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三七成品> 三七薄层鉴别,复方血栓通胶囊

三七薄层鉴别,复方血栓通胶囊

复方血栓通胶囊你好,这位朋友你的问题我来给你回答据你的描述,问题比较清楚,建议直接到中国医药网上进行查找切记。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如果还有疑问呢请继续咨询。谢谢药店均有销售!建议你买广东众生这个产地的复方血栓……

1,复方血栓通胶囊

你好,这位朋友 你的问题我来给你回答 据你的描述,问题比较清楚,建议直接到中国医药网上进行查找切记。 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如果还有疑问呢 请继续咨询。谢谢
药店均有销售!建议你买广东众生这个产地的复方血栓通胶囊!效果不错!个人推荐!

三七薄层鉴别

2,怎样识别三七的真假和新鲜

一、颜色   三七粉颜色为淡黄色或淡绿色,随着粉质的细度不同颜色颜色也会有变化,粉质越细三七粉的颜色越淡,如普通细度的三七粉颜色较深,为土黄色;超细粉的颜色较浅接近白色。现在市面上不少不良商家在三七粉中掺假,通常采用加入面粉、水泥等颜色相近的物品冒充。二、味道   三七粉味甘微苦,用手指蘸三七粉放于舌尖,抿嘴品尝,苦后回甜,三七粉的苦味在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总结为五个字:“到口不到喉”,不会有辛辣等其他味道; 三、冲水后鉴别   真正的优质三七粉冲水放置几分钟后,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清澈,颜色黄中稍见绿,水面无漂浮物,下层约见一些沉淀物,为淡黄色,无杂质。浅饮一口,味道醇正、苦后回甜。   四、三七是类圆形或者圆柱形的。类圆就是大概看着是圆形,但实际上不是完整的圆形。因为在它的表面,经常有一些瘤状突起,还有皱纹和支根断裂后的痕迹。经过简单加工后的表面,瘤状突起被打磨掉,显得比较光滑。颜色主要是灰褐色或土黄色。假的三七主要是一些姜科植物。经过人工雕刻,当然雕刻成接近三七的形状。但外表会有明显的环形节,还有人工雕刻的一些痕迹,就是很不自然的。颜色主要是灰黄色。五、三七横切面颜色以墨绿色和灰绿色为好,菊花心最佳。现在购买三七的产品非常方便,电商平台就能购买。值得选择注意:1看是否有不良添加剂;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售后有保障。

三七薄层鉴别

3,滇药女金丹丸成分配方

据说是由~黄芪、熟地黄、川芎、香附、熟三七,白术、杜仲、砂仁、益母草、牛膝、白芍、党参、续断、阿胶、酸枣仁等三十六味中药材组成的~~但是这类药物基本上不靠谱!
女金丹丸由黄芪、熟地黄、川芎、香附、熟三七,白术、杜仲、砂仁、益母草、牛膝、白芍、党参、续断、阿胶、酸枣仁等三十六味中药材组成,在妇科疾患方面,尤其是在调经止痛、治疗不孕症等方面,功效卓著;对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肾虚宫冷,腰腿酸软,宫冷不孕,小腹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试验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白芍、香附进行定性鉴别。

三七薄层鉴别

4,三七粉的好坏怎么辨别三七真伪的鉴别

1、看物理性状。三七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微米;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微米。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微米。2、化学鉴别:取本品粉末2克,加甲醇15毫升,温浸30分钟(或冷浸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1毫升,蒸干,加醋酐1毫升,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约上,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椽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3、泡沫鉴别:取少量样品,置于方便得到的容器中,加水10倍搅拌,很快出现泡沫者为真品。4、简单方法鉴别:就是看三七粉是用多少头三七所打的粉,一般来说越大的三七所打的粉有效成分含量稍高。所以决定三七粉的质量和价格的是所用原料三七的等级,比如20头,30头等。三七粉的颜色:正常为灰白色、土黄色、绿白色或是绿中偏、偏白。三七粉味道有人参味;微苦回甘。可触摸三七粉感受细度:如面粉细度;越细越好、说明吸收率好。纯的三七粉很结实,假的三七粉很松散。 扩展资料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的田阳、靖西、百色等地,江西、贵州、湖北、四川等地亦有栽培,现在多为栽培品种。三七粉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能够有效镇痛,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不同的三七的功效也有明显的区别,生三七主要用于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等血症,熟三七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七粉

