师、营养保健师,场所不是在医疗机关而是健康增进中心,方法主要是食疗、药膳。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药膳、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三七药膳的兴衰发展历史,它与历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文化物质生活中水平的迅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以及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药膳的应用普及将与时俱进,它将成为人们防病和日常生活中保障健康、养生防老及宴请亲友的时尚,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作出更大贡献。
9,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西大门。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属毕节地区管辖。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县府驻草海镇。
春秋时为莫国之地。汉属犍为郡。唐置羁縻宝州。元置乌撒路,后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乌撒府为威宁府。1914年改府为县。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县。
威宁80%以上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县。县境气候温凉,适于马铃薯、甜菜作物生长,是贵州马铃薯良种基地和甜菜生产基地。
高原草场面积大,畜牧业发达。特产威宁火腿。盛产黄梨和苹果。农收产品加工业发达。县城西边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1.2℃,1月均温3.9℃,7月均温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积 18 万公顷 。有煤 、石膏 、铅锌、铁、铜等矿产资源 。产玉米 、马铃薯 、小麦 、水稻 、豆类、荞麦、甜菜。有火腿、苹果、黄梨、党参等特产。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过县境。名迹胜地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
社会经济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太阳神的无私惠顾,使动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处乌蒙之巅,山脊和空旷地带无静风时刻,春风浩荡,秋风送爽,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扑面兼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历史文化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在县城东部的盐仓、板底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位于威宁县西北部的中水、石门坎旅游区,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苗族风情见长。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石门坎,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内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和实践双语教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首开男女合校先河的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地氟病防治区,有贵州的第一个足球场,第一个学校游泳池遗址,石门坎因此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水遗址,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其历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为研究古夜郎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据。
旅游资源
位于雪山镇、龙街镇范围的北部旅游区,为草海北 草海部岩溶丘陵区和多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威宁县畜牧业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云雾缭绕的人工草场、花果飘香的万亩荞麦种植区和苹果园、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誉。1992年10月,国务院公布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和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国小学德育教材中,《黑颈鹤之乡--威宁草海》一文被编入教材。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独臻其妙,广阔的水面,环海峰峦逶迤曲折,远近高低,层叠有次。东南海面,六洞桥长堤卧波,西海水域,阳关山苍然突兀。山围水抱、秀迤委婉。登山尽可观海,游海亦可见山,山水相依,浑然天成。草海是鸟的乐园,湖里共有鸟类208种10万余只。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贵州有417种,而到草海栖息的鸟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多,占贵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金雕、黑鹤、白尾海雕等7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鹭等20余种,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56种,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物27种。各种珍稀鸟类中,以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最为珍贵,它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15种鹤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也是科学上记载最晚的一种鹤,全球仅存7000余只。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有1194只、灰鹤774只、斑头雁3820只。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别清,特别蓝,像 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鱼、水草。
