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虫草生长温度,捕虫草怎么养殖
发布时间:2022-05-07 02:24
编辑:网络
点击:423
捕虫草怎么养殖用疏松的壤土,保持盆土湿润,温度控制在15-28度之间。放在有小虫子的地方。捕虫草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温为25-30℃,3月至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须不低……
1,捕虫草怎么养殖
用疏松的壤土,保持盆土湿润,温度控制在15-28度之间。放在有小虫子的地方。捕虫草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温为25-30℃,3月至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须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2,捕虫草怎么种 需要注意些什么 多久能吃虫子
刚买回来一般都要套袋适应一段时间的,长出新叶后逐渐打开袋子。水碱大的地方需要用纯净水,虫子也要量力而行,太大的虫子会使叶片变黑,而且一株能有两三片有虫子就好了,太多了反而不利于生长捕虫草属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有百种左右。大多数生长在印度洋群岛、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潮湿热带森林里,中国海南,广东、云南等省也有这种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温为25-30℃,3月至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须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待其找出叶子就具备吃虫子的功能。它会撒发出一种香味 吧虫子吸引过去然后掉进去 虫子就出不来了!
3,捕蝇草和食虫草怎么种种的要点发芽成长气温
猪笼草的栽培 ▓ 栽培介质 猪笼草喜欢排水性、透气性较好的栽培介质,常用的栽培介质有泥碳土、椰纤和一些大颗粒的栽培介质,通常都是将这些栽培介质溷合使用。水苔也是常见的栽培介质,不过,水苔会有酸败的问题,通常半年到一年后必须换新。所以,水苔比较适用在扦插或是小苗的栽培。 ▓你题目有点矛盾,捕蝇草就是食虫植物的一种,而食虫植物里有: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菜,瓶子草,狸藻,捕虫堇,土瓶草,彩虹草,捕虫树,食虫凤梨,每个种植要点都不一样,成长温度有些也有差异。你先说清楚吧。
捕蝇草的话和你说下:
晒太阳时不要浇水喷水。浇水选择在早上或者太阳落山后。浇水要浇透,盆底要有水溢出,千万别用喷,很多新手都喜欢用喷来代替浇水,无语了,就算你喷一千次一万次都不比浇水一次好!搞清楚不是叶子要喝水,而是根!夏季最好1—2天浇水一次,其它季节2—3天。基质一年更换一次,基质不随便用,普通的土那些是不行的!网上购买食虫植物专用的基质!夏季开花把花茎剪掉!因为捕开花会消耗大量养份容易死!其它没什么了
食虫植物不是普通植物,建议你最好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学习下,不然会养死!
可百度:食虫植物网 学习下,还有百科:捕蝇草也有介绍
4,捕虫草怎么养
捕虫草属植物种类繁多,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生长适温为25-30℃,3月至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须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可以养呀。
捕虫草是生长在北美洲的沼泽地上的一种植物,长期受着养料不足之苦。因为这里极为潮湿的地盘已被一种叫“泥炭藓类”的植物所霸占,它只能从直接落到茎叶上的雨和雪中获取水分。捕虫草的食肉习性,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条件下逐渐形成的。食虫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又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捕虫草美丽的叶笼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等地,作为室内盆栽观赏已很普遍。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花卉市场上,也能见到捕虫草的风姿。用它点缀客厅花架、阳台和窗台,或悬挂于庭园树上和走廊旁,优雅别致,趣味盎然。
食虫草原产于热带,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5℃至30℃,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周围的高湿环境。种子中国提醒您:冬季在室内应放在向阳处,室温不低于16℃,就能安全越冬。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食虫草宜用吊盆栽植,使其叶笼捕虫器自然下垂,以显示其绚丽的风采。
5,食虫草怎么栽培需要多少温度才生长快
猪笼草的栽培 ▓ 栽培介质 猪笼草喜欢排水性、透气性较好的栽培介质,常用的栽培介质有泥碳土、椰纤和一些大颗粒的栽培介质,通常都是将这些栽培介质溷合使用。水苔也是常见的栽培介质,不过,水苔会有酸败的问题,通常半年到一年后必须换新。所以,水苔比较适用在扦插或是小苗的栽培。 ▓ 浇水 猪笼草对栽培介质的水份含量是属于较低的,猪笼草通常较不喜欢过度潮湿的栽培介质,因此,采用浇水的方式会比较适合猪笼草。不过,仍然可用浸水法来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质的透气性,增加大颗粒栽培介质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质过湿。使用浸水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盐份的累积。由于猪笼草的栽培期间很长,盐份累积在栽培介质中便成为明显的问题,此时在栽培介质的表面上会出现许多黄白色的垢,这便是水中的盐份沉淀下来了,当然了,这样的环境便造成猪笼草生长不良。此时,可将表层的栽培介质去掉,重新铺上一层新的栽培介质便能改善。 ▓ 温度 猪笼草分布的高度很广,从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在园艺上,依据其海跋高度的分布而分成两大类:高地种(high land)和低地种(low land)。