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粉能一年到头都能吃吗,田七粉能长期吃吗
1,田七粉能长期吃吗
最好不要常吃,田七粉虽然能怯血化瘀,但对肠胃有伤。
2,三七粉能长期喝吗
3,长期服用三七粉的副作用
你好,
三七粉的副作用对于三七粉来说,三七粉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三七粉的副作用在于三七粉的禁忌,很多人不注意三七粉的禁忌就随便胡乱地吃 1、月经期间不要用三七粉,三七粉活血化瘀是第一圣药,月经期间服用,易导致出血过多,但如果是血瘀型月经不调,则可以用三七粉活血化瘀来调理月经 2、孕妇怀孕期间不要服用三七粉,这和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谨慎用药是一样的原理,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但如果是产后用三七来补血那可就是极品了,因为三七对失血性贫血
具有极好的效果;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孕妇在怀孕期间最好什么药都别服用。以免有副作用。 3、三七粉熟吃喝生吃的功效与作用的侧重点是是不一样的 4、根据病情和用药控制用量,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过8g,一次不要超过5克,外用止血除外 5、三七粉要密封保存,三七粉没有发生霉变都可以食用。当然粉剂越快服用越好。以免药效散发 怎样保存更好 三七粉保存条件密封、干燥、通风不宜放在冰箱
更多详情欢迎来“三七之家”咨询,如果我的回答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4,三七粉有保质期吗
5,圆肩驼背毁气质1 个简单动作就能缓解
这篇内容来自专业、好玩、有态度的「丁香医生」,一个带你每天健康一点点的公众号。想改善体态?想轻松减肥?想吃得更有营养?都能在丁香医生看到。
现代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的重担分分钟压下来,体态就先懈怠了。连明星也过不了这个坎儿。
——圆肩(俗称含胸)。
拥有逆天大长腿的小天后霉霉(Taylor Swift),圆肩问题就很明显。
图片来源:giphy.com
更扎心的是,圆肩通常还会和脖子前倾、驼背等问题一同出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丑上加丑。
那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圆肩问题呢?
想知道有没有圆肩,来测测吧
侧对着镜子自然站直,看看自己耳朵和肩膀中部的连线。
▼ 正常情况下会是一条垂直的线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如果是一条斜线的话,就说明存在圆肩问题。而且,线越斜,说明圆肩程度越严重。
▼ 从左往右,圆肩程度依次加重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万幸,圆肩这个不良体态,有几个非常简单的动作能帮助缓解。
记住这个动作:直臂外旋
真的非常简单。
先将手臂完全伸直,然后向外拧转肘窝,然后用力将整条手臂靠近身体。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随时随地都能做,而且不费力气,闭着眼都能学会。但唯一的要求是:长期坚持做,把它当成你的生活习惯。
除了「直臂外旋」
还有其他 3 个动作
也能够有效改善圆肩。
▲ 关注丁香医生,
在后台回复 圆肩 即可查看
除了改善体态,这些关于轻松减肥的知识,丁香医生也想跟你分享:用碎片时间如何减脂?在家里该怎么做运动?如何练出小蛮腰?
努力一点点,我们就能一起变瘦。
只要 7 分钟!
这可能是最方便的减肥方法了
减肥,也可以简单又高效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七分钟 即可查看
4 个动作,练出小蛮腰
缩短腰围,还能减少患癌几率哦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瘦腰 即可查看
会减肥的人
只拿一个瓶子也能轻松瘦全身
随时随地都能瘦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瓶子 即可查看
还有更多减肥方法
也都能在这里找到。
对于正在变得更好的你,丁香医生能帮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活得更健康、更自在。
女性必知的 10 条妇科常识
最后一条特别重要
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女性 即可查看
早起要不要喝水?
养成这 20 个小习惯能受用终生
想要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日常小事开始改变是最简单的。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习惯 即可查看
还有更多健康知识,
也都能在这里找到。
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均衡饮食。但是有时候做到均衡饮食很难。丁香医生能教你如何买得更对、吃得更好。
保健品那么多
这 3 种才真的该补
贵的,不一定对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保健品 即可查看
5 个人里 4 个缺!