5,薄层色谱鉴别硅胶板跑的都不是很好

第一个你说的,出现的斑点页面整体不平整,倾斜,你要检查你的薄层板,手拿着板对光仔细看,有没有出现上下、左右薄厚不均、或有明显的想波浪一样的条状。这个铺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还有展开的时候要注意板是不是没放好。如果有这些症状的话,跑板不平整是正常的。第二个上端的斑点分不开,但是底下和中间的分开了。首先建议你计算下这个上端的斑点的Rf值,测出它是不是你要的斑点,0.2~0.8之间,你知道的。我做薄层也有遇到一个上端的斑点比较大的,但是我要的斑点分得很好所以就不理它了。因为鉴别的是一整个药材,所以出现的斑点比较多又复杂,所以你想完全搞清楚每一个斑点是什么物质那是很麻烦的事咯, 质量标准是人家药委反复研究过的,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要说不同的话那就是跑板时候的温度、展开剂湿度或者预平衡、预饱和得够不够适合的问题了,很久以前我不懂的时候跑出来的板也是怪丑的,做多了就好了,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有帮助的话要记得采纳哦。 特别提醒下你铺板的时候啊,最好是颠平了然后立只笔在桌面上,看那只笔在刚铺好的板上的倒影是不是笔直笔直,笔直了就可以了,然后放在气流相对稳定的空间的平整的台面上,让它依靠自身流动性细分修平自然晾干,活化,置干燥器内保存

6,川芎对照药材 薄层有两个荧光斑点是怎么回事

痛舒片是在痛舒胶囊的基础上经改变剂型而研制的新药,包括灯盏细辛、三七、七叶莲、栀子、甘草等八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化痞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痛,乳腺小叶增生。三七及灯盏细辛是方中的主药,为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根据三七、灯盏细辛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准确地将待检成分检出。  仪器及材料  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人参皂苷Rg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三七皂苷R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野黄芩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方法与结果  2.1三七的鉴别  2.1.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4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水浸润,搅匀,加水饱和的正丁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60ml,振摇洗涤,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缺三七药材的药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1.4薄层层析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3∶0.5)为剂,,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1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液色谱无此斑点。(见图1)  2.2灯盏细辛的鉴别  2.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2片,除去包衣,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5ml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缺灯盏细辛药材的药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2.4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剂,,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液色谱无此斑点。(见图2)讨论本实验中三七和灯盏细辛均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都获得了满意的提取效果。在实验中要注意的是三七前,剂在层析缸中一定要充分饱和,否则易出现边缘效应。

7,漳州市生物化学制药厂跳骨片用什么药引子服

药引送服,药引是什么啊
跳骨片 拼音名:Tiaogu Pian 英文名: 书页号:Z17-271 标准编号:WS3—B—3348—98 【处方】骨碎补(炒)28g 煅自然铜 14g士鳖虫14g 乳香(炒)14g 没药(炒) 14g红花7g 三七14g 仙桃草 14g血竭14g 黄芪28g 麸炒积壳 28g乌药7g 冰片3.4g马钱子(制) 10g细辛7g 羌活7g独活7g狗脊(炒)14g 蒺藜14g 朱砂(水飞)7g 【制法】以上二十昧,除冰片、朱砂外,其余马钱子等十八味粉碎成细粉,与朱砂配研,加入 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将冰片研细,加入上述颗粒中,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 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深棕色;气香,味苦、略麻. 【鉴别】(1)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20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20ml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 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 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氯仿20ml、浓氨溶液1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 用0.05mol/L硫酸溶液10ml提取2次,合并硫酸提取液,加浓氨溶液使呈碱性,用氯仿10ml提取2次, 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1:1)混合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 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 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0.4%氢氧化钠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 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溶液(8:6:0.5: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 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Ⅰ D).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混合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再精密称定, 精密加氯仿50ml与浓氨试液2ml,轻轻摇匀,称重,于室温放置24小时,再称重,用氯仿补足减失 的重量,充分振摇,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用硫酸溶液(3→100)提取3次,至生物碱提尽,合 并硫酸液,置另一分液漏斗中,加浓氨试液使呈碱性,用氯仿提取3次,合并氯仿液,蒸干,放冷, 残渣加氯仿使溶解,定量移入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晶溶液.另取士的宁对 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 对照品溶液2μl、供试品溶液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 氨试液(8:6:0.5: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薄层扫描 法)进行扫描,波长λs=254nm,λR=325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 计算,即得. 本品每片含马钱予以士的宁(C21H22N2O2)计,应为0.08~0.25mg. 【功能与主治】消肿定痛,活血舒筋,促进骨痂生长.用于骨折,脱臼,新久伤痛. 【用法与用量】用药引送服,十至二十岁:一次4片;二十至三十岁:一次5片;三十至四十 岁:一次6片;五十岁以上:一次7片;一日2次. 【注意】(1)服药后约3小时左右,骨折部可自觉感到微有跳动10~20分钟,这说明药的效用. (2)服药后若感到全身骨节均有跳动,这是服药过量所致;可服绿豆汤或用肉桂粉1g冲服,即 止. (3)服药后,安卧避免吹风;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8,保心包组方特点