生长在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猪笼草便是高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1度,夜间10度;生长在平地或低于一千公尺高山的猪笼草为低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9度,夜间21度。 高地种的猪笼草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温度的控制往往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在台湾,想要栽培高地种猪笼草非得要用冷气降温不可。栽培量不多时,可以买个贩卖饮料用的冰箱,也就是那种有玻璃门的冰箱,如此灯光便可以从外面照射进去。冰箱的温度可以在购买时请人先设定好栽培所需要的温度。如果没有做到温度控制,则只有少数能耐热的高地种猪笼草能在台湾栽培,但在夏季时会因为高温而生长不良,只有到冬季时才会正常生长。平地种猪笼草由于生长在较为温暖的地方,所以在台湾的冬季常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停止生长。 日夜温差对于猪笼草的生长可能有所帮助,季节的变化可能不是那么重要。猪笼草大多生长在低纬度地区,这些地方四季的变化不明显,整年的温度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然而,许多猪笼草生长在高山上或内陆,其特点是日夜温差大,可达10度以上。许多猪笼草在台湾栽培总是难以种得漂亮,可能是因为台湾的日夜温差不够大的关系;有些以冰箱恒温栽培高地种猪笼草的玩家也常提到猪笼草的生长缓慢。或许以人工控制方式制造出日夜温差可以加速猪笼草的生长。 ▓ 光照 猪笼草对光照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猪笼草生活在较阴暗的森林底部,有些猪笼草生长在稍有遮荫的树林下,也有猪笼草攀附到树梢上或生长在山壁上,接受大量的日照。基本上,猪笼草喜欢明亮的光照,在栽培上尽量种在明亮的地方为原则,再视品种来决定能不能去晒太阳。要注意的是猪笼草可能会有晒伤的问题,如果发现叶柄的边缘发生枯萎、焦黑的现象就是晒伤了,必须要遮荫。 ▓ 湿度 空气的湿度是影响猪笼草是否能够正常结出瓶子的关键。 通常生长在较为潮湿的地区,湿度至少要60%。因此在栽培上,许多人总是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为什么猪笼草不会长出新的瓶子出来;瓶子往往还没长大,便有如焦掉一般枯萎了。猪笼草不长瓶子,关键就在于环境太过干燥,但这并非是指水浇得不够,而是空气的湿度太低了。要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用透明塑胶袋将猪笼草整个罩住,如此就能轻易地得到一个高湿度的环境;将猪笼草放在水族箱中,或者摆在角落,只要减少通风,湿度便会提高。不过,猪笼草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只要瓶子能长出来后,可试着逐渐减少空气的湿度,让猪笼草在较为干燥的地方也能长出瓶子来。 ▓ 施肥与喂食 栽培猪笼草并不需要特别去喂它,栽培在室外的猪笼草通常能自行捉到昆虫。想要人工喂食也没什么不好,至于要喂哪一种昆虫并没有什么限制,但不建议喂太多或太大的昆虫,例如蟑螂。因为像蟑螂这样大的昆虫要完全被消化完需要数个星期,在这段期间被分解的昆虫所散发出来的腐臭气味可是会令人无法领教。 如果猪笼草有虫吃,就不用再施肥了。不过,在室内栽培时,通常不会有足够的昆虫可供猪笼草捕捉,而且,为了顾及室内的卫生,可以改为对猪笼草施肥以补充养分。猪笼草只能接受叶面喷洒的速效型肥料,绝对不可将肥料施用到土中。市售的花宝R便是用作叶面喷洒的肥料,在选购上以含氮量较高的花宝五号最为适合。由于食虫植物比较不耐高浓度的肥料,为了安全起见,应依据其使用量再多稀释几倍。例如,肥料的使用说明上注明其使用量为稀释1000倍时,则用于猪笼草上可能要稀释到4000倍。将稀释好的肥料以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整株猪笼草上,将其喷湿即可。除了用叶面喷洒肥料之外,还可以用缓效性的基肥,直接投入猪笼草的瓶子内来供给养份。为避免环境卫生问题,最好还是采用化学肥料,花市中常见的「魔肥」便是缓效性的化学基肥。只要将一小粒魔肥投入一个瓶子,一株猪笼草只要只个瓶子有施肥即可。 ▓ 其他事项 猪笼草是多年生植物,而且会长得很大。如果希望猪笼草能长出巨大的瓶子,就必须考虑给猪笼草一个稳定的栽培环境。猪笼草是藤蔓植物,必须有所依附才能站立,因此需要给猪笼草搭设支架。为了立支架,需采用较大的花盆,另一方面采用较大的花盆可盛装较多的栽培介质,使花盆稳、重,可支持大棵的猪笼草而不致被风吹倒。温室栽培是人为地为作物创造其适宜生长的环境 田间不能正常生产时 也就是露天气候不适宜作物生长 采用保护地主要是早春和延后栽培 一是避开大田产品上市高峰或弥补大田瓜菜淡季或空缺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6,食虫草要在什么温度生长
猪笼草的栽培
▓ 栽培介质
猪笼草喜欢排水性、透气性较好的栽培介质,常用的栽培介质有泥碳土、椰纤和一些大颗粒的栽培介质,通常都是将这些栽培介质溷合使用。水苔也是常见的栽培介质,不过,水苔会有酸败的问题,通常半年到一年后必须换新。所以,水苔比较适用在扦插或是小苗的栽培。
▓ 浇水
猪笼草对栽培介质的水份含量是属于较低的,猪笼草通常较不喜欢过度潮湿的栽培介质,因此,采用浇水的方式会比较适合猪笼草。不过,仍然可用浸水法来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质的透气性,增加大颗粒栽培介质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质过湿。使用浸水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盐份的累积。由于猪笼草的栽培期间很长,盐份累积在栽培介质中便成为明显的问题,此时在栽培介质的表面上会出现许多黄白色的垢,这便是水中的盐份沉淀下来了,当然了,这样的环境便造成猪笼草生长不良。此时,可将表层的栽培介质去掉,重新铺上一层新的栽培介质便能改善。
▓ 温度
猪笼草分布的高度很广,从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在园艺上,依据其海跋高度的分布而分成两大类:高地种(high land)和低地种(low land)。生长在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猪笼草便是高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1度,夜间10度;生长在平地或低于一千公尺高山的猪笼草为低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9度,夜间21度。
