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来源产地,请问云南是不是有批发田七药材好做吗
发布时间:2022-10-23 11:03
编辑:网络
点击:321
本文目录一览请问云南是不是有批发田七药材好做吗2,三七的出产地是哪里3,人参和三七来源于同属植物主产地均为东北地区4,田七是什么5,三七产地6,集宁在哪个省7,三七仿品之温莪术8,如何挑选到你满意的三七9,三七是什么英语信用卡怎么写10……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云南是不是有批发田七药材好做吗
名称:三七 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英)Sanchi 拉丁异名:Panax pseudo-ginseng var. notoginseng (burkill)Hoo & Tseng,Radix Notoginseng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价格的话去中药店问问就知道了 应该不是很贵
2,三七的出产地是哪里
三七主要出产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云南文山是“三七之乡”。三七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文山是“三七之乡”,被誉为“中药中的阿司匹林”的三七,在文山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是云南乃至中国为数不多且能够完全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人工种植,和最具产业化开发条件的中药材品种。扩展资料:1949年以前,文山全州仅有文山县、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三七生产,但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对三七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管理,致使三七从1951—1992年的40余年中,文山的三七生产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从1993年起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文山三七”原产地域范围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给予文山三七原产地域保护的请示》(文政请〔2000〕98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现辖行政区域,包括8个县市: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山三七

3,人参和三七来源于同属植物主产地均为东北地区

4,田七是什么
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又名三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经科学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三七与人参一 样,含有四环三萜等补养成份,而且比人含参含量还高,三七所含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用三七治疗由冠惊讶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及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效果甚好。日本医学界还认为三七有抑制癌症的作用。 名称:三七
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英)Sanchi
拉丁异名:Panax pseudo-ginseng var. notoginseng (burkill)Hoo & Tseng,Radix Notoginseng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云南三七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5,三七产地
三七的主要产地位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等,广西田阳、靖西、田东以及德保等地皆有种植。三七,又称文山三七、文州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 一、三七产地 1、三七主要产在中国云南东南部(文山、西畴、砚山),以及砚山县、文山县、西畴、马关、麻栗坡、广南、富宁、邱北等,广西田阳、田东、靖西以及德保等地皆有种植。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带。 2、三七,又称文山三七、文州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茎暗绿色,指状复叶,轮生茎顶,主根肉质,呈纺锤形,叶柄具条纹,叶片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100朵左右,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总花梗有条纹,卵状披针形,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淡黄绿色,子房下位,果扁球状肾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以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 二、三七的形态特征 1、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肉质,1条至多条,呈纺锤形,托叶多数,簇生,线形,长不足2毫米,指状复叶3-6个轮生茎顶,叶柄长5-11.5厘米,具条纹,光滑无毛。小叶柄两侧长0.2-1.2厘米,中央长1.2-3.5厘米,无毛,叶片膜质,两侧叶片最小,椭圆形至圆状长卵形,长3.5-7厘米,宽1.3-3厘米,中央的最大,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7-13厘米,宽2-5厘米。两侧叶片是先端渐尖至长渐尖,边缘具重细锯齿,基部偏斜,齿尖具短尖头,齿间有1刚毛,主脉与侧脉在两面凸起,两面沿脉疏被刚毛,网脉不显,中央的是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 2、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总花梗长7-25厘米,有花80-100朵或更多,有条纹,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苞片是卵状披针形,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花梗长1-2厘米,纤细,微被短柔毛,花小,淡黄绿色小苞片多数,狭披针形或线形。花萼杯形,稍扁,边缘有小齿5,齿三角形,果扁球状肾形,径约1厘米,成熟后为鲜红色,内有种子2粒,种子为白色,三角状卵形,微具三稜。花期7-8月,果期8-10月。