  26味中药:苏合香.川芎.丹参.三七.冰片.菊花..葛根.安息香.檀香.丁香.土木香.当归.郁金.沉香.黄芪.赤芍.香附.白芷.薤白.延胡索.决明子.降香.首乌藤.石菖蒲.乳香.没药。这26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外用药效果挺好   百度百科   保心包 保心包   拼音名:Baoxin Bao   英文名:书页号:X10-7   标准编号:WS3-015(Z-05)-95(Z)   批准文号:(92)卫药准字Z-18号   【处方】 苏合香 川芎 丹参 三七 、 冰片 菊花 葛根 安息香 、 檀香 丁香 青木香 当归 、 郁金 沉香 黄芪 赤芍 、 香附 白芷 薤白 延胡索 、决明子 降香 首乌藤 石菖蒲 乳香 没药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具有油性的粉末;气芳香浓郁,有清凉感。   【鉴别】 (1)取本品2g,置乳钵中,加乙醚5~10ml,研磨,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使乙醚自然挥发后,覆盖表面皿,置水浴上加热,收集升华物,滴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红色;升华后的残渣加高锰酸钾试液2ml,以玻璃棒搅拌,即产生苯甲醛的香气。 (2)取本品2g,加乙醚10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苏合香对照药材、川芎对照药材各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在与川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再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苏合香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乙醚提取后的残渣,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2小时,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取上层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三七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三七皂甙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30页甲苯法)测定,不得过9.8%。 其他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10页)。   【醚浸出物】 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适量乙醚,置水浴上加热回流5小时,置70℃的水浴上蒸去乙醚,残渣置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精密称定,即得供试品中含有醚浸出物的重量。本品醚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1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30~60℃)适量,置水浴上加热回流6小时,减压回收石油醚,残留物加新配制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0.5mol/L)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减压回收乙醇,残渣加热水50ml,放冷,加水70ml与硫酸镁溶液(1.5→50)50ml,混匀,静置10分钟,滤过,滤渣用水30ml洗涤,合并洗液与滤液,加盐酸酸化后,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乙醚液,用碳酸氢钠溶液(1→20)依次振摇提取(20、20、10、10、10ml),每次分出的水溶液均用同一乙醚(20ml)洗涤,合并水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用氯仿30、20、20、10ml依次振摇提取,每次氯仿提取液均用同一装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柱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氯仿,残渣用中性乙醇10ml溶解,加酚红指示液2~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4.82mgC9H8O2。 本品含总香脂酸以桂皮酸(C9H8O2)计算,不得少于1.5%。   【功能与主治】 芳香开窍,活血化瘀,通痹止痛。适用于胸痹心痛属于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证型者,并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 外用,将药袋戴于左侧胸壁心前区,贴紧皮肤。每袋可持续使用3~4周,若需要可继续更换使用。 【规格】 每袋装100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使用期限】 二年半。

