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粉配钙片能干啥,钙片能和天麻三七同时吃吗
1,钙片能和天麻三七同时吃吗
2,吃钙片期间可以吃三七粉和西洋参吗
吃这么多干嘛
3,三七粉要配合什么药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4,阿他伐汀钙片能和三七一起吃吗
可以的、速尿(呋塞米)可以与其他几种药物服用、但是尽量不要长期用药、因为速尿会使钾离子排泄增多、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需要加用“补达秀”等补钾的药物。
上述药物都是处方药、建议楼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可随意添减药物和增减药物的用量。
5,中医针灸穴位经典配伍应用四
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6,三七粉和钙片还有维生素c 和维生素e能一起吃吗怎么样服用好
7,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瑞舒代他汀钙片和三七粉可以同吃吗
8,蒲公英一般是用来干嘛的有哪些药用价值
蒲公英治疗肝炎有科学依据吗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汁液,叶片倒披针形,花冠黄色,根茎入药,有解毒、消炎、解热的作用。可在春、夏开花前或开花时连根挖出,待用,也可去药店购买干蒲公英。
中国古老医书《本草求真》中记载: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本草求真》也有记载: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
蒲公英的花、叶、根都可用。鲜蒲公英可以采摘后洗净,切碎,装罐,少加点盐,多加点醋,每次食用时取出一些。干蒲公英可用来煮水代茶饮用。不过,个人体质不同,为安全起见,食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的花、叶、根都可用。
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一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为常用中药材,其营养成分极为丰富。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
药用价值二
从蒲公英干料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治疗痈肿疔毒、治疗肺痈咳痰、治疗湿热黄疸、可治疗小便淋沥涩痛、治疗乳痈等作用,可作保健品及食品原料。
药用价值三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
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药用价值四
中医认为,本品味甘苦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药花含叶黄呋喃素、维生素B2,根含多种三帖醇,本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此外,尚含果胶、胆碱等。药理实验发现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而且水浸剂有相当强的利胆作用。
看完文中给大家介绍的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蒲公英怎么吃能护肝,大家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呢,这世间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蒲公英也有它的用武之地。
9,量血压选左手还是右手30 条医生最想告诉你的小知识
去医院看病,常常是患者太多、医生太少,每次看病都没时间细聊。
其实有些医疗健康小常识,医生们一直都想对大家说。
内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 量血压时,最好把左右手都测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个为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血压值更准确。
2. 每天梳头 100 下并不能「健脑」。
学一种乐器,学一门语言,学一个新手艺……这些对大脑更有好处。
不过梳头 100 下也有好处,毕竟常用那只手会更「壮」一些嘛。
3. 不建议靠喝红酒,保护心脑血管。
动物实验表明,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能对心脏有益。
但如果把有效剂量换算到人身上,相当于每天要喝 1000 升左右的红酒。这谁受得了?