高地种的猪笼草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温度的控制往往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在台湾,想要栽培高地种猪笼草非得要用冷气降温不可。栽培量不多时,可以买个贩卖饮料用的冰箱,也就是那种有玻璃门的冰箱,如此灯光便可以从外面照射进去。冰箱的温度可以在购买时请人先设定好栽培所需要的温度。如果没有做到温度控制,则只有少数能耐热的高地种猪笼草能在台湾栽培,但在夏季时会因为高温而生长不良,只有到冬季时才会正常生长。平地种猪笼草由于生长在较为温暖的地方,所以在台湾的冬季常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停止生长。
日夜温差对于猪笼草的生长可能有所帮助,季节的变化可能不是那么重要。猪笼草大多生长在低纬度地区,这些地方四季的变化不明显,整年的温度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然而,许多猪笼草生长在高山上或内陆,其特点是日夜温差大,可达10度以上。许多猪笼草在台湾栽培总是难以种得漂亮,可能是因为台湾的日夜温差不够大的关系;有些以冰箱恒温栽培高地种猪笼草的玩家也常提到猪笼草的生长缓慢。或许以人工控制方式制造出日夜温差可以加速猪笼草的生长。
▓ 光照
猪笼草对光照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猪笼草生活在较阴暗的森林底部,有些猪笼草生长在稍有遮荫的树林下,也有猪笼草攀附到树梢上或生长在山壁上,接受大量的日照。基本上,猪笼草喜欢明亮的光照,在栽培上尽量种在明亮的地方为原则,再视品种来决定能不能去晒太阳。要注意的是猪笼草可能会有晒伤的问题,如果发现叶柄的边缘发生枯萎、焦黑的现象就是晒伤了,必须要遮荫。
▓ 湿度
空气的湿度是影响猪笼草是否能够正常结出瓶子的关键。
通常生长在较为潮湿的地区,湿度至少要60%。因此在栽培上,许多人总是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为什么猪笼草不会长出新的瓶子出来;瓶子往往还没长大,便有如焦掉一般枯萎了。猪笼草不长瓶子,关键就在于环境太过干燥,但这并非是指水浇得不够,而是空气的湿度太低了。要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用透明塑胶袋将猪笼草整个罩住,如此就能轻易地得到一个高湿度的环境;将猪笼草放在水族箱中,或者摆在角落,只要减少通风,湿度便会提高。不过,猪笼草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只要瓶子能长出来后,可试着逐渐减少空气的湿度,让猪笼草在较为干燥的地方也能长出瓶子来。
▓ 施肥与喂食
栽培猪笼草并不需要特别去喂它,栽培在室外的猪笼草通常能自行捉到昆虫。想要人工喂食也没什么不好,至于要喂哪一种昆虫并没有什么限制,但不建议喂太多或太大的昆虫,例如蟑螂。因为像蟑螂这样大的昆虫要完全被消化完需要数个星期,在这段期间被分解的昆虫所散发出来的腐臭气味可是会令人无法领教。
如果猪笼草有虫吃,就不用再施肥了。不过,在室内栽培时,通常不会有足够的昆虫可供猪笼草捕捉,而且,为了顾及室内的卫生,可以改为对猪笼草施肥以补充养分。猪笼草只能接受叶面喷洒的速效型肥料,绝对不可将肥料施用到土中。市售的花宝r便是用作叶面喷洒的肥料,在选购上以含氮量较高的花宝五号最为适合。由于食虫植物比较不耐高浓度的肥料,为了安全起见,应依据其使用量再多稀释几倍。例如,肥料的使用说明上注明其使用量为稀释1000倍时,则用于猪笼草上可能要稀释到4000倍。将稀释好的肥料以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整株猪笼草上,将其喷湿即可。除了用叶面喷洒肥料之外,还可以用缓效性的基肥,直接投入猪笼草的瓶子内来供给养份。为避免环境卫生问题,最好还是采用化学肥料,花市中常见的「魔肥」便是缓效性的化学基肥。只要将一小粒魔肥投入一个瓶子,一株猪笼草只要只个瓶子有施肥即可。
▓ 其他事项
猪笼草是多年生植物,而且会长得很大。如果希望猪笼草能长出巨大的瓶子,就必须考虑给猪笼草一个稳定的栽培环境。猪笼草是藤蔓植物,必须有所依附才能站立,因此需要给猪笼草搭设支架。为了立支架,需采用较大的花盆,另一方面采用较大的花盆可盛装较多的栽培介质,使花盆稳、重,可支持大棵的猪笼草而不致被风吹倒。食虫草原产于热带,喜高温多湿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5℃至30℃,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周围的高湿环境。种子中国提醒您:冬季在室内应放在向阳处,室温不低于16℃,就能安全越冬。
7,捕蝇草多长时间发芽
质量好点的种子大约一个星期出芽。
基质:种植捕蝇草需使用保水性好、酸性甚至是强酸性的基质,PH值在3-5之间。可使用纯水苔或者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河沙的混合基质,盆浸法种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水份:捕蝇草对盐份比较敏感,水中矿物质浓度过高会使植株衰落直至死亡,表现为植物停长或者变小,未老化的夹子、叶子边缘开始坏死。所以必须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生长季节可保持基质较高湿度,也可使用盆浸法种植,休眠期需干燥些但不能干透,防止植株腐烂。
湿度:捕蝇草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一般种植的环境都可以满足,无须特别加湿。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20-30度,10度以下会休眠(休眠时大多数的叶子会枯萎,只剩下很少的小叶子),可在0-38度下存活。
光照:捕蝇草是喜光植物,可接受全日照,且光照可使植株颜色鲜艳,但夏季为避免高温,可适当遮荫。
养份:在生长季节,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每月1-2次。施肥宁可薄肥勤施,切勿浓度过高,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 也可采用喂食的方法,投喂昆虫或生的肉类,且大小要合适,使夹子能够完全包住食物,投喂夹子的数量不能超过夹子总数的1/3。
病害:夏季高温容易烂茎,环境良好的通风、根部降温、良好的光照、较大的日夜温差都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如发现茎部已有部分腐烂,应立即把腐烂部分彻底清除,然后放入杀菌剂浸泡5分钟,再植入消毒过的洁净基质。不知你的种子哪里买的?因为假种子也很多,如果你是买的罐装的就是假的
你是新手吧?现在天气温度都不是很高,肯定发芽慢了,捕最好需要25度以上的温度才利于发芽。
也不知你播的时候是怎么播,你参考下我下面播法:
准备好基质,泥炭和水苔都可以,湿润后放置花盆或者容器,把种子均匀播到基质表面,不需基质掩盖,腰水闷起来,放置散光处,约1个月内发芽,发芽后还是闷住,直至长到直径1cm后方可移植到其它盆种植。
