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答案,正好这学期学微经~~~1.钻石与水之间存在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求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的昂贵。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2.可以从需求弹性考虑。农产品属需求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哦导致农民总收入量减少。3.首先要考虑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十分有限的储藏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从长期有效的来看,为保证石油输出国的利益,限制石油产量,控制市场上石油的出售,使得市场的石油供不应求,作为必需的能源物资,石油供应的不足,进而可抬高石油每单位的价格;相反如果是无节制的产出石油,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石油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人们不需要如此数量的石油,石油的价格就会因无人问津而随即下跌,极大地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4.相对的,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涨价,收入会增加5.不能,还要考虑到资本的投入和生产要素的投入.6.厂商停业并不是由于固定成本所致,而是取决于价格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对比。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厂商的总收益将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甚至无法弥补一部分可变成本,从而厂商的亏损额等于全部固定成本加一部分可变成本。而在短期中,即使厂商不生产,其最大的亏损额也是就是其总固定成本。这意味着,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生产比不生产还糟糕,因而厂商的最佳选择是停业。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SMC=AVCmin,那么厂商的总亏损额恰好等于总固定成本,因此,生产与不生产的结果一样,厂商可以选择生产,也可以选择停业。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厂商的总收益将不仅能弥补总固定成本,而且能够弥补一部分可变成本,因此,即使企业亏损,其亏损额仍然小于停业时的亏损额,此时厂商就算亏损,也会选择生产而不是停业。7.就好比你吃4个馒头可以吃饱,那么每个馒头的效用就是四分之一 但现在只有3个馒头,于是每个馒头的效用变成三分之一8.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做广告。9.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 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 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 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 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 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 的环境条件。我来试试吧!1.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钻石和水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人类的活劳动参与(钻石虽有少量人类活动的参与,但与其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的)。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解释:钻石与水的价值来自于于其稀有性(机会成本)。钻石稀有,其市场价格反映的都是其机会成本;而水之所以有市场价格,其根源于水是有经济租(economic rent)的(水的市场价格完全等于其经济租金)。2. 运用最简单的供给需求原理即可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考虑到农产品是必需品,故而其是需求弹性不高的产品。3.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存在这个命题。因为:石油的价格是由债券市场的均衡价格以及石油供需双方对于石油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的预期决定的。石油的当前市价应该等于预期的均衡价格(石油期货市场的均衡价格)按债券市场均衡价格贴现后的净值。 至于从现实情况的限产,原因诸多:环境,政治,大国利益等等。可以运用博弈理论进行分析。由于超出经济学范畴,不做过多的分析。4. 还未听过如此绝对的命题,LZ是哪捣鼓来的题目。5. 题目没有讲清楚。“A国生产一吨钢铁要用是个人”是何意思,小生不明。6. 只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可变成本,产商就不会关门。只有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可变成本时,才会关门大吉。而且此时继续生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因此,固定成本不构成产商停产的理由。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8. 产商的产品完全相同。广告成本只会额外增加成本,而且是无效成本。9. 价格歧视的条件:1)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弹性不同;2)不存在价格套利机会(低价格市场的产品不会按低价格流入高价格的消费群体);3)产商所面临的需求取现是向下倾斜的,即产商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不确切,因为凯恩斯定律是相对于萨伊定律而言的,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是需求决定供给,他认为需求是推动经济的原动力,这也导致他推崇的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政策。 8、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这个公式 c+i=c+s 即均衡时总投资等于总储蓄,我觉得跟计划存货投资没有关系,但是d为什么是事前?凑合选d啦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9、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 不变 b 增加200万元 c 增加100万元 d 减少100万元 政府预算平衡表示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就征收多少税,显然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就要多收100万的税,于是居民收入就减少了100万,相当于政府消费挤出个人消费,与边际消费倾向mpc无关,因此选c 数学证明如下: y=c+i+g 其中c=a+b(y-t) 当g=t b=4/5(也就是mpc)时代入方程,得到结果 y=5i+5a+t 29、下面情况中居民倾向于减少货币需求的是 ac a 债券价格预期上升 b 债券价格预期下降 c 利率预期上升 d 利率预期下降 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政策有 bc a 增加政府购买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税收 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ab 规模么??偶读研究生的时候咋没遇到过这种文字游戏?? a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d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6、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bc (经济过热紧缩政策) a 减税 b 增税 c 中央银行出售债券 d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7、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导致的结果有 (相当于回笼资金d) a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b 货币供给增加 c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多 d 货币供给减少 仅供参考,鄙人已毕业多年,不知道现在西方经济学前沿发展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1.钻石与水之间存在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求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的昂贵。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 或者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钻石和水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人类的活劳动参与(钻石虽有少量人类活动的参与,但与其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的)。 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解释:钻石与水的价值来自于于其稀有性(机会成本)。钻石稀有,其市场价格反映的都是其机会成本;而水之所以有市场价格,其根源于水是有经济租(economic rent)的(水的市场价格完全等于其经济租金)。 2.可以从需求弹性考虑。农产品属需求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哦导致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3.首先要考虑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十分有限的储藏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从长期有效的来看,为保证石油输出国的利益,限制石油产量,控制市场上石油的出售,使得市场的石油供不应求,作为必需的能源物资,石油供应的不足,进而可抬高石油每单位的价格;相反如果是无节制的产出石油,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石油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人们不需要如此数量的石油,石油的价格就会因无人问津而随即下跌,极大地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4.相对的,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涨价,收入会增加 5.不能,还要考虑到资本的投入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6.厂商停业并不是由于固定成本所致,而是取决于价格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对比。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厂商的总收益将不仅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甚至无法弥补一部分可变成本,从而厂商的亏损额等于全部固定成本加一部分可变成本。而在短期中,即使厂商不生产,其最大的亏损额也是就是其总固定成本。这意味着,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生产比不生产还糟糕,因而厂商的最佳选择是停业。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SMC=AVCmin,那么厂商的总亏损额恰好等于总固定成本,因此,生产与不生产的结果一样,厂商可以选择生产,也可以选择停业。当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决定产量时,如果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厂商的总收益将不仅能弥补总固定成本,而且能够弥补一部分可变成本,因此,即使企业亏损,其亏损额仍然小于停业时的亏损额,此时厂商就算亏损,也会选择生产而不是停业。 7.就好比你吃4个馒头可以吃饱,那么每个馒头的效用就是四分之一 但现在只有3个馒头,于是每个馒头的效用变成三分之一 8.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做广告。 9.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 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 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 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 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 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限制价格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 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