10,云南有什么特产
1. 卷烟、烤烟
云南出名烟,在全国有名的有红塔山、啊诗玛、云烟等。
2、茶叶:
茶叶很早以来就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是世界100多个国家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茶叶是云南省久负盛名的特产,生产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广,现在云南省种植茶叶的县占全省总县数的92%,所产茶叶除供应国内市场需要外;其中,滇红、普洱茶、沱茶等茶叶还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3、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的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成为云南省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1923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各地食品比赛会上,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在这次会上,孙中山先生口尝了宣威火腿,觉得其色鲜肉嫩,味香会甜,食而不腻,倍加赞赏,留下了“饮和食德”的题词。以宣威火腿制成“云腿”罐头的工厂,也取名为“德和罐头厂”。从此宣威火腿名声大振,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现在还出口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
4、药材: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药材王国,这里复杂的自然条件,有利多种药材的生长,云南出厂的药材多达1000余种,占全国药材品种的70%,其中三七、天麻、虫草、当归等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中成药中的“云南白药”誉满全球。
5、食用菌:
食用菌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视为珍贵的“山珍佳肴”。经常食用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清肺益气,降低胆固醇,预防肝硬化,有的还有抗癌作用等已成为世界各国喜爱的高级滋补食品。
6、斑铜工艺:
云南斑铜是我国独有的金属工艺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中独具一格,曾有“九龙鼎”在国际“万过赛会”上获奖。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无论“生斑”和“熟斑”,自问世之时起,就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优美的神韵使人倾倒。
7、大理石:
从历史资料看,大理石的开采,起码可以追溯到唐代南诏以前,一千多年前唐代修建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建筑上就已经采用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制品,而且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历史上的皇宫陵墓如北京和十三陵,均大量使用了云南大理石。五十年代以前大理石的开采、加工,一直停留在手工生产的方式上,直到1953年大理建起了大理石厂,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产品种类增多,工艺不断提高。其产品除国内需要外,还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市场。
8、鸡豆凉粉:
是纳西族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它产于丽江坝,因形状象鸡眼睛,故名鸡豆,属豆科类。这种豆类经碾磨制成的粉条,颜色呈灰绿色,煎炸、凉拌、煮都很入味,清香可口,是纳西族餐桌上的佳肴。
9、丽江粑粑:
是地道传统食品之一。选料精良、制作精细、有包红糖、白糖、玫瑰馅或豆沙馅的糖粑粑和以火腿、葱白为馅的火腿粑粑,油而不腻、酥香味浓,用料考究、工艺独特,可携带而不霉变。
10、砣砣肉:
是宁蒗小凉山彝族常用来待客的肉食。选用猪肉、羊肉或牛肉,连骨带肉切割成约半斤(250g)左右一大块,在锅中用清水煮至八成熟,再捞入簸箕内,撒上盐和调料菠荡,待调料渗入即可分食。兰坪和宁蒗彝寨,都可尝到砣砣肉。
11、猪膘肉:
是摩梭人待客的传统佳肴。其制作方法是将猪宰杀后,把整头猪除头骨以外的骨骼全部剔除,内抹各种调料,然后缝合,压成琵琶状腌制而成。因加工独特、香料丰富,吃起来肥而不腻、味美可口、营养极佳、且易保存,制好的猪膘肉久放不变质。
12、丽江特产
(1)海棠果:为丽江独有的一种野生水果,可直接食用或泡饮。功效:利尿、健胃、助消化,也为小孩尿道炎特效奇方;它是一宗纯正的天然保健珍品和馈赠礼物。
(2)天麻:为丽江的传统天然野生药材。功效:平肝息风、止痉补脑,为药膳佳品。中成药有天麻丸,天麻素片,远销东南亚地区,天麻酒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3)归头:归头为丽江传统产品。当归从秦地引种丽江,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地道的名贵药材,以品质纯正、挥发油含量高于秦归深受国内外欢迎,因而故称云归。功效:补血和气、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药膳风味佳品。