不建议新手直接买种子养起,还是买苗吧,因为食虫植物的种子对于新手来说没那么容易播出来的,这不是普通的植物,对各方面有讲究的!从苗养起慢慢接触以后再买种子播种就会容易上手捕蝇草中文名茅膏菜,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别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苍蝇草、山胡椒;英文名Venus Flytrap。是食虫植物中的一种。
捕蝇草生长在北美洲,是多年生草本,叶子排列成莲座状,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叶端有一个肉质的,随意开合的贝壳状夹子,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当小虫上了钩来,一旦解动了刚毛,那两片叶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那个像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及时地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化。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个猎物的落网。捕蝇草是一种珍奇有趣的食虫植物,世界著名植物园和植物爱好者都有栽培,可供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捕蝇草还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如果你用一支铅笔触动它的感觉毛,它没有任何反应,两片“蚌壳”不会闭合起来。
到了春天,沉睡的捕蝇草受到阳光的召唤与温度的刺激,开始长出长长高高的叶子,经过冬眠的捕蝇草有时也会冒出许多的侧芽。过阵子,就冒出了好长好长的花茎,花茎上的花基本上是逐日开,不会一天就开完。过几个礼拜,这些花也差不多谢光了。接着,夏天来临。(注:开花会消耗养分,影响叶子的生长,因此若不想让它开花可以剪掉。)
在夏天强烈的日照刺激下,捕蝇草夹子内部的颜色慢慢转红。这个时期的夹子通常是最大也是数量最多的!!您可以好好欣赏一丛向着天空的血盆大口!
接着,秋意渐浓,.夹子不像春夏一样的向天空伸展,大部分转为平铺在地上的型态。日夜温差变大,刺激了夹子内部的腺体颜色变红,随着日照的变短,温度的降低,在秋末您可以开始减少水量的供给。但是注意。仍然不要让捕蝇草的盆土完全干透。
了解了捕蝇草的一年生长概况,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来种捕蝇草了。我们分成几个方向来介绍:
光照:沼泽生植物,原生环境没有高大植物遮荫,喜阳光。家庭栽培时,春、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夏季应加50%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或用40W灯管在距植物30cm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天。
水分:尽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以盆浸法(香港、台湾地区称之为“腰水”法)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小环境,具体做法是: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3cm深,并定期补水。
湿度:大于50%,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当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您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也是有助于空气湿度的保持。
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珍珠岩、沙砾等)为1:1或纯水苔,基质应于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
温度:生长温度15℃-35℃,适宜温度:21-35℃,冬季如想让其休眠,则须控制在5℃左右(0-8℃)。但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不经过休眠对来年的正常生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喂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喂节肢类动物(昆虫、蜘蛛等)。它们的消化液很难消化牛肉、鸡肉等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如用市售的观叶植物肥料,可按推荐浓度的1/5施用,生长季每2周喷施一次。
如果您买了种子请按以下步骤播种:
1、 准备好播种的花盆:将花盆填满基质后放在剩有纯净水的玻璃缸或水盆中,使基质吸水至表面湿润,再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
2、 播种:小心打开种子包装,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基质表面,盖上0.3厘米的培养土。
3、 喷水:用喷瓶将表面喷湿(雾状喷射),小心喷射,以免种子被冲走。
4、 将播好种子的花盆连同玻璃缸或水盆一齐放在向阳的窗台内侧,如果是水盆,应加顶端开口塑料罩保湿。注意及时补水,一般10天左右发芽(20度)。
5、 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移植。
聊到这里,您可以发现其实捕蝇草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同时,却可以得到很大的乐趣。捕蝇草其实并不难种,只要充足的阳光,干净的水,合适的土壤,它大概就能活得快快乐乐了。种一盆捕蝇草,当作您的第一盆食虫植物,给您家里一个惊喜;或者,您可以欣赏它夹子的狰狞与美,沉醉在动物与植物的模糊界线!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2%B6%D3%AC%B2%DD&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2%B6%D3%AC%B2%DD&in=3&cl=2&cm=1&sc=0&lm=-1&pn=2&rn=1不瞒你说,拿东西要求很高,我在养,一般6-15天就会发芽的,但是给它浇水必须要哇哈哈纯净水,还要温度等等方面的要求,很麻烦的,出芽之后不能用手碰,要不芽会变黑,最后死掉。
8,猪笼草食虫草怎么养前几天刚买了盆
為何我的豬籠草不會長出瓶子?