一张图教你把维生素「吃回来」
现在,很多人虽然吃的好了、变胖了,却还是「营养不良」。
▲ 关注丁香医生,在后台回复 维生素 即可查看
想改善体态?想轻松减肥?想吃得更有营养?
这里都能看到。
6,每日一练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
2018年10月18日,每日一练
-备注-
1-5题为教师资格证习题,6-10题为教师招聘习题
第一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终身教育的特点?( )
A. 终身性
B. 全民性
C. 广泛性
D. 普及性
第二题
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了。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提醒.让学生站起来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第三题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班级管理的主体是( )。
A.学生
B.班主任
C.班主任和学生
D.班干部
第四题
“孟母三迁”体现了( )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A. 环境
B. 家庭
C. 社会
D. 学校
第五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因( )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A.不满16周岁
B.不满18周岁
C.不满14周岁
D.不满12周岁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1-5答案
▼
1.选.D【解析】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2. 选D【解析】D选项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选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4.选A【解析】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5.选C【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规定: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故选C。
第六题
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什么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第七题
先前学习的内容对以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影响,称为( )
A.前聂抑制
B.倒聂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向抑制
第八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 )
A.学会共同生活
B.学会学习
C.学会合作
D.学会工作
第九题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
A.教育法规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第十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6、7答案
▼
6.选A。 【解析】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陶冶法又分为: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陶冶情景、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以上就是利用的环境陶冶法。
7.选A。 【解析】先前学习的内容对以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影响,称为前聂抑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8、9、10答案
▼
8.选A。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做人应该具备的四大知识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9.选D。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10.选A。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往期回顾
【每日一练】教育有法可依
【每日一练】“孔融让梨”获得的情感是?
【每日一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每日一练】“做笔记”所使用的的学习策略
7,三高人群千万注意一定要少吃这种食物
三高人群要少吃「三高食物」!
这是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老师,结合专业研究以及二十余年的临床营养工作,总结出的一句话。
人们通常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称为「三高」,而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是有关系的,与饮食中盐、糖、油的关系更密切。
含有较多的盐、糖、油、容易导致摄入过多或能量过剩的食物就是「三高」食物。
通过少吃「三高」食物,三高人群可以控制疾病,健康人群也可以预防疾病发生。
下面,我们展开说说。
高盐食物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高盐(高钠)食物几乎无处不在。
各种方便食品,火腿肠、烤鱼片、牛肉干、果脯、咸干花生等休闲零食,以及几乎所有的腌制食物,如咸菜、榨菜、泡菜、咸鱼、虾皮等,都含有大量的钠盐。
菜肴中添加的酱油、大酱、味精、鸡精、苏打等调味品,也含有大量的钠。
长期的高盐(钠)饮食,人容易得高血压,进而导致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提醒大家,平时做饭时,记得少放盐以及酱油等调味品。
每天吃盐不要超过 6 克,相当于钠不要超过 2400 毫克。
购买包装食品时,记得看一眼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大致算一算。
常见高钠食物一览表
▼
