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基地图片> 三七叶皂苷漜丸,益脉康胶囊和七叶皂苷肭片能一起服用嘛谢谢

三七叶皂苷漜丸,益脉康胶囊和七叶皂苷肭片能一起服用嘛谢谢

本文目录一览益脉康胶囊和七叶皂苷肭片能一起服用嘛谢谢2,三七叶总皂苷的产品介绍3,七叶安神滴丸4,三七叶总皂苷的作用功效5,七叶神安滴丸有哪些功效6,田七的药效7,肋骨受伤服用三七8,三七黑斑病打什么药9,最近老失眠该吃什么药辅助好呢1……

本文目录一览

1,益脉康胶囊和七叶皂苷肭片能一起服用嘛谢谢

可以同时服用。没什么不良作用。

三七叶皂苷漜丸

2,三七叶总皂苷的产品介绍

七叶神安滴丸为以三七叶总皂苷为原料研制开发的现代中药新剂型,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改善睡眠作用。三七叶制剂国内已上市的药品——七叶神安片,从20世纪70年代始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七叶神安滴丸较七叶神安片体外溶出明显提高,起到速效高效的作用,克服了七叶神安片释药慢、药效低的缺点,有西药相似的速效作用,又无毒副作用。滴丸剂型作为一种先进的中药剂型,具有很多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许多其他口服制剂无法相比的优点。七叶神安滴丸于2005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新药证书号:国药证字Z20050730)和生产批文,是全国独家品种,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二十年(专利号:ZL02134076.5),2006年被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四部局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三七叶皂苷漜丸

3,七叶安神滴丸

七叶神安滴丸是以三七叶总皂苷为原料研制开发。益气安神,活血止痛。每丸净重50mg。用法:饭后口服,一次3-6丸,一日3次。禁忌:外感发热患者禁止服用。

三七叶皂苷漜丸

4,三七叶总皂苷的作用功效

除了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殊功效外,三七还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对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三七地上部分主要有效成分三七叶总皂苷主要药理作用有镇静安神、镇痛、降脂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仅100-200mg/kg剂量的三七叶苷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增强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等的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中枢兴奋剂咖啡因引起的兴奋作用,表明本品具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三七叶皂苷可通过改善大脑血液供应,营养和调节神经,使神经系统的各项调节功能恢复协调,从而恢复生理性睡眠来治疗神经衰弱,还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并使皮质下兴起的兴奋性降低而起抵抗焦虑作用,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三七叶皂苷对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改善头痛、头晕、心悸、乏力都较好。治疗神经衰弱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天麻素对照组。七叶神安滴丸缓解偏头痛的作用也显著优于天麻素。降血脂的作用:三七叶皂苷能显著降低大白鼠和鹌鹑两种高脂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这一作用与其中所含的人参二醇型皂甙成分有关。据报道,TC平均降低22.4%,TG平均降低37.7%,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平均18.8%。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三七叶苷100mg,每日3次,60日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81.6%。

5,七叶神安滴丸有哪些功效

七叶神安滴丸为以三七叶总皂苷为原料研制开发的现代中药新剂型,具有益气安神,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失眠、胸痛、胸闷等症。

6,田七的药效

田七可行气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田七花和田七叶可清热解毒,亦可消豆豆。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1)止血(2)抗血栓(3)促进造血(4)保肝(5)抗肿瘤(6)镇痛 三七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对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光辐射甩尾法等多种疼痛模型有镇痛作用。镇痛有效成分为人参二醇皂苷。
三七粉的九大功效如下: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栓溶解,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机梗、高血压、高血脂等与血液及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 2、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达到促进造血的功能。 3、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4、止血和活血的双向调节: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出血。对吐血、呕血、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等具有明显效果,对于妇女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的崩漏,产后血晕效果也十分明显。 5、三七地上部份(三七花、叶、茎)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叶总皂苷镇痛以及镇静作用非常明显;三七地下部分(三七根)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 6、抗衰老:三七粉用蒸馏水调成糊浆,可使大鼠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中的LOP减少最为显著,具有抗衰老作用。 7、三七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肿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三七中尚含有硒,β-榄香烯等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 8、抗炎症:三七对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组织水肿、白细胞游走以及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三七,其对外伤的良好效果与三七的抗炎有关。 9、保护肝脏:三七能降低谷丙转氨酶,对糖代谢有促进作用,使肝细胞糖元贮备增加,有利肝损伤的恢复。

