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七产地是哪里,湖北省十堰适合种植三七吗
发布时间:2022-10-24 11:29
编辑:网络
点击:264
本文目录一览湖北省十堰适合种植三七吗2,陕西汉中产三七吗3,三七的主产地为A广西云南B吉林辽宁陕西C山4,当归枸杞人参田七分别产于哪些省5,三七主要产地在哪里三七的主要产地在什么地方6,三七共分为几种病情7,秋天滋补选择哪些东西效果好啊……
本文目录一览
1,湖北省十堰适合种植三七吗
它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陕西、四川。湖北十堰也是可以种植的。另外,重楼生于山地林下或路旁草丛的阴湿处,种植时也要满足这个条件。望采纳。不可以,三七分布范围仅局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500米-1800米,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包括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
2,陕西汉中产三七吗
目前陕西汉中的深山里还是有一些三七的,加上当地农民自我栽培,种植了很多三七,所以那里的三七也是比较多的。

3,三七的主产地为 A广西云南 B吉林辽宁陕西 C山

4,当归 枸杞 人参 田七 分别产于哪些省
1。当归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用法:泡水、泡酒、炖肉。2.枸杞产地:中国宁夏 历史:中国栽培枸杞历史悠久。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中就已有上山采枸杞的记载。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赞美枸杞“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宋朝著名 诗人苏东坡在《小圃枸杞》一诗中称枸杞“根基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宁夏栽 培枸杞也有四、五百年历史。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枸杞的生长,所以,枸 杞的品质优于中国各地。
3.吉林省素有“人参故乡”之称,是我国最大的人参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吉林人参已经广泛应用于食
4.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5,三七主要产地在哪里 三七的主要产地在什么地方
1、三七主要产地是云南,在广西、贵州、广东、四川等地方也有种植的,三七主产地是云南,云南三七又以种于文山的三七为主。 2、三七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
6,三七共分为几种病情
病情分析:
您好这个是一个中药分产地的现像,叫道地药材也叫地道药材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
指导意见:
就是那个地方的这个药最好那就以这个地方来命名,比如云南的三七。河南的山药这些。别的地方产的就会差一些品种都一样但效果因产地而不同。
大叶三七(Panax pseudo - ginseng var. japonicus)的根茎。其根茎肥厚而色白,上具多数茎节,节节相连呈竹鞭状,且其兼有人参、三七的某些功效,故有“白三七”、“竹节参”等美名。
大叶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竹鞭状,具节,节处膨大。茎单一,茎顶轮生3~5枚掌状复叶,复叶通常由5枚小叶组成14、叶膜质,卵形,边缘有锯齿。花期从茎顶抽生伞形花序,花淡黄绿色。结浆果状核果,果熟时变红。5—6月开花,7—8月结果。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沟谷边岩石上。产区极窄,资源少。分 布 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该药具有滋补强壮、散形止痛、止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气虚证、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咳嗽痰多、劳伤吐血等。
7,秋天滋补选择哪些东西效果好啊
秋天可以吃蘑菇可预防肿瘤,吃苹果有助抗氧化,吃核桃能养肝补肾,吃鱼肉能预防心血管。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秋天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秋季饮食应该注意巧妙的搭配粗粮,热量少,营养更全面。例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等食品。秋高气爽的秋天是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期,那秋季进补吃什么?枸杞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当归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用法:泡水、泡酒、炖肉。花旗参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山药治疗作用: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用法: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党参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三七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菊花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它产于安徽歙县,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用法:泡茶。冬虫草治疗作用:冬虫草为菌科植物,主要产于云南、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五个省区,四十六个县。它的功能为补肺益肾、止咳化痰止血。如老年人的气管炎、肺气虚、肾气虚所引起的身体脏腑功能的失调,疗效比较显著。同时它还有降血脂的作用。用法:泡水泡酒喝至没味由此看来,进行秋季进补,选择以上这些中药会对身体起到良好的效果。
8,陕西横山在哪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无定河中游。处陕北黄土高原、风沙高原过度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南部丘陵沟壑为主,约占总面积70%。北部为沙漠草滩区。北接榆阳区,东连米脂县,东南、西南分别与子洲、靖边相连,南连延安子长;西北接内蒙乌审旗。东西宽96千米,南北长100千米,总面积408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您好 NNTK很高兴可以为您解答问题 ★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无定河中游。处陕北黄土高原、风沙高原过度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南部丘陵沟壑为主,约占总面积70%。北部为沙漠草滩区。北接榆阳区,东连米脂县,东南、西南分别与子洲、靖边相连,南连延安子长;西北接内蒙乌审旗。东西宽96千米,南北长100千米,总面积4084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邮编:719100。代码:610823。区号:0912。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偏西,毛乌素沙漠南缘。东临榆阳(区)、米脂;南接子洲、子长,西与靖边接壤,北靠内蒙古乌审旗。全县共辖10镇8乡1个农场,358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33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 横山县昔称怀远县,民国3年(1914年),为别于安徽怀远县,遂依境内横山山脉主峰而名之。全县地势大致为西高东低,平均海拔900--1500米,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地貌以无定河和芦河为界,分为北部风沙草滩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部分,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横山地处大陆深部,位于东经108度65秒-110度02秒,北纬37度22秒-38度74秒。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旱草原气候,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年平均降雨量39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气温8.6度, 年极端最高气温38.4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度。无霜期为146天左右,平均日照时数为2815小时。年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9.23千卡,是我省多日照强辐射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秋季涝,风沙霜冻加冰雹,无霜期短温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少。由于受极地大陆冷空气团控制时间较长,海洋热带暖气团影响时间较短,寒季略长于热季,富日照,少降水,多风沙,四季分明,利于绿豆、黑豆、小米等杂粮的生长发育。 解放前,横山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全县没有一条简易公路。经过50年的建设,交通事业取得巨大发展。神延(神木--延安)铁路在县境内全长11.8公里;榆靖高速公路在县境内全长49公里,使横山成为离榆林最近的县。规划中的银太(银川--太原)铁路、银青(银川--青岛)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368公里,县境内有国、省道2条,全长146.7公里。全县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其中有9个乡镇通油路)。目前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城乡,辐射县外,四通八达的"两纵两横"公路网络。广电通讯事业蒸蒸日上。目前,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全部开通,信息传输及时快捷。县城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乡村电网改造即将完成。