高糖食物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碳酸饮料、乳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等甜饮料,含糖量相当之高。很多鲜榨果汁也会加糖。
与之相似的是雪糕、甜筒和冰激凌等冷饮。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售的酸奶,大多数是「风味酸奶」,而不是纯酸奶,添加的糖也会在 8% 左右。
这些高糖食物,的确能满足口腹之欲,但也会损害牙齿、导致肥胖,并增加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常见高糖食物一览表
▼
高油食物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油条、方便面、酥饼、葱油饼等主食中,油脂甚至能占到食物重量的 20%~30%,再加上其中不少食物,还添加了食盐或其他含钠化合物,对控制三高很不利。
炸鸡翅、炸丸子、炸薯条、炸鱼、炸里脊等典型的油炸食品,以及水煮鱼、地三鲜、烧茄子等过油的菜肴,均含有大量的油脂。
高温油炸的处理方式,在制造美味的同时,也是三高的推手。
别忘了常见的各种小点心。
糕点、饼干、蛋黄派、起酥面包、奶茶、膨化零食等日益流行的方便美味,绝大多数都集三高于一身,高油、高糖、高钠。面对这些美味,需要留心,不要贪嘴。
常见高油食物一览表
▼
防控三高的 6 条饮食建议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健康合理的饮食对三高的防与治有重大的作用。
不妨试试下面的建议:
1. 吃够蔬菜水果
每天吃够 1 斤新鲜蔬菜,最好其中一半都能是深绿色叶菜。
两餐之间可以加个水果。
2. 避免饱和脂肪
猪油、牛油、奶油是常见的饱和脂肪来源,少吃。
橄榄油是不错,但双低菜籽油,以及更常见的葵花籽油、大豆油,也都是经济实惠的选择。当然,做菜时,也要记得少放。
3. 少吃红肉,代之以鸡肉鱼肉
红肉指的是生的状态是红色的,做熟后颜色变暗的肉类,比如猪牛羊肉等。
平均下来,一周吃红肉最好不要超过 350 克。少吃肥肉,把禽肉和猪肉等的皮和脂肪去掉之后再烹饪。
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鱼类,比如三文鱼、金枪鱼等。
4. 减少盐和糖使用量
除了食盐白糖,酱油、蚝油、大酱等也要注意控制用量。
可以试试用其他调料、香料来改善食物的风味,比如胡椒、花椒、辣椒、陈皮等。
5. 零食换成原味坚果和酸奶
可以把膨化食品等零食,换成坚果、瓜子、芝麻等,选原味的,每天一小把就好。
奶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喝上 300 克左右的奶制品,大概就是一杯牛奶加上一小杯酸奶的量。
6. 多喝水,少喝饮料
前面提到,市面上的饮料含糖量很多。一瓶可乐下去,一天的糖摄入就快超标了。
还是多喝水。觉得没有味道,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另外,多强调一句,一定要少喝酒,最好是滴酒不沾。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要寄希望于某一种或某几种特定的食物,而是要从整体的饮食习惯上出发,才能真正延缓甚至逆转某些慢性病的发展。
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健康,已经三高的朋友,也不要焦虑,合理的用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控制住疾病。
责任编辑:C.C.
封面图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食品营养价签
商业及广告合作请联系:doctor@dxy.com
投稿及转载请联系:health@dxy.cn
8,长期喝三七粉好吗
9,如何在一个领域用3年努力超过别人10年成长成为最会赚钱的那2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粥左罗”(ID:fangdushe520),作者 粥左罗。36氪经授权转载。
01.成长,要先认路涨见识
2012年,我注册了个微博,当时也算是个文艺青年,喜欢发点什么,表达一下自己。我的感觉还不错,所以当时身边同学都只有一两百个粉丝时,我就有三千多了。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这才是扎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2015年我进入新媒体行业的时候,看了很多新媒体大V的草根发家史,我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2012年我在工地上干苦力活一天赚80块钱的时候,很多人通过微博都发大财了。
其实微博当时还处于时间红利期,我本来是完全有机会做起来的,即使做不到百万大号,做个小几十万还是有把握的。我有表达欲,文字功底也不错,我知道发啥大家会喜欢、发啥大家更愿意转发,更重的是,那时候我上大学,正闲的失眠呢,有大把的时间。
那我缺什么?我唯一缺的就是见识。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微博还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靠发微博还能赚钱?我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基本的商业常识和互联网思维。
像之前的我一样,很多人常说自己缺少机会。其实不是,因为你见识少,可能很多机会都曾跟你擦肩而过,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讲上面这个,其实想说见识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你的见识决定了你的判断,你的判断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成长,你的成长决定了你赚钱的方式,你赚钱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职业发展尤其如此,进入一个新行业、开始一份新工作,先不要着急去拼命、努力,先等一等、看一看,认认路,涨涨见识。
职场中的涨见识,主要是涨行业见识,具体是三个方面:
1、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上升通道。
2、要知道自己想成为这个行业里的谁。
3、要知道自己手里的活儿做绝了是啥样。
这个其实就是,不管你进入哪个行业,都要看看,从你这个岗位、职位出发,继续往下走的话,都有哪些路可走,以你的能力最差能大概能混成什么样,最好可以混成什么样,你的职业天花板在哪里。
比如2015年入行新媒体后,摸索了两三个月我分析之后,就觉得我好好努力一下,最差也可以成为一个百万级大号的运营主管,如果混得好,甚至自己在合适的时机也能做一个账号出来。
想明白这一点,心里不慌。
这个就是,你要看看,在你这个领域里有哪些牛逼人物,你必须多去搜索,列个清单,每个都充分了解,然后看看你喜欢哪些?