7,肋骨受伤服用三七

建议:是可以吃点三七片的,也可以吃点跌打丸,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多吃排骨汤来促进使命,忌烟、酒、刺激性食物的慑入。医生询问:
三七粉的根本功效活血化瘀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的功能重要是对血液方面的,古医书中有“能治所有血病”之佳誉,三七的功能普遍而集中,普遍性重要表如今其既能起保健作用又能防备和医治很多疾病,集中性就是表如今它重要是对血液方面及于血液亲密相干的心脏,血液循环等有极好的医治和调理作用。三七粉的活血补血功能还被普遍运用于美容范畴,三七的活血功能具备祛斑、淡化色斑的功能,三七的补血功能具备补血养颜,使面色红润的作用。三七运用简朴,能够间接温水送服也能够做成药膳食用,享用美食的同时,到达祛斑补血的后果。除了内服外同时还能够外敷,三七粉参加过量蜂蜜、橄榄油就能够做成简朴后果好,没有反作用的美容面膜了。三七的功能与反作用实验:三七总皂甙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逝世半数逝世亡的量为447毫克每千克,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逝世量为1245毫克每千克.三七三醇皂甙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逝世量为3806毫克每千克.三七二醇皂甙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逝世量为297毫克每千克。相称于临床试用量的21~42倍。三七的功能与副作用临床运用钻研,一次口服三七粉1~2g,个别无显著反作用.量稍大多数人能够会有恶心、呕吐,及出血偏向,如痰中带血、鼻衄、齿龈出血、月经增多等反映.如一次冲服三七粉的量太大,可引起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解释大剂量时可影响心脏传导体系.肌肉注射部分有硬或痛感,心前区离子透入皮肤有痒感.另外还有口服三七粉或三七片引起过敏性药疹,甚者涌现过敏性休克的报告.轻者停药后可复原,个别病人口服扑尔敏1~3日后亦可消退。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以根状茎和三七花及叶入药,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降压、止血、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等之功用。三七的功能与副作用及注重事项:1.不可过量,个别正常体质的人,一日总量是3-5克。2.三七粉倡议保持常服,三七长服活血通络、硬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3.早上服用,早上起来取三七粉3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能够加强免疫力、抗苍老等功用。4.晚上服用,倡议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与睡眠.假如在饭后服用请大批不超越3克,晚上三七过量服用,有高兴作用.

8,三七黑斑病打什么药

发病茎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出现黑褐色霉状物,病重的茎叶枯死,果实霉烂。防治方法消除病叶烧毁,用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或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可用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进行预防。
黑斑病,是干旱地区外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严重病害。叶、叶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受害,但主要为害叶片。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约3-15毫米。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如月季黑斑病。另一种是叶片上出现褐色到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其上生长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早落,影响生长。分生孢子盘中形成无数孢子,从溅起的雨滴、露、浇水及园工在潮湿植株中工作时传播。孢子萌发并侵入植物组织约须9~18小时或更长时间,新叶斑在3~16天内出现,孢子在10~18天内形成。这个循环于生长季中可重复发生。黑斑病是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处,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选用优良抗病品种。②秋后清除枯枝、落叶,及时烧毁。③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通风透光。④新叶展开时,喷4%氟硅唑或20%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专家推荐方案①预防方案: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注意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20%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②治疗方案:《速净》50ml+大蒜油15ml,进行均匀喷雾,3天2次效果最佳。轻微发病时,20%硅唑·咪鲜胺8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6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症状(symptom) 三七植株的茎、叶、花、果、根均可被害,但以茎、叶、花轴受害较重。茎和花轴发病后,病斑初期为褐色椭圆形,然后病斑上下部扩展并凹陷,最终病部折断,造成茎枯或花苔下垂枯萎死亡。叶片受害,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易穿孔破裂。潮湿天气病斑扩展较快,尤以6~8月高温多雨季节更为严重,终致叶片脱落。果实被害后,表面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果皮逐渐干缩,上生黑色霉状物。根部被害后呈褐色湿腐状,后逐渐腐烂。二、病原(pathogen) Alternaria panax Whetz.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菌科,链格孢属真菌。菌丝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2~13根,丛生,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正直,成1个膝状节,1~4个隔膜,大小为17~67um X 3~6u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黄褐色,单生或2~3个串生。嘴喙0~3个横隔膜,色淡,6~50um X 3~5um。不分枝。孢身至嘴喙逐渐变细,孢身具3~15个横隔膜,隔膜处缢缩,分生孢子大小为43~113um X l0~15um。三、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带菌种子和种苗是苗圃和新开三七园的初侵染来源,而病残体与土壤中的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翌年环境条件(气温15℃,相对湿度70%)适合时便可侵染植株。病菌借浇水、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起多次侵染。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三七园内温度高,湿度大,植株过密,施肥不当,荫棚透光稀密不均,病害蔓延快,为害加重。一般3月出苗期就有病害发生,4~5月遇上高温干燥气候不利于发病。在平均气温18℃,病害潜伏期为7天,随着气温与湿度增高,潜育期相应缩短3~5天。6~9月高温多湿的雨季病害达到高峰。10~12月低温,干燥,病情明显下降。五、 防治(control) 1.选用无病种苗,做好种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铵或多菌灵1:500倍液浸种半小时,浸种苗5~10分钟,可达到消毒种苗的目的。 2.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作肥料用。合理密植,田间透光度应控制在25%~30%。加强水肥管理,使苗壮抗病力强。除施足基肥外,要适时追肥与浇水,注意氮、磷、钾的适当比例,多施钾肥,控制氮肥,1年中可施用粪水4~5次。 4.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代森铵、代森锌(1:300倍)混合液或代森锌、退菌特(1:300倍)混合液或炭疽福美1:800倍液对此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请问二年生三七得了黑斑病用些什么药冶疗,谢谢了。