(4)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系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为一种似虫非虫,似草非草的药物,性平、味甘、微苦。功效:抗衰老,明目,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常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是野生珍稀名贵药材之一。
(5)螺旋藻:又名蓝藻,是一种已有35亿年生命史的稀有藻类,可以说是现在地球上最“老”的生物,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丰富均衡的营养及高效保健功能的特点。已被全世界的人们所关注:“21世纪人类最好的保健品”。目前全球已知的螺旋藻产地只有墨西哥的可可湖,非洲乍得湖和我国永胜程海三处。
(6)纳西东巴挂毯:系丽江毛纺厂的工艺产品,采用当地优质的细羊毛,精编细织而成,大多采用白色羊毛为底色,图案为黑色羊毛绘制,以纳西古老的东巴象形字画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构成多种式样。除挂毯外,还有地毯、坐垫、铺毯、马垫等产品。其特点为图案新奇,寓意美好,精制耐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颇受中外游客欢迎。
(7)丽江铜器:丽江铜器,远源流长、材料有红铜、黄铜、白铜等,其工艺精致,品种繁多,如各式铜壶、铜锁、铜盆、铜火锅、铜勺、铜瓦,以及铜制的墨盒、笔架、门扣、灯盏等用具,都是当地人民喜欢的生活用品。丽江铜器曾是纳西与藏汉等民族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以其优质、耐用的特点誉满康藏地区和滇西北地区,一向为省内外各民族人民所青睐,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丽江铜器日益为海内外的广大旅客所喜爱。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有古老的人类遗址,恐龙化石及近代历史纪念物,以及25个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7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腾冲、威信、保山、会泽4座省级历史名城。此外,全省还建立了总面积达192.6万公顷的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00多个,总面积为8.55万公顷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2个。云南省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10年来,全省集中力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其它配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推出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1999年,到云南旅游的国外游客达104万人次,国内游客367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4亿元人民币,其中创汇额达3.33亿美元。旅游业正在成为云南的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云南十八怪:【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云南十八怪中,有好几怪都是关于吃的方面的。云南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大菜,摆在席面上供来云南的人风光风光,赚足面子,填饱自尊。可来过云南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云南好玩的地方多,好吃的东西更多。”这不是做广告,来过云南的人都这样认为。云南人在吃的方面是非常富有创新精神的,能把普通的大米做成饵筷、饵丝、米线、米糕、粽子、元宵、米肠、粉蒸、卷粉、凉宵、米凉粉……十多种小食品,足可以看出云南人在吃方面的智慧,是多么的高超灵巧和有创意啊!
云南有哪些特产?
特产 贝 母 红豆杉 云南贡米
好吃的 过桥米线 永胜油茶 普米饭肠 弥渡卷蹄 纳西族 丽江粑粑 竹荪 洱海鱼三味 云南汽锅鸡 腾冲"大救驾 民族饮食文化之纳西族(丽江) 大理雕梅、炖梅 佤族鼠食 白族三道茶 宣威火腿 彝族砣砣肉
最好玩的 要数丽江了 个人认为 嘿嘿
其他还有俊秀挺拔的石林、柔美的高原明珠――滇池、“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洞经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傣族少女多情的祝福
怒江风味美食(云南)
保山风味美食(云南)
西双版纳风味美食(云南
大理风味美食(云南)
香格里拉风味美食(云南
昆明风味美食(云南)
虫草(云南)
三七(云南)
傣锦(云南)
鸡棕(云南)
丽江松茸(云南)
丽江人参(云南)
丽江天麻(云南)
雪茶(云南)
香椽(云南)
云子(云南)
山嵛菜(云南)
白芸豆(云南)
茨满梨(云南)
海棠果(云南)
羊肚菌(云南)
程海鱼(云南)
扎染布(云南)
苏理玛酒(云南)
东巴腊染(云南特产)
青刺果油(云南特产)
乌木春茶(云南特产)
东巴挂毯(云南特产)
三川火腿(云南特产)
云南白药(云南特产)
永胜瓷器(云南特产)
斑铜工艺品(云南特产)
程海螺旋藻(云南特产)
丽江粑粑(云南)
鸡豆凉粉(云南)
糯米血肠(云南)
包谷粑(云南)
豆焖饭(云南)
洱海鱼三味(云南)
苦荞粑粑(云南)
弥渡卷蹄(云南)
普米饭肠(云南)
酥油茶(云南)
佤族鼠食(云南)
宣威火腿(云南)
腌酸鱼(云南)
彝族坨坨肉(云南)
永胜油茶(云南)
云南汽锅鸡
白族三道茶(云南)
玉器,银器,腊染的服装.木雕,民族服饰.民族挂饰,葫芦丝,巴乌.很多的,去花鸟市场转转,可以找到很多的
丽江松茸(云南) 丽江人参(云南) 丽江天麻(云南) 雪茶(云南) 香椽(云南) 云子(云南) 山嵛... 东巴腊染(云南特产) 青刺果油(云南特产) 乌木春茶(云南特产) 东巴挂毯(云南特产) 三川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