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 这样记说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
“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这样记载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
明代倪朱谟著的《本草汇言》(1642年这样记载三七: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
《本草纲目》(1578年):“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