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问一下你买点的三七粉药店管打磨吗还有价格大概多少每公今年的价格三十头应该在1200-1400一公斤这是石英岩2,药店有卖三七粉的吗三
编制有什么好?找工作的时候,我一直抱着疑问的态度去看这个问题。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一毕业就进入了一种稳定的工作状态,真的好吗?在市场经济下的条件下,职业更趋于平等,“铁饭碗”的含金量并没有高到哪里去。
我更明确的是想要户口,因为一纸户口的现实意义更大。但是当我总算如愿以偿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获得了编制,而我依然不清楚编制于我究竟有多重要。当我和没有编制的同事交流,我才意识到有无编制的巨大区别。
稳定、有保障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但稳定、有保障背后,更多还是收入待遇的差别。没有编制的同事,工作两年了,工资基本没有大的变动,而有编制的话,两年内工资会有几次幅度不小的调整。没编制的同事可能比有编制的工作更幸苦,但是收入比有编制的少,更要比在民企工作的同龄人低。
编制不仅是一个相对更加稳定的身份符号,更为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收入分配问题。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内,有编制的员工和没有编制的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
东北的部分年轻人,把编制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有人考了9次公务员,有人花了大钱打通关系,有人放弃民企的高薪,有人争破头只为一个扫大街的事业编制……这种现象不止在东北,在全国各地的县城里面,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会这样选择。一是因为有编制的工作确实就是当地性价比最高的工作。二是人们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仍然认为“捧铁饭碗”“吃公家饭”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第三就是大多数小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大学生毕业之后如果要留在家乡,要想找一份与自己的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并不容易。
所以,即便有一些极端的案例,比如考了9次公务员就为求一份稳定工作,也不必就此指摘一些年轻人的选择。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固然不能绝对左右一个人的生活,每个人其实都有逃离的权利,可以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在市场的风浪中闯荡。但设身处地想一想,选择适应这种环境也无可厚非,又不是作恶,不应该接受外界的嘲讽与指责。
到底是选择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还是选择在市场波浪中去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一要看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没有提供多种可能,二要看个人的条件,有些人就适合稳定工作,也就想求个安稳,你非得让人家去外面闯荡?而有些人就受不了拘束,就想出去浪。
体制无疑是最典型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稳定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它会消磨斗志,使人形成惰性,它也意味着单一、缺少丰富可能性的生活。对于一颗不安分的心来说,稳定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但如何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快乐或痛苦的是选择者本人,他人终归只是旁观者,实在不必痛心疾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作者:史向召,编辑:刘汨、宋建华。
?性暴露后72小时是药物阻断的有效时间
四年前,王强和一位艾滋病感染者聊天时,对方告诉他,发生高危行为后,可以通过服用阻断药避免感染。
他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三年后给了他可以“后悔”的机会。
11月23日,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的数据:125万。每年新发感染人数在8万人左右。