通常此時的豬籠草還是能長出葉子,然而瓶子的新芽還未長大就焦黑了。豬籠草不長瓶子最主要的原因是空氣過於乾燥。請注意,並非是說你沒澆水,這裡指的是空氣的溼度。豬籠草的生長環境溼度較高,但栽培者的家中可能會因為家裡較乾燥,導致瓶子長不出來。若有這個問題,可找一個大的透明塑膠袋將豬籠草包起來,若經過一段時間後袋內能結出露水,這就表示溼度足夠了,以後新長出來的葉子其帶的瓶子大概也就能長大了。有時,將豬籠草丟在較陰涼但是明亮的牆角,不晒太陽,也不要吹風,過一段時間也能長出瓶子。請注意,豬籠草要求的空氣溼度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所以拿袋子只套住瓶子是無助豬籠草正常結瓶子的。
Last updated: 2005-04-04
豬籠草能晒太陽嗎?
許多人認為豬籠草是生長在陰暗的雨林下,因此豬籠草不需要很多陽光。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在原產地,許多豬籠草可能真的是生長在森林下,但它總是向著陽光生長,甚至是高掛枝頭,有些豬籠草則是長在草叢之中,接受全日照。不過,倒是有些豬籠草生長在樹蔭之下,這一類的豬籠草就不曬太陽了。有些高地種的豬籠草可曬太陽,但要注意的是平地的氣溫高,如果還曬太陽則溫度會過高而造成高地種的豬籠草死亡。所以,豬籠草要不要晒太陽,必須視品種而定。
Last updated: 2005-04-04
豬籠草的瓶蓋為什麼不會動?
豬籠草的瓶蓋本來就不會動。事實上,所有的瓶子植物,如瓶子草、太陽瓶子草和土瓶草,它們的蓋子都是固定的。無論是捕到蟲,還是受到人為的刺激,都不會動。為了捕蟲而動的食蟲植物只有捕蠅草、貉藻、狸藻及毛氈苔。
豬籠草的瓶蓋功能並不清楚,目前的說法,認為蓋子可以遮雨,防止瓶子積太多雨水。另外,瓶蓋內側會分泌一些含糖的液體,用來引誘昆蟲。
豬籠草要如何繁殖?
豬籠草主要是以「扦插」的方式來繁殖的。豬籠草的扦插很容易,而且成功率很高。扦插豬籠草時,用刀切取一段豬籠草的莖;莖必須帶有兩個節,或者換句話說,莖上必須帶有兩片葉子。由於豬籠草的新芽是從節上長出來的,所以如果扦插的枝條沒有節,那便無法長出新芽了。扦插豬籠草所用的栽培介質要有保水性,例如水苔或泥碳土。
由於扦插的枝條沒有根,植株會因為缺水而死。為了要防止枝條失水,必須要做到下列兩點:
■ 減少葉片的面積
由於葉片會散失水份,因此減少葉片的面積便能減少水份的散失。故扦插枝條上的葉柄必須要剪掉一部分,即使葉柄上帶有很大、很漂亮的瓶子,也必須要捨得剪掉。如果枝條太長,便會帶太多的葉子,便會失水,所以枝條上帶兩、三個節就夠了,不要太長。
■ 提高環境溼度
如果環境的溼度很高,便能減少扦插枝條水份的散失。因此,應將枝條栽培在密閉的環境,例如以塑膠袋把枝條連花盆一起包起來,如此便能提高環境的溼度了。
將扦插好的枝條置於明亮的地方,但要嚴禁陽光直接照射,否則會太熱。之後,約數個月後,若枝條的節上長出新芽,便是成功了;等葉片長出來後,便可依照一般的栽培方式來照顧。
豬籠草會不會開花?
豬籠草是會開花的,但是,想要它開花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豬籠草必須要長到某一大小時,才會開花。然而,因為許多豬籠草都是用扦插繁殖的,所以植株不夠大,必須要多種幾年才有可能開花。另外,要光照充足、養份的供給足夠,使植株長得健壯,才會開花。
豬籠草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雄花、雌花會分別從不同的植株上長出來,因此,想要豬籠草結種子,就必須要確定自己擁有的豬籠草的性別。除非要讓豬籠草結種子,否則不用太過在意豬籠草開不開花;豬籠草的花並不好看,而且味道不好聞,有點臭。
為什麼豬籠草的瓶子會長出孑孓?
豬籠草用其特化的瓶子來捕捉昆蟲,瓶中往往累積許多獵物的屍體,但我們卻會發現孑孓,也就是蚊子的幼蟲生活在消化液中。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問題。
事實上,水中生存的生物其對環境的抵抗能力很強,特別是有些能夠在髒水中生存的孑孓對惡劣的環境更有抵抗力。水中本身就存在許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夠分泌消化酵素以便取得環境中的養分。若孑孓過不了細菌這一關,則蚊子便無法到處繁殖了。
另一方面,老瓶子會失去消化的能力,不再擔負捕蟲的任務,此時的消化液只剩下水,消化液也不那麼酸了,而且瓶中所剩的昆蟲殘渣正好作為孑孓的養分,因此,積水的老瓶子便能成為蚊子的繁殖地點。
為什麼豬籠草的所抓到的蟲看起來沒有被消化掉?