6,集宁在哪个省
集宁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大体位置在呼和浩特东大概是180公里左右,打开谷歌地图,找到呼和浩特,往东一瞅就看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区(Tsining District)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市辖区,也是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地处东经113°10′,北纬40°01′,年平均气温4.4℃,年平均降水量384㎜,海拔高度1417m。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面积526.5㎞2,建成区面积75㎞2。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人口40万(2016)。 居住着蒙、回、满、藏等16个少数民族。2010年该辖区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扩展资料:集宁区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900多处,80多个品种。查明的矿床、矿点478处,伴生矿290处,探明储量的有37个矿种,开发利用的有29个矿种,产地75处,其中特大型矿床两处,大型矿床11处,中小型矿床62处。经地质部门测算,已普查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列为优势矿产的有:莹石储量2088万吨,为亚洲之首;铜储量54万吨,居自治区第二位;膨润土储量1.69亿吨,占自治区储量的86.3%;石墨储量360.9万吨,占自治区储量的68.7%;石灰石储量8050万吨;硅藻土储量1882.9万吨;墨玉储量2000多万立方米。集宁所属的乌兰察布,电能、风能及光能资源充足。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开发潜力巨大,全市风电场可开发面积15000㎞2,占内蒙古风能资源的三分之一,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地表以上40m处年平均平均风速在7.5~8.8m/s,年有效风时达7500~8100小时。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集宁区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距呼和浩特市120公里,距北京市336公里。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集宁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区(Tsining District)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市辖区,也是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面积526.5㎞2,建成区面积75㎞2。截止2010年,集宁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2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10人,有乌兰察布中心医院、集宁医院、铁路医院、卫校附属医院等19家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医疗中心。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9人,每万人拥有床位56张。扩展资料1、气候:集宁区气侯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4℃,年日照为3130小时,年均降水量384㎜,无霜期130天,海拨高度1417m,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侯。2、矿产资源:集宁区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900多处,80多个品种。查明的矿床、矿点478处,伴生矿290处,探明储量的有37个矿种,开发利用的有29个矿种,产地75处。3、文化事业:2010年集宁区有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少儿活动中心等文化机构。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2座,家庭电视普及率100%以上。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集宁
7,三七仿品之温莪术
三七与伪品温莪术雕刻品的鉴别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这说的就是三七。
三七用途广泛,价值较贵,是一味珍贵的中药。由于其外形颇似温莪术,常被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取巧,用温莪术加工雕刻而冒充之。然而,两药功效大不相同,如果误用会直接影响到广大病员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用药安全,达到治病的目的,现就两药在来源、性状、功效、显微、理化鉴别等几方面的区别介绍一下,以供同行参考。
1 来源与产地
正品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要产于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温莪术来源于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a.wenyujn y.h. 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台湾等地。
2 性状鉴别
正品三七外形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长 l~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而温莪术经加工雕刻后,外形虽与三七相似,呈圆锥形或长卵圆形,但顶端多钝尖,无茎痕,周围无瘤状样突起,全体有雕刻而成的皱纹,表面有明显环形的节,节上有须根痕,断面黄褐色至黄棕褐色,具蜡样光泽,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维管束点痕多而明显,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3 显微与理化鉴别
三七显微镜检可见少量草酸钙簇晶,导管以网纹多见;而温莪术无草酸钙簇晶,导管多为螺纹、梯纹。因三七含有多种皂甙成分,故其粉末水浸出液,经用力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泡沫;温莪术主要含有挥发油,不含皂甙成分,故其粉末用同样方法不能产生持久性泡沫。