“形势急迫,一定要抓紧。三年来,培训上我讲的最多的就是药物预防。”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告诉北青深一度。
?HIV阻断药物英文名称PEP
吃下防艾的“后悔药”
防艾志愿者寥寥说,他接待过太多发生高危性行为后找他求助的人,男同情侣、女大学生、吸毒者……电话往往深夜打来,在最初的恐惧稍稍缓解后,他会告知对方,去哪里买HIV阻断药,如何服用。
三年来,寥寥陪伴着许多惊慌失措的年轻人,吃下了人生的“后悔药”。
HIV阻断药,也称暴露后预防用药,英文名称PEP。在发生高危暴露行为72小时内,它可帮助人们有效阻止HIV病毒感染。
“地坛医院2005年到2017年,在对HIV病毒携带者手术的过程中,发生过86例的职业暴露,通过HIV阻断,没有发生一例感染。即使对非职业暴露的就诊者,也没有发现失败的病例。”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在接受时说。
在北京打工的男同王强就是成功阻断HIV的就诊者之一。
2017年春节,王强在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一个人,“他说自己身体健康,当时我觉得只要安全措施做好,就不用担心。”但让王强没想到的是,发生关系时,对方摘掉了安全套,直到结束时他才发现。
王强说,当时对方还装作自己不知情,一直表示自己绝对健康。当王强提出用HIV试纸来给对方做检测时,对方开始表现出不配合。
“在我找采血针的时候,他拿起试纸谎称要看一看,却偷偷用指甲破坏试纸。”王强回忆当时的情景,采血针一时找不到,情急之下他用缝衣针给对方采血,当他再拿起试纸时,发现试纸被扣去了一块。
“我脑袋轰的一下,他肯定是了。”
十五分后,检测的结果确实是两道杠,对方疑似感染。
据王强描述,结果出来后,对方夺门而出,而他一直在强迫自己镇静。几天后,对方在交友软件上告诉王强,他是感染者,他活不长了,王强一定也跑不掉。
对方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王强已经在服用HIV阻断药了,28天的疗程过后,医院的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王强躲过一劫。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王强仍记得每一个细节。“怎么会忘?在获救和感染之间,我熬着挨过一个个白天和黑夜。”王强说,“最终PEP让我获得了重生。”
?HIV阻断药不是某一种药,而是不同抗病毒药的组合,图为两种常见组合
预防药国内还未许可
HIV阻断药首次引发全国网民讨论是在2017年中期,一则“男大学生在泰国清迈做按摩被迷奸”的帖子被疯传。人们在不断讨论这个男大学生故事的真伪与离奇的同时,还惊讶于艾滋病也有“后悔药”可吃。
1990年,PEP被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提出用来避免医护人员感染。7年后,美国疾控中心针对全社会范围的非职业暴露。第一次提出了药物阻断的概念,至今已有21年。在中国的大城市,一些医院针对非职业暴露的阻断治疗也已开展多年。
来自河南小县城的肖安,和王强一样,对方在隐瞒的情况下摘掉了安全套,所幸他及时服用了PEP。但对不了解阻断药的人来说,就只能被动与HIV病毒“赌博”。
在恐艾吧中,常常有人在发生高危行为几天后才感到害怕,发帖咨询,贴吧里的志愿者只能遗憾的告诉他HIV阻断药已经过了适用时间。
25岁的程洋西在几年前发现男友出轨后,选择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男友的愤怒。但就在那一次和陌生人的一夜情之后,他感染了艾滋病。
“发生意外之前,我对PEP没有了解。”程洋西说,来到北京加入公益志愿者组织后,他才知道了阻断药,以及暴露前预防用药。现在,他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周末也要加班赶工。
“我要求必须戴安全套,但他一开始欺骗了我,被我发现后才照做。”两周后,检测结果显示,程洋西被感染了HIV病毒。
“为什么是我?当时我想到了自杀,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但程洋西最终没有自杀,而是一个人什么都没带,离开了南方。
为什么是我?是很多感染者被感染后的一个反应。迄今为止,安全套仍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但在双方地位并不对等的性行为中,比如权色交易、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往往得不到严格的使用。
对于持续面临感染艾滋病高风险的人来说,暴露前预防用药比HIV阻断药更适合。
暴露前预防用药,2012年7月被美国食药监局批准成为一种防艾手段。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连续每天或间隔服用单一的或复方的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2015年底,世卫组织新版的艾滋病预防指南中推荐:“口服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应作为额外针对有潜在HIV感染风险人群的联合预防艾滋病方法之一”。
