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当前位置:首页/常见问题> 七七追荐中的二七与三七,人去世后七七日子怎么算的

七七追荐中的二七与三七,人去世后七七日子怎么算的

人去世后七七日子怎么算的人死算第一天,往后7天一七头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六天为一七。二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十三天为二七。三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天为三七四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七天为四七。五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三……

1,人去世后七七日子怎么算的

人死算第一天,往后7天一七
头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六天为一七。 二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十三天为二七。 三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天为三七 四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二十七天为四七。 五七由死那一天算起,数到第三十四天为五七。 除头七为六天以外,其余四七全是七天。由死到满五七共计34天。

七七追荐中的二七与三七

2,七七四十九天是7749天还是49天

49天
7乘7 = 49
是 49天 不是 7749天 , 九九八十一天,也是81天而不是 9981天
七乘七等于49
意思是七个七天就是49天。谢谢采纳
7*7=49天

七七追荐中的二七与三七

3,在中原人死后二七怎么过

在中原传统丧葬文化习俗中,二七一般是不需要烧纸的,只需要简单的祭奠一下,摆些酒、食物,鲜花等祭品即可。 对新去世亲人的祭奠包括:三天圆坟上梁、烧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百天、头周、三周;五七时,作为女儿的需要准备五朵花,为了逝者不想家。烧完三周,祭奠形式与其他逝者一样,在春节、元宵节(送灯笼)、清明、鬼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进行祭奠。
不同地方风俗不一样,现在好多地方都不过二七了,比较重要的是五七和七七。

七七追荐中的二七与三七

4,二七有什么讲究

看你有兄弟或者是姊妹几个了,如果只有你自己,那一七不能过,也就是比如兄弟姊妹有3个,那3七就不能过。有四个那就4七不能过,有5个那五七就要提前到四七一块过 , 1 : 亲人出丧的第二天早上不出太阳要到坟上去上坟,不见太阳就回家。 2 : 一七要准备纸香,以及5样祭品,酒,面条。二七,三七,四七和一七一样。五七也有讲究。你没问,应该是知道的
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5,老人去世过五七要准备哪些祭品

-死者逝世後,每七天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負責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俗稱「作七」,共有七個日期,分別是「頭七」,由孤哀子負責準備祭品;「二七」由媳婦負責;「三七」由出嫁的女兒負責;「四七」由姪女負責;「五七」由出嫁的孫女們負責;「六七」由出嫁的侄孫女或曾孫女負責;「七七」或稱「滿七」由孤哀子負責! 【時間】-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時開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一般作頭七、三七、五七、七七時供品會較為隆重。 【供品】-作七拜菜時先準備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豬肉、公雞、魚、酒。拜死者時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飯、米粉、春乾(象徵有餘)、韭菜(天長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勞)、魚丸、肉丸(中狀元、當議員),肉片、菜頭(好彩頭)、豬腸(生男孩)、雞翅前膀(易謀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紅圓、發粿(象徵子孫團圓興旺)、麵頭山(又稱子孫山或女兒山)。【金銀紙】-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銀紙。 --------------------------------------------------------------- 有的地方讲究 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通来吃火烧,四七桌儿,五七角儿(即饺子),六七饼子,到了七七不用等。烧的有“五七花”、“百日斗”,谁家烧上谁家有(“五七花”是按故者的年龄,每岁一枝,外加一对。如故者活至60岁,则烧62枝花,以此类推。用白纸、绿纸剪做花样插为两树。“百日斗”是一黄一白,用花纸糊成,并成一对)。

6,老人去世烧五七怎么烧

亲人去世后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负责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俗称「作七」,共有七个日期,分别是「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子负责! 【时间】-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一般作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时供品会较为隆重。 【供品】-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乾(象征有余)、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征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金银纸】-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银纸。 --------------------------------------------------------------- 有的地方讲究 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通来吃火烧,四七桌儿,五七角儿(即饺子),六七饼子,到了七七不用等。烧的有“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33037七花”、“百日斗”,谁家烧上谁家有(“五七花”是按故者的年龄,每岁一枝,外加一对。如故者活至60岁,则烧62枝花,以此类推。用白纸、绿纸剪做花样插为两树。“百日斗”是一黄一白,用花纸糊成,并成一对) 因各地的风俗不同,祭拜时的物品和形式也不一样。

7,人死后要过七七七七是什么意思一七二七都是什么意思 搜狗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民间说四十九天之内,是亡灵到处游荡的期限,孝家按时做七,源源不断地供应纸钱,不让亡灵在阴间受困。   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木棺中的主人称为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投胎之意),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这三个日子不可以忽略。   民间的做七,是一种充满了亲属寄托哀思的行为,又加杂着不少迷信观念的习俗。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一般还忘不了亲人的先人,会在中阴身期间去探望亲人,所以在头七期间却时常听到先人回家的诡异现象,最为常见的坊间流传是,在晚上睡前用牙灰倒满大厅的地上,薄薄的铺平,待明天起床出房看地上有没有异样或脚印之类,因为以灵魂学家所指出灵魂都是有重量的,而这样做就知道有先人回来过。其次就是先人向亲人或朋友报梦,说上一些还未交代好的事情给后人所办理。 而先人回来探望亲人的当晚,又称为《回魂夜》,虽然最亲的人是比较容易感觉到,但是还有一些是一般亲人或朋友,甚至无关的人也有机会感觉到,因为灵魂学上有一理讑是灵魂带有电波,只要这些人接收的条件符合就能接收到了,因为至亲或至爱,大脑的意志较为相近,因而让先人的灵魂容易产生共鸣。