而且,酒精伤肝且致癌。
4. 得糖尿病并不是因为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比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等,跟吃糖没有必然联系。
但少糖少油的饮食,能够降低发病的风险。
5. 无论哪种贫血,吃阿胶、红枣、红糖都没用。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缺铁、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重金属(铅)、遗传……这些常见的贫血病因,靠吃红枣、红糖、阿胶都没法解决。
6. 打鼾不是睡得香。
打鼾是呼吸不畅导致的,严重打鼾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很危险,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7. 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很可能是中风征兆。
? 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
? 口角歪斜;
? 说话不清;
? 头晕头痛;
?昏睡,很难叫醒;
? 甚至剧烈呕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不要耽误时间。
8. 先考虑从食物中摄取钙。
我国成年人推荐每日钙摄入量是 800 ~ 1000 毫克。
如果每天,喝奶可以保证在 300 毫升以上,深绿色蔬菜能吃够 1 斤以上,再配合其他日常饮食,就可以不用额外吃钙片。
外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9. 烫伤了,别乱抹东西。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冲(冷水 / 自来水冲,不要用冰水);
? 脱(脱下烫伤处的衣物);
? 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
? 盖(盖上干净的纱布或毛巾);
? 送(送往医院)。
烫伤后涂牙膏、酱油、猪油、面粉……统统不可取。
10. 一天大便 3 次和一周大便 3 次,都是正常的。
只要便便的样子正常,别纠结次数。
11. 不管有没有高危因素,50 岁以上都应该去做一次肠镜检查。
一次检查,排除危险。
12. 骨折的病人,反而不太适合喝骨头汤。
因为它最补的不是钙,而是脂肪。骨折了行动不便,吃胖了反而增加负担。
想补钙,可以多吃深绿色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3. 吃「发物」不影响伤口愈合。
真正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是:年龄、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吸烟……
各种「忌口」、不吃东西,容易营养不良,反而会妨碍伤口愈合呢。
14. 要强健膝盖,每天坚持做靠墙静蹲。
图片来源:Keep 官网
就是像图片中的动作。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也不要内扣。蹲的多低,以膝盖不觉得痛为准。
坚持上半分钟左右,重复五六次。觉得累了就站起来。
肿瘤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5. 肥胖会增加肿瘤发病率。
研究证明,肿瘤发生的风险,会伴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幸运的是,和其它致癌因素相比,肥胖是一种可以逆转的致癌因素。
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体重。
16. 不存在能防癌抗癌的食物。
大蒜、绿茶、秋葵等能防癌抗癌的说法,都没有经过科学考证,如果吃某种食物就能一劳永逸、远离癌症,这样医院恐怕要开到菜场里了……
17. 吃「发物」不会让癌症复发。
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发物」一说,所以基本不存在「忌口」的说法,而「一种食物就能让癌的复发」的说法更是没有科学依据。
实际上患者更应该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才有利于治疗后的恢复。
妇产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8. 宫颈糜烂不是病。
看到治宫颈糜烂的医生,最好掉头就走。因为「宫颈糜烂」不是病,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正常的生理改变。
19. 传统的「坐月子」有害
产后的妈妈的确需要护理,但绝对不要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门……
儿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0. 6 个月之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1 岁以内的宝宝也不要吃盐。
因为母乳和婴儿配方食品里都有了。
21. 不要给 1 岁以下的宝宝喂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状杆菌,产生肉毒素。
小于 1 岁的宝宝肠道环境很脆弱,对毒素反应更敏感。吃了蜂蜜后容易中毒。
22.孩子也怕热,不用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
有一种冷,叫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觉得你冷。
23. 宝宝感冒发烧,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捂得太紧,热坏了、脱水了,孩子只会病得更重。
口腔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4. 80 岁的老人也能有 20 颗健康的牙。
不要再觉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做到正确护理牙齿,定期看牙医,到了 80 岁,也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皮肤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5. 吃再多胶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吃进去就成了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涂在脸上也没用,因为皮肤吸收不了这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
好好吃饭多喝水,这才是皮肤变好的基础。
26. 防晒不仅能防止变黑,还能预防皮肤癌。
阳光中紫外线可能引发恶性皮肤肿瘤,所以,需要晒太阳,但别晒太狠。注意抹防晒霜。
五官科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7. 关灯玩手机、看电视、看电子书……对眼睛伤害更大。
既然关了灯,就安心睡觉吧。
28. 卡了鱼刺不要吞饭。
试着咳出来、夹出来,不行就去看医生。
29. 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
上了年纪,眼睛生理调节功能下降,会出现「老花」。
提高环境亮度,把手机字体调大,避免长时间连续看书看电视,都对眼睛好。
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
30. 不要用指甲、掏耳勺、火柴棍等掏耳朵。
用指甲、掏耳勺、火柴棍或其它细棒状物,伸进耳道用力掏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大部分人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看完这 30 条是不是觉得涨了不少知识?不妨把文章也 分享 给身边的人吧 ,一起科学养生!
责任编辑:余倩
题图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商业及广告合作请联系:doctor@dxy.com
投稿及转载请联系:health@dxy.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