美国的研究人员评估发现,美国的一名男同性恋,一生中有六分之一的概率被感染。3亿多美国人中,有超过100万人的高风险人群适用于暴露前预防用药,而中国没有类似的研究。
“美国在没有将暴露前预防用药纳入预防策略时,每年新发感染稳定在5万左右。该措施开展后,新发感染数据出现了下降。”张福杰教授对记者说。
但张福杰教授表示,地坛医院目前还不能给就诊者开暴露前预防用药的处方,因为国家没有批准药物的这一用途。
国内目前只有相关的实验项目,临床方面并没有被允许使用。“暴露前预防用药如果有人咨询我们会解答,但都会告诉咨询者目前没有官方的用药指导。”志愿者寥寥说。
?视频:如何使用HIV阻断药
不能缺席的药物防艾
“发生意外后,可以用HIV阻断药避免感染。”每次例行科普,志愿者寥寥向对方介绍阻断药时,更多人的反应是茫然。
PEP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即便大城市的男同群体,也并非人人都了解,而一些小城市,可能一年都碰不到一两个阻断案例。天津疾控中心柳忠泉医生指出,HIV阻断药在实践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受众人群知晓率低。
王强和肖安虽然服用过阻断药,但发生意外前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具体去哪里接受阻断,如何阻断,并不知情。
“目前主流宣传中,没有针对HIV阻断药的详细介绍。”志愿者寥寥说。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心男同性恋干预工作指南中,也仅仅提到“发生意外后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如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HIV阻断药来进行阻断。”
志愿者寥寥所在的北京岩山工作组的工作方向之一,便是与有资质医院合作,为咨询者提供HIV阻断服务。当遇到需要阻断的人后,安排他们前往医院。但寥寥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王强回忆,当时他决定前往医院购买HIV阻断药时,给附近的几家医院打了电话,但表示没有这种药物,他们无法处理此类事情。
最后他在网络上疯狂搜索,并继续给几家公益机构打电话,终于找到可以提供帮助的志愿者时,距离他发生高危行为已过去一个半小时。资料显示,阻断药最好的服用时间是2小时内。
当志愿者给王强做完风险评估,他去往约定地点取药的路上,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当时就觉得北京太大了,还好是春节,不堵车,否则感觉要死在路上。”
王强从发生意外到吃下第一顿药,花了4个小时。而肖安仅仅检测出对方HIV抗体呈不确定性,便已过去48个小时。他连夜打车去了郑州,当他服药时,时间已经过去了60个小时。
HIV阻断药的价格大概在3000到4000元,对于经济窘迫的人来说,钱是他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困难。
今年10月27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首次增加了暴露前预防和非职业暴露阻断的内容,提出为高危人群提供预防HIV感染的咨询服务与科普暴露前预防的定义。
“预防药物获批还需要时间,药物防艾的知识也需要普及,一定要抓紧。”张福杰教授说,“两个星期前我还在和政府说,形势已很急迫,药物防艾在中国开展不起来,对于我们防控艾滋病很不利。”
(文中王强、肖安、程洋西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作者:史向召,编辑:刘汨、宋建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作为一个「知名哈哈哈博主」
每天最要紧的当然是「随薪所欲」
2018虎Cares新款原创帽衫
挺括版型&重磅面料升级&文案抢眼
走上街你就是最酷炫的男孩/女孩
¥199,数量不多,抢购请早
触目惊心!上百村民围着垃圾场挖走私肉
看上百村民垃圾场挖走私肉
近日,记者接到观众提供线索,今年三月中旬,云南红河州金平县一批被查获的走私冻品(长期冷冻的肉品又被称为“僵尸肉”),在填埋进垃圾场之后,被当地村民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从观众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上百村民聚集在金平县金河镇的一处垃圾填埋场里,把已经填埋进垃圾场的走私冻肉一箱箱地挖了出来。路面上到处散落着包装破损后掉出的鸡脚。
填埋场附近的公路两旁,停放着村民等候的摩托车,冻品一挖出来就马上运走。整个挖掘过程昼夜持续。知情者透露,每次当地打私部门对查处的冻品进行填埋处理后,周边村民就会进行挖掘,参与人数少则近百人,多则四、五百人,而且已经持续了2年左右。
(原标题:触目惊心!上百村民围着垃圾场挖冻肉!!鸡翅、牛肉去向成谜,忍吐怀疑人生.....)