4主治与功效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病症;温莪术具有引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温莪术制剂还可用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来源]莪术的姜科植物姜黄根茎温郁金YHChen等C.Ling(温度,姜黄,黑郁金)。 [草药]莪术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8厘米,2.5?4.5公分直径。顶长尖,基部急尖或钝。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引发上的链接,基础沉降纤维瘢痕,芽痕和侧根痕迹明显切片?的痕迹。又硬又重,休息表面黄棕色或黄灰色,角质状,点状或条纹的维管束。 [分布]栽培或野生。出生于阳光和潮湿的牧区或沟的边缘。主要产于浙江省瑞安市。 [采制]冬末春初挖根,除去细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约2小时,成熟程度的粉质稍微放干燥竹。 [成分]根茎含有挥发油,其中含有倍半萜醇,倍半萜类化合物,如莪术醇(莪),莪术双的酮(curclione),β-榄香烯(β-榄香烯)抗癌活性成分。 [药理]在体外的抗癌效应细胞增殖半数抑制剂浓度(IC50),β-榄香烯对Hela细胞(Hela细胞·宫颈癌Hela-S2)37.3μg/ml,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IC50分别为27.5和81.0μg/ml;肺腺癌细胞株A549(ANIP-937,A549,S,PC-A,LAX)和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8,SPC),半数抑制IC50值是20至45μg/ml。防癌效果在体内的药物15?60mg/kg时,7?8天,腹腔注射的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网状细胞肉瘤(ARS),小鼠肉瘤(S180,S37),小鼠淋巴白血病( L1210)及大鼠吉田肉瘤腹水(YAS)显着抑制或动物的生命延长率超过75%的抑制率。 [临床表现]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胸腔积液。
8,如何挑选到你满意的三七
三七是一种神奇的药材。您可能曾经服用过许多名贵中成药和滋补品,但您可能并不知道三七就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清代医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作了如下重要论述:“三七大如拳者治打伤,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三七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目前国内400多种中成药都有三七配伍,治疗冠心病的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名扬世界的云南白药,三七在其配方中占有极大比重。还有福建漳州的片仔癀和天津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里面都含有三七的成分。 李时珍曾经把三七称为“金不换”,并说一切的血症三七都可以治疗。 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三七,不了解三七,甚至没听说过三七。本人生长在三七之乡,时不时接触到三七,就简单介绍介绍我所知道的三七。三七的药用和保健作用都太广泛,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本人也只是了解一点皮毛,希望对各位看贴的人有微薄的帮助。 1、“三七”和“田七” 田七比较著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七的别名就是田七,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山漆、血参。一般生长在广西田阳的三七被称为田七。但实际上,三七的原产地是云南文山。而全球质量最好数量最多的三七就在文山。而现在,“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已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另外,,“文山三七”还早已经取得原产地保护、GAP认证和三七技术标准等多项成果。 2、三七的外观和颜色 三七是类圆形或者圆柱形的。类圆就是大概看着是圆形,但实际上不是完整的圆形。因为在它的表面,经常有一些瘤状突起,还有皱纹和支根断裂后的痕迹。经过简单加工后的表面,瘤状突起被打磨掉,显得比较光滑。颜色主要是灰褐色或土黄色。 (真品三七,大个头的) (真品三七,小个头的) 假的三七主要是一些姜科植物。经过人工雕刻,当然雕刻成接近三七的形状。但外表会有明显的环形节,还有人工雕刻的一些痕迹,就是很不自然的。颜色主要是灰黄色。 3、三七的气味 三七是微苦的,凑近鼻子一闻,是很舒服的药味。微苦之后还会散发着微甜的气味。如果末成粉,拿一点在口中尝,是微苦回甜的。 假的三七有浓烈的刺鼻味,味辛。 4、三七的生长期 三七是三年生的。 但是,到两年的时候,也已经完全成型,所以有些提早挖出来的,叫两年七。跟三年的相比,当然是三年的更好。 最直观和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按个头挑选。30头、20头以上大的,只有三年才能长出来。而两年七40头的都比较少。所以在挑选时,如果不太懂,就挑选大个头的。三七的个头大小和价钱是直接相关的。越大头数越少,价钱越贵。 5、三七花 三七浑身都是宝。三七花也是其中特别好的一样,不但具有根茎的很多功效,还能清凉解毒,平时可以当茶喝。 (三七花,无柄的) 有些人挑选三七花,以为越大朵越好,其实不然。最关键还要它是否聚团。就是花是不是紧紧地抱成团。有些太大朵的,其实花比较散,是那种快濒临谢的时候了。花的大,主要是看在水里泡开以后。聚团的花,往往看着不如散开的,但一泡开就是一大朵。 还有,三七花还分长柄、短柄和无柄的。其实就是花下面的柄留不留、留多长的问题。柄倒不会对花的质量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无柄重量显得轻,同样重量花的朵数就重,所以一般比有柄的贵。反过来,柄长的要重,朵数减少,就相对便宜点。柄的部分同样也有跟花差不多的价值。所以主要看个人爱好了。 6、三七粉 三七粉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粗加工产品。因为磨成了粉,所以比较难鉴别。应该是淡淡的黄色,很淡,感觉是泛起来的。打开包装一闻,应该也是很舒服的药味,可以尝尝,微苦回甜。 (真品三七粉) 现在有些不良分子会造假。有些加面粉的,颜色和正常的淡黄有区别。最恶毒的是加滑石粉的,那简直是丧心病狂。多闻闻,在药味里有不纯粹的味道。有些泛绿色的,这个可能加了三七花的碎末,这种还没什么大不了。也有的是加了三七叶子。 总之,是淡黄的比较正常比较好。 因为自己知道的也不多,现在能想起来总结出来的基本就这些了。平时有买家来的时候,也多是零零碎碎地聊。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指正。
9,三七是什么英语信用卡怎么写