豬籠草的是一種很會捕蟲的食蟲植物,我們往往可以在一個瓶子中發上百隻螞蟻的屍體。然而,這些昆蟲屍體的外觀看起來頗為完整,似乎豬籠草沒有將那些昆蟲消化掉。
事實上,這些昆蟲都已被消化掉了,只剩下外殼而已。所有的食蟲植物僅能分泌蛋白酵素,這種酵素只能分解昆蟲的蛋白質,因此昆蟲體內富含蛋白質的組織便能被蛋白酵素分解,而昆蟲的外殼主成份是幾丁質,食蟲植物並不產生相關的酵素來分解這種成份,因此,被消化完的昆蟲仍會留下外殼,以致造成昆蟲沒被消化掉的假像。
猪笼草种植心得
■介质猪笼草偏好较酸性的介质,可以将泥碳土、珍珠石、蛭石以1.5:1: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混合时应注意加水搅拌均匀,好让介质充分吸收水分。松软且为酸性的水苔也是很好的选择,一般的花鸟市场都有,价钱一般是10块一包。
■花盆陶盆的优点是较透气、吸水、保水,并能增加周围的空气湿度,应该作为首选。盆子尽量不要选择黑色的,黑色的盆子在夏天温度会较高。
■浇水浇水的大原则是土壤湿润但不潮湿。浇水的时间可选在晚上,以避免水滴留在叶子上经阳光照射而造成叶子的烧伤。
■湿度猪笼草是热带植物,因此几乎所有的猪笼草都喜欢高湿度的环境。想要增加局部湿度,可以向猪笼草周围喷水、在植株下放置水盘、盆土表层覆盖水苔等。
■阳光虽然猪笼草是生长在雨林的环境里,但是充足的阳光对猪笼草来说是有益的。大部分的猪笼草可接受2到4小时的阳光直射,或是6小时以上的明亮的散射光。
■温度根据生长的纬度不同,猪笼草可分为高地品种和低地品种。高地种对高温环境非常敏感,夏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而低地种则比较不耐寒,冬季温度应控制在12℃以上。
■施肥根据经验,猪笼草不用特别施肥即可生长良好,而且施肥过多会造成肥伤,叶烧,甚至造成不结笼的情况。当然偶尔使用稀薄的液体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的是肥料如果淋在水苔上,水苔容易长藻类。猪笼草 [猪笼草科] [猪笼草属]
拉丁名:Melissa officinalis
别名:
产地分布:
猪笼草产于亚洲的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猪笼草是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叶笼。叶笼瓶状,瓶口边缘较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或斑纹,还有整个叶笼都呈红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种。叶笼大小因品种而异,有些大型杂交种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笼的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气味引诱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入内,而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就很难逃出,最终被消化和吸收。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无花瓣。
生长习性:
常常生长在大树下或岩石的北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可用吊盆栽种,平时悬挂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的地方养护,夏季高温时要避免烈日暴晒,否则强光会灼伤叶片,影响叶笼的发育。秋、冬、春三季则要放在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方养护,不宜过于阴暗,以免叶笼形成缓慢而小,表面色彩黯淡无光。猪笼草对水分比较敏感,必须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叶笼才能正常发育,因此在生长期除保持盆土湿润外,还要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以有利于叶笼的发育生长。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其他无机复合肥,以满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越冬温度最好在16℃以上,若低于15℃植株就会停止生长,而低于10℃叶片边缘则受到冻害损伤。每年的2月至3月在新根尚未长出时换土一次,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的腐叶土或草炭土为佳,盆栽常用草炭土或腐叶土、水苔、木炭和树皮屑的混合基质栽培,因其黑色根易断,因此在换盆时应注意加以保护。
9,捕蝇草怎样才可以长的更快冬天会冻死吗求解释
种植要求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F0CU93vwNgAbx5j-lnqCaFNnC1RLkDgrZYk99MzKjYhsH1mH1ftkDTfxN4yVXERMzrpDxYv1IJRo4lQJVm4I_
光照:沼泽生植物,原生环境没有高大植物遮荫,喜阳光。家庭栽培时,春、 秋、冬三季可全日照,南方夏季应加50%遮荫或置于室内向阳窗台上即可。或用40W灯管在距植物750px的上方进行人工光照栽培,照射时间为12小时/天。
水分:尽量使用纯净水、雨水等软水。以盆浸法(香港、台湾地区称之为“腰水”法)营造一个类似原生地的小环境,具体做法是:将捕蝇草的盆放置于托盘或玻璃缸内,注水至75px深,并定期补水。
湿度:大于50%,捕蝇草的原生环境算是沼泽型的草原,湿度相对较高,若能以大水盘来做腰水,附近的湿度会高一点,您也可以在盆子的表土上加层水苔,也是有助于空气湿度的保持。
基质:无添加肥料的泥炭,颗粒状质料(珍珠岩、沙砾等)为1:1或纯水苔,基质必须每年春天更换一次,要注意的是捕蝇草它比较喜欢酸一点的土质。盆栽时,盆底需垫碎瓦片。
温度: 生长温度15℃~35℃,适宜温度:21~35℃,冬季如想让其休眠,则须控制在5℃左右(0~8℃)。但根据多年的养护经验,不经过休眠对来年的正常生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喂食:请不要强迫他们吃过多的东西,它们会自己捕食。最多只能在2片叶子上投喂节肢类动物(昆虫、蜘蛛等)。它们的消化液很难消化牛肉、鸡肉等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施肥: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直接将肥料施入基质中会导致植株的死亡,应叶面喷施低浓度液肥。如用市售的观叶植物肥料,可按推荐浓度的1/5施用,生长季每2周喷施一次。[1]
栽培介质
捕蝇草
1、捕蝇草偏好保水性佳、酸性的栽培介质。可以直接使用泥碳土或水苔来栽培,也就是完全只用单一种栽培介质即可。不过,水苔的价格较高,而且使用年限较短,但其较其他栽培介质干净,故水苔比较适合作为叶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质。大株的捕蝇草比较适合使用成本较低的泥碳土。有些泥碳土的质地较为细致,因此完全只用泥碳土时可能会造成排水不良,容易积水。我们可以在泥碳土中加入少量的珍珠石或是颗粒土,亦可将泥碳土和沙以一比一的方式溷合使用。事实上,在原产地的捕蝇草是生长在含沙的土地上,使用沙和泥碳土溷合而成的栽培介质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由于捕蝇草喜欢偏酸性的栽培介质,因此在沙子的选择上以石英沙、硅沙或河沙为主;不可使用含有钙质的沙,例如珊瑚沙或贝壳沙。
2、 种子越新鲜出芽率越高,最好是在春天播种 ,放在密封透明的器皿里,里面放水苔; 种子撒播在水苔表面(切记不要太密集) 湿度以水苔不滴水为准(意思为水苔的最大饱和量)上面覆盖保鲜膜,保鲜膜上用牙签戳几个小眼,放在光线强但阳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 质量好点的种子大约一个星期出芽。 植株高度或直径大约在2厘米的时候移栽到普通花盆,移栽出来还需要驯化。
一、特点
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最受国内宠爱的食虫植物!