云南广播电视台“YNTV2都市条形码”公号5月10日消息,图片上的这些肉,是有人从垃圾填埋场里三、四米的深坑里刨出来的,腐烂的鸡脚、鸡翅、牛肉、散发着腐臭味,这些肉从哪儿来,将到哪去?
上百村民垃圾场刨肉
说起鸡脚、鸡翅、牛肉一类的冻品,那可是云南人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佳肴。这些冰冻肉类一是来自国内养殖场,二是来源于进口,当然还有一种见不了光的渠道--那就是走私。
观众线索引出“复活”的走私肉
近日,记者接到观众提供线索,今年三月中旬,红河州金平县一批被查获的走私冻品,在填埋进垃圾场之后,被当地村民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找到垃圾填埋场
4月18日,记者前往金平县进行调查。在距离县城10公里的三家村,找到了这个垃圾填埋场。
这就是视频拍摄地:当地人称“三家村垃圾场”。
整个垃圾场占地约三个篮球场大小,周边弥漫着刺鼻的腐臭味。几个四、五米的深坑里,随处可见腐烂的鸡脚、鸡翅。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下到了这个深坑。
垃圾堆里已经没有了填埋时完整的走私冻品,散落的纸盒均已被损坏。外包装上的标识显示,货品为鸡翅和牛肉冻品。
知情人介绍,当地打私部门每隔一到两周,会将查获的冻品拉到这个填埋场销毁。两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在垃圾场旁边县道的空地上,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块牌子:停车收费50元。
在臭气熏天的荒郊野外,这样一块收高额停车费的牌子显得很另类,不免让人质疑,这个垃圾场里究竟繁衍出了什么赚钱的产业。
警察撤离之后
震惊!记者亲历上百村民坑里刨肉
4月29日记者再次接到线索,相关部门在三家村垃圾场填埋销毁了10车左右冻品,市值上百万元。三天后,记者亲眼见到了上百村民在坑里刨肉的情况,场面令人震惊。
4月30日,记者再次来到了填埋场,此时在填埋场周围停放了几辆警车,现场拉起了“打击走私肉,打击盗挖盗掘”的标语。
在填埋场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几名警察在现场看守,周围没有见到挖肉的村民。记者继续沿着106县道公路行驶,逐渐发现填埋场周围的几个村子路边停着很多三轮车,摩托车,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5月2日,这是走私冻肉被填埋后的第四天,警察撤离了垃圾填埋场。上百名村民涌进了填埋场。
覆盖的泥土很快被挖开,戴着帽子、口罩、身穿罩衣的村民们,下到了三、四米深的坑里。他们分工明确,挖出的冻肉被一袋一袋传递到坑外。
知情人士:“填埋以后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弄出来,弄出来之后当地的小混混就在半路收点保护费,就这样。”
填埋了四天的冻肉有的已经开始变质发臭,上面长满了蛆虫。
品相稍好一点的肉品重新装进准备好的袋子里,随即被三轮摩托车运走。记者观察,参与的村民有近百人,他们轮换进入填埋坑,路边不时有车进入供应盒饭。整个挖掘过程不间断地持续了三十多个小时,直至填埋的走私冻肉被全部运走。
这些被挖出来的走私冻肉,究竟会拉到哪里去呢?