你再去研究他们的成长路径,回过头来再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你要问自己,你希望自己成为谁?你觉得你能成为谁?
想要快速成长,初期一定要给自己一些真实存在的对标人物。
这个也是让你涨见识的,你得知道你这个领域里,最牛逼的人是什么水平,你得多去了解,多开开眼。否则,你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我刚入行创业邦时,同事写个三四万阅读量的文章,我就觉得好高啊,好厉害啊。我这就是没见识。当我知道有不少号篇篇10万+的时候,我对待这份工作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篇文章几百万阅读的时候,我又是另一个感受,当我知道咪蒙一篇文章可以涨粉几十万的时候,当我知道一条的创始人每篇文章改上百遍标题的时候….
我的眼界不断的拓展,我见识到这个行业最牛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时候,我的状态、我的标准、我的野心都会变大,我会从各个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2017场我做了8场新媒体特训营,外加给中国移动、中石化、联想这样的企业做了内部培训,每次我做线下培训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太多的人只关注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对于整个行业、整个市场都了解太少。
比如当我说到千万用户级别的音频账号@夜听 时,大家哇——没听说过。当我说,新榜的“号内搜”特别好用的时候,他们会说——粥老师,号内搜是啥玩意。
当我说,如果你是科技互联网圈的记者编辑,你得去看看宋玮是怎么做选题、怎么做采访的,他们说宋玮是谁——就是那个漂亮到让王兴无话不说的小晚啊。
这就是,见识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在短时内一直保持快速的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实整体来说,就是你进入一个行业,就要尽可能得多去了解这个行业的一切,包括最牛的公司、最牛的人,你会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我现在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处于什么位置?我要去到什么位置?我将来想成为这个行业怎样的存在?
02.学习,要直奔顶尖高手
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成长,都要靠大量的、持续的学习,然后去实践。所以,不同的人学习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成长的速度截然不同。
关于学习,我今天最想说的其实是你一定要直奔顶尖高手。
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高中的时候,我的目标一直是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我是山东的考生,考这个大学你的分数得在640分左右,我第一年考了581分,我没去上学。
我复读一年,心里的目标还是要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年我考了621分,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还不够,但是很多211大学我都可以去上了,所以我最后来了北京,读的北京体育大学。
你知道嘛?我初中成绩很差,没考上高中,花钱买上的,那个高中就在我们市下面的一个镇上,属于我们那个市质量最差的高中之一。
不是我刻意说自己学习不好,它差到什么程度?我们学校的文科班6个班,经常一个考上本科的都没有,也就是你考成学校的文科状元,分数都有可能上不了本科。
就在那种学校里,我把目标定成了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多同学都笑我,当时大家的目标都是考个普通的二本,甚至考个好一点的大专。但我就一心就要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我管你们呢。
结果最后高考,我真的成了我们学校的文科状元,581分,成为6个文科班里唯一一个能上二本的,虽然我拿到通知书后就扔在一边了,我看不上。我要继续复读,考我的北外。当时在自习室,吃完开心果都要用壳子摆出北外俩字来。
你看,当年大家的目标都是上二本,所以大家都去上了大专;我的目标是上重点本科,所以我考上了二本。你觉得一个立志考大专的人,能考上211大学么?
这就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另外,我希望你也能从我这个高考经历中领悟到另一点,那就是你得做个有野心的人,不要盯着自己身边那几个人看,我如果也天天盯着自己那个学校看,学习的目标也是班里或者学校的前几名,那我的上限就是他们。
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直奔顶尖高手。有朋友问了?学习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我怎么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我刚入行,还是一个小宝宝呢,我直接向顶尖高手学习,能学得会么?