9,最近老失眠该吃什么药辅助好呢

失眠怎么治疗   1、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3. 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4. 药粥疗法: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5. 敷足疗法: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食物疗法   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秫米粥   【原料】秫米30克制半夏10克   【制作】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和胃安眠。适用于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失眠者。   远志莲粉粥   【原料】远志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和莲子粉,再煮一二沸。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适用于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小米粥   【原料】小米50克鸡蛋1个   【制作】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   【用法】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   【功效】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   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   【制作】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   【用法】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柏子仁粥   【原料】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服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白糖适量   【制作】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药汁约300克,加粳米、白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盖紧焖5分钟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   八宝粥   【原料】芡实薏仁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大米150克   【制作】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   【用法】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功效】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痰等。治疗失眠的中草药 1、生姜法  在枕头旁边,放10克左右切成丝的生姜,就能催人入眠。 2、炖猪心法  猪心1个,三七、蜂蜜各30克。将猪心洗净,与三七共煮,待猪心熟后加入蜂蜜。吃肉饮汤。 3、麦仁等煎服法  麦仁3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小麦去皮,与后2味入锅,加水3碗,煎至1碗。每晚睡前顿服。 4、山楂法  山楂核30克。炒焦成炭,捣碎,水煎后加适量白糖,每晚睡前服1剂。主治心悸、失眠。(胃酸过多者忌用) 5、鸡蛋等水煮法  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 6、酸枣仁粉法  酸枣仁粉10克,绿茶15克。清晨8时前冲泡绿茶15克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睡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凡、心动过速、习惯性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7、龙眼肉等水煮法  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8、干龙眼肉等水煮  干龙眼肉、芡实各15克,粳米100克,去心莲子6克,白糖适量。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成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莲子、龙眼肉、芡实及清水,煮成粥后调入白糖,每日1剂。 9、花生泡饮法  将花生叶(鲜叶最好)用白开水冲水入壶内或杯内,等花生叶的色泽泡下后饮下,约10分钟左右,即能入睡,有效率达95%以上。 10、茯神、蛋黄煎服法  茯神15克,生鸡蛋黄1个。茯神加一杯半水,煎成一杯。稍凉加入鸡蛋,搅匀。睡前先以温水洗脚,然后乘热服下药液,时间不长即可安眠。 11、丹参等贴服法  丹参、远志、石菖蒲、硫黄各20克。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调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垫于脐上,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一次。 12、党参等水服法  党参15克,麦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龙齿各30克。晚饭前水温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时再服,每日1剂。 13、党参等研末送服法  党参60克,玄参30克,琥珀18克,朱砂、麦冬各12克。共研细末,过筛。每次服3-5克,睡前半小时白开水送服。 14、枸杞等冲泡法  枸杞30克,炒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和匀,分成5份。每日取1份,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或日饮3次,但每次不少于500毫升。   15、五味子水煎法  五味子30克。水煎,睡前服。主治失眠、周身乏力。 16、鲜丹参等水煎法  鲜丹参16克,鲜酸枣根30克。水煎,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夜多怪梦。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