三七药膳应用历史悠久药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在防病治病、滋补强身、抗老延年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三七药膳是药膳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功效和价值一直为熟知药膳的人们所喜爱,它是根据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或辅助治疗的需要,依据传统的方剂、“食疗”、“食治”、“食补”和中医理论,将三七与天然、自然食物和适当的中药材相配伍,应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制成具有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俱佳的食品。这种三七药膳有别于普通食品的药膳,除了具备普通食品的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健身祛病功效,深受民众的亲睐。 三七药膳的起源与历史记载 中药及其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从采集食用到有意识的试验观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三七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三七分布的地区狭小(云南省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古代这里是森林茂盛、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三七药膳在民间虽早有应用,但文字记载较少。最早的记载可从《本草纲目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339》以前的《跌损妙方》中略见一斑。书中全身门、头面门、身中门、背脊门、跟足门、金创门等都用参三七。六门中共用方133条,含有参三七的方40条,多以参三七为主。配伍活血祛淤、止血、理气、止痛之品,如血竭、桃仁、木香、乳香等,有的用量多达一两。如太阴穴伤, “猴骨、朱砂、参三七……羊血各一钱,共为末,好酒送服”,又如净瓶穴伤,“参三七、血竭……藕节引,酒炖服”等三七与食物同服的记载。 1.1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进行大量医疗、采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参阅了近800余种经史、方书、药书,并向农民、猎户、渔民、军勇、樵夫、药农和铃医请教,历时30年,前后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巨著。全书约190万字,分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包括大量食物仅谷、菜、果三部就有300余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明朝以前本草的一次大总结,三七这次在总结中脱颖而出。《本草纲目》中有“吐血衄血山漆(即三七,下同)一线,自嚼米汤送下。……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线”等有关三七与食物混服的记载,可谓三七药膳的雏形。李时珍将三七和功效概括为“止血、散血、定痛”,后世皆从其说。 1.2 1860年,清代黄元御的《玉楸药解》载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淤,行淤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至于甘味能“补”,三七的补益作用,《本草纲目》未提及。但是,在云南、广西民间广泛流传三七“生打熟补”,一直将熟三七炖鸡、三七蒸血鸽、三七蒸鸡蛋等到作为补药作用。其炮制方法是:将三七置入鸡油中煎炸,以微黄为度,取出晾凉,即为熟三七,熟三七研磨为粉末称熟三七粉。 1.3 最早记载三七补益作用的是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成书):“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亦功等,故人并称日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药膳记载比较详细:如“治吐血《种福堂方》用鸡蛋一个,打开,和人参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沌熟食之。不过二三枚,自愈”。“取大母鸡,用苏三七(即三七)煎汤,将鸡煮少时,又将三七渣捣烂入鸡腹,用线缝好,隔汤蒸至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等。 1.4 1848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也曾提及“余闻田州(田七)至多,采以煨肉”。1947年,在昆明市福照街出现了三七汽锅鸡药膳店,店名为“培养正气”。从此,“三七汽锅鸡”便成为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具有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1.5 《中国药膳学》、《常用老年保健中药》、《药膳食谱集锦》等文献均刊载了含三七成分的药膳方剂。1988年,范昌编著的《实用三七栽培技术》一书中,首次提出“三七药膳”,并收录传统三七药膳方剂15个,对推动人民利用三七生物资源进行自我保健发挥了积极作用。 1.6 2004年,范昌编著的《三七药膳精粹》一书中,以一种药材编撰成药膳的书籍在国内是很少的。并收录传统三七药膳方剂193个,每个方剂均在来源栏里注明该方的出处,有部分方剂名称相同,但来源、原料配方、制作方法、功效主治等不尽相同。其中三七粥类28个;三七蒸制类28个;三七炖煮类32个;三七羹类9个;三七汤类22个;三七火锅类8个;三七炒、爆、熘类5个;三七茶饮类27个;三七药酒类17个;其它三七药膳类17个,另外还有用三七花和三七茎叶制成的各种药膳方剂28个。 1.7 在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三七食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有300多年历史的“三七醋”,即享誉滇西南地区的“七醋”。产于文山州富宁县剥隘古镇,这种醋不仅可以用来做作料,而且可以当保健品直接饮用。 三七药膳的情景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三七药膳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时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亲睐。进入21世纪,由于化学药物的副反应及现代病、富裕病、医源性疾病及药源性疾病的大量出现,人们要求“回归大自然”、“反朴归真”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上疾病的医学,医疗对象是半健康、健康人,目的是增进健康,执行者是医师、营养保健师,场所不是在医疗机关而是健康增进中心,方法主要是食疗、药膳。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药膳、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三七药膳的兴衰发展历史,它与历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文化物质生活中水平的迅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以及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药膳的应用普及将与时俱进,它将成为人们防病和日常生活中保障健康、养生防老及宴请亲友的时尚,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作出更大贡献。