接着看记者调查。
运送车辆行踪诡秘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运送冻肉的大多是三轮摩托车,填埋点周边停放的其他车辆并没有装货的举动。知情人士透露,三轮摩托车仅是起到摆渡的作用,冻肉被拉出填埋场后,会有收货人引导到货车停放点集中装运。由于警惕性较高,货车不会停留在附近的停车场。这些货车究竟在哪里呢?那记者以填埋点为中心,往返了周边多条道路。最终发现了这条通往附近水电站的小路。
很快,在距离填埋场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记者看到了这辆小货车。货车周边摆放着成堆的冻肉,有村民正往车上装货。
沿路堆放着各种装肉的袋子,这些肉究竟要拉到哪里去呢?确定好拉肉货车的车牌号后,另一组记者暗中跟随在货车后面。
货车出来后明显加快了速度,在金平县城附近甩开了记者的车辆,进入到一个隐蔽在山林里的砖瓦厂,由于砖瓦厂看守严密,记者的车辆无法靠近。第二天,记者在路边再次找到了这辆货车,它已经来到了距离金平县城20多公里外的蛮耗镇。此时,货车车头前放着一块“空车拉货”的牌子,货车司机不知去向。
记者停留观察了一段时间,确认车上已经没有了冻肉,之前的冻肉究竟被卸在什么地方无法得知,可以推测,这辆小货车仍然只是其中的一辆中转车。盗挖倒卖走私肉链条上参与人员的警惕性再次超出了记者的判断。
回顾这段时间的调查,4月29日,当地相关部门填埋查缴的走私冻肉;4月30日,记者到达填埋场时,当地气温24度,有降雨,之后的三天里,降雨一直持续,并伴有暴雨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十辆货车数百吨冻肉制品埋到地下四天后,全部被挖出,就这样消失了……
公开的秘密
为了寻找那些消失的冻肉,记者走访了金平县多个乡镇。在当地,三家村垃圾填埋场盗挖销售走私冻肉的事,几乎人人皆知。但对这些肉如何被运出?运到了哪里?什么人在操纵等问题讳莫如深。
记者采访所到之处,问及三家村垃圾填埋场,村民都能明确说出,那里填埋的是当地打私办等部门查获的走私物品,主要是鸡脚,鸡翅,牛肉等冻品。
记者:“挖的那些是什么人?”
村民:“就是本地村子的。”
记者:“没有人查吗?”
村民:“查不过来,太多了。公安的到那边还不是要挖,埋的挖机来了,那些人就钻到下面(坑里)去。”
记者:“到这种疯狂的地步了?”
村民:“是了嘛。”
记者:“是哪里的来倒的。”
村民:“打私办的查到了,武警查到了都会拉到这来埋。”
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走私冻肉制品被查获填埋后,会有收货的老板找附近村民来刨坑找肉,每次填埋的冻品少则几十吨,多则三、五百吨,需要上百人几天才能挖完,从填埋场挖上来的肉,有专人在路边回收,并运输到其它地方进行销售。
沿着106县道行驶,在距离三家垃圾填埋场直线距离15公里的金平县铜厂乡。记者在街上的一家冻品零售店,发现了标识不清的冻肉。
记者:“这个是多少一包?”
商户:“这个25块一包,就是这种是不是?”
记者:“对。”
这家小卖部的冷柜里存放着很多品种的肉类,比如这个塑料袋包装的鸡翅,只有简单的几个英文字母和数字,没有任何质检合格标识。
记者并未找到与填埋场相同包装的冻肉,而当地人对于这些冻品的来源显得很谨慎,不愿多说。记者提及三家村填埋场冻肉的去向时,当地人说,冻品被卖到了昆明。
记者:“挖这些冻品到哪里去卖?”
村民:“拉到蒙自、昆明那些地方去卖。”
记者:“有些什么东西?”
村民:“鸡脚、鸡翅、牛肉那些。”
记者:“拉得到昆明吗?”
村民:“昆明出去都怕还有啊。”
至此,记者对盗挖走私冻肉贩卖的线索就中断了。那些深埋在地下四天又被挖出的走私肉,最终走向了哪里不得而知。
但在采访中,当地“走私猖獗”的现象,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为何屡禁不止?
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采访,我们注意到,红河州金平县当地人对于偷渡走私、挖冻肉的事情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既然这个情况已经存在了多年,而当地也进行过多次整治,为何此类事件还是屡禁不止呢?