9,什么是HE染色什么是TTC染色

HE染色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TTC染色是TTC和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生成红色的甲月赞,用来表示细胞的活力。配制多为2%,染色要避光,37度条件下,它是评价脑缺血损伤常用的指标。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地各种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相反,碱性物质(如细胞质)通常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们变为适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样能与碱性染料发生吸附作用。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阴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阳电。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所以,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影响染色的其它因素,还有菌体细胞的构造和其外膜的通透性,如细胞膜的通透性、膜孔的大小和细胞结构完整与否,在染色上都起一定作用。此外,培养基的组成、菌令、染色液中的电介质含量和pH、温度、药物的作用等,也都能影响细菌的染色。  二、染料的种类和选择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两种。天然染料有胭脂虫红、地衣素、石蕊和苏木素等,它们多从植物体中提取得到,其成分复杂,有些至今还未搞清楚。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染料,也称煤焦油染料,多从煤焦油中提取获得,是苯的衍生物。多数染料为带色的有机酸或碱类,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为使它们易溶于水,通常制成盐类。  染料可按其电离后染料离子所带电荷的性质,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中性(复合)染料和单纯染料四大类。  1、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负电,如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可与碱性物质结合成盐。当培养基因糖类分解产酸使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增加,这时选择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2、碱性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正电,可与酸性物质结合成盐。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美兰、甲基紫、结晶紫、碱性复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等,在一般的情况下,细菌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3、中性(复合)染料  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的结合物叫做中性(复合)染料,如瑞脱氏(Wright)染料和基姆萨氏(Gimsa)染料等,后者常用于细胞核的染色。  4、单纯染料  这类染料的化学亲和力低,不能和被染的物质生成盐,其染色能力视其是否溶于被染物而定,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属于偶氮化合物,不溶于水,但溶于脂肪溶剂中,如紫丹类(Sudanb)的染料。  <返回顶端>  三、制片和染色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应用的染料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染色都要通过制片及一套染色操作程序。  1、制片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进行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少许,置载玻片的水滴中,与水混合做成悬液并涂成直径约1厘米的薄层,为避免因菌数过多聚成集团,不利观察个体形态,可在载玻片之一侧再加一滴水,从已涂布的菌液中再取一环于此水滴中进行稀释,涂布成薄层,若材料为液体培养物或固体培养物中洗下制备的菌液,则直接涂布于载玻片上即可。  2、自然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有时为了使之干得更快些,可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固定  标本干燥后即进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执载玻片的一端(涂有标本的远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3—4次,共约2—3秒钟,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以上这种固定法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虽然应用较多普遍,但是应当指出,在研究微生物细胞结构时不适用,应采用化学固定法。化学固定法最常用的固定剂有:酒精(95%),酒精和醚各半的混合物,丙酮,1—2%的饿酸等。饿酸能很快固定细胞但不改变其结构,故较常用。应用饿酸固定细胞的技术如下:在培养皿中放一玻璃,在玻璃上放置玻璃毛细管,在毛细管中注入少量的1—2%饿酸溶液,同时在玻璃上再放置湿标本涂片的载玻片,然后把培养皿盖上,经过1—2分钟后把标本从培养皿中取出,并使之干燥。  4、染色  标本固定后,滴加染色液。染色的时间各不相同,视标本与染料的性质而定,有时染色时还要加热。染料作用标本的时间平均约1—3分钟,而所有的染色时间内,整个涂片(或有标本的部分)应该浸在染料之中。  若作复合染色,在媒染处理时,媒染剂与染料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细菌的亲和力。一般固定后媒染,但也可以结合固定或染色同时进行。  5、脱色  用醇类或酸类处理染色的细胞,使之脱色。可检查染料与细胞结合的稳定程度,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常用的脱色剂是95%酒精和3%盐酸溶液。  6、复染  脱色后再用一种染色剂进行染色,与不被脱色部位形成鲜明的对照,便于观察。革氏染色在酒精脱色后用番红,石碳酸复红最后进行染色,就是复染。  7、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时候,用细小的水流从标本的背面把多余的染料冲洗掉,被菌体吸附的染料则保留。  8、干燥  着色标本洗净后,将标本晾干,或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吸去,然后晾干或微热烘干,用吸水纸时,切勿使载玻片翻转,以免将菌体擦掉。  9、镜检  干燥后的标本可用显微镜观察。  综上所述,染色的基本程序如下:  制片→固定→媒染→染色→脱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返回顶端>  四、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1、单染色法  用一种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简便易行,适于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在一般情况下,细菌菌体多带负电荷,易于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被染色。因此,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如美兰、孔雀绿、碱性复红、结晶紫和中性红等。若使用酸性染料,多用刚果红、伊红、藻红和酸性品红等。使用酸性染料时,必须降低染液的PH值,使其呈现强酸性(低于细菌菌体等电点),让菌体带正电荷,才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  单染色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和干燥五个步骤。  染色结果依染料不同而不同:  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着色快,时间短,菌体呈红色。  美兰染色液:着色慢,时间长,效果清晰,菌体呈兰色。  