8,人死后有头七二七三七致说来之传统还是来自佛教

阿弥陀佛!仁者: 在古老的文化中,一个七代表一星期也就是一周。据说神话中神造人造世界用了七天,但每造一次都感觉不满意,就毁了重新造。共计造了7次,所以说七七四十九天。神话用七七四十九天来说明彻底重造的意思,比如把孙悟空放在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证明他会被彻底重造的意思。 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来源于佛教 1、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 2、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3、在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中,人死后在七七四十九日内,经过七个阶段随业力投生,也就是说四十九日是个缓冲期,除了极好的人立即上天,极坏的人立即下地狱外,绝大多数人经过超度可以赎罪,能投个好胎,七七追荐便是为了替死者消罪免祸、诵经修佛,以投入善良之家,因而延请和尚设斋念经,礼佛拜仟,追荐亡灵。七七追荐在南北朝开始流行于世。 4、在我们中国民间,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5、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每逢七日在家里点灯、焚纸、烧香来祭奠。孝子百日内不准剃头刮脸,也不准赴宴饮酒、娱乐。服丧期满,要念经,并到坟前祭奠换孝。至百日、周年、三周年时,至亲都来祭奠。遇丧人家,当年春节时一般不贴春联,如贴只贴黄、绿纸对联。 以上答复希望能帮到您,祝2014吉祥如意!
露珠 你好。只听说过头七。。。剩下的木有听说过。。。头七应该出自佛教的 具体如下。 ————————————————————————————————————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 2010年11月21日,上海特大火灾“头七”现场 “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理论基础: 天干逢七为煞,地支逢七为冲。地支取七位为冲,犹天干取七位为煞之意。如子午对冲,子至午七数,甲逢庚为煞,甲至庚七数。 人死后,魂魄附于骨上,到第七日遇天煞地冲,因肉体死亡,魂魄受激,故而离骨而行,此时魂魄仍有意识,并知晓自己肉体已经死亡,因魂魄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首次受天煞地冲之激,感受之极,故而有寻觅被保护的意愿,故而有“头七返魂”一说,亦有“头七后下葬”一说。 另:人死后,如果无骨而附,叫化骨扬灰,或者游魂野鬼,或者魂飞魄散。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该在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密法)。 选自百度百科 望采纳!!!

9,人死以后过一七二七三七是什么意思

人死后一七、二七、三七是一种丧殡习俗。 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扩展资料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 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 “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 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 关中一些农村。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 陕北的延长县,在“冲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纸旗,由子女、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将亡灵请回家中祭奠,以避过灾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据说亡魂如果来不及回家,可藏于白旗下躲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头七
是一种丧殡习俗。 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一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 有的扎纸扎,焚祭亡灵,纸扎有楼阁房宅,内置锡箔元宝;有金山、银山,山上饰草木鸟兽,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有的这天出嫁女儿挑酒食回娘家祭奠,还要请僧道念经,称“施饭盒”。 “六七”,祭奠一般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祭奠。 “七七”,又称“满七”, “断七”,祭过此七,烧七即完成。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均来焚楮纸,也有到坟前拜祭的。祭毕,孝子烧孝鞋、丧杖等物,并撤掉灵堂。此日,请僧道建坛祭祷后,烧七礼仪已尽,故也称“尽七”、“封七”。“七七”后,孝子才可“弟头”、“修面”和到亲友家作客。 扩展资料: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 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 “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烧七
一七是通常说的头七回魂夜!二七不知道!!三七是脱孝
人死后一七二七的意思: 一七又叫头七。头七,一种中华民族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二七,当然是人死亡后第二个七天。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头七,一种中华民族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 “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
是一种丧殡习俗。 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一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 有的扎纸扎,焚祭亡灵,纸扎有楼阁房宅,内置锡箔元宝;有金山、银山,山上饰草木鸟兽,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有的这天出嫁女儿挑酒食回娘家祭奠,还要请僧道念经,称“施饭盒”。 “六七”,祭奠一般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祭奠。 “七七”,又称“满七”, “断七”,祭过此七,烧七即完成。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均来焚楮纸,也有到坟前拜祭的。祭毕,孝子烧孝鞋、丧杖等物,并撤掉灵堂。此日,请僧道建坛祭祷后,烧七礼仪已尽,故也称“尽七”、“封七”。“七七”后,孝子才可“弟头”、“修面”和到亲友家作客。 扩展资料: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 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 “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烧七
为您推荐
Copyright© 2005-2022   www.sanqitong.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2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注明来源) 网址:www.sanqi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