其实,从学习的对象来划分的话,学习有两种。
一种是非常典型的需要你一步一步进阶的,不能一下学最顶尖的东西,比如我们学物理、学数学的时候就有很大的这样的感受。
另一种,也就是大多数学习,不太需要你去一步一步的进阶,你可以直接学最顶尖的。比如我要学打台球怎么才能打得准,我需要先找一个初级的教我、再找一个中级的教我,最后再让丁俊辉教我么?不需要,我可以直接请丁俊晖教我怎么打。
再比如说,我想学书法,想学怎么写更好看的楷书?我是不是直接可以学楷书写的最好的大师,当然可以,不用先去学次一点的,再去学好一点的。
比如新媒体就是不用非得一步一步进阶的。比如说,这个市场上有3个教你写爆款标题的高手,如果这三3个人的水平分别是70分、80分、90分,你一定要直接去学那个90分的高手。
你要去学他起标题方法,而不是先去找那个70分水平的人学习。再比如说,你学排版,你肯定也是直接去学排版颜值最高的帐号。
想复制?我看你是想多了,要是能复制,我选马云。要是能复制,市面上已经有差不多10万个咪蒙了。
所以,首先要打消这个念头,别老想复制谁,天天复制黏贴,这个是职业病。
既然不能复制,我们为什么还要整天学习顶尖高手,要学习顶尖高手的什么?在我看来,向高手学习,主要是学 4 个方面。
1、学具体的技巧。
2、学技巧背后的方法。
3、学方法背后的认知。
4、学认知背后的成长路径。
这样学习顶尖高手的路径,是更全面的、更深度的、更有价值的,这样才不容易被带歪。
什么是被带歪了?
比如有些二逼青年,听别人说比尔盖茨、扎克伯克都是大学辍学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自己也辍学了。人家辍的是哈佛大学?你辍的那是什么大学?
再比如说,你听说一条,靠微信广告(俗称广点通)砸了几百万就迅速把号做起来了,然后你觉得你学到了,然后你也有钱,就拿出500万去砸广点通了,结果涨粉效果差,涨粉后掉的也很快。这其实就是,你学顶尖高手的时候,只学了人家的其中一点,结果就被带到坑里去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说明了这一点。
罗振宇之前一直说,年轻人不要买房子,然后在一次节目里说,自己把房子和车子全都卖了,然后租房、租车。然后,很多年轻人就信了,也把房子卖了。
结果呢?罗振宇在2017年初说:当年我没说后半句,当时我把房子卖了之后,买了腾讯的股票,实际上腾讯的股票比北京的房价涨得还好,所以在北京房价新一轮上涨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很多人说这些牛人老是坑人,其实不是人家坑人,而是你不会学习。
具体应该怎么按照那 4 个维度去学习顶尖高手呢?我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学习咪蒙做新媒体。
第一个维度:我要学它做新媒体的具体的技巧,咪蒙最值得学的是什么,比如标题的技巧,简直绝了,比如《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队离婚》、《早知道分手这么爽,我早就分手了!》,我觉得这些标题太吸引眼球了,我得一个一个去琢磨去学习。
第二个维度:学咪蒙起标题技巧背后的方法。然后,我就明白了,咪蒙说些好标题的方法就是要引发用户的好奇心、要在标题中自带矛盾、要把话说一半留一半等等。然后她说,你的标题一定要简单、粗暴、甚至是要极端一些,嗯,我又明白了。
然后,我知道,咪蒙的一篇文章可能要取出几十个上百个标题来,甚至还要发到标题顾问群里去让大家投票,嗯这不又学到一个方法么。
然后我又学到,咪蒙的助理每天都要去搜索各个大号、朋友圈的牛逼标题,然后大家一起分析,你看又学到一个方法。所以,到这个维度的时候,就比第一步更深入更进一步了。
第三个维度:学习方法背后的认知。这个就比第二个维度更近一步了。你会想咪蒙为什么每天要在标题上花那么大的功夫?因为在咪蒙的认知里,标题极其重要,甚至比内容都重要。
那咪蒙为什么非得把标题起的简单粗暴呢?因为咪蒙认为标题一定要让用户2秒钟之内看明白,不能超过两秒,因为用户刷朋友圈的速度很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第四个维度:学习认知背后的成长路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问咪蒙为什么是这样的?罗振宇为什么是这样的?新世相的张伟是怎么一步一步把新世相做得这么牛的。
你把顶尖高手的路径搞清楚,你会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分析,咪蒙为甚么会在表达上变成如此极端、如此会引发强烈情感共鸣、又如此那么喜欢宣扬女性要独立要有钱要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这时候你就得去她的成长路径了。
你看看她的原生家庭,你看她母亲的婚姻,你看他父亲有多极端,你就明白了。现在的你,都是过去的一点一滴堆成的。今天不展开讲了。
除此之外,你学习顶尖高手的时候,要挑每个方面最顶尖的,比如学取标题我就学咪蒙,学策划爆款活动我就学新世相,学怎么投广点通我得研究下一条、电影工厂,学怎么玩转评论区回复我得看看脑洞运营等等。
03.精进,要拼谁更有耐力
这几年,我经常对身边的人的学习和成长行为进行观察,然后我就看到一个普遍规律:
当人们在进入一个行业、做某一个职业或者学习某一项技能的时候,80%的人在前半年尤其是前三个月都是进步很快的,半年之后就开始放缓,一年之后你就看不到他的成长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刚开始进入一个行业、做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是纯小白,你什么都不太懂,你身上带着一种初学者的心态,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新东西,这个状态由几方面促成的:
01你刚入行确实什么都不会,所以你想不想学你都必须要学;