草酸铵结晶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HE染色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TTC染色是TTC和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生成红色的甲月赞,用来表示细胞的活力。配制多为2%,染色要避光,37度条件下,它是评价脑缺血损伤常用的指标。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地各种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相反,碱性物质(如细胞质)通常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们变为适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样能与碱性染料发生吸附作用。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阴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阳电。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所以,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影响染色的其它因素,还有菌体细胞的构造和其外膜的通透性,如细胞膜的通透性、膜孔的大小和细胞结构完整与否,在染色上都起一定作用。此外,培养基的组成、菌令、染色液中的电介质含量和pH、温度、药物的作用等,也都能影响细菌的染色。  二、染料的种类和选择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两种。天然染料有胭脂虫红、地衣素、石蕊和苏木素等,它们多从植物体中提取得到,其成分复杂,有些至今还未搞清楚。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染料,也称煤焦油染料,多从煤焦油中提取获得,是苯的衍生物。多数染料为带色的有机酸或碱类,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为使它们易溶于水,通常制成盐类。  染料可按其电离后染料离子所带电荷的性质,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中性(复合)染料和单纯染料四大类。  1、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负电,如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可与碱性物质结合成盐。当培养基因糖类分解产酸使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增加,这时选择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2、碱性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正电,可与酸性物质结合成盐。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美兰、甲基紫、结晶紫、碱性复红、中性红、孔雀绿和蕃红等,在一般的情况下,细菌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3、中性(复合)染料  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的结合物叫做中性(复合)染料,如瑞脱氏(Wright)染料和基姆萨氏(Gimsa)染料等,后者常用于细胞核的染色。  4、单纯染料  这类染料的化学亲和力低,不能和被染的物质生成盐,其染色能力视其是否溶于被染物而定,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属于偶氮化合物,不溶于水,但溶于脂肪溶剂中,如紫丹类(Sudanb)的染料。  <返回顶端>  三、制片和染色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应用的染料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染色都要通过制片及一套染色操作程序。  1、制片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进行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少许,置载玻片的水滴中,与水混合做成悬液并涂成直径约1厘米的薄层,为避免因菌数过多聚成集团,不利观察个体形态,可在载玻片之一侧再加一滴水,从已涂布的菌液中再取一环于此水滴中进行稀释,涂布成薄层,若材料为液体培养物或固体培养物中洗下制备的菌液,则直接涂布于载玻片上即可。  2、自然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有时为了使之干得更快些,可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固定  标本干燥后即进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执载玻片的一端(涂有标本的远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3—4次,共约2—3秒钟,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以上这种固定法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虽然应用较多普遍,但是应当指出,在研究微生物细胞结构时不适用,应采用化学固定法。化学固定法最常用的固定剂有:酒精(95%),酒精和醚各半的混合物,丙酮,1—2%的饿酸等。饿酸能很快固定细胞但不改变其结构,故较常用。应用饿酸固定细胞的技术如下:在培养皿中放一玻璃,在玻璃上放置玻璃毛细管,在毛细管中注入少量的1—2%饿酸溶液,同时在玻璃上再放置湿标本涂片的载玻片,然后把培养皿盖上,经过1—2分钟后把标本从培养皿中取出,并使之干燥。  4、染色  标本固定后,滴加染色液。染色的时间各不相同,视标本与染料的性质而定,有时染色时还要加热。染料作用标本的时间平均约1—3分钟,而所有的染色时间内,整个涂片(或有标本的部分)应该浸在染料之中。  若作复合染色,在媒染处理时,媒染剂与染料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细菌的亲和力。一般固定后媒染,但也可以结合固定或染色同时进行。  5、脱色  用醇类或酸类处理染色的细胞,使之脱色。可检查染料与细胞结合的稳定程度,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常用的脱色剂是95%酒精和3%盐酸溶液。  6、复染  脱色后再用一种染色剂进行染色,与不被脱色部位形成鲜明的对照,便于观察。革氏染色在酒精脱色后用番红,石碳酸复红最后进行染色,就是复染。  7、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时候,用细小的水流从标本的背面把多余的染料冲洗掉,被菌体吸附的染料则保留。  8、干燥  着色标本洗净后,将标本晾干,或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吸去,然后晾干或微热烘干,用吸水纸时,切勿使载玻片翻转,以免将菌体擦掉。  9、镜检  干燥后的标本可用显微镜观察。  综上所述,染色的基本程序如下:  制片→固定→媒染→染色→脱色→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返回顶端>  四、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1、单染色法  用一种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简便易行,适于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在一般情况下,细菌菌体多带负电荷,易于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被染色。因此,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如美兰、孔雀绿、碱性复红、结晶紫和中性红等。若使用酸性染料,多用刚果红、伊红、藻红和酸性品红等。使用酸性染料时,必须降低染液的PH值,使其呈现强酸性(低于细菌菌体等电点),让菌体带正电荷,才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  单染色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和干燥五个步骤。  染色结果依染料不同而不同:  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着色快,时间短,菌体呈红色。  美兰染色液:着色慢,时间长,效果清晰,菌体呈兰色。  草酸铵结晶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