记者梳理发现,关于村民私挖被销毁的走私冻品的新闻,早在2016年就已经见诸媒体。
金平县因与越南接壤,历年来走私活动猖獗,2016年10月8日,金平县集中销毁走私冻品473多吨,货值约1800万元。
1、2015年1月,云南金平边防大队查获走私冻品675吨,涉案案值近1000万元。
2、2016年10月1日,红河日报报道,金平县公安机关查获走私无主冻品400余吨,于10月8日依法在金平县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深埋销毁处理。之后的几天,在金河镇垃圾场蹲点守候的民警发现,有村民持手电进入销毁冻品现场挖掘冻肉。警方多部门前往处置,迅速封锁控制现场,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训诫。
4、2016年10月18日,者米乡政府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村民到金河镇垃圾处理厂挖走已填埋的走私冻肉,涉及6个村寨近70户村民。者米乡政府通过宣传动员等方式,入村销毁冻肉1吨多。当天有人在金河镇十里村街上出售牛肉冻品,部分村民已购买并食用,称该肉呈酸味。县城农贸市场也出现了远低于市价的牛肉干,勐拉镇也出现相同的情况。当时金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了对冻品市场的检查执法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5、2017年,据红河电视台报道,2017年金平县开展边境整治行动,希望将走私堵在境外,在这次行动中金平县公安局、县公安边防大队、打私办、反恐办等多部门联合开展边境地区综合整治行动,行动共出动人员90余人,车辆18辆,深入金水河镇边境沿线开展整治工作。拆除在隔界村界河沿岸违规搭建的铁桥25座、当场销毁木桥21座。
6、2018年,但时隔两年,金河镇三家村垃圾填埋场走私冻肉被盗挖的事件再次被爆出。
边境走私猖獗
从见诸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当地对于边境整治、打击走私的行动从未间断过;那么这些行动是否有效遏制了走私行为呢?
采访中,记者最常听到的是老勐乡、金矿、隔界等地名,这些地方都跟走私肉的流通有关联。当地人更将走私的源头指向金水河镇附近,一个叫隔界村的小村子。
隔界村距离金水河镇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只有一条土路可以前往。
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有一条和越南一河之隔的主路,这条河只有两米多宽,河道上有很多简易桥,河道对岸就是越南,尽管在边境线上有严禁偷越国境的醒目标志,但在记者行驶调查中,看到对岸一名男子提着香蕉,大摇大摆通过搭桥走到了中国境内,而在路边的商贩正在给搬运过来的香蕉称重,并现场进行交易。
记者从知情人处得知,由于交通便利、界河较窄,隔界村成了越南走私冻品入境的主要入口之一,冻品通过越野车、皮卡车或者小型货车,趁着夜色从村内的小路一车一车运出,集中转运到大货车上后,再从金平或者元阳转运到外地销售,走私品包含冻肉制品、生猪等。
知情人士:“越南就在那边,中国就在这边,我看到的至少有五帮人,每帮人至少在20人左右,中国这边有五辆大货车,那边下货很快的,小袋小袋的。”
记者:“那个是在哪个地方?”
知情人士:“就在隔界村。”
而在金平县城内调查采访中,知情人透露,经常会有村民打扮的人到饭店和烧烤摊上门推销冻肉,销售的冻牛肉比新鲜牛肉便宜近一半的价格,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有的饭店和烧烤店会选择冻肉销售。当地人心知肚明,这些冻品的来源是越南走私入境的,除了走私被查进行填埋的冻品,不少冻品未被查获,走私入境后,除了在当地销售,还通过一些运输线路到昆明,蒙自等城市销售。
记者:“哪里拉过来的?越南吗?”
记者:“是从哪个口拉进来的?”
村民:“它不从口岸进来,就从金平那些小路进来的。他从那边出去,从勐拉那边就到三家村边,三家村边出去就到金矿老勐那边,往老勐乡这边也可以走,往金矿元阳那边也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