02你刚入行,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不逼着你学,你也有兴趣;
03正是因为你刚入行,之前啥都不懂,所以你学一点就有反馈、学一点就有反馈,所以这个阶段,学习是非常快乐和有成就感的。
可半年之后呢?
该学的都学的差不多了,工作都能正常去做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都已经毫无新鲜感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正向反馈变少了,之前的学习让你从0分做到了70分,但接下来你可能非常努力的学习俩个月,很多工作也只能从70分做到72分,学习变得没有那么快乐和有成就感了。
一年之后,更严重,所有都变成了例行公事,你甚至开始讨厌学习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工作一年后,停止了成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的很多员工工资好几年不怎么涨,因为你的能力停止增长了,你的薪水当然也差不多停止增长了,偶尔给你涨个一千两千,不过是因为物价上涨了而已。
所以说,你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手,更重要的不是你的爆发力好不好,而是你有没有持久力。
你的精进之路,要持续有耐力,你要以天为单位精进。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你应该听说过,他除了会投资,还是全世界最会学习的人,关于学习,他说过一句话,你要保证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比你今天早上要聪明。
这就是每日精进。
我进入新媒体行业才刚刚满两年的时间,都已经成为能给500强做培训、能开线下课的讲师了。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很快,这么短的时间成长如此快。
但两年真的很短么?两年超过700天!!
如果整整700天里,你每一天都能做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比早上更聪明了,你的成长就是巨大的,你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牛逼。
不夸张的说,我这几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因此我用三四年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里收获了很多人十年的成绩。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原因,我智商情商都不高。
你拆开算,如果按一天一天的算,很多人10年里真正做到每日精进的天数,加起来可能真的没有我3年多。如果你能做到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相信我,变得牛逼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会来的很快,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这是说精进要以日为单位,做到每日精进。
那精进要以年为周期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想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高手,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放在足够长的周期里去看这件事,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人的精进之路在一年后就停止了。
有句话叫,越对未来有信心,越对当下有耐心。
其实就是让你放长线,钓大鱼。反正我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我起点低,没有那么多资源,那我就赌那些时间复利强大的能力,未来一年、两年、三年,我继续日复一日的精进。
这样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别人想做到你的水平,必然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所以越难的事情越要早做久做不停的做,成功的道路上一点都不拥挤。
这一点,我们从更现实的意义上说,精进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精进?
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成为这个领域里金字塔顶端的人”。
你一开始肯定是在金字塔的底端,你怎么就能站到金字塔顶端呢?
要记住,你是把别人当梯子,你是在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那谁特么愿意让你踩着自己肩膀往上走呢?他自己还想往上走呢。
所以怎么办呢?充满动机的去竞争!你干掉一个对手,你就能踩着他肩膀往上走。如果这个领域里有100个人,你排在90名,你就是最底层的,你干掉一个对手,你就往上走一步,你一个月干掉10个,8个月后,你就是这个领域的前十名。
所以,没什么大道理,就去干。
04.赚钱,要变得不可替代
我们每天工作这么拼命工作,目的是什么?其实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同,每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当你想赚更多的钱的时候,你要想的老板凭什么要给我更多的钱,我想要100万的年薪,老板凭什么给我100万?