10,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西大门。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属毕节地区管辖。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县府驻草海镇。
春秋时为莫国之地。汉属犍为郡。唐置羁縻宝州。元置乌撒路,后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乌撒府为威宁府。1914年改府为县。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县。
威宁80%以上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县。县境气候温凉,适于马铃薯、甜菜作物生长,是贵州马铃薯良种基地和甜菜生产基地。
高原草场面积大,畜牧业发达。特产威宁火腿。盛产黄梨和苹果。农收产品加工业发达。县城西边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1.2℃,1月均温3.9℃,7月均温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积 18 万公顷 。有煤 、石膏 、铅锌、铁、铜等矿产资源 。产玉米 、马铃薯 、小麦 、水稻 、豆类、荞麦、甜菜。有火腿、苹果、黄梨、党参等特产。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过县境。名迹胜地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
社会经济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太阳神的无私惠顾,使动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处乌蒙之巅,山脊和空旷地带无静风时刻,春风浩荡,秋风送爽,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扑面兼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历史文化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在县城东部的盐仓、板底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位于威宁县西北部的中水、石门坎旅游区,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苗族风情见长。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石门坎,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内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和实践双语教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首开男女合校先河的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地氟病防治区,有贵州的第一个足球场,第一个学校游泳池遗址,石门坎因此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水遗址,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其历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为研究古夜郎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据。
旅游资源
位于雪山镇、龙街镇范围的北部旅游区,为草海北 草海部岩溶丘陵区和多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威宁县畜牧业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云雾缭绕的人工草场、花果飘香的万亩荞麦种植区和苹果园、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誉。1992年10月,国务院公布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和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国小学德育教材中,《黑颈鹤之乡--威宁草海》一文被编入教材。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独臻其妙,广阔的水面,环海峰峦逶迤曲折,远近高低,层叠有次。东南海面,六洞桥长堤卧波,西海水域,阳关山苍然突兀。山围水抱、秀迤委婉。登山尽可观海,游海亦可见山,山水相依,浑然天成。草海是鸟的乐园,湖里共有鸟类208种10万余只。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贵州有417种,而到草海栖息的鸟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多,占贵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金雕、黑鹤、白尾海雕等7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鹭等20余种,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56种,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物27种。各种珍稀鸟类中,以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最为珍贵,它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15种鹤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也是科学上记载最晚的一种鹤,全球仅存7000余只。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有1194只、灰鹤774只、斑头雁3820只。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别清,特别蓝,像 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鱼、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