二、特点
1、根与茎
捕蝇草(又称食虫草,捕虫草)的根比较短并且不发达,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茎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连接叶柄并不明显,不过在生长过程之中地下会发育出鳞茎,鳞茎属于演化过的一种变态茎。
2、叶子
捕蝇草的叶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长出来,属于轮生的叶子,显连座状以丛生的形态生长。中央长出来扁平或者细线状好似翅膀形状的是属于叶柄的部分,原生种的叶柄是扁平如叶片一般,因为反而像是叶子,所以也称作假叶。叶柄的末端带有一个捕虫夹,这才是会捕捉昆虫的叶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许多的无柄腺,一般是红色或则橙色,越接近叶绿的地方的无柄腺就越少,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来分解昆虫或则吸收昆虫的养分的部位。叶绿长有齿状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虫挣脱和叶瓣粘合。这种的叶子拥有捕捉昆虫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样,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
因为新叶都是从中心产生,故越外层的叶子就越老。在最外层的叶柄基部有时还会产生新的侧芽。捕蝇草的叶柄有两种型态发生:有的捕蝇草叶柄细长,达7~16公分长,而且朝向空中伸展;有的捕蝇草则长出短胖的叶柄,并平铺于地表。捕虫夹内侧通常会呈现红色的色彩,这些颜色大多是消化腺体的色素,当植株能接受充分的日照时,便会促进植物色素的产生,这些颜色从橘红色到红紫色都有,有些捕蝇草甚至会在消化腺体之外产生色素,因而使整株植株变红。不过,也有些捕蝇草不太会产生色素,因此捕虫夹内侧只呈现黄绿色。这些现象是基因差异所形成的,因此在园艺上已因这些外观上的差异而产生一些栽培种。在良好的栽培环境、有充足的养分下,捕蝇草会长出越大的捕虫夹,但会达到一个极限,捕蝇草的捕虫夹最大约可达到3到5公分长。捕蝇草的捕虫夹尺寸是经过长久演化而得到最佳的大小,以这样尺寸的捕虫夹可以让捕蝇草捕捉到大部分的昆虫。若捕蝇草的夹子能长得更大,那么捕蝇草就会少了许多捕食的机会,因为体形较大的昆虫其数量较少,而为数众多的小形昆虫能从未完全闭合的捕虫夹逃走。因此,能长出更大捕虫夹对捕蝇草是不利的,是会在演化的过程中淘汰掉。
3、花
捕蝇草的开花时期为初夏到盛夏,初期的时候会长出花茎,每个花茎拥有大概五至十个的花苞,属于标准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开出白色的花朵。原则上每株花只会开出一个花茎,如果生长的环境和养分充足的话,有时候也会生长出两个花茎,一般正常状况下大都为五片花瓣和五花萼,偶尔也会有六片花瓣的变异株,雄芯约有十数根,中央会有一根雌芯,拥有分叉状的柱头。
捕蝇草同株受粉的现象比较少,原因是因为当雄芯的花要长出花粉的时候,雌芯的花柱是封闭的状态,等到雄芯开始向外侧斜倾倒的时候,柱头才会开放变成分叉状,这时候才是处于可以授粉的状态。这类的雄芯先成熟后雌芯才长成在植物界相当常见,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况。一般专业术语称这种花为雄芯先熟花(Protandrous flower)。
除了花茎外,一般不会有向上生长的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茎短小不易发觉,叶柄和叶子又几乎是贴地而生长。这是食虫植物的一种特征。因为除了捕食昆虫吸收其养分外,为了后代的延续也需要借助昆虫协助传粉,这也是属于所谓的虫媒花。所以必须将补充叶和花两个部分有所区分,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给于他们的天然智慧。
三、习性
1.捕虫机制
捕蝇草的捕虫过程大概是所有食虫植物之中最为奇特,捕虫机制最为复杂的。捕蝇草的捕食构造是由一左一右对称的叶片所形成的夹子,这个夹子状的构造是由叶子特化而来的,至于连接捕虫器叶片状的构造是叶柄。捕虫夹上的外缘排列着刺状的毛,乍看之下很锐利,会刺人,但其实这些毛很软。这些毛的功能是用来防止被捕的昆虫逃脱。当捕虫夹夹到昆虫时,这些夹子两端的毛正好交错,而成为一个牢笼,使虫无法逃走。捕虫夹内侧呈现红色,仔细观查会发现上面覆满许多微小的红点,这些红点就是捕蝇草的消化腺体。在捕虫夹内侧可见到三对细毛,这细毛便是捕蝇草的感觉毛,用来侦测昆虫是否走到适合捕捉的位置。大多数的捕虫器只带有三对感觉毛,但也可能产生多出一根到数根感觉毛的捕虫器。
捕虫夹的闭合是一个精确的控制过程,此过程最初是在昆虫碰到位于夹子上的感觉毛时开始的。引起闭合的条件为一个捕虫器中,任意一根感觉毛被触碰到两次,或是分别触碰到两根感觉毛。触碰感觉毛的时间间隔对于闭合有决定性的影响:假如两次的触碰间隔在20到30秒内则能闭合,超过这段时间则需要有第三次成功的刺激才会闭合。捕虫器需要两次的刺激,为的是确认昆虫已经走到适当的位置。当捕虫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只是稍微走入捕虫器;若捕虫器现在就闭起来,只不过夹住昆虫的一部分,那么昆虫能够逃脱的机会便很大。当捕虫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时,此时昆虫差不多也走到捕虫器的里面,这时闭起的捕虫器便能将昆虫确实地抓住,关在捕虫器之中。