我刚入行时,啥都不会,月薪5000,说实话已经非常开心了,我都觉得我拿多了。
但仅仅过了8个月之后,我跟我的领导说:老板,我要申请加薪。
老板说:好,你说个数吧?
我说:你觉得我值多少钱呢?
老板说:你说吧,给个数。
然后我就开口了,我提心吊胆的说了一个几倍的数字。但是,老板假装思考了一下就马上答应了。为什么我要的这么高呢,老板还一口答应了?
进入新媒体行业之前,我是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做服装店店员,不瞒你说,最后走的时候我算是被开除的,而且是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我们店长当场表态说不需要我。我当时底薪是2300元。
对比一下这两个经历,回过头来再说,你值不值钱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我在做服装店员的时候,老板看我不顺眼老给他提建议,一抬脚就把我踢掉,就是因为,这种服装店的服务员,它一天能从58同城上招10个来面试,只要他愿意,也是说,我走了,随便一个人来都能顶替我,说不定比我还干得好。
创业邦的时候,我开口就是n倍工资,老板一口答应,因为我走了,他可能花半年时间都找不到第二个我,就是这么简单,当时很多大号想把我挖过去,给出的薪水都远超我当时的工资,而且也远比他们在招聘网站上写的那个最高的数还要高,原因就是不可替代性。
你去根老板提加薪或者思考自己薪水怎么涨的时候,你要问自己一句:我在公司或者这个行业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
所以,你要想赚更多钱,就要不断的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你的不可替代性越高,你的薪水就越高,这是一定的,市场会有偏差,但记住市场的偏差都是临时的,你值100万,你今年拿不到100万,明年肯定能拿。
你说你老板瞎他看不到,一般不可能,瞎的很难做老板。如果你老板真瞎,也没关系,你老板的竞争对手不瞎,他会给你100万。
怎么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我这篇就想说两点:一个是专注,一个是选择。
先说专注。
我在月收入两万的时候,不会修图,不会做PPT,不会谈合作,不会做GIF图等等,我就会一件事,写爆款文章,我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代,我就值钱。
你啥都会,会修图、会排版、会做ppt、会谈合作,啥都会,那你为什么拿的钱没我多?因为你虽然啥都会,但你每一个都没做到极致,也就是大家都能替代你。
不要小瞧专注。你只要专注在一个小领域,做到足够牛,做到不可替代,那么在这个时代,你一定能赚到很多钱。比如说给罗永浩做PPT的,许岑,他PPT做得足够牛逼,一年就能赚几百万。
再说说选择。
选择很重要,这篇先不聊大方向的选择,说说被很多人忽视的日常工作中的选择。每一次你都要问,我这样选择是否能提高我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在创业邦的时候,2016年我升职为新媒体运营经理。
当时我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去管理一个100万的大号,管理6个人,在公司风光、有地位,但我没去干。我选择去帮公司从零到一做一个新号,就带着一个人去做,又苦又累不风光,在公司的位置也不够。
那为什么我做了这样的选择?因为,你招聘一个能管理百万大号的运营主管,和招聘一个能从零到一做出一个号的人来说,哪个更难?当然是后者。所以我就做了那个暂时不怎么样,甚至有风险,但长期看来会增加我的不可替代性的选择。
再比如,2017年很多社群想要找我去分享,有很多大会邀请我去讲一讲,有很多平台想要去直播一下,但大部分我都没去,因为2017年我的目标是成为这个领域的课程第一名,做那些东西挺好,但前提是我手里已经有最牛逼的课程了,但还没有,所以整个2017年我几乎退掉所有那些东西,一心一意闭门写课。
我做事的方式都是这样,如果我定下一个核心目标,一切不能帮我更好的去完成这个目标,打造这个不可替代性,那我一定不去做,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风光。

上一篇:三七粉能不能缓解多发性腔梗,为什么庙前庙后不能住人
下一篇:肝脏有囊肿能吃三七粉吗,肝血管瘤吃中药可抑制瘤生长并让其缩小并消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