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服务功能较为完善。 横山以农业立县,农耕地117万亩,林地210万亩,农作物为以小麦、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豆类、稻谷为主,无污染,无公害,品质优良,大明绿豆,乃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国内外享有盛名;小米色正味爽,素有"小人参"之称;稻米白亮细润,名冠塞北;植物种类繁多,牧草精良,适宜羊子繁衍;羊肉味道独特,为陕一绝;皮绒量大质优,国内抢手。现已是全国小杂粮和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陕北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县。 横山以工业强县,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煤炭、石油、建筑、花炮、服装、陶瓷六大产业,地方经济稳步增长。 横山以资源富县。地下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被国家列为晋陕蒙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区,是陕西省以至全国罕见的矿藏富集区,具有重大开采价值。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和盐,开采前景十分广阔。煤炭预测储量500亿吨,已探明储量106亿吨,属神府、榆横大煤田重要组成部分,煤层为侏罗纪系,属长焰煤、不粘结煤和粘结煤,低灰(8%)、低硫(0.4%-0.8%)、低磷(0.0011%-0.008%)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by NNTK★ 最后 祝希望采纳我的回答 谢谢啦 嘿嘿 ★
9,红线莲又称什么
红线草的其他名称:茜草, 茜根, 拉拉秧, 红茜草, 四轮车, 茜草根, 倩染, 绯草, 牛蔓, 小活血, 挂拉豆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茜草【英文名】madder root【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血见愁【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和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原形态】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叶4片轮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或狭卵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全缘,叶脉3~5,自基部射出,叶柄和叶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花萼不明显;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联合,淡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内,花丝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头头状。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转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甘肃、辽宁、山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亦产。以陕西、河南产量最大,品质最佳。【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上侧有茎基,下侧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子形,波状弯曲,长工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质脆,断面平坦,皮部紫红色,木部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性寒,味苦。【炮制】1.茜草(雷公炮炙论):凡使茜草根,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铁并铅。2.茜草炭《十药神书》: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3.炒茜草《日华子》:入药锉炒用。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黄。4.酒制茜草 《外科启玄》:酒洗。《得配本草》:酒炒行血。现行,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25kg.【性味】苦,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行血通经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畏鼠姑。②《雷公炮炙论》:勿犯铁与铅。③《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④《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⑤《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⑥《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附方】①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②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加弹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茜草丸)③治吐血:鸡血藤膏二钱,三七一钱,茜根钱半。煎服。(《医门补要》)④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焙干)半两。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⑤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一两。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⑥治风湿痛,关节炎 鲜茜草根120g,白酒500g。 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1星期,取酒炖温,空腹饮。第1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日1次。服药后7d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⑦治荨麻疹:茜草根五钱,阴地蕨三钱。水煎,加黄酒二两冲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⑧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⑨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纲目拾遗》)⑩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⑾治脱肛不收 茜草、石榴皮各一握。洒一盏,煎七分,温服。(《圣惠方》)⑿治咯血、尿血 茜草9g,白茅根30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⒀治月经过多,子宫出血 茜草根7g,艾叶5g,侧柏叶6g,生地黄10g。水500ml,煎至200ml,去渣后,加阿胶10g,溶化。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⒁治跌打损伤 茜草根30~60g,水酒各半炖服;或茜草根和地鳖虫各15g,酒水各半炖服。(《福建药物志》)⒂治脚气并骨节风痛因血热者 茜阜根一两,木瓜、牛膝、羌活各五钱。水煎服。(《本草汇言》)⒃治黄疸 茜草根水煎代茶饮、(《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⒄治肾炎 茜草根30g,牛膝、木瓜各15g。水煎备用。另取童子鸡1只,去肠杂,蒸出鸡汤后,取汤一半同上药调服,剩下鸡肉和汤同米炖吃。(《福建药物志》)⒅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茜根一两,黄芩三分,栀子一分,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茜根散)⒆治牙痛 鲜茜草30~60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⒇治风热喉痹 茜草一两,作一服。降血中之火。(《丹溪治法心要》)(21)治痈疽,蚀恶肉 漆头芦茹、矾石、硫黄、雄黄各二分。上四味捣筛,搅,令著兑头,纳疮口中,恶肉尽止,勿使过也。(《刘涓子鬼遗方》芦茹散方)(22)治乳痈 茜草、枸橘叶各9g。水煎,酌加黄酒服。外用鲜茜草茎叶捣烂敷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23)治时行瘟毒,痘疮正发 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方》)【临床应用】1.十灰散(《十药神书》)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栀子)、大黄、牡丹皮、 棕榈皮各9~15g。温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食后服下。方中茜草活血化淤,使凉血止血而无留淤之患,为臣药。2.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妇女血崩及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虚大或细弱。炒白术30g,生黄芪18g,煅龙骨、 煅牡蛎各24g(先煎),山茱萸24g,白芍12g,海螵蛸12g,茜草10g,棕榈炭6g,五倍子(研末冲)1.5g。水煎服。方中茜草活血化瘀,为佐药。
10,不同类型的土壤的区别
在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 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和延伸的,自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后两者占29%。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 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土壤分布呈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