捕虫的讯号并非直接由感觉毛所提供。在感觉毛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部分,里面含有一群感觉细胞。感觉毛的作用有如杠杆,昆虫推动了感觉毛,使得感觉毛压迫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的电流,去通告捕虫器上所有的细胞。由于电流会四散向整个捕虫夹,所以引发闭合并不需要触碰同一根感觉毛,只要在同一捕虫夹中任两根感觉毛发出电流,便能引发闭合运动。当然,感觉毛所发出的电流仅影响其所在的捕虫夹,不会干扰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虫夹的运作。
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虫夹呈60度角张开着,当受到昆虫刺激时,捕虫夹以其叶脉为轴而闭合。捕虫夹的闭合与捕虫夹上的细胞膨胀有关。当捕虫夹上的细胞得到感觉细胞所发出的电流,其外侧的细胞便快速膨胀,使得捕虫器向内弯,因而闭合。
闭合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夹子快速关闭,以便捕到昆虫,此时捕虫夹只是夹住昆虫而已;第二阶段,捕虫夹向内收缩,以便使捕虫夹的内侧能够尽量贴近昆虫,这时,捕虫器已经完全紧闭,不留一点缝隙。之后,夹子关闭数天到十数天,此时昆虫被分布于捕虫器上的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昆虫被消化完后,捕虫器会再度打开,等待下一个猎物;剩下无法被消化掉的昆虫外壳,便被风雨所带走。
闭合过程的第二阶段须要昆虫的挣扎才能进行,因为这样才代表捕虫器所捉到的确实是昆虫,是活的猎物。捕蝇草有时会误捉到枯枝、落叶,如果少了这项确认机制,必然会将养分浪费在消化无法消化掉的杂物上。若捕虫器误捉到杂物,只要没有持续的刺激,在数小时之后便会重新打开捕虫器,等待下一个猎物。
2、补充方式
食虫的习性大致上分为以下四步骤:引诱昆虫捕捉昆虫利用消化液来分解与吸收利用吸收到的养份来维持生长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是经过如此完整的过程,例如有些同类型的植物并不分泌出消化液,而是借由各种微生物来分解后吸取养份的。而捕蝇草在这个部份属于比较高等,具备相当完整过程的食肉植物。
捕蝇草的叶缘部份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份时,碰触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两次,两瓣的叶就会很迅速的合起来。生长于叶缘上的刺毛是属于多细胞突出物,没有弯曲的功能。当叶子很快速的闭合将昆虫夹住时,刺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虫脱逃。
3、消化与吸收
当捕获到昆虫被两瓣叶片给夹住后而无法挣脱,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叶片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密闭的状态,这时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内腺体会分泌出消化液,利用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以氮、氧、碳、氢为主,还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并进行吸收。一般大约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份,之后再继续吸收剩余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毕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大约需花5-10天的程度,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骸。
不过捕蝇草并无法分辨出所捕获之物的大小,有时也可能捕获到与叶片大小差不多的获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长脚蜂之类。这时往往会造成来不及分解吸收,而获物自体就先腐败,所以叶片就会出现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渐渐枯萎。
4、妙的自然神秘
当昆虫采蜜时第一次接触到感觉毛后叶片并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如果连续刺激两次,那叶片就会在平均大约0.5秒以内马上合起来。而如果第二次碰触的时间与第一次碰触时间相差超过约20秒时,叶片会变成半合闭或是没反应的现象。如果在这时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叶片也会迅速的合起来。
经过实验调查,捕蝇草的感觉毛就像是一个感应装置,经过连续两次碰触的刺激时,叶的基部会产生大约100毫伏(mV)的活动电位(Action potential)到叶子表面上,造成叶片内侧的水分迅速流失,导致内外压力不等所以叶片就因此闭合。这样的捕虫机制是一组相当精密的结构搭配,而且刺激感觉毛就像是设定了定时装置一样,等到第二次确认才会闭合,最主要是为了提升捕虫的准确性,否则的话如雨滴、动物经过时均会降低并影响其捕虫的效率。
经由植物研究者确认了捕蝇草会发出活动电位这样有机制的机关,就类似动物的神经组织会产生传输信息一般。不过因为这必须连续碰触两次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应该还有个可以记忆的组织,至今依然还不清楚这样的记忆